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王安石《材论》原文及翻译.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天****步
  • 文档编号:266740191
  • 上传时间:2022-03-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4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王安石《材论》原文及翻译 《材论》是(王安石)的(散文)作品,出自《临川先生文集》本文论述统治者应如何去察觉人才和使用人才,对人才的重要性和选拔任用人才的方法,作了相当精辟的论述 《材论》原文 王安石 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士之不为,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那么安以荣,失之那么亡以辱然上之人不欲其众﹑不使其为者,何也﹖是有三蔽焉其尤蔽者,以吾之位可以去辱绝危,终身无天下之患,材之得失无补于治乱之数,故偃然肆吾之志,而卒入于败乱危辱,此一弊也又或以谓吾之爵禄贵富足以诱天下之士,荣辱忧戚在我,吾可以坐骄天下之士,而其将无不趋我者,那么亦卒入于败乱危辱而已,此亦一蔽也又或不求所以培育取用之道,而諰諰然以为天下实无材,那么亦卒入于败乱危辱而已,此亦一蔽也此三蔽者,其为患那么同然而精心非不善,而犹可以论其失者,独以天下为无材者耳盖具心非不欲用天下之材,特未知其故也 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画策而利害得,治国而国安焉,此其所以异于人者也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那么虽抱皋﹑夔﹑稷﹑契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其下者乎?世之蔽者方曰:"人之有异能于其身,犹锥之在囊,其末立见,故未有有其实而不成见者也。

      '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马之在厩也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啼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那么唯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成以及也,夫然后骐骥騕袅与驽骀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噫!今天下盖尝患无材吾闻之,六国合从,而辩说之材出;刘、项并世,而筹画战斗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谟谋谏诤之佐来此数辈者,方此数君未出之时,盖未尝有也;人君苟欲之,斯至矣今亦患上之不求之、不用之耳天下之广,人物之众,而曰果无材可用者,吾不信也 译文: 天下的忧患,不惦记人才不多,只惦记在上位的人不追求人才;不惦记士不想有作为,而惦记在上位的人不想要士有所作为人才是国家的栋粱,得到了就会使国家安定昌盛,失去了就会使国家灭亡遭屈辱然而在上位的人不想让人才多,不想使用人才,是为什么呢?这有三个受蒙蔽他们甘愿受蒙蔽,认为自己的地位可以远离屈辱危害,终身没有天下的大患,人才的得失对于安定和担心定没有什么扶助,所以不追求人才,随着自己的心志办事,而最终陷于失败危难之中,这是第一条蒙蔽。

      也有的人认为自己的奉禄富贵足以诱惑天下的士,盛衰乐忧在于我,我可以在天下之士前骄横,他们将没有不到我这里来的,那么最终也陷于失效危难之中,这也是一个蒙蔽又有的人不追求用来培育取用的方法,却惧怕惦记认为天下实在没有人才,最终也陷于失败危难之中这也是一蒙蔽这三条蒙蔽,它们所导致的祸患是一样的,他们的精心不是不好,唯独说他们的过错在于认为天下没有人才他们是居心不想用天下的人才,也不知道其中的理由 况且有才能的人外表和一般的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他遇到事情能够办好,出谋划策能辨明利害,治理国家能使国家安定兴旺,这就是他不同于一般人的地方所以在上层的人假使不能精细地考察他,慎重地使用他,那么,即使他有奉、夔、杖、契那样高的才智,也不能使自己突出于一般人,何况才智不及他们的呢?世上有偏见的人才会说:"人怀有更加的才能在身上,就像锥子放在布袋里一样,它的尖端马上就能显落出来,所以没有怀才而看不出来的人啊'这只是看到了锥子放在布袋里,而本来没看到马在马棚里的(情景)劣马和良马混杂在一起,喝水吃粗根,嘶鸣啼叫彼此嘴咬,想看出(哪匹)不同于其它的马是没有的啊到了它牵引着沉重的车子,走不平坦的道路,不需要屡屡鞭打它,也不需要繁多地驾驭,只要一拉它的缰绳就已经到了千里以外的地方了。

      在这个时候,让劣马和它一起赶路,那么(那劣马)即使倾覆了车的轮子,断了线绳,损坏了筋骨,日夜追逐,遥远得已经赶不上了,这以后良马和劣马才有分别了古代的人君懂得这个道理,因此并不认为天下没有人才,而是用完一切手段去寻求人才、考察人才考察人才的方法,就是给他于适合于他的才能的工作罢了 唉!现在依旧有惦记没在人才可用的人呢!我听说,战国时期六国合纵,辩论游说的人才便纷纷的展现刘邦和项羽并起,楚汉相争,出谋划策、大胆善战的人才就不断涌现了唐太宗决心治理天下,而多谋敢谏的辅巨就投奔他来了,这些人才,当那几位君主还没出来的时候,他们也没有被察觉,人君假使想求得人才,他们就来了今天的处境也正是这样,怕的就是在上层的人不去寻求人才、不使用他们罢了天下那么大,人物那么多.而说没有人才,我就不相信 分析: 王安石对如何察觉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有对比全面的看法他在不少文章中都谈到过这个问题如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就说到人才须人主"陶冶而成之者',所谓陶冶而成,"亦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其道而已'而在《取才》里,又概括说到科举考试中,"策进士者'、"策经学者'皆应从衡量考生的实际才干启程。

      而在本文中,主要是强调起用人才的重大意义他认为能否起用人才实际上关系到国家治乱兴衰的命运,因此处于上层地位的人(包括皇帝在内)要特别重视人才、擅长察觉人才和使用人才他尖锐地指出:"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士之不欲为,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这番话说明阐述他对人才问题的看法,是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的 — 5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