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二语文模拟题.pdf

14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7983742
  • 上传时间:2018-04-25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71.57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高二语文模拟题第 I 卷阅读题(共72 分)注意事项:请将1、2、3、7、 10、11、12、 16、17、18、19 题的正确选项填涂到机读卡对应题号上一、现代文阅读(34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9 分,毎小题 3 分) 当哪怕是表情包式表演和PS型剪辑,只要搭配上当红IP 和“鲜肉小花” ,就能引发收视高潮与商业成功之时, 《朗读者》《见字如面》以其真诚与直达心灵的表达方式从满屏娱乐竞技类综艺中脱颖而出,被誉为一股清流在中国的电视市场上,情感类节目一直是广受欢迎的宠儿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与倾诉,通过光影音的作用打动受众,自然而然,顺理成章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朗读者》类节目的出现,在受众群中激起阵阵涟漪,并不为奇《朗读者》更像是用朗读串连着的人物访谈在每期的节目之中,有大量的访谈时间,真正用于朗读文学作品的时间并不多,而正是通过对多位有名气、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的访谈,讲述了普通人的不平凡的坚守与最朴素的情感《朗读者》的成功被外界解读成“出乎意料”,因为其毫不讳言自己的人文特质,“将值得关注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 。

      但在此前与泛娱乐节目的同台竞争中,人文类节目很少能够冲出重围、浮出水面在人文类节目被边缘化的大环境之下,《朗读者》的存在,成为沦海遗珠般的稀缺资源人文类节目的式微,并非简单地没有流量“鲜肉小花”加持,也并非是因为对情感调动得不够充分, 而是因为在面时碾压式的情感综艺时,人文节目并不追求娱乐,更不持 “道德中立”的态度——反之,它时时在追求一种对理想人格的阐发和尊严价值的关切如今的大众媒体, 不追求娱乐意味着不回避严肃的问题,甚至是不盲目依从娱乐工业的逻辑,这就意味着,这种异质性的力量可能会被文化工业排斤,甚或甩出局外但,这恰恰就是《朗读者》的成功让人欣喜和意外之处对于大众谋体来说,一旦有了“道德偏向”的姿态,就需有明确的价值观为铮铮铁骨,也需超越金钱利益的顾虑,因为作为价值提供者的节目制作者,就难以用“信息提供者”的身份去隐匿自己的价值偏向而任由自己觉得错误的价值广泛传播,于是节目的内容、形态、表达与受众用户的数量都会受到限制反观一些情感类节目,赤裸裸的拜金、带有偏见的表达甚至歧视都可以堂而皇之地被当作多元言论而包容,甚至为了话题热议而刻意制造“奇葩”与冲突效果吸引关注,以获取收视率在我们看到媒体“收视口碑双赢”的一致评价时,我们不要忘记了对《朗读者》这类人文类文化产品意义的思考。

      《朗读者》的董卿直接回答了这个问题,她重新定义了“朗读”,认为“阅读是很私人的事情,但朗读不是,朗读要有对象,它和唱歌一样”,这种朗读“可以传情达意”, “只不过我们很多人没有形成这种习惯,因为它显得略微有些正式其实你想想,朗读也就是说话,我甚至觉得它的群众基础更大,因为会说话的人比会唱歌的人还要多2 在此刻,我们为一股清流的诞生而欢呼,甚至有评论寄希望于《朗读者》可以改变娱乐综艺的霸屏现状,平复一下当下综艺界的聆噪浮华文化产品的产生与传播能否从《朗读者》开始,缓慢地以另一种逻辑运转?并没有答案我们只是清楚地知道: 历史都是人来创造的 改编自《 是否能为文化产品的公共性提供一种可能?》)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关于《朗读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朗读者》是一个旨在表现公众人物影响力的情感类节目B. 《朗读者》是一个朗读时间不多、不追求娱乐性的人文类节目C. 《朗读者》是一个提供明确“道德偏向”价值的文化产品D. 《朗读者》是一个让人欣喜和意外的“收视口碑双赢”的文化节目2.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综艺界表情包式表演和PS型剪辑,只要搭配上当红IP 和“鲜肉小花” ,就能引发收视高潮与商业成功,这是一种典型的聒噪浮华。

