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行杂记》.doc
5页《旅行杂记》【导读】 1924年7月,中华教育改进社召开第三届年会,朱自清先生抱着极高的热情,从浙江赶往南京,旁听 了这场会议,结果却大失所望到底发生了什么?看完文章你就知道了这是朱先生笔下很少看到的带 有鲜明的讽刺色彩的文章之一 【细读】旅 行 杂 记这次中华教育改进社在南京开第三届年会,我也想观 观光;故“不远千里”的从浙江赶到上海,决于七月二日 附赴会诸公的车尾而行一 殷勤的招待 七月二日正是浙江与上海的社员乘车赴会的日子在 上海这样大车站里,多了几十个改进社社员,原也不一定 能够显出甚么异样;但我却觉得确乎是不同了,“一时之 盛”的光景,在车站的一角上,是显然可见的这是在茶 点室的左边;那里丛着一群人,正在向两位特派的招待员 接洽壁上贴着一张黄色的磅纸①,写着龙蛇飞舞的字: “二等四元A,三等二元A两位招待员开始执行职务了 ;这时已是六点四十分,离开车还有二十分钟了招待员 所应做的第一大事,自然是买车票买车票是大家都会的 ,买半票却非由他们二位来“优待”一下不可优待” 可真不是容易的事!他们实行“优待”的时候,要向每个 人取名片,票价,—— 还得找钱他们往还于茶点室和售票处之间,少说些,足 有二十次!他们手里是拿着一叠名片和钞票洋钱;眼睛总 是张望着前面,仿佛遗失了什么,急急寻觅一样;面部筋 肉平板地紧张着;手和足的运动都像不是他们自己的。
好 容易费了二虎之力,居然买了几张票,凭着名片分发了 每次分发时,各位候补人都一拥而上等到得不着票子, 便不免有了三三两两的怨声了那两位招待员买票事大, 却也顾不得这些可是钟走得真快,不觉七点还欠五分了 这时票子还有许多人没买着,大家都着急;而招待员竟 不出来!有的人急忙寻着他们,情愿取回了钱,自买全票 ;有的向他们顿足舞手的责备着他们却只是忙着照名片 退钱,一言不发—— 真好性儿!于是大家三步并作两步,自己去买票子;这一 挤非同小可!我除照付票价外,还出了一身大汗,才弄到 一张三等车票这时候对两位招待员的怨声真载道了:“ 这样的饭桶!”“真饭桶!”“早做什么事的?”“六点神态和动作描写其紧张运作之情跃然纸上二虎”“居然”,讽刺意味十足1钟就来了,还是自己买票,冤不冤!”我猜想这时候两位 招待员的耳朵该有些儿热了其实我倒能原谅他们,无论 招待的成绩如何,他们的眼睛和腿总算忙得可以了,这也 总算是殷勤了;他们也可以对得起改进社了,改进社也可 以对得起他们的社员了—— 上车后,车就开了;有人问,“两个饭桶来了没有?”“ 没有吧!”车是开了二 “躬逢其盛②” 七月二日的晚上,花了约莫一点钟的时间,才在大会 注册组买了一张旁听的标识。
这个标识很不漂亮,但颇有 实用七月三日早晨的年会开幕大典,我得躬逢其盛,全 靠着它呢 七月三日的早晨,大雨倾盆而下这次大典在中正街 公共讲演厅举行该厅离我所住的地方有六七里路远;但 我终于冒了狂风暴雨,乘了黄包车赴会在这一点上,我 的热心决不下于社员诸君的 到了会场门首,早已停着许多汽车,马车;我知道这 确乎是大典了走进会场,坐定细看,一切都很从容,似 乎离开会的时间还远得很呢!—— 虽然规定的时间已经到了楼上正中是女宾席,似乎很是 寥寥;两旁都是军警席—— 正和楼下的两旁一样一个黑色的警察,间着一个灰色的 兵士,静默的立着他们大概不是来听讲的,因为既没有 赛瓷的社员徽章,又没有和我一样的旁听标识,而且也没 有真正的“席”—— 坐位我所谓“军警席”,是就实际而言,当时场中并无 此项名义,合行声明)听说督军省长都要“驾临”该场; 他们原是保卫“两长”来的,他们原是监视我们来的,好 一个武装的会场! 那时“两长”未到,盛会还未开场;我们忽然要做学 生了!一位教员风的女士走上台来,像一道光闪在听众的 眼前;她请大家练习《尽力中华》歌大家茫然的立起, 跟着她唱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有些人不敢高唱 ,有些人竟唱不出。
