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书画鉴定的内容及其具体步骤五.doc
42页古书画鉴定的内容及其具体步骤五(三)仿从一般的情况来看,仿作是没有搞本或蓝本的,作伪者凭自己的想象,仿自己的想象,仿学某人笔法结构,自由写作而成,大都是因为缺乏古本临摹,就不得不这样作,当然容易露出作伪者的本相来,或与时代风格不相符合只因更为自然活泼,”也容易欺人其中也有有原作而作伪者略取大意,不予照临,也可叫仿著名的仿本不多,现介绍几种如下;《江村消夏录》卷二著录的黄庭坚书《梵志诗》卷,行书仍黄体而不佳,后有梁清标等人题跋,都称之为真迹,实为后代依原文略仿黄体而随意自书之物黄庭坚书的真本见汪珂玉(明人)《珊瑚网书画跋》著录,原为大草书,其末尾自跋则为大行书,今自跋已与前文割离,其真迹今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又考此卷之文实非《梵志诗》而为《懒残和尚歌》估作不甚相似而技法高超的也有,如所谓的米芾小行书《崇国公墓志铭》卷,实为祝允明的仿书,原藏过云楼顾文影家,但《过云楼书画记》未入录绘画中如黄公望《山坞远村图》卷,王蒙《仙居图》卷(《石渠宝笈初编》第十四著录),倪瓒《柳唐鸂囗(涑鸟)图》轴,均纸本,这三件都出于王翚早年仿作,仿倪轴如与王氏自款一轴对比,很明显地出于一人之手另外有些人一生专学一家的书法,大都是儿子学父亲,妻子学丈夫,门生学老师,或当时的私淑者,学到成熟后,他和那个被学的笔法、结构习惯能取得基本上的一致,可以大量随便制造。
这种仿本又往往专学某人的特异处,以至形成一种“套子”有的书法中的同样字几乎干篇一律,真迹倒反而不是这样所见如钱选《孤山探梅图》卷,画法比真迹粗野;明沈周《溪山深秀图》卷比真迹板俗;王宠小正书《临晋唐帖》册,过于匀正等等试以王书《寿袁方斋序》与《临晋唐帖》册来对比,自能一目了然这类伪作大都是似是而非,全为同时人的伪作同时人又是高手的,现在就很难辨认清代邓之诚《骨董琐记》说:西园左笔寿门书(西园晚年,右臂残废,用左手写),海内朋友索向予文人游戏何所至,恐自来作赝者不止板桥,而板桥所赝者不止寿门耳郑板桥和高西园、金寿门很好,郑仿作他俩的假字,竟直言不讳,如现在遇到这种作品,怎能辨出是伪作呢?又明朝南京李著,赴苏州向沈石田学画,学成回到南京后时值吴小仙的画特别时行,李著就大量作仿吴小仙的画,现在辨认起来也相当难,不过李著终究有石田的底子,并且没有吴画的泼辣味,有时露出了马脚又文征明的学生朱子朗,一生专仿文征明的画,现在遇到朱作的文征明假画,一般都认为是真迹要搞清同时代人的仿作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拿真迹来核对,一加对照,就容易直快其隐后世的仿作如明陈谦,以伪作赵子昂的书法而享有盛名,如现在遇到这种作品也很难辨伪,不过这种情况比同时代的人要好辨认一些,除了带点本人风格外,更有时代风格的局限,高手还是少数,水平比较差的还是绝大多数。
清朝人的仿作遗留下来最多的无过于王石谷和郑板桥清乾隆时,傅恒因镇压人民,得到乾隆的欢心乾隆想给他办寿,傅恒伪作谦虚逊谢了连自己也不办寿不过他告诉左右的人说,凡是送寿礼的一概拒绝,但如有送王石谷画的可以留下此信息一经传出,全国道以上的官员,就在各地大事搜罗玉石谷的画,真的找不到,就请人作假的,据说全国的画家为了仿作王石谷的假画,一时大都忙了个不亦乐乎,于是数万件石谷的假画,便产生了郑板桥假画多的原因,是因为他在诗文、字画各方面都有高度成就,尤其是他的为人,又胸无城府平易近人其画就更容易伪作山东潍县专门造板桥假画的人很多,最著名的有个谭木匠,名云龙,字子献不过他的仿作有个特点,力量单薄,显得轻飘无力,并在石上点答而郑板桥一生画石不点苔,这两点则成为识谭仍作的要点又郑板桥名里,曼字下边是“又”字,作伪多作“火”字,—可是板桥本人有时也写火字,因此这一点不能作为区别仿作的要点识别王石谷的画,要多从画上辨认,识别郑板桥的画要多从字上辨认因石谷的画功力深,板桥的字基础厚,这两点很重要四)造有一种根本不管某人的作品的面貌如何怎样,随意凭空伪造,写上一个名字就算数所见较多的如宋岳飞、文天祥、明海瑞的一般书画;具体的如元泰不华(达不花)等,根本末闻他们是会作画的,这种明明不可能有的事,稍有美术史常识的鉴别工作者,一看就知其是假造的,所以也最容易鉴别出来。