      B.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与倾诉,通过光影音的作用打动受众,自然而然,顺理成章,从这一点来说,《朗读者》受到欢迎并不为奇C. 《朗读者》用朗读串联起人物访谈,通过对多位有名气、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的访谈,来讲述普通人不平凡的坚守与最朴素的情感D.人文类节目式微的原因,一是缺乏流量“鲜肉小花”的加持,二是情感调动不够充分,更关键的是坚持与碾压式情感综艺节目不同的价值观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朗读者》毫不讳言自己的人文特质,从满屏娱乐竞技类综艺中脱颖而出,体现了对理想人格之阐发和尊严价值之关切的真实需求B.当下,对于大众媒体来说,一旦被视为不依从娱乐工业逻辑的异质性力量,就会受到文化工业的限制,最终导致在收视率竞争中的失败C.从“朗读‘可以传情达意’”这句话可以看出,董卿认为朗读是一种情感交流手段,《朗读者》的产生和传播可能带动更多人进行这种交流D.作者提出“文化产品的产生与传播能否从《朗读者》开始,缓慢地以另一种逻辑运转”这个问题,反映了一种现实需要,表达了一种期盼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张爱玲传从 1943 年在英文月刊《二十世纪》上发表《中国人的生活与时装》开始,张爱玲算是步入文坛了。

      但《二十世纪》是洋人的文坛,张爱玲不是林语堂,不论就感受性而言,还是就对中文的喜爱程度而论,她的中国情结都要比后者深得多,她不能满足于那种轻松的介绍方式虽然三年没碰中文,她肯定还是不能、也不甘把洋人设想成她的主要读者,何况她自小就钟情于小说,心心念念于那个更广大的想象空间洋人要看而比较容易看懂的是介绍性的文字,小3 说对于他们显然是更费解的所以就在“卖”洋文行情很不错的时候,她挟着她的《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去叩上海文坛的门了而且一旦在中国文坛上站稳了脚跟,张爱玲便与西文杂志挥手作别不知是因为以往投稿漫长的等待令她感到不耐,还是她学会了一点人情世故,抑或她已经有了足够的自信,总之这一次怀着对成名急切渴望的张爱玲没有将作品投进邮筒,听任它到编辑大人的案上去碰运气她宁可去“面试”经母亲这一系的亲戚、园艺家黄岳渊的介绍,她带着稿子拜访了《紫罗兰》杂志的主编周瘦鹃(周瘦鹃笔名紫罗兰庵主人,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性作家)此次相会,二人谈得甚是融洽张爱玲待人接物时给人“夹生”之感,但她在长辈面前似乎要松弛一些她尝自言一向对年纪大的人感到亲切,对年岁相当的人稍微有点看不起,对小孩则是尊重与恐惧。

      这一回她在周瘦鹃面前虽是执礼甚恭,却也还自如让张爱玲高兴的却是这位主编对她奉上的小说十分欣赏还未读正文,光看了篇名《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周瘦鹃便称名字起得好,大约他闻到了传统小说的气息周瘦鹃的直觉没有错,将两篇小说一气读完,他更可以相信这一点它们与强调严肃性、思想性,鄙薄娱乐性的新文学大异其趣,从取材同可读性看似乎倒是与鸳鸯蝴蝶派小说不无相通之处难得的是周瘦鹃于坚守旧式趣味之外还是个鉴赏力较高的人,他通洋文,翻译过西洋小说,是旧文人圈子中为数不多的对西方文学有所了解的人之一,他不仅看出张的小说有《红楼梦》的影子,而且看出张在写作中受到毛姆的影响,且断言它们可与毛姆的小说媲美周瘦鹃很快拍板:两篇小说都用虽然张爱玲的“二炉香”并没有立即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但是文艺圈内却有不少有心人由此注意到这位后起之秀,《万象》主编柯灵即是其一就在此时,张爱玲自己找上《万象》编辑部来了张带来了她的一部小说,请柯灵看一看,这就是之后登在《万象》1943 年 8 月号上的《心经》几乎与《心经》发表的同时,张爱玲的另一篇小说《茉莉香片》在《杂志》上登了出来在此后两年左右的时间里,使张爱玲青云直上,风靡上海滩的诸家刊物中,不惜血本、出力最多的,首推《杂志》 。

      对《杂志》助她成名,她投桃报李,把最得意的小说都给了《杂志》在小说赢来满堂彩之后,张爱玲又开始亮出她的另一样拿手戏——散文,并且立即打响她将《洋人看京戏及其它》《更衣记》,投给当时名噪一时的散文半月刊杂志《古今》,很快在 8月、 9 月登了出来《古今》可说是男人的天下,张爱玲很可能察觉该杂志的种种气味与自己的性情不相投,而且纵能跻身其间,它亦不能让自己昂首鹤立,独上青云所以两篇文章之后,《古今》再不见张爱玲的名字,她转向了苏青办的散文小说月刊《天地》由此我们约略可以看出张爱玲对刊物杂志取舍的标准了:档次高,实力强之外,还要加上志趣相投, 肯于让她在上面唱大轴戏,虽非同仁杂志于她却有同仁杂志的意味《杂志》 《天地》遂成为与她关系最密切的两家刊物4 值得注意的是,在沦陷时期的上海这个特定的时空里,文坛的方方面面,代表不同政治倾向、不同文学趣味的各个文学圈子似乎都是顺理成章地接纳了这位新人,而且均不吝于褒奖我们大致可以说, 《紫罗兰》代表了鸳鸯蝴蝶派的趣味,《古今》承袭了周作人、林语堂的“闲适”格调,《万象》坚持着新文学人道主义、现实主义的传统,对“新文艺腔”大张挞伐的《杂志》则想走纯文艺的路线,而它们竟一致对张爱玲表示推许。