所以唱完的时候,她温和地笑着向大 家说:“这回太低了,等等再唱一回她轻轻的鞠了躬 ,走了等了一等,她果然又来了说完“一——二—— 三—— 四”之后,《尽力中华》的歌声果然很响地起来了她将 左手插在腰间,右手上下的挥着,表示节拍;挥手的时候 ,腰部以上也随着微微的向左右倾侧,显出极为柔软的曲 线;她的头略略偏右仰着,嘴唇轻轻的动着,嘴唇以上, 尽是微笑唱完时,她仍笑着说,“好些了,等等再唱 ”再唱的时候,她拍着两手,发出清脆的响,其余和前回 一样唱完,她立刻又“一——二——三—— 四”的要大家唱大家似乎很惊愕,似乎她真看得大家和扣住了小标题“殷勤”殷勤”而没有结果,又有何益?花了这许多时间,还有金钱,但愿花的值躬逢其盛”,想必又是反语教歌女士的认真尽力微笑与大家的“茫然”“惊愕”“不耐”形成对照会议组织者的一厢情愿,不得人心主席台上的情形,“三尊佛像”2学生一样了;但是半秒钟的惊愕与不耐以后,终于又唱起 来了—— 自然有一部分人,因疲倦而休息于是大家的临时的学生 时代告终不一会,场中忽然纷扰,大家的视线都集中在 东北角上;这是齐督军,韩省长来了,开会的时间真到了 ! 空空的讲坛上,这时竟济济一台了。
正中有三张椅子 ,两旁各有一排椅子正中的三人是齐燮元,韩国钧,另 有一个西装少年;后来他演说,才知是“高督办”—— 就是讳“恩洪”的了—— 的代表这三人端坐在台的正中,使我联想到大雄宝殿上 的三尊佛像;他们虽坦然的坐着,我却无端的为他们“惶 恐”着—— 于是开会了,照着秩序单进行详细的情形,有各报记述 可看,毋庸在下再来饶舌现在单表齐燮元,韩国钧和东 南大学校长郭秉文博士的高论齐燮元究竟是督军兼巡阅 使,他的声音是加倍的洪亮;那时场中也特别肃静—— 齐燮元究竟与众不同呀!他咬字眼儿真咬得清白;他的话 是“字本位”③,是一个字一个字吐出来的字与字间的 时距,我不能指明,只觉比普通人说话延长罢了;最令我 惊异而且焦躁的,是有几句说完之后那时我总以为第二 句应该开始了,岂知一等不来,二等不至,三等不到;他 是在唱歌呢,这儿碰着全休止符了!等到三等等完,四拍 拍毕,第二句的第一个字才姗姗的来了这其间至少有一 分钟;要用主观的计时法,简直可说足有五分钟!说来说 去,究竟他说的是什么呢?我恭恭敬敬的答道:半篇八股 !他用拆字法将“中华教育改进社”一题拆为四段:先做 “教育”二字,是为第一股;次做“教育改进”,是为第 二股; “中华教育改进”是第三股;加上“社”字,是第四股。
层层递进,如他由督军而升巡阅使一样齐燮元本是廪贡 生,这类文章本是他的拿手戏;只因时代维新,不免也要 改良一番,才好应世;八股只剩了四股,大约便是为此了 最教我不忘记的,是他说完后的那一鞠躬那一鞠躬真 是与众不同,鞠下去时,上半身全与讲桌平行,我们只看 见他一头的黑发;他然后慢慢的立起退下这其间费了普 通人三个一鞠躬的时间,是的的确确的接着便是韩国钧 了他有一篇改进社开会词,是开会前已分发了的里面 曾有一节,论及现在学风的不良,颇有痛心疾首之概我 很想听听他的高见但他却不曾照本宣扬,他这时另有一 番说话他也经过了许多时间;但不知是我的精神不济, 还是另有原因,我毫没有领会他的意思只有煞尾的时候 ,他提高了喉咙,我也竖起了耳朵,这才听见他的警句了 他说:“现在政治上南北是不统一的今天到会诸君, 却南北都有,同以研究教育为职志,毫无畛域之见④可,讽刺意味很浓以“八股”做评价,意在批评他的讲话形式漂亮而内容空洞如他由督军而升巡阅使一样”,这个比喻很有趣破折号中间的夹注,表明自己的走神对这句话出处的探究,则表明他讲的是人云亦云的空话3见统一是要靠文化的,不能靠武力!”这最后一句话确是 漂亮,赢得如雷的掌声和许多轻微的赞叹。
