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上册历史书上提到过的传说时代到南北朝的历史人物故事1000字.doc
26页word资料可编辑修改——欢迎下载 七年级上册历史书上提到过的传说时代到南北朝的历史人物故事1000字 篇一:七年级(上)表解历史 表解历史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社会 距今170万年——BC2070年) 第1课 第2课 看课本第2页和第7页的两幅图回答: (1)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远古人类遗址分布有何特点?(都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 (2) 请简单分析为何会有这样的分布特点?(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适合人类生存 和农业生产发展) 巧记历史: 河——水——干 半——粟——半 第3课 1. 黄帝的贡献 为后世的衣食住行 奠定了基础 2. 炎黄部落结成联盟,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3. 尧舜禹的禅让(传说时代) (1)含义: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2)标准:德才兼备 4.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是站在文明门槛上的一位伟人 5.了解历史的主要途径途径有二: 一是实物资料,如文物、古迹、遗址等; 一是文字资料,如文化典籍、记录、碑刻等了解原始社会的主要资料是实物资料。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周(奴隶社会BC2070---BC476)(BC475---BC221) 第5课 2. 西周时,建筑物上开始使用瓦 3.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公元纪年法 跨公元前后的年代计算:公元前的年代 +公元后的年代-1=所要年代(x+y-1)公元前的年代的读法:数字越小越是末,数字越大说明是初期公元前202年:公元前3世纪末 (公元前的年代,数字越大离现在越远,公元前的299年到前 200年都算3世纪) 第6课 1. 西周除沿袭夏朝以来的王位世袭制外,还实行分封制 2. 分封制的目的: 3. 分封制的作用: 4. 夏商西周时期国家的统治阶级包括: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平民和奴隶属于被统治 阶级 5. 夏商西周时期国家通过军队、刑法的暴力镇压和思想的礼仪教化等双重手段统治人民 第7课 1.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2. 春秋五霸是指( ) 3. 战国七雄是指(,东南西北到中间)其中魏、韩位于河南省。
4. 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他通过葵丘会盟确立了霸主地位与晋楚争霸有关的成 语是退避三舍(晋文公)和问鼎中原(楚庄王)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城濮之战与成语朝秦暮楚相关的历史事件是合纵连横 5. 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齐、秦、楚 第8课 1. 铁制农具开始广泛应用于生产领域始于春秋时期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 进行耕作 其中,属于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 属于富国措施的是: 属于强兵措施的是: 第9课 1.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有渊 源关系 2. 目前世界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 文字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商朝)——金文(铭文)(商周)——大篆(西周晚期)——小篆(秦)——隶书(始于秦,成熟于汉魏)——楷书(汉末)——行书(晋)、草书(唐) 第10课 2. 列举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3. 儒、道、法家在治理国家问题上的不同主张: 4. 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第11课 1.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其作用在于防洪、灌溉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人称“天府之国” 2.最为珍贵的战国钟鼓乐器整套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 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 第13 14课 1. 发生在秦赵之间的著名战役是长平之战此后,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 3.秦统一的意义: 4.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是发生在公元前209年的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 第15课 1.西汉建立于公元前202年,灭亡于公元8年,是跨公元前后的朝代,共存在了 年 2. 第张骞通西域 第17课 秦汉时期科技成就简表 东汉以后,思想领域逐渐形成了以儒家为主,儒、佛、道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 第20课 3.设计三国鼎立示意图 第21课 1.东汉末年,北方战乱,北方人口开始南迁西晋后期,西北少数民族不断向中原推进,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浪潮 2.北方移民南下后,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移民到岭南一带 3.东晋南朝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1) (2) (3) 第22课 1.五胡名称: 2.