      在新文学史上,这样的情形即使不是仅见,也肯定是少见的摘编自余斌《张爱玲传》)相关链接张爱玲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余斌《张爱玲传》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 分)A.在作者看来,张爱玲有着浓厚的中国情结,因此无论是对文学作品的感受性,还是就中文的喜爱程度而论,张爱玲都胜过林语堂B.借助母亲一系亲戚黄岳渊的引荐,张爱玲得到了作家周瘦鹃的赏识,他认为张爱玲的小说虽然在思想性上有欠缺,却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C.在生活中张爱玲性格孤傲,待人接物时给人“夹生”之感;在艺术中,她又是悲天悯人,通晓人情世故,她的人生中充斥着矛盾D.张爱玲虽然依靠《紫罗兰》在文坛初露锋芒,但之后却青睐《杂志》《天地》等刊物,这体现了她善于鉴别、特立独行的处世方式。

      5.张爱玲的作品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 分)6.本文着重讲述了张爱玲早年成名的经过,你认为张爱玲的成名有哪些原因?请结合材料加以探析5 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遗落在乡村的果子刘国芳我们已经去过好几次黄源了,这个村有许多老房子这天,我们又去了,才进村,就有一伙孩子跟在我们后面,这些孩子大的十几岁,小的五六岁 见了我们, 大一些的孩子会说: “又来看老房子呀?”我们笑笑说: “来看老房子 ”然后我们在那些房子间穿行,孩子仍跟在我们后面,还说:“都是些烂房子,又没有人住,有什么可看的 ”5 孩子说对了,房子确实很烂,也没人住莫说这些烂房子,就是刚盖好的新房,因为主人出去打工了, 那些房子也是门上一把锁,关了 我们当中有个人,第一次来, 见了那么多孩子,就问:“这个村怎么这么多小孩,大人倒见不到一个一个孩子接嘴说: “我奶奶在家,她到地里去了我说:“大人都到外面打工去了,村里除了老人就是孩子我说着时,看到一个老人了,站在一棵树下是一棵枣子树,秋天时节,枣子熟了红了一个孩子见了枣子树,忽地蹿过去这个孩子,我后来知道他的名字就叫康枣,身上的衣服脏得像刮刀布。

      看见这个叫康枣的孩子往枣子树下去,我以为他要摘枣子吃,但错了,康枣摘了枣子不是吃,而是当石头,往其他孩子身上扔其他孩子也蹿到枣子树下摘枣子,摘了去扔那个叫康枣的孩子然后便互相扔来扔去,跑走了我们在孩子跑走后走近了老人,我说:“这些孩子怎么把枣子当石头扔呀,多浪费老人说:“这家人打工去了,几年都没回来,每年枣子都烂了落了我说:“你们也可以摘了吃呀老人说:“村里人走得差不多了,到处都是枣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礼仪讲授教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5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名句名篇默写.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1部分 写作 任务组五 微任务 作文书写——比天还大的事儿.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任务组二 真题研练.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3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文言文(考点部分) 任务组三 任务四 仔细比对准确提取概括分析文意.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部分 语言策略与技能 任务组二 任务五 看准对象因境设辞做到语言得体.docx 高考化学 1.传统文化与STSE 答案解析.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现代文阅读 专题16 Ⅱ 真题研练.docx 高考化学 专项拔高抢分练 9.反应热与反应历程.docx 高考化学 专项拔高抢分练 1.传统文化与STSE.docx 高考物理 板块三  气体实验定律和热力学定律的综合应用.docx 高考化学 二题型3 无机化工生产流程题.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写作 专题17 Ⅲ 突破二 绘声绘色巧用细节描写生动丰满.docx 高考数学 中档大题练1.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教材文言文复习综合试卷.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任务组三 微任务一 聚焦诗意准确选择.docx 高考数学 创新融合4 数列与导数.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5课文1 归去来兮辞 并序.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1部分 写作 任务组五 任务二 “三管”齐下美“言”有术文采抢眼养颜.docx 高考数学 满分案例三 立体几何.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