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恨歌》原文译文及赏析优秀7篇.docx
13页《长恨歌》原文译文及赏析优秀7篇 《长恨歌》是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其代表作之一,作于公元806年(元和元年)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下面是我辛苦为大家带来的《长恨歌》原文译文及赏析优秀7篇,如果能帮助到您,我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原文 篇一 天旋地转回龙驭魂魄不曾来入梦 【译文】总算有一天,天旋地转圣驾得回京城,又走到这里──叫人徘徊不忍离去马嵬坡下泥土中间找不着了,美人当年白白死去的那块地君臣互相看看,眼泪洒衣襟,向东望,信马由缰回京城回来看看宫苑园林,太液池芙蓉未央宫翠柳依旧媚人那芙蓉花多像她的脸,那柳叶多像她的眉,见花见柳怎叫人不落泪怎不感触啊,在这春风吹开桃李花的日子,在这秋用打梧桐落叶的时辰!太上皇住南内与西宫,秋草长闲庭,不扫它满阶落叶红当年椒房间监青眉已老,梨园弟子头上白发初生晚上萤虫飞过宫殿,太上皇悄然忆想夜里挑残了孤灯睡不着,只听宫中钟鼓迟迟敲响夜这么长,看看天上银河还在发光天快亮,还不亮!霜这么重,房上鸳鸯瓦这么冷,翠被冰凉,有谁同拥?你死去了,我还活着,此别悠悠已经隔了年,从不见你的灵魂进入我的梦 赏析 篇二 作为一代文人,白居易可谓是一个成功者。
他的现实主义的笔,写出了多少个凄冷的场面,敲响了一次又一次警钟他的《长恨歌》,可谓是他一生的代表作 诗以喜剧开头而转成悲剧,虽然的立意是“欲惩尤物”,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这首叙事诗的最成功处就是抒情,相当复杂的情节只用精炼的几句就交代过去,而着力在情的渲染,细致地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浓烈与贵妃死后双方的思念之情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就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就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就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与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象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因情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就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
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我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那么,诗人又是如何表现“长恨”的呢?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唐玄宗奔蜀,就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
《长恨歌》就是一首抒情成份非常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与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与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 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非常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宛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就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就是它能吸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 一篇《长恨》有风情!白乐天如是说。
可见诗人的内心里,实在给《长恨歌》灌注了太多的情感 白乐天一生感时伤世,传世之句多有力陈百姓之苦,苛政之弊,如“一吟悲一事”的《秦中吟》,是这样一位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诗人,却将一段宫闱畸恋写得凄切婉转,荡气回肠由此我想到了白居易自己的感情生活原来他少年时曾与一民女湘灵相知相说,苦于家庭阻力不能结合,这种深深的痛苦寓于《长恨歌》的创作中,正是借咏史感怀自身的际遇白居易虽然仕途坎坷,郁郁寡欢,甚至借佛道来麻木自己,寻找灵魂上的解脱,痛恨当时的朝政*败但我觉得,在这首诗里,更多的是对爱情的歌颂,或者说对自己曾经情感的影射 而另一方面,自古帝王不爱江山爱美人,声色犬马也像是他们的专利于是一个王朝没落的身影便随着一个女人冤屈的脚步,向着一个终点,慢慢地走着红颜祸水”便是一个绝好的理由,让帝王在感慨自己的国度走远之时,给后人一个开脱的借口女人,只不过是一个悲剧的牺牲品她们只是用自己的脂粉为了自己的地位利益而去争得一点点宠爱与一个男人的怀抱而最终却被赐死这也告诫她们,在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的同时,也别忘记过度的开采带来的后果 最后的浪漫主义的笔,给我们一点点慰藉,也让我在时间的端口,始终相信真正爱情的美丽。