他便在掌声里 退下这时我们所注意的,是在他肘腋之旁的齐燮元;可 惜我眼睛不佳,不能看到他面部的变化,因而他的心情也 不能详说:这是很遗憾的于是—— 是我行文的“于是”,不是事实的“于是”,请注意—— 来了郭秉文博士他说,我只记得他说, “青年的思想应稳健,正确旁边有一位告诉我说:“ 这是齐燮元的话但我却发见了,这也是韩国钧的话, 便是开会辞里所说的究竟是谁的话呢?或者是“英雄所 见,大略相同”么?这却要请问郭博士自己了但我不能 明白:什么思想才算正确和稳健呢?郭博士的演说里不曾 下注脚,我也只好终于莫测高深了 还有一事,不可不记在那些点缀会场的警察中,有 一个瘦长的,始终笔直的站着,几乎不曾移过一步,真像 石像一般,有着可怕的静默我最佩服他那昂着的头和垂 着的手;那天真苦了他们三位了!另有一个警官,也颇可 观他那肥硬的身体,凸出的肚皮,老是背着的双手,和 那微微仰起的下巴,高高翘着的仁丹胡子⑤,以及胸前累 累挂着的徽章——那天场中,这后两件是他所独有的—— 都显出他的身份和骄傲他在楼下左旁往来的徘徊着,似 乎在督率着他的部下我不能忘记他三 第三人称 七月A日,正式开会社员全体大会外,便是许多分组 会议。
我们知道全体大会不过是那么回事,值得注意的是 后者我因为也忝然⑥的做了国文教师,便决然无疑地投 到国语教学组旁听不幸听了一次,便生了病,不能再去 那一次所议的是“采用他,她,牠案”(大意如此,原文 忘记了);足足议了两个半钟头,才算不解决地解决了这 次讨论,总算详细已极,无微不至;在讨论时,很有几位 英雄,舌本翻澜,妙绪环涌,使得我茅塞顿开,摇头佩服 这不可以不记 其实我第一先应该佩服提案的人!在现在大家已经“ 采用”“他,她,牠”的时候,他才从容不迫地提出了这 件议案,真可算得老成持重,“不敢为天下先”,确遵老 子遗训的了在我们礼义之邦,无论何处,时间先生总是 要先请一步的;所以这件议案不因为他的从容而被忽视, 反因为他的从容而被尊崇,这就是所谓“让德”且看当 日之情形,谁不兴高而采烈?便可见该议案的号召之力了 本来呢,“新文学”里的第三人称代名词也太纷歧了! 既“她”“伊”之互用,又“她”“它”之不同,更有“ 佢”“彼”之流,窜跳其间;于是乎乌烟瘴气,一塌糊涂 !提案人虽只为辨“性”起见,但指定的三字,皆属于也 字系统,俨然有正名之意将来“也”字系统若竟成为正 统,那开创之功一定要归于提案人的。
提案人有如彼的力“不幸”“生病”,听得痛苦不解决地解决”,实际是没有结果,不了了之实际是一份没有价值的议案想想前文所说“足足议了两个半钟头”,深感可笑讨论的焦点也偏掉了4量,如此的见解,怎不教人佩服? 讨论的中心点是在女人,就是在“她”字人”让 他站着,“牛”也让它站着;所饶不过的是“女”人,就 是“她”字旁边立着的那“女”人!于是辩论开始了一 位教师说, “据我的‘经验’,女学生总不喜欢‘她’字—— 男人的‘他’,只标一个‘人’字旁,女子的‘她’,却 特别标一个‘女’字旁,表明是个女人;这是她们所不平 的!我发出的讲义,上面的‘他’字,她们常常要将‘人 ’字旁改成‘男’字旁,可以见她们报复的意思了大 家听了,都微微笑着,像很有味似的另一位却起来驳道 ,“我也在女学堂教书,却没有这种情形!”海格尔的定 律不错,调和派来了,他说,“这本来有两派:用文言的 欢喜用‘伊’字,如周作人先生便是;用白话的欢喜用‘ 她’字,‘伊’字用的少些;其实两个字都是一样的 “用文言的欢喜用‘伊’字,”这句话却有意思!文言里 间或有“伊” 字看见,这是真理;但若说那些“伊”都是女人,那却不 免委屈了许多男人!周作人先生提倡用“伊”字也是实, 但只是用在白话里;我可保证,他决不曾有什么“用文言 ”的话!而且若是主张“伊”字用于文言,那和主张人有 两只手一样,何必周先生来提倡呢?于是又冤枉了周先生 !—— 调和终于无效,一位女教师立起来了。
大家都倾耳以待, 因为这是她们的切身问题,必有一番精当之论!她说话快 极了,我听到的警句只是,“历来加‘女’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