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的思念是圆的》教案8.docx
2页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的思念是圆的》教案8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观赏三首诗词 2、培养学生的发明性思维 二、重点和难点: 1、形象和情感是如何统一的 2、景和情是怎样统一的 3、朗读 三、教学设计: 熟读或者背诵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创设自身情景,铺设感情基调〔让学生谈谈对中秋的认识:月饼、月亮、团圆、怀念〕导入所学课文 二、深入课文: 反复阅读、揣摩诗词,谈谈你最喜欢哪一首,表明理由 共同观赏:〔侧重于意境的分析〕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1、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盛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氛围,把读者带入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分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2、点拨:〔1〕、讲透诗题“十五夜望月〞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却处处含“月〞试分析拓展:白——月光,联想李白的?静夜思》 树栖鸦——听到,非看到,联想周邦彦?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衬托了月夜的沉寂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湿桂花——桂花已湿,夜太深,联想月中桂花是否也湿,月中嫦娥、吴刚、白兔是否也像庭中人一样无眠,意境更为悠远,这里暗点“望月〞。
〔2〕、后两句抒情,非直接倾诉,而用委婉的疑问语气间接叙述落〞字最妙,妙在何处?〔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动的形象,仿佛秋思随着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水调歌头 北宋 苏轼 1、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文学家,书法家,官场常失意其文想象力丰盛,又流畅自然,有时还含有深刻的哲理与其弟苏辙、其父苏洵合称“三苏〞 2、这首词把宇宙、人生问题融合在一起,把对官场的思考和对弟弟的感情贯通到赏月中去,想象瑰丽又不离现实生活宋代词评家胡仔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把握作者思想情绪:因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与弟弟子由分别七、八年,中秋对月,无不抑郁惆怅之感但作者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却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3、拨:高低片都有包含人生哲学意识的句子,找出,试分析 4、佳句观赏:分组讨论:阐明理由 我的怀念是圆的 艾青 分组讨论: 〔1〕、作者怀念什么,为什么怀念是圆的? 〔2〕、这首诗叙述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升华到什么高度? 作业: 1、背诵并且默写?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这两首诗词 2、试做一首中秋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