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各个击破诗词鉴赏.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405335600
  • 上传时间:2024-01-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7.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各个击破诗词鉴赏㈠鉴赏诗词的形象鉴赏形象的方法:1、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如“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李白《秋浦歌》)诗中的“赧郎”2、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如"二月卖新丝,五月乗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他是一位关心民生疾苦,厌恶官府横征暴敛和高利贷剥削的正直之士3、自然界中的物象物象色彩分冷暖,一般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等特殊物象所寓含的特殊情感和内涵:折柳:表示送别,离愁别绪折梅:表示别离,赠送寄思斜阳:表示日暮,含有某些凄惨之感残月:表示不圆满,孤独忧愁的心绪寒蝉:表示冷凄,含有凄惨萧索之情短笛:表示送别、思乡,寄寓思念之情落叶:表示悲秋,悲苦之意归雁:表示思乡之情,游子思念故乡西风:表示凄清之情,忧愁之绪梅花:表示凌雪傲霜,坚强之意牡丹:表不富贵、大方荷花:表示夏季,清雅高洁兰草:表示高洁友谊秋风:表示萧条冷落鹤:象征长寿蓬草:表示孤单一人,漂泊无依杜鹃:表示思归、盼归㈡鉴赏诗词的语言分析诗词语言常用术语如形象、准确、凝练、简洁、明快、清新、自然、质朴、优美、含蓄、委婉等。

      1、理解诗词的语言考题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给出意境,让考生去锤炼选择词语;二是分析诗眼,展示意境,要求考生判断① 2、品味诗词的语言特色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生动形象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祸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有静,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又如刘禹锡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该诗以清新的笔墨,形象地勾画出秋月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明丽画面② 质朴该语常见于叙事、抒情诗中,作者不刻意追求华丽语言,而是用明白如话的语言直接叙述,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杜甫的《三吏》《三别》等③ 绮丽其特点是用华丽的词藻、多变的修辞、神奇的想象进行细腻生动地描绘④ 隽永此语言风格是意在言外如杜牧的《泊秦淮》,作者用隽永洗练的笔墨,活用典故,对沉溺于荒淫腐朽生活的统治者提出了委婉的批评⑤ 简练语言简洁、凝炼,注重炼字、炼句,如贾岛、孟郊的诗就属此类⑥委婉(含蓄):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通过对比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如李商隐《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思念,但未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⑦ 自然:指诗词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自然的风格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⑧ 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远如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前两句用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的情景,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清幽的美感⑨ 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如李贺《梦天》中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即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⑩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11•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慨激昂12•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3、重点词语的理解与品评A动词例1:李白《塞下曲》第一首“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中“随”“抱”都炼得很好”例2: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颈联对仗工整,意境优美,野竹与云气相接,本是一幅静景,但用一“分”字就有了动感,使人想到随山冈徐徐移动的云雾,不断从野竹梢头飘过的情景而“挂”字又化动为静,使人想到山峰的陡峭和山泉垂直落下的图景例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都是炼字,是使动词:花使泪溅,鸟使心惊春来7,鸟语花香,本应欢笑愉快,但由于国家遭逢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诗人溅泪惊心罢了例4:杜甫《曲江对雨》“林花着雨胭脂湿”,“湿”字驳落(深浅不一)例5:“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王勃),“湿”言“光”,“疏”言“影”,王勃写春雨,其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无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显得滋润,故说“花光湿“光”字显得花有精神。

      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例6:范仲淹“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怨”字,用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例7: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的“蒸”“撼”具夸张色彩,突出洞庭湖的雄伟气势例8:洪荼《阮郎归》词写春光:“绿情红意两逢迎,扶春来远林凭一“扶”字,可感受到从树林深处步步走近的春天例9:“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哀江南》孔尚任)一“剩”字有“残存”“残留”之意,还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例10:毛主席《菩萨蛮•黄鹤楼》“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锁”字把龟蛇二山在形势上的重要地位充分地显示出来了,且很形象B修饰语(多为形容词,也有副词等)例1:王维《观猎》第三四句“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该句共有四个句子形式,“枯”“疾”“尽”“轻”,都是谓语但“枯”“尽”是平常的谓语,而“疾”“轻”是炼字草枯以后,鹰的眼睛看得更清楚了,诗人不直说看清楚,而说疾(快),这样就比“清楚”更形象雪尽以后,马蹄走得更快了,诗人不说“快”而说“轻”,“轻”比“快”更形象例2: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落日圆”,此联像一幅巨大的风景画,形象描绘了塞外辽阔苍凉的景象。

      直”字展现一种挺拔坚毅之美;落日之圆,衬托在万里戈壁背景之上,给人以苍茫之感直圆”二字将直线之美与浑圆之美融为一体,画面壮观,他字确实难以代替例3:吴文英的“乡梦窄,水天宽”(《鹏鸩天•化度寺》),“窄”与“宽”形容与对照俱妙;周密的“梦魂欲度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高阳台•寄越中诸友》),以“轻”字描状梦魂,化无形为有形,且通之于表重量的触觉,还是通感的妙用例四: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登翠楼时兴冲冲,而因闯入眼帘的柳色却想起了丈夫,生发出伤感,此情绪上的变化仅一“忽”字就能传达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C特殊词叠词其作用为: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李煜《浪淘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拟声词有些拟声词也属于叠词,其作用为: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表颜色的词其作用为: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

      炼形容词于句首,如杜甫的“青惜峰峦过,黄知苦又来'〈“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翠干危栈竹,红腻小湖莲”、“青青竹笋迎船处,白白江鱼入馔来”,炼形容词于句首,首先捕捉的是色彩鲜明的印象形容词炼于句末,如王维的“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李清照的“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元稹的“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李商隐的“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㈢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1、明辨抒情方式抒情方式有两种:直接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物)抒情和寓情于景(物)等① 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表明态度的抒情方式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借景(或物)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又如唐朝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花自落”“鸟空啼”强调了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以乐写哀,以闹写寂,写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全诗无一字说惜别,无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随水长流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意蕴含蓄深远② 寓情于景(物),情景交融: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又如杜甫《春夜喜雨》,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上句写天地愁惨之景,下句抒赴死如归之情写景对抒情有烘托作用,情也悲壮,景也悲壮,可谓情景交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虞世南《蝉》“垂綾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7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真理即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诗人所写之梅,实际上正是自己不幸遭遇和不得志的写照,同时借助“梅”的形象也抒发了诗人不愿迎合世俗、追逐名利以及爱国之心至死不变的思想感情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感情,讽刺时事如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以“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来表达远离故土,他乡为官,前途渺茫的无重数的恨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把历史上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悠远① 2、辨明表现手法烘托手法: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或色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即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烘托包括两种:一是正衬,二是反衬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李白的《赠汪伦》,三四句形象鲜明的烘托出了汪伦对诗人的真挚纯洁的深厚感情反衬是用相反或相对的东西衬托,常见的反衬有以乐景写哀情、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等如《琵琶行》中“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以乐景写哀情;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更有生机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