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华大学内科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17页南华大学内科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南华大学内科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名称: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名称:临床医学 一级学科一级学科 10021002二级学科名称:内科学二级学科名称:内科学 二级学科专业代码:二级学科专业代码:100201100201学科、专业简介内科学专业下设内分泌与代谢病、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肾脏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等八大研究方向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各附属医院在上述八大研究方向的三级学科中均拥有省内乃至国内知名专家教授、学术带头人及中青年医疗、教学、科研骨干;学术梯队结构合理,该学位点学术梯队力量雄厚,有教授(含主任医师)40 余人,副教授(含副主任医师)60 余人具有博士学位 28 人、硕士学位 69 人拥有设备一流的临床研究所;文格波教授、曹仁贤教授、刘江华教授等在甲状腺肿瘤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领域有突出贡献;临床综合诊疗水平达省内及国内先进水平,部分专业的某些项目达国内领先接近国际水平;形成了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特色学科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30 余项,目前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 60 多项,多次举办了国家级、省级学习班和学术会议,在国内有较大影响。
一、培养目标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法守,具有良好的一德医风、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愿为医学事业奋斗终身2. 掌握内科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教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的常见病、多发病,达到高年资住院医生工作水平3. 掌握临床研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4. 要求能熟练阅读英语专业书刊及论文的英文摘要5. 身体健康二. 培养方式1. 研究生培养实行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生导师可聘请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或具有高级职称的现场专家 3-5 人组成指导小组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研究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副导师必须具有副教授资格或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2. 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要因材施教,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要定期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学习和科研状况,并及时予以指导帮助要根据本学科专业的要求、学位论文的需要及个人的实际情况指导学习有关课程3. 研究生培养应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要学会创造性研究工作方法和培养严谨科学作风;要注重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重点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能力。
研究生既要深入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又要通过学位论文培养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特别要加强研究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包括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的培养三、主要研究方向1. 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2. 心血管疾病3. 消化系统疾病4. 呼吸系统疾病5. 神经系统疾病6. 血液系统疾病7. 感染性疾病8. 肾脏疾病四、学习年限、课程学习时间与学分要求学习年限一般为 3 年,课程学习半年,临床能力训练和科研论文工作时间两年半总学分≥32 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学分≥18 学分,非学位课程分≥8 学分,实践环节 6 学分科学学位硕士生的学分最低要求为 32 学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生的课程学习总学分最低要求为 26 学分临床实践时间为 12-18 个月,在二级学科内不少于 3 个三级学科进行临床轮转,在导师所在三级学科训练时间不少于 6 个月;论文工作累积时间 12 个月,其中完全脱离临床工作的实验时间一般不超过六个月五、培养过程质量控制要求㈠㈠ 本学科研究生必本学科研究生必须阅读须阅读的学的学术术著作、学著作、学术术期刊期刊:要求广泛阅读本专业研究方向的权威文献资料和著作,包括国外文献以及国内一级学会刊物等重要核心文献,本专业的重要专著。
1.《实用内科学》2.《国外医学》内分泌、呼吸、消化、神经、心血管分册3.《内科学》4.《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5.《中华心血管杂志》6.《中华呼吸内科杂志》7.《中华消化杂志》8.《中国实用内科杂志》.9.《心脏病学》10.《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1.《Science》12.《Nature》13.《Heart》14.《Diabetes》15.《Endocrinology》16.《Cancer》17.《Gastrointestinal Endosc》18.《Journal of American Cardiology》19.《Blood》㈡㈡ 论论文文选题选题的基本要求的基本要求临床医学硕士的学位论文选题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查阅 60 篇以上的文献资料(其中外文文献 2 以上)的基础上作选题报告选题报告要求:⑴研究课题名称;⑵研究课题来源;⑶研究目的和意义;⑷国内外研究现状;⑸参考文献;⑹研究主要内容;⑺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⑻采用的主要研究手段和方法;⑼研究进度安排;⑽研究经费预算选题报告要经导师组成员和相关专家参加的开题报告会评议,选题报告和评议会纪录一并存档,并要求在第二学年内完成㈢㈢ 开开题报题报告要求告要求1、开题报告会要求一定在课题研究工作开始之前完成。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前,研究生必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及本人的研究特长,与导师协商,确定选题,广泛查阅文献,深入调研,制定学术方案,在此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2、开题报告会由学位点负责、各学科组织负责实施要求成立由 5 名左右专家组成的专家评议小组,评议小组成员提倡邀请外单位专家(进行基础研究的老师)参加开题报告会要求设立秘书一名,专门担任报告会的记录工作开题报告提倡公开方式进行,邀请本专业的教师、学生参加,以便听取多方面的意见3、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议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进行严格评议和科学论证开题报告应对以下各点进行充分论证;(1)课题的科学依据、目的和意义(2)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3)研究内容和拟存在的问题(4)预期目标和结果;(5)研究方法、步骤和路线;(6)完成课题的条件等课题研究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及指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㈣㈣ 学学术术交流交流学习期间需参加 20 次以上学术活动,其中包括:校内外学术会议、校学术报告会、本学科文献报告会、本学科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每年在科内作一次学术报告,在本学科作一次专题报告,1-2 次阶段性研究报告(五)社会(五)社会实实践与科研践与科研创创新新要求研究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不少于 20 学时;开展社会调研,参与科技竞赛、科研实践及科研创新等活动;培养申报各级科研课题或科研项目的能力。
