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1)演示教学_6637.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533604143
  • 上传时间:2023-09-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8.05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学习 ----- 好资料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 第二章 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起源一、源流(一)西方1、君王制造和控制舆论是原始公共关系思想的萌动2、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导致公众代表会议和陪审团制度的形成3、古罗马时代,提出 “公众的声音就是上帝的声音 ”(二)中国1、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与士阶层2、强调争取 “民心 ”、 “仁政 ”(三)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关系活动1、北美争取独立的舆论宣传2、企业界利用报纸进行的新闻广告宣传3、企业塑造公司形象、宣传公司产品第二节 现代公共关系的发展与特征一、公共关系产生历史条件(一)民主政治:公共关系发展的政治前提(二)市场经济:公共关系发展的现实土壤(三)人本主义:公共关系发展的精神源泉(四)传播技术:公共关系发展的技术手段二、现代公共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一) “公众受愚弄 ”时期(巴纳姆时期)(二) “说真话 ”时期(艾维 ·李时期)(三) “投公众所好 ”时期(爱德华 ·伯内斯时期)(四) “双向对称 ”时期(斯科特 ·卡特李普时期)第三节 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一、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导入时期1980 年中港合资深圳蛇口华森建筑设计顾问公司1984 年 9 月,广州白云山制药厂公共关系部第二阶段:迅速发展时期1985 年,伟达和博雅公司先后进入我国1987 年 5 月,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北京成立1986 年 11 月,中国社科院编著《塑造形象的艺术 —— 公共关系学概论》出版1988 年 1 月,《公共关系报》在杭州创刊更多精品文档学习 ----- 好资料1989 年 1 月,《公共关系》在西安创刊第三阶段:成熟稳定发展时期1994 年 4 月,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成立1994 年中山大学被教育部批准开办部属院校第一个公共关系本科专业。

      1998 年,公共关系职业载入 “国家职业分类大典 ”第四节 公共关系的发展趋势一、公共关系活动范围全球化二、公共关系实施主体职业化、品牌化三、公共关系传播渠道网络化四、公共关系实务运作整合化五、公共关系文化思想立体化第三章 公共关系主体第一节 社会组织一、社会组织及其特征(一)所谓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为了有效地达到特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宗旨、制度和系统建立起来的共同活动集体二)基本特征:1、目的性2、整体性3、变动性二、社会组织的环境(一)内部环境1、人际关系环境2、组织内部管理环境3、组织外观环境(二)外部环境1、生态环境 主要指社会组织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2、政治与经济环境四、常见社会组织及其公关形象要求(一)政府1、政府作为公共关系主体的特征:( 1)权威性( 2)复杂性( 3)服务性( 4)独立性2、政府的特殊性:( 1)主客体利益的一致性( 2)决定政府公共关系状态的关键因素是政府自身的行为与政策及工作人员更多精品文档学习 ----- 好资料的言行举止3、协调:( 1)主动地、有计划地收集信息( 2)及时准确地传播信息(二)企业1、企业是公共关系运用最多、 最充分且是受益最大、 最明显的公共关系主体。

