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专题: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点.doc
13页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要点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1.民族精神(民族之魂、中国的脊梁)的内涵(内容)(P9)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作用和表现分别是什么?(P9--11)(1)地位: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2)作用:使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东方,创造灿烂的文明;使中华民族在生生不息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3)表现: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3.我国对外交往的原则和政策分别是什么?(P12)(1)外交原则:睦邻友好、和平共处 (2)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4.历史给了我们哪些昭示?(历史给了我们哪些启示)①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实现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④落后就要挨打;⑤树立忧患意识,立志振兴中华5.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P14--15)(1)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指导思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6.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P13 /P15)7.为什么青少年要树立忧患意识?(P17--18) ①落后就要挨打;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③我国基础差,底子薄,人口众多,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高科技领域、教育文化、综合国力等方面依然存在差距★8.青少年应怎样承担振兴中华的责任?(为了振兴中华,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①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世代相传;②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③树立忧患意识,立志振兴中华第二单元 财富论坛★1.总体小康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P27)★2.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P27)★3.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P27)★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目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5.全面小康的特点:较高标准的小康,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P27)6.辛勤的劳动(勤劳)是创造财富的基础;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P29--30★7.为全面小康社会青少年该怎么做?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综合素质;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③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做“德才兼备”型四有新人8.为什么说智慧与开拓精神是创造财富的源泉(如何理解财富来自智慧与开拓)?P31--32①在现代社会,要创造财富,不仅要靠勤劳,还必须有发现财富的慧眼,敢于创新的头脑,开拓的胆识与勇气;②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要想发展经济,必须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③只有开拓进取,才能不断地超越原有的发展水平,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财富,才能为个人和企业创造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的机会★9.创造财富的源泉有哪些?(创造财富的途径有哪些?)(P35)①劳动;②智慧与开拓精神;③科学技术;④资本;⑤管理10.为什么说科技是创造财富的源泉?(如何理解科技创造财富?) (P33--34)①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
②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③科技对于加快传统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有力地促进了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轨,提高了经济效益1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科技?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③科学技术 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 ④我国现阶段人口素质低,科学技术水平不高,创新力不强★12.我国如何大力发展科学技术?①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②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加强创新,建立创新型国家; ③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学习和引进外国先进技术★13.怎样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开拓创新意识和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青少年应该怎么做)?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发展自身素质;②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理想和祖国命运结合起来;③培养创新的兴趣,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敢于创新、善于创新;④努力探索、注重实践,勤动手、勤动脑★14.怎样才能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①要建立和完善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②要建立健全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是什么?二者关系如何?(P35--36)(1)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关系:分配制度是适应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而提出的,即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16.为什么要合法致富?(为什么说获得财富必须走合法的生财之道?)(P37)①只有每个人都知法、懂法,用法律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才能使社会稳定、和谐,每个社会成员才能有平等地获得财富的机会,依法获得的财富才能受法律保护; ②在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会扰乱经济秩序,阻碍经济发展,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自己也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17.“义”与“法”的关系?(P38) ①“义”是我们心中的“法”在社会生活中,法律对人的约束是外在的,“义”对人的约束是内在的,才是最有效的②如果一个人“义”字当头,他必不会用恶劣、卑鄙的手段去获得不义之财在追求利益的时候应将“义”放在重要位置,符合“义”的利益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18.税收的含义、作用和特征分别是什么?(P39)(1)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基本形式。
2)作用:①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税收;②国家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税收;③从事公共事业人员的工资来源于税收 ★(3)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19.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P39)★20我国的富民政策: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P40)★21.富而思源的表现及意义?(P40—41)(1)表现:以各种方式回报社会、奉献社会 (2) `意义:先富起来的人,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不仅体现了个人品质,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和标志★22.为什么要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和品德?(或中学生为什么要培养勤俭节约的品德?)(或有人认为勤俭节约已经过时,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是治国安邦之道;③是企业家取得成功的法宝;④是做人的美德;⑤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在富裕年代,勤俭节约的美德也不能丢;⑥作为中学生,正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勤俭节约有益于个人成长,追求奢华不利于个人成长★23.作为中学生,应怎样做到勤俭节约、文明消费?①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节约意识;②反对浪费,倡导勤俭节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③合理、绿色消费,不盲目攀比;④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养成勤俭节约、文明消费的良好习惯,从小学会当家理财的本领。
⑤不浪费纸张、粮食等,节约用水用电等24.如何使财富的获得与支配经得起法律天平的检验和道德标准的衡量(如何实现财富中法与德的平衡)? ①合法致富,依法纳税;②富而思源,富而思进;③勤俭节约,文明消费第三单元 同在阳光下1.弱势群体的含义、特征以及包括的人群(P46)(1)含义:弱势群体指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无法保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 (2)特征:①个人及家庭生活到不到社会认可的最基本标准的群体;②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目前的弱势地位;③要改变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给予帮助或支持 ★(3)包括的人群:①农村贫困人口;②城市下岗失业人员;③残疾人;④遭遇灾祸的人群2.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基础和体现①基础:生命的平等; ②体现:人格和各项基本权利的平等3.平等的含义(或真谛)(P52—53)①人人生而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②每个人都应当享有被尊重的权利4.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社会平等所做出的努力有哪些?①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政治保证②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通过政治制度、宪法、法律等手段维护公民的各项权利,使全体人民都能够表达自身意愿,维护自身权益;③我们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这为每个公民实现各方面的权利,创造了一个日益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5.我国社会存在不平等现象的表现及其原因是什么?(P56)(1)表现:在社会资源的分配上还存在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和个人之间的不均衡2)原因:①受到自然和历史等方面条件的限制;②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③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6.怎样正确认识我国“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①平等不等于平均;②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这不仅体现了一个健全社会所应具有的平等内涵,也反映了一个社会不断发展的效率要求;③平等和效率的的统一构成了现代文明社会前进的基石7.怎样看待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怎样理解平等总是相对的?)①平等总要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②任何社会都存在一些不平等的现象;③受到自然和历史等方面条件的限制,加之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城乡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相当突出;④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平等任重而道远★8.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9.我国政府在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方面所采取的举措?(P60—63)①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②实施扶贫开发;③促进教育公平;④保障农民工的权益;⑤实施法律援助制度。
可补充:取消农业税、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新农村建设等10.关心帮助弱势群体的原因和意义?(P60—69)①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既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职责;②扶弱济困、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只有大家一起关心弱势群体,才会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公平与正义;④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11.我们中学生应怎样帮助弱势群体?并举出你帮助弱势群体的实例P69)①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学会尊重,学会关心,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帮助②以实际行动关爱弱势群体如关心和帮助孤寡老人;关心帮助孤残儿童;给希望工程捐款;捐助灾区群众等★12.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第四单元 又到两会时1.全国“两会”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2.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建议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监督权;受教育权等★3.我国人民是怎样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和职权)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集中行使国家权力,再由人民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