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族) 内容: (1)迁都洛阳(494年) (2)改穿汉服 (3)学习汉语 (4)采用汉姓 (5)提倡与汉人通婚 作用:加快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3、24课 三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200年 官渡之战 曹操——袁绍 208年 赤壁之战 孙刘联军——曹操 篇二: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材料(1) .读右面经纬网示意图1,图中的字母代表经线或纬线,全部都是纬线的一组是( ) A.abc B.aDE C.DEF D.cEF 2.人类认识到地球是球体形状有一个漫长历史过程,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为球形( ) ①日、月都从天空东方升起,西方下落 ②在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③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 ④观察日食现象 A.①②B.②④ C.②③ D.③④ 3.在比例尺为1:5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直线距离是4厘米,两地 的实际距离是( ) A.0.2千米 B.2千米C.4千米 D.20千米 5.一年之中,我们当地白昼时间最长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6.图中箭头所在地是相邻两座山峰之间的连接部位,它是( ) A.山谷 B.山脊 C.鞍部D.陡崖 读部分板块示意图4,回答7~8题 7.下图中,C是() A.亚欧板块 B.非洲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印度洋板块 8.按照板块学说的观点,右图4中() A.E山脉会消失 B.F山脉会消失 C.地中海会消失 D. 红海会消失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 B.污染指数小,对人体的健康有害 C.世界第一张天气图的诞生,与一次战争有关 D.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 11.立春以来,我省雨雪天气频繁,雨量大,光照不足,导致田间作物苗情长势差。
这 反映了天气对人类的哪方面的影响() A.生活 B.交通 C.生产 D.军事 12.一般来说,一年中北半球大陆上最高气温出现在() A.1月 B.2月C.7月 D.8月 13.右图6表示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全年高温多雨 B.该地极有可能是在赤道地区 C.该地一定在南半球 D.该地一定在北冰洋内 14.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气候寒冷,主要是受到下列哪一因素的影响()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地形D.人类活动 15.下列地区,人口分布最为稀少的是( ) A.亚洲东部和南部 B.亚马孙平原 C.欧洲西部平原 D.北美洲东部 16.右图现象所示的原因有() ①乡村人多地少,收入少,生活困难 ②城里有好学校,教育卫生等服务设施完善 ③城里有更多更好的就业和发展机会 ④城市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A.①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7.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 A.阿拉伯语 B.汉语 C.联合国语 D.英语 18.在中东、北非、东南亚及阿拉伯国家,有数以亿计的穆斯林信徒,他们受伊斯兰教规的约束,有着自己独特的礼仪习俗。
进入这些国家进行商贸、旅游等活动,一定要对那里的生活习俗有所了解,否则会带来很大麻烦结合你的课外知识,穆斯林信徒饮食禁忌较多,()是禁食的 A.猪肉 B.牛肉 C.草鱼D.鸡肉 19.对不同地区聚落景观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A.东南亚的高架屋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主要受炎热少雨气候的影响 B.西亚村庄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主要是受极地寒冷大风天气的影响 C.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建筑时充分利用了当地黄土土质疏松、直立性很强的优点 D.因纽特人的冰屋主要分布在非洲高山地区,主要是受海拔高的影响 20.下列国家中,人口超过1亿以上的发展中国家是( ) A.加拿大 B.巴西C.新加坡 D.韩国 第Ⅱ卷 二、填空题 (16分) 21.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和组成的经线圈 22.每年3月21日前后是北半球的 日(节气);此时,太阳直射在 上 23.比较图幅一样大小的蕉岭地图与世界地图,蕉岭地图的比例尺较 (大、小),蕉岭地图表示的范围较 (大、小),内容较 (详、略) 24.地球上有 个大洲,个大洋 25.某地某年7月平均气温是23.3℃,1月平均气温是 —20.1℃,那么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 ℃。
26.海南岛气候终年炎热,而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这主要是因为两地 的不同;受地形影响,迎风坡上降水较 (多、少) 27.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分布的人种主要是,亚洲东部分布的人种主要是 28.阿位伯人信仰 教, 教是泰国的国教 三、绘图、填表题10分 30.结合你对世界国家和首都的了解,填表4分) 四、读图题(每空1分,共34分) 31.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问题3分) (1)虚线AB表示( ) A.山脊 B.山谷 C.鞍部 D.山顶 (2)丙处的地貌形态名称是 (3)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变化规律,乙地的海拔高度 是 米 32.右图表示的经纬网示意图中,回答问题7分) (1)A点的经纬度是( ,) (2)已知B地的经纬度坐标是(0,20E),请在图中用字母“B”标点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