用这种方式来作伪画的原因,主要是取其无有对证,易于欺人所以原为书画名手而一时又有不少作品存世的,很少有人去造“它”的当然也有一些极次等的伪品,作伪者也不去考虑那些问题,而随意乱造的也不是说没有总而言之,遇到历代的一些名人或冷名书画之作,要特别注意从流传的一些书画作品来看,元代人伪作前人的作品或造当时人的作品就木乏其人前一种情况如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李公麟款《临韩干狮子骢图》卷,《石渠宝笈三编•乾清宫》著录为李公麟款,但从时代风格看不会早于元代,艺术风格又颇似任仁发一派,但其水平比任仁发低,是出自元代学习任仁发一派人的手笔后一种情况如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钱选《孤山图》卷,《石渠宝笈初编》著录,其画和自题的时代风格属于元代,艺术风格也颇近钱选,敞征明在题跋中将其定为钱选真迹但细看该画的用笔,则显得纤弱无力,徒具形似而失其神彩,自题字也较呆滞,与钱选水平相差天壤,当是元代专学钱选画法的作伪者伪造的天津市文管处收藏有钱选款的《青山白云图》卷,《石渠宝笈初编》著录,为元代伪造,题跋是真的,当属合配上海博物馆藏《四季桃花源图》卷,落钱选款,情况与《孤山图》相仿,也属元人伪作可见在元代伪作钱选绘画作品的相当普遍,所以钱选不得不在晚年使自己的作品“别出新意”,并题上晚年新起的别号“霅溪翁”以示区别。
明代伪造吴门派各家书画的时有发生,由于沈周、祝允明、文征明、唐寅、仇英、王宠、董其昌等人的名气很大,所以制作他们的伪品也多如款题沈石田的《石泉图》卷现藏故宫,仿吴镇山水皴笔圆滑,墨流润,笔墨显得单薄,缺乏沈石田画法的朴厚苍秀之气,和沈氏平日画风无相似之点据专家鉴定,此卷原系文征明、金琮、祝允明各家所书石泉诗,本无图,此幅图为凭空伪造,用来和各家书迹拼配而成的沈周的字体学黄庭坚,笔画多修长挺拔,无论是临摹的或是凭空伪造的,用笔则在形式上过于造作,横平竖直,有伸手挂足的弊病,和沈氏的真迹有明显的区别,因此有些伪画作品,从题字中就可看出破绽仅凭这一点即可分辨出许多假的东西来,如现藏故宫博物院的《东原图》卷,设色画平远山水,茂林丛竹,平桥远岫,画风与沈氏相近,但笔墨较拘滞平板,有些勾破笔画不贯气此图原本为杜琼年谱补图,有祭文一篇,时间为弘治十一年,沈氏七十二岁,应是晚年之笔但此幅画的画法,其风格不仅与沈氏晚年的凤格大不相同,从款字上看“门人沈周补东原图”八个字,笔画不仅瘦硬造作,且有伸手挂足之嫌而伸手挂足之病就成为识别沈周假字画的一个明显的特点,成为鉴别假字画的一个构成条件摹仿、伪造祝允明的书法亦极为普遍,特别是草书赝本最多。
当时有人就祝京兆的草书真迹十不得一其伪造书法的水平也各不相同,有的抓住祝书法上某一突出的笔法特点,造得十分相似,达到可以乱真的地步;有的漏洞很多,和祝毫无共同之点清初人冯铨跋祝氏临拟《米南宫论书》卷说:“吴中伪作祝枝山书,小者板滞,大者狂纵,殆入鬼趣伪造祝氏狂草大字一类书体的作品,内容大致多是“梅花诗”、“兰花诗”、“百花诗”等,其格式是纸本,高头大卷,每行二三字不等,行等狂纵而筋骨上露,使转圆滑,多有失于法度之处此类凭空伪造之作,至今流传不少,经专家鉴别对照,多出自一人之手伪作文征明的书画也很多,比之钱选、赵孟睢⑸蛑堋⒆T拭饔泄 薏患啊H纭渡畲湫 肪聿雇迹 粑氖舷副驶 焕啵ê 臀氖媳纠疵婷踩床煌 帽示邪迳 玻 易约禾饧堑囊欢文昕睿 笫檎 率 晡 好ㄓκ 俏旎疲 U庵质 螅 鱿钟谝幌蛉险孀邢傅奈恼髅鞅氏拢 呛苣严胂蟮模 得髡夥 吞饧嵌际浅鲇谖弊鳌O植厮罩菔胁┪锕莸摹妒 肌罚 妒 肪碇 唬 誓 钟玻 俏恼髅鞔直驶ǖ 奈弊鳌O植毓使┪ 镌旱摹肚锪制偻肌肪恚 史履哞渡剿 帽示邪宕种停 廖抟坏闱逍阒 臀恼髅鞯幕 绾廖抟坏愎叵担 匀皇俏痹臁?br /> 清代一些商品发达或比较发达的城市,凭空伪造历代名人或冷名书画家之作,则大量流传,其目的在于牟利,所以真正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并不多见。
