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编【金版教程】地理一轮规范特训:211 人口的数量变化及人口的合理容量 Word版含解析.doc
9页新 编 精 品 地 理 资 料 2019.4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结合下表,回答1~2题地区年生物量(万吨)可承载人口(万人)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东北地区105 10023 000229长江中下游地区88 60022 000395青海、西藏10 0001 00041.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 )A.科技水平 B.自然资源C.开放程度 D.消费水平答案 B解析 读表可知,年生物量与可承载人口数呈正相关,即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自然资源2.下列关于青藏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容量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容量小 ③生态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增大环境人口容量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 B解析 表格信息显示青藏地区可承载人口与最大可能人口密度都较小,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恶劣,环境脆弱。
发挥当地太阳能资源的优势可以有效地增大环境人口容量[2016·安徽黄山质检]读我国某省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比较表,回答3~4题3.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全国同期相比差异最大的年份是( )A.1990年 B.1995年C.2000年 D.2010年答案 C解析 计算不同年份的某省和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加以比较即可4.由表可知该省( )A.人口增长速度较全国快B.存在严重的劳动力短缺现象C.老龄人口比重较全国高D.人口自然增长模式为现代型答案 D解析 该省2012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1.3‰)均很低,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2015·福建泉州模拟]如图示意某国从18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人口发展四个阶段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情况读图完成5~6题5.该时期人口发展的四个阶段,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乙甲丙丁 D.乙甲丁丙答案 D解析 甲乙相比,出生率均远高于丙、丁,但甲死亡率低于乙,甲阶段比乙晚(乙最早)丙出生率、死亡率均最低,出现最晚6.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国( )A.甲阶段的总人口最多B.丙丁阶段之间,出生率的变化大于死亡率的变化C.人口总量呈下降态势D.人口总量呈波动变化态势答案 B解析 从甲→丁,人口自然增长率均为正值,人口呈增长趋势,丙阶段人口最多。
比较丙、丁阶段出生率、死亡率数值变化,可知出生率变化大于死亡率变化[2015·河北衡水中学二模]下图为“某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读图回答7~8题7.关于该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0~14岁人口比例1953年至1964年递减B.0~14岁人口比例2000至2010年增加较慢C.15~64岁人口比例1964年至1982年增加较快D.65岁以上人口比例2000年至2010年增加最快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数量和年龄结构变化重在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读图可知0~14岁人口比例1953年至1964年上升,A项错误;0~14岁人口比例2000年至2010年下降,B项错误;1964年至1982年0~14岁人口比例下降幅度比较大,而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幅度不大,可推理得出15~64岁人口比例在此时间段增加较快,C项正确;65岁以上人口比例2000年至2010年基本无变化,D项错误8.该市15~64岁人口增加最少的时期是( )A.1953~1964年 B.1964~1982年C.1990~2000年 D.2000~2010年答案 C解析 15~64岁人口增加最少的时期对应图中0~14岁人口比例下降幅度和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幅度大致相当或相差较小的时间段,故选C项。
读某国在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完成第9题9.[2015·天津十二区县一模]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为( )A.甲→乙→丁→丙 B.丙→乙→丁→甲C.甲→乙→丙→丁 D.丙→乙→甲→丁答案 D解析 人口增长模式演变顺序一般为原始型(高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结合图中甲乙丙丁情况,可判断答案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北京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68.7万人,占8.6%;15~64岁人口为1 621.6万人,占82.7%;65岁及以上人口为170.9万人,占8.7%读2010年北京常住户籍人口年龄金字塔图,回答10~11题10.能正确表示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时人口年龄结构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B解析 据题可知,②表示的数据与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时人口年龄结构一致11.关于2010年北京市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20~59岁人口占较大比重,可能与劳动人口迁入有关B.未来新进入劳动年龄阶段的人口将会明显增多C.北京劳动力短缺问题严重D.自然增长率较高答案 A解析 从图中看,2010年北京市20~59岁人口占比较大,可能与劳动人口迁入有关;劳动力充足,不存在劳动力短缺问题;少年儿童占比较小,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未来新进入劳动年龄阶段的人口将会明显减少。
选A二、非选择题(共2题,56分)12.(3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人口红利是指人口的结构性变化所导致的积极经济结果中国目前正处于人口红利期,这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下图显示了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及人口负债期图中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1)说明抚养比与就业比的关系4分)(2)新中国成立初期与2013年后我国的抚养比均快速上升,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14分)(3)分析人口红利期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12分)答案 (1)抚养比越高,就业比越低2)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迅速下降,而出生率较高,少儿抚养比迅速上升,导致总抚养比快速上升2013年后我国的抚养比快速上升是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导致老年抚养比迅速上升3)人口红利期的人口特点是劳动人口的比重大,而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较小有利影响:为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劳动力,且价格低廉;社会负担相对较轻,社会保障支出少,财富积累速度快不利影响:就业压力大解析 第(1)题,抚养比=(少儿人口+老年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就业比=劳动年龄人口/总人口,由此可见,抚养比越高,就业比越低。
第(2)题,抚养比上升的原因是少儿人口与老年人口增加,根据两个时期的社会经济特点分析原因第(3)题,从图中看,人口红利期的抚养比较低,劳动人口比重大,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较小,因此该时期劳动力丰富,社会负担较轻,但就业压力较大13.(26分)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计算,2010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83岁读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平均预期寿命比较表,回答问题我国平均预期寿命比较表(岁)年份 2000年 2010年全国 71.40 74.83男性69.6372.38女性73.3377.37(1)据图分析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点10分)(2)据图表推断我国现阶段的人口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8分)(3)我国开始启动“两孩”政策,即夫妻可生二胎请说明我国实施这一政策的理由8分)答案 (1)青少年人口比重减少(20岁以下减少最快),中青年人口比重上升(35岁到59岁上升最快),老年人口比重上升2)问题:人口老龄化,并有快速发展的趋势原因: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施;人口寿命的延长3)实施“两孩”政策,可以增加新生人口,减缓老龄化趋势,丰富劳动力资源解析 第(1)题,结合1982年和2009年人口金字塔进行说明。
第(2)题,从图示可知,现阶段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快速增长,说明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这与我国长期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及人口寿命延长有关第(3)题,“两孩”政策对于增加我国新生人口、减缓老龄化趋势、丰富劳动力资源等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