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关于李白诗中的月与酒介绍.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碎****木
  • 文档编号:253400537
  • 上传时间:2022-02-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4.11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关于李白诗中的月与酒介绍 可见,“月”可分为“残月”“明月”“淡月”“新月”“缺月”“皓月”“斜月”等月”真的有这么多外形吗?非也其实,这些不同的月就是借以抒情、思乡、言愁的意象 “酒”在中国文化中不是一种简洁的饮食,而是一个饱含丰富文化意蕴的文化现象酒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部落,他们从采集的野果储存后发霉尝到了酒味,酿酒文化从今开头从夏朝酒文化盛行,到商人善饮酒,周代大力提倡“酒礼”与“酒德”,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论语》:“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诗经豳风七月》:“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诗经小雅吉日》:“以御来宾,且以酌醴)记载,我们可以看出,酒不是一种简洁的饮食,而是一种文化 酒文化连续连续,到了秦汉时期消失了“酒政文化”,三国时期酒风极盛,劝酒之风颇盛,喝酒手段剧烈,魏晋南北朝时消失了“曲水流觞”的习俗,把酒道向前推动了一步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道:“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饮酒成为了雅趣,酒与情,酒与诗接下了不解之缘 酒文化连续丰富,到了唐宋时期酒与文人墨客大结缘,消失了辉煌的“酒章文化”李白饮酒解愁,苏轼饮酒赋文酒与诗词、酒与音乐、酒与书法、酒与美术、酒与绘画等,相融相兴到了明清两代,饮酒特殊讲究“陈”“酒”以陈者为上,愈陈愈妙纵观中国酒文化的进展,古往今来不少人在觥筹交叉、悲欢歌啸之余要冷静思索,这就缺乏为奇了 翻开李白的诗作,题材多与“月”“酒”相关,其表达的情感却各不一样我作了肯定的梳理,归纳如下 问月饮酒,叹生命短暂而达观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和游子思乡、闺怨之愁结合为一体,好像成了定式但是,李白在《把酒问月》这首诗中对规定的母题作了一次彻底的突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这两句把本不相干的月和酒奇妙地结合了起来李白端着酒杯问月,姿势潇洒,富有诗意酒能让人兴奋,使艺术思维得以自由释放故在诗中,酒成了赋诗的兴奋剂,解愁的良方而李白问月饮酒,在感慨生命的短暂这一点上和今人是全都的他叹道:“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这两句好像是反用了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确实,人生与永恒的明月相比,显得非常短暂。

      面对永恒与一瞬,人们会生发很多感慨,而李白却显得有些达观他的《把酒问月》用这样的话来作结:“唯愿对酒当歌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这种面对生命苦短的达观,来自于酒的模糊和麻醉,归咎于酒的使然 邀月独酌,隐蔽孤独孤独之情 李白的《月下独酌》把月光和酒作为意象,把月光当成富有生命的活人,邀之即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单独一人的李白饮酒解愁,实在孤独但富有人性的明月,李白举杯一邀,影随其身,成为朋友而月亮和影子究竟不是朋友,把月和影子当朋友,恰恰是没有朋友的结果正如杜甫的诗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哪怕是短暂的欢快,在李白看来也该尽情享受,准时行乐溢于言表,恰如《将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可以说,李白独酌邀月,正是为了解脱孤独孤独之感 白酒黄鸡,高歌自信人生必有用 在李白的一生中,742年(天宝元年)是他最值得快乐的一年这年,李白已四十二岁,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特别兴奋他满以为实现政治抱负的时机到了,立即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辞,并写下了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南陵别儿童入京》:“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歌笑牵人衣此时此景,李白饮酒不用邀月,不用问月,酒是新熟的酒,食是秋肥的黄鸡,情是喜悦的情酒酣起舞,浑身布满自信,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在他的眼里,看不起自己的人如“会稽愚妇”,而自己却是“朱买臣”此时,李白的心中也有怨,怨的是马跑得慢、路途太遥远,正如其诗句“游说万乘苦不早,着鞭跨马涉远道”所言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