伪书画除了“造”以外,无论是临还是摹、仿,大都作那人的晚年面目,而不造书画家的早年之笔因为此人出名而使其作品形式为大家所熟悉,一般总要到中年以后,早年的作品也不太多,同时书画的面目肯定要和中年、晚年不同,不易使人认识有的早年真迹,甚至会使人们当它是伪本,所以作伪者是不大愿意去访它的作假画还有一些地区性的问题:1.苏州片最著名而规模也最大的是明代万历前后到清代中期,苏州地区有一部分工匠具有一定的绘画技巧,专门以制造假画为生所造伪品,后来被称为苏州片詹景风《东图亦览编》曾谈到“苏州专诸巷,伪造书画另外一处是苏州桃花坞,这里不仅是明代印刷制版业兴盛之处,也是临摹古画的集中地苏州片的制作大多数有搞本,以绢本青绿工细画为多所造名头,大多是古代名家,不是小有名气,而是一些大名家,如唐李思训、李昭道,宋赵伯驹、赵伯驌,明代以造假仇英的为最多,也有一些是造文征明的有的在画的后面做上宋人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人赵孟睢⑾视谑唷⒖戮潘肌⒛哞丁⒚魅松蛑堋⑽恼髅鳌⑽饪怼⒍ 洳 却竺 业奶獍稀K罩葜谱骷倩 疃嗟某 顺鹩⑼猓 褪欠略煺旁穸说摹肚迕魃虾油肌罚 菁窃氐笔泵烤硎刍平鹨涣健K 歉 莩鹩⒐け是嗦痰幕 缣氐悖 罅糠抡罩谱鳌F涮氐闶嵌嘧骶罨 谌莨适卤冉戏岣唬 獠墓惴海 娌贾梅泵埽ü は福 氏恃蕖U庖徊糠只婊 诿鞔笃冢 纬闪俗约憾烙械氖贝 绺瘛F渲谢 钟懈哂械停ㄓ 写钟邢浮K罩莘轮普旁穸说摹肚迕魃虾油肌罚 赖牟幌露 嗑恚季执笾孪嗤 际悄∽猿鹩⒌母灞尽S谑钦纷 痹欤 行┚购驼旁穸嗽 就耆 挥邢嗤Α ; 嫌行┞溆谐鹩⑽笨睿 械奈蘅睿 寄》鲁鹩⒌幕 纭9 诖 烂魅嘶婊 髌分校 小短以赐肌芬痪恚ü は福 髋ㄑ蓿 邢嗟钡囊帐豕 αΓ 浞绺窈芙 扑罩萜 4送季砗笥姓佩疽话希 拼司砦 醣胨 晔汲桑玫轿恼髅鞯脑奚汀U舛伟系哪昕钗 尉肝煳纾 醇尉溉 吣辏?558 年)。
张寰和“吴门四家”同时,且了解此画的作者情况和制作过程因此此画出自王彪之手则无可质疑据当时的王世贞在《弇州山人稿》里谈及伪本《清明上河图》时,曾提到有黄彪伪造《清明上河图》的事,他说有的《上河图》赝本乃吴人黄彪所造又按《无声诗史》记载有黄彪其人的小传,称“黄彪号震泉,苏州人,善画,精于临摹,尝仿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几可乱真《无声诗史》的作者为姜绍书,明末江苏丹阳人,曾官南京工部郎当朝人记当朝事是比较可信的从他的记述里,所说“苏州人”,“精于临摹”,并且临摹过《清明上河图》等,和王世贞所记情况正好相符再和《桃源图》画风相对照,说明黄彪即是王彪,因南方语言黄、王不分,可见黄彪是当时苏州片的制作者之一因而可以推断,有些较好的苏州片作品,即片王彪所为存世至今的《清明上河图》数以百计,布局大体相同,多数为清人所造从艺术角度来考察,明人仿造的《清明上河图》比清代要好,功力要深但大多数画的作者姓氏至今仍无法查考苏州片流传的范围相当广,几乎全国各地都有,它们的水平虽说有高有低,但都是模仿别人的,缺乏创造性,笔法也虚弱无力,所以这一类的假画是比较容易看得出来的李志超先生对苏州片子有个评价,他在《古旧字画鉴别法》一文中说:苏州片子有很好的,清朝的收藏家,有的误认为是宋画,用上自己的收藏印并刻在书上,后人发现后认为笑话。
其实这并不是笑话,这说明画苏州片子的人的确有不少高手,因为他们也是一辈子画画,怎么就不及前人呢不过时代风格不同就是了我们鉴别时应注意是否苏州片子,如确是苏州片子,画的又很好,技法有可吸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