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点睛提升压轴试题(附答案).docx
18页姓名 :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1、 2023年,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小小考古学家”特色活动,邀请青少年学生对该遗址出土的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文物进行模拟发掘;这场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仿制文物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 传说华夏族的始祖教人们挖井;考古学家已经在河南汤阴、洛阳等地发现了距今数千年前的水井遗迹;两者对照,可以说明( )A.所有的传说都是不可信的B.所有的传说都是可信的C.研究历史只能依靠考古D.有的传说可能有一定历史依据3、 2016年5月21日,“弘扬传统文化践行核心价值”舜帝德孝文化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山西省运城市舜帝德孝文化公园古柏广场举行,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是中华民族“德圣孝祖”舜帝的陵寝所在之地,是德孝文化发源地之一;”德圣孝祖”舜帝当上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是( )A.通过激烈的部落战争,战胜其他部落B.通过“禅让”制,尧将首领位子传给他C.凭借家庭特殊地位,继承部落首领的位子D.治水建立功业,受到人民爱戴,被推选为部落首领4、 习近平指出,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下列说法能准确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B.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C.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D.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5、 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原始农耕生活C.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D.远古的传说6、 某同学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的失败,你才发现问题所在,坏事变好事”,老师引用了谁的思想来开导学生?( )A.孟子B.老子C.墨子D.韩非7、 下图所示秦始皇陵兵马俑反映出( )兵马俑一号坑中气势宏大的军阵神态各异的秦始皇陵兵马俑(部分)A.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全貌B.秦王完成统一大业全程C.当时制陶工艺水平高超D.秦朝北疆防御体系完备8、 西汉的建立者是 ( )A.刘邦B.项羽C.刘秀D.刘备9、 汉文帝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令说:“朕不受献,其令四方勿来献;”这一做法反映了汉文帝( )A.监视地方官吏B.提倡勤俭治国C.控制豪强地主D.废除严刑苛法10、 考古学家在西汉末年的墓中发现了大量铜钱,最有可能是下面所示钱币中的( )A.B.C.D.11、 “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①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②合并郡县,加强吏治 ③减轻或废除刑罚 ④缓和民族矛盾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④12、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发动者是( )A.陈胜吴广B.李自成C.刘邦项羽D.洪秀全13、 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三国时期的小故事那你知道奠定“三分天下”的著名战役吗?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14、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全国的朝代是( )A.曹魏B.西晋C.东晋D.前秦15、 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16、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领先世界;下列关于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搭配正确的是A.蔡伦——发明了造纸术——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B.祖冲之——《九章算术》——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C.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后世尊其为“神医”D.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17、 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二人共同的历史功绩是( )A.修筑灵渠B.设置河西四郡C.加强中央集权D.统一文字18、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历史事实和历史观点,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B.西周初年共分封71国,其中同姓诸侯40国C.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广泛使用铁器和牛耕D.铁农具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9、 想象你自己是一名山顶洞人,你与北京人生活的不同之处是( )A.使用石器B.使用火C.具有审美意识D.能直立行走20、 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结束了两汉大一统的局面;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随后西晋虽统一了全国,但不久又陷入分裂的局面;此后的东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这一时期的特点是( )A.中国境内早期文明的起源B.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D.政权分立二、综合题21、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是古代经济发展的基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地区的人类,至晚在公元前六七千年,发展了农业,也发展了定居的聚落;北方的粟作农业及黄土房屋,与南方的稻作农业及竹木建筑,都是因地制宜,各有特色;——许倬云《万古江河》材料二 商鞅颁布变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全面实行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这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吕思勉《中国通史》材料三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南朝《宋书》材料四 现在(我)从经传中采集,又涉及到民间歌谣;向阅历多的人询问,在实践中验证;记录从农耕技术开始,到醋酱的制作结束;维持生计的职业,没有不完整记录的,命名为《齐民要术》;——《齐民要术》序(译文)〔1〕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一中“粟作农业”与“稻作农业”的典型代表人类;〔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在哪一领域的措施?材料认为商鞅变法有何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这次改革和秦的统一有何联系?〔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据材料四,说出《齐民要术》一书的内容来源于哪些方面;〔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某校七年级(2)班同学制定了以下活动方案,请你参与完成;活动一:【读图学史——时空观念】活动二:【提取信息——史料实证】春秋战国时期,中原的“诸华”“诸夏”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匈奴、东胡、戎、越等族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战争,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交融;这一交融兼并过程,为后来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南地区的汉族与少数民族联系加强,长江中下游的山越和汉族共同开发了江南,内迁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与汉族联系日益密切;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了民族大交融的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交融,这次大交融的高潮在南北朝时期;活动三:【编写简史——历史解释】活动四:【提升认识——家国情怀】请回答:〔1〕根据活动一,对比秦朝与西汉的形势图,归纳异同点;〔2〕结合活动二中的材料你可以概括出民族交融有哪些方式?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3〕请你依据活动三当中的思维导图,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4〕通过本次探究活动,你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何认识?23、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人口迁移】 材料一:〔1〕根据材料一,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两种主要类型;【经济发展】 材料二:东晋南朝各代封建政权,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大都推行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兴修水利以及安抚流民、减免赋税等政策措施……此外南方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条件以及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也有利于经济的开发; ——摘编自詹于庆主编《中国古代史》〔2〕根据材料二,归纳南朝时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民族交融】 材料三:迁都后,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于是,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3〕根据材料三,概括北魏孝文帝迁都后推行的具体汉化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书法艺术】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作品作者历史地位《齐民要术》① ______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兰亭集序》② ______③ ______〔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促使这一时期科技文化辉煌的原因有哪些?2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材料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材料三:所谓的礼法都是虚伪奢侈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大家兼爱和终止所有的战争;〔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代表了哪一学派的观点?〔2〕材料一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两位代表人物分别是谁?〔3〕材料二学派的代表著作是什么?〔4〕材料三学派的创始人是谁?25、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无数杰出人物熠熠生辉,推动了中华民族发展的进程;某七年级(一)班以“走进历史人物感受丰功伟绩”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与他们一起完成;任务一【读图学史一一时空观念】〔1〕一组同学收集到被誉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的汉代张骞的史料;请观察下面示意图,写出A点的名称;根据以下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张骞所作出的历史贡献;丝绸之路示意图材料:《汉书·张骞传》记载:“然骞凿空(开通道路),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诚信)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任务二【材料研析,史料实证】〔2〕二组同学查阅了并称为“秦皇汉武”的有关史料;请根据图一和图二的文物,写出秦始皇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概括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汉武帝是如何实现“安天下”,从而巩固大一统政权的; 图一 图二秦铜权和秦铜量材料:孝武皇帝(汉武帝)愍(怜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