      2、也是面临公众最多、 需求最复杂, 利益矛盾和冲突最为突出的公共关系主体要争夺消费者,没有公众的信任与支持就没有市场三)服务业1、特点:以工作人员与顾客的直接接触来开展经营活动2、公共关系协调( 1)确立优质服务、顾客至上的信条( 2)捕捉有利时机,大力对外宣传( 3)重视员工关系,满足员工需要(四)事业单位与社会团体1、特点:非赢利性2、公共关系的协调:1、确立良好的社会认识及道德楷模形象2、以自身行为,积极影响社会舆论3、积极参与和组织各种社会活动第二节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公关从业人员广义指从事理论研究、教学活动和实践工作的人员,狭义指从事公关实践工作的人员公关工作可分为三个层次:1、迎来送往的接待(基本层次)2、宣传与新闻报导(中)3、公关专业工作(高) —— 调研、咨询、策划、活动实施、公关评估等公关人员的意识、素质、能力的关系一、公关人员应具备的意识公关意识: 将公关原理、原则内化为习惯和行为规范,是公关实践在人的思想中的反映1、形象意识 这是公关意识的核心案例 1:日本货不行了案例 2:我是市长,我怕谁?2、公众意识案例 1:水门事件与尼克松下台3、协调意识4、开放意识案例 1:“揭丑运动 ”5、互惠意识欲取先予6、创新意识更多精品文档学习 ----- 好资料案例 1:毛毛虫之死案例 2:创新与 “涮羊肉 ”案例 3:美国经济在 20C90`的高速发展,依赖知识经济,其核心即创新案例 4:旅游业是没有专利权的行业,要保持竞争优势,就要不断创新公关意识的作用:1、有助于公关行为趋于自觉化2、有助于公关计划的实现3、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4、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二、公关人员的基本素质(一)道德素质⑴克尽职守,忠诚老实⑵努力学习,有效工作⑶廉洁奉公,不谋私利⑷公道正派,谦虚团结(5)关心他人,友爱互助(二)公关人员的心理素质( 1)自信( 2)勇敢( 3)坚韧不拨( 5)强烈的成就动机( 6)积极向上的态度案例 1:伊豆迷人酒窝大道(三)公共关系人员的知识素质1、合理的公共关系知识结构2、广泛的旅游涉外礼仪知识( 1)涉外通则:不卑不亢 不宜先为求同存异 尊重隐私入乡随俗 女士优先信守约定 爱护环境热情有度 以右为尊不必过谦( 2)各国地理、民俗风情与禁忌摸不透的日本人 绅士派头十足的英国人彬彬有礼的韩国人 严谨的德国人风格多样的东南亚人 天生浪漫的法国人精明的犹太人 幽默的美国人兄弟般的阿拉伯人( 3)个人形象塑造与礼仪知识周恩来的形象格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扣、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像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更多精品文档学习 ----- 好资料三、公关人员的能力要素(一)传播表达能力1、传播表达方式:主语言 — 口头传播表达、书面传播表达副语言 — 体语传播表达、表情传播表达2、口头传播 —— 通俗易懂、简洁明快( 1)用词准确,不产生歧义( 2)使用普通话,发音准确( 3)风格机智幽默( 4)巧避式回答( 5)适当应用圈套语(二)组织协调能力(三)交际能力( 1)人际吸引与喜欢的条件、发展阶段条件:邻近 ;个人特征 ;熟悉作用;回报作用 ;相似性作用 ;互补性作用;异性吸引发展阶段:初次见面 友谊关系阶段 融和关系 牢固关系阶段( 2)汇融文化促进沟通国际沟通的指导思想是汇融文化包括两要素,一是东方文化的意境;一是西方文化的典雅两者优势结合才能达成良好的沟通固执一方,不了解另一方,则必然导致在交往中形成傲慢、偏见、自我中心主义乃至愚昧、无知的态度,无法形成良好的沟通 (如 18C 清王朝对西方、当代西方社会对中国)案例: 1、新加坡是东西文化汇融成功的国家之典范新加坡的建国纲领是在政治上坚持孔孟之道;在经济管理上坚持资本主义2、泰国东方宾馆的企业文化: ( 1)、最大限度地体现东方人的礼节礼貌;( 2)、最大限度地采用西方人的先进设备; (3)、汇融东西方文化( East west meeting here)( 3)在交往中要重视比较文化的观念例如,西方人争强好胜,先发制人;中国人讲和谐,后发制人为什么这样?第一,人生观不同第二,价值观念不同中国人讲主义,美国人讲实利;中国人喜欢立功,美国人喜欢发财;中国人追求长期效益,美国人喜欢近期效益。

      第三,思维方式不同中国人看问题是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由一般到具体,由整体到零件;外国人看问题是由小到大,从近到远,从具体到一般,从零件到整体;第四,生活的习俗不同中国人讲究婉转,曲径通幽;西方人讲究直来直去第五,审美取向不同中国人认为美的:大、洋、全、新、酷外国人来中国,喜欢:小、土、巧、异、古更多精品文档学习 ----- 好资料(四)应变能力(五)创造策划能力第五章 公众及对象公共关系第一节 公众一、公众:与特定的社会组织发生联系,并对其生存发展具有影响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二、主要特征:整体性相关性共同性三、公众的类型(一)根据社会组织的特点1、竞争性营利组织的公众(企业)2、竞争性非营利性组织的公众(学校)3、独占性非营利组织的公众(公交公司)4、独占性营利组织的公众(电力公司、电信公司)(二)同一公众内的不同类型1、内部公众、外部公众(工作对象分)——员工与管理人员、顾客2、个体公众、组织公众(组织结构分)3、社团型公众、公共权力型公众(组织权力)4、首要公众、次要公众(关系重要程度)5、顺意公众、逆意公众、边缘公众(公众对组织的态度)6、临时公众、周期公众、稳定公众(公众构成的稳定程度)7、受欢迎的公众、不受欢迎的公众、被追求的公众(组织的价值观)8、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公众发展不同阶段)第二节 对象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协调一、协调 指的是社会组织与其公众之间的关系处于协调状态,及为达到这种状态所进行的工作。

      二、协调的原则:1、组织自觉2、公众第一3、传播沟通三、协调的内容:1、利益协调更多精品文档学习 ----- 好资料2、态度协调3、行为协调四、主要工作对象及关系协调(一)员工关系对象1、员工公共关系的特征:( 1)主客体角色的一体性( 2)主客体利益的同一性( 3)主客体关系的稳定性2、为何要协调?( 1)员工是组织的细胞和主人( 2)员工关系协调是组织成功的源泉和内因( 3)良好员工关系是构建良好外部关系的条件和基础3、如何协调?( 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