1. 临床轮转 12-18 个月,在二级学科不少于 3 个三级学科进行轮转,在导师所在三级学科训练时间不少于 6 个月2. 内科专业临床技术训练要求参照卫生部颁发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临床能力考核内容和要求》,临床论科应有详细记录和上级医生评语3. 轮科考核:每轮完一个科室,由科室指导小组对临床医学研究生进行考核,填写论科考核表4.临床技能训练结束后,临床能力考核小组根据研究生的各科轮转工作情况、各科轮转考核成绩,给出临床能力考核总评成绩和评语,考核合格记 6 分,并将考核结果记在《南华大学研究生培养手册》实践环节考核表中,考核小组组长签名临临床医学床医学专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临床医学研究生)必须按二级学科进行培养,在二级学科内部不少于 3 个三级学科进行临床轮转研究生通过本阶段的临床能力训练,掌握本专业基本诊断、治疗技术,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处理方法;学会门急诊处理、危重病人抢救、接待病人、病历书写、临床教学(≥30 学时)等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和高尚的医德参加教研室安排的一切学术活动,在导师指导下结合临床实践,阅读专业文献,写一篇质量较高的文献综述报告。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的转科规定,完成其工作量和质量要求,管理床位数 5-8 张,出科时必须进行轮科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应适当延长轮科时间,并进行补考轮科总平均成绩≥60 分为合格临床技能训练结束时,临床能力考核小组进行研究生临床能力毕业考核,总平成绩≥60 分为合格内科学各三级学科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轮转要求内科学各三级学科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轮转要求内科学(内分泌与代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谢病)病)专业专业 (一)理论知识 1.掌握 (1)内分泌系统各腺体的结构,激素的生化与分泌调节 (2)常见病(糖尿病、地方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机能亢进与低减症)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3)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及非酮症高渗昏迷)及常见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理及诊断原则 (4)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发病机理及诊治原则 (5)甲头腺结节或肿块的鉴别诊断 2.熟悉 (1)亚急性甲状腺炎、慢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与治疗 (2)皮质醇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的诊治原则 (3)肢端肥大症和泌乳素瘤诊断治疗原则 3.了解其他较少见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诊治原则 (二)临床技能 1.掌握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的处理。
(2)对内分泌常见疾病的影像检查(X 线、CT、MRI、核医学、B 超等)具有正确阅读和分辩的能力 (3)各种激素测定的正常值和各种常用的内分泌功能试验的结果判断 2.熟悉甲亢危象、肾上腺危象及低血糖昏迷的处理内科学(心血管病)内科学(心血管病)专业专业 (一)理论知识 1.掌握 (1)心力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分类和预后判定,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 (2)心律失常分类、发病机制和诊断方法,常见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分类、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4)心脏瓣膜病的分类、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5)冠心病分类,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分型、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判断 (6)强心、利尿药、抗心律失常药、溶栓药、降压药以及扩血管药的分类、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2.熟悉 (1)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心包病和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的分类、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人工心脏起搏、心脏电复律、心血管介入性诊断治疗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临床技能 1.掌握 (1)心电图检查的操作,对常见疾病心电图的分析诊断以及心脏监护。
(2)急性左心衰竭、高血压危象、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包填塞、室性心动过速及心脏骤停的诊断、治疗和抢救措施 2.熟悉 (1)心脏超声检查和结果分析 (2)心脏电复律,电除颤 (3)静脉压测定 (4)心包穿刺术 3.了解 (1)临时起搏器安放 (2)心导管检查、造影术和血流动力学监测 (3)心内电生理检查和起搏器故障处理 (4)介入性治疗,如心脏永久起搏术、射频消融术、PTCA 术和其他介入治疗技术 内科学(消化系病)内科学(消化系病)专业专业 (一)理论知识 1.掌握 (1)消化系统解剖与生理功能 (2)消化系统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 (3)慢性胃炎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4)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并发症及治疗 (5)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炎及溃疡的关系 (6)肝硬化的发病机理,代偿期与失代偿期的表现及并发症的诊断处理 (7)肝性脑病、门脉高压的产生机理诱发因素及处理 (8)腹水形成的原因、实验室检查的特点、鉴别方法及处理 (9)急性胰腺炎间质型与坏死型的区别及处理 (10)上消化道出血的鉴别诊断 (11)黄疸的发生机制与鉴别诊断 (12)肝癌、胃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13)乙肝抗原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2.熟悉 (1)组胺 H2 受体阻滞剂和质子泵抑制剂的药理及临床作用 (2)克隆氏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的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