《长恨歌》译文 篇三 汉家的皇上看重倾城倾国貌,立志找一位绝代佳人可惜当国多少年哪,一直没处寻杨家有位刚长成的姑娘,养在深闺里没人见过她容颜天生丽质无法埋没,终于被选到皇上身边她回头嫣然一笑,百般娇媚同时显现出来六宫的粉白黛绿啊,立刻全都褪掉了色彩正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她肌肤如凝结的油脂侍女扶出浴,正娇懒无力,原来是刚得到皇上的宠幸!花一般容貌云一样鬓发,金步摇在头上颤绣有莲花图案的帐子非常温暖正适合度春宵,春宵太短!太阳多高天子才睁眼,从此再不早早上朝去与那些大臣见面追陪欢乐,伺候宴席,她总在皇帝身旁转春天随从春游,夜晚也是她独占后宫美人儿三千人,对三千人的宠爱都集中在她一身深宫的夜晚,她妆饰好了去伺候圣君玉楼中宴会,春天与她一起醉倒了人姐姐弟兄都封了大邦,好羡人呀,一家门户尽生光叫天下做父母的心肠,觉得生男儿还不如生个女郎 避暑的骊宫,高插云霄宫中仙乐飘,人间到处都能听到宫里缓歌曼舞,徐徐地弹琴慢慢地吹箫皇上整天看,总也看不饱谁知道渔阳反叛的战鼓会震地敲,把霓裳羽衣曲惊破了!皇家城阙烟尘出现,天子的大驾,一千辆车,一万匹马,逃往西南才走到百来里,走走又停停六军不肯前进可怎么办?宛转蛾眉竟死在皇上马蹄前。
她的花钿丢在地上没人收,还有她头上的翡翠翘呢,她的金雀,她的玉搔头皇上掩着脸,想救救不了,回头看,眼泪与血一起流栈道插云弯弯曲曲上剑阁,风刮起黄尘格外萧索峨眉道上没多少行人,天于旌旗也没了光彩,阳光是那样谈薄蜀江水这么碧绿哟,蜀山这么青翠,皇上日日夜夜怀念情思难断绝离宫看见月光是伤心颜色,夜里听雨打栈铃也是断肠声息 总算有一天,天旋地转圣驾得回京城,又走到这里——叫人徘徊不忍离去马嵬坡下泥土中间找不着了,美人当年白白死去的那块地君臣互相看看,眼泪洒衣襟,向东望,信马由缰回京城回来看看宫苑园林,太掖池芙蓉未央宫翠柳依旧媚人那芙蓉花多像她的脸,那柳叶多像她的眉,见花见柳怎叫人不落泪怎不感触啊,在这春风吹开桃李花的日子,在这秋雨打梧桐落叶的时辰!太上皇住南内与西宫,秋草长闲庭,不扫它满阶落叶红当年椒房间监青眉已老,梨园弟子头上白发初生晚上萤虫飞过宫殿,太上皇悄然忆想夜里挑残了孤灯睡不着,只听宫中钟鼓迟迟敲响夜这么长,看看天上银河还在发光天快亮,还不亮!霜这么重,房上鸳鸯瓦这么冷,翠被冰凉,有谁同拥?你死去了,我还活着,此别悠悠已经隔了年,从不见你的灵魂进入我的梦 京城有位修炼过的临邛道士,能以精诚把亡魂招致。
可感动的是上皇辗转怀念的深情,使方士殷勤地去把她寻觅他御气排云像一道电光飞行,上了九天,又下入黄泉,可是都没见到她的踪影忽然听说海上有座仙山,那山在虚无缥缈中间仙山楼阁玲珑似朵朵彩云,有许多美妙的仙子其中有位叫太真,雪样肌肤花样容貌,听来好像是要找的人方士到了仙宫,叩西厢的门,报捎息的是仙人小玉与董双成她听说汉家天子派来了使臣,不由惊断了仙家九华帐里的梦推开枕穿上衣下得床来,银屏与珠帘都依次打开只见她头上云髻半偏,刚刚睡醒,花冠还没整好便走下堂来风吹着她的仙衣飘飘旋举,还像当年她的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一双眼泪落下来,好似春天一枝梨花带着雨她含情凝自感谢君王:自从生离死别难见面,音信两茫茫昭阳殿里的恩爱从此断绝,蓬莱宫里的日月这么漫长!往下看人间,只看见云雾看不见长安,只能将旧物表表我的深情,把金钗钿盒两样东西带还金钗留一股,钿盒留一扇,我们一家分一半只要我们的心像金与钿一样坚牢,虽然远隔天上与人间,总还能相见!临走叮咛还有一句话儿紧要,这句誓言只有他和我知道七月七日长生殿,半夜里没人我们两个话悄悄:在天上我们但愿永做比翼鸟,在地上我们但愿永做连理枝条天长地久也有一天会终结,这恨啊,长久不断,永不会有消除的那一朝。
赏析 篇四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时35岁,任周至县尉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据白居易的朋友陈鸿说,他与白居易、王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十月到仙游寺游玩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大家都非常感叹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一首长诗,请陈鸿写一篇传记,二者相辅相承,以传后世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称那篇传叫《长恨传》 《长恨歌》共分三大段,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惊破《霓裳羽衣曲》”共三十二句为第一段,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生活、爱情效果,以及由此导致的荒政乱国和安史之乱的爆发其中开头八句写杨贵妃的美貌被唐明皇所求得明是唐皇而诗中却说“汉皇”,这是唐朝人由写古题乐府留下来的习惯倾国:指倾国倾城的美女御宇:指作皇帝,统治天下从“春寒赐浴华清池”到“不重生男重生女”的十八句,写杨贵妃的受宠和由此形成的杨氏家族的豪贵华清池:在今西安市东临潼县南的骊山上,上有皇帝的行宫,以温泉闻名凝脂:比喻人的皮肤洁白光润步摇:古代妇女的一种头饰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写唐明皇的迷恋声色,荒废政事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写杨贵妃被宠的程度,简直是形影不离接着又用汉武帝宠爱陈阿娇,要为阿娇造一座金屋子的典故来比喻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贵妃一人受宠,杨氏族门立刻权势逼人哥哥杨国忠当了宰相,几个姊妹都被封为大国夫人,争权斗富,不可一世 杜甫的《丽人行》就是写的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