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游园识药(上)资料.ppt

35页
  • 卖家[上传人]:今***
  • 文档编号:111223044
  • 上传时间:2019-11-0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1.34MB
  • / 3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游园识药,牵牛,中文学名:牵牛花 别称:朝颜、碗公花、牵牛、喇叭花等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肺、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具有泻下、利尿、消肿、驱虫等功效;用于肢体水肿、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便秘、虫积腹痛等症炮制:取原药材,拣去杂质,用清水洗净泥土,晒干炒牵牛子,取牵牛子,置炒药锅内,用微火加热翻炒至微鼓起、透香气、显火色时,取出,摊凉成品偶见焦黄色炒后,可缓和其利水通便的作用山茱萸,中文学名:山茱萸 性味归经: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 别称:山萸肉、山芋肉、山于肉、枣皮等,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涩精固脱 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此外,本品又能固经止血,可用治妇女体虚、月经过多等症,可与熟地、当归、白芍等配伍应用功效应用】 ┌肝肾亏虚┐┌肝肾阴虚—熟地、山药 1.补益肝肾│腰膝酸软││肾阳不足—肉桂、附子 ┕头晕目眩┘┕肾虚阳痿—补骨脂 ┌遗精、滑精—熟地、山药 │小便不禁—覆盆子、沙苑子 2.收敛固涩│ ┌大汗虚脱—人参、附子 │虚汗证│ │ └阴虚盗汗—生地、知母 │ ┌肝肾亏损—熟地黄、白芍、 ┕崩漏│ └脾气虚弱—黄芪、白术,炮制: 山萸肉:除去杂质和残留果核。

      酒萸肉:取净山萸肉,用黄酒拌匀,放罐内或其他容器内,封严,放在加水的锅中,蒸至酒被吸尽,取出晾干(每100斤用黄酒20斤) 蒸山萸:将拣净去核的山萸肉,放罐内或笼屉等容器封严,放在加水的锅中,蒸至外面呈黑色时,取出晾干 中文学名:吴茱萸 别称:吴萸、茶辣、漆辣子等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精 功能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头痛、疝痛、脚气、痛经、脘腹胀痛、呕吐吞酸、口疮吴茱萸,【功效应用】 寒疝—小茴香、川楝子 厥阴头痛—生姜、人参 痛经—桂枝、当归、川芎 脘腹疼痛—干姜 寒湿脚气—木瓜、苏叶、槟榔,,,1.散寒止痛,寒滞肝脉,霍乱心腹痛,呕吐不止—干姜 外寒内侵、胃失和降之呕吐-半夏 肝郁化火,肝胃不和胁痛口苦, 呕吐吞酸—黄连,2.降逆止呕,,,3.助阳止泻—脾肾阳虚—久泻、五更泻 —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 【用法用量】煎服,1.5~4.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辛热燥烈,易耗气动火,故不宜多用、久服阴虚有热者忌用炮制:除去杂质 取甘草捣碎,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加入净吴茱萸,闷润吸尽后,炒至微干,取出,晒干每100kg吴茱萸,用甘草6kg 。

      【附】吴茱萸的功效是温中、散寒、下气、开郁近年来临床实际上践,亦用本品治蛲虫病临床实践学认为吴茱萸有明显的止痛、止呕作用中文名称:牡丹 别称:鼠姑 、鹿韭、白茸、木芍药、百雨金、洛阳花、富贵花等 它的根可以入药,也可以叫它丹皮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微寒、无毒归心、肝、肾经牡 丹,功能主治: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等功效,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丹皮因入心经且可清热解毒故对治疖肿、皮肤病、外科病等往往有意想不到的疗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以丹皮与水煎服,可治疗高血压及动脉硬化,临床还可与生石决明、野菊花等药配伍,以加强降压作用功效应用】 热入营血斑疹、吐衄—生地 温毒发斑—栀子、大黄、黄芩 血热证 血热吐衄—大黄、大蓟、茜草 阴虚血热吐衄—生地、栀子 虚热证—热病后期,热伏阴分, 夜热早凉—知母、鳖甲,1.清热凉血,,,血瘀经闭、痛经或瘀血积聚, 腹中包块—桂枝、茯苓 血瘀证 跌打损伤—赤芍、乳香 肠痈—大黄、桃仁 热毒证 火毒疮痈—大黄、白芷,2.活血散瘀,,,,看秆茎 牡丹是木本植物,能长到2米多高,,茎为木质,落叶后地上部分不枯死;芍药是宿根草本植物,高不过1米,茎为草质,落叶后地上部分枯死。

      正因如此,牡丹又叫“木芍药”,芍药又名“没骨花” 看花形 牡丹的花朵生于花枝顶端,多单生,花径一般在20厘米左右;而芍药的花朵于枝顶族生,花径在15厘米左右看叶子 牡丹叶片宽,叶片上表面绿色中略带黄,无毛,下表面有白粉;芍药叶片狭窄,叶上下均为浓绿色且叶较密 看开花期 牡丹在暮春三月开花,芍药在春末夏初开花,故有“谷雨(4.20)三朝看牡丹,立夏(5.6)三照看芍药”之说,中文学名:芍药 别称:将离、离草、婪尾春、余容、犁食、没骨花、黑牵夷、红药等 中药里的白芍主要是指芍药的根 性味归经: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芍 药,赤芍 热入营血,斑疹吐衄—生地 目赤肿痛—荆芥、薄荷、黄芩 热毒痈肿—金银花、乳香 肝郁血滞胁痛—柴胡、牡丹皮 血瘀经闭、痛经、癥瘕—牡丹皮 跌打损伤—桃仁、红花、当归,1.清热凉血,2.散瘀止痛,,,白芍 【功效应用】 肝血亏虚、血虚月经不调—当归 痛经—香附、延胡 崩漏—阿胶、艾叶 表虚自汗(营卫不和)—桂枝 阴虚盗汗—龙骨、牡蛎、浮小麦,1.养血敛阴,,柴胡、香附 肝郁胁肋疼痛 当归、柴胡 肝脾不和脘腹疼痛、血虚手足拘挛—甘草 黄连、黄芩、木香 泻痢腹痛 防风、白术、陈皮 3.平抑肝阳—阴虚阳亢,头痛眩晕—牛膝、代赭石 【用量用法】5~15g。

      大剂量15~30g 【使用注意】阳衰虚寒之证不宜用2.柔肝止痛,,,,功能主治: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肋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附】一般都用芍药栽培种的根作白芍,因其根肥大而平直,加工后的成品质量好野生的芍药因其根瘦小,仅作赤芍出售中药的赤芍为草芍药的根,有散瘀、活血、止痛、泻肝火之效,主治月经不调、痰滞腹痛、关节肿痛、胸痛、肋痛等症鉴别用药】白芍与赤芍《神农本草经》不分,通称芍药,唐末宋初,始将二者区分一般认为,在功效方面,白芍长于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平抑肝阳;赤芍则长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泄肝火在应用方面,白芍主治血虚阴亏,肝阳偏亢诸证;赤芍主治血热、血瘀、肝火所致诸证又白芍、赤芍皆能止痛,均可用治疼痛的病证但白芍长于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主治肝阴不足,血虚肝旺,肝气不舒所致的胁肋疼痛、脘腹四肢拘挛作痛;而赤芍则长于活血祛瘀止痛,主治血滞诸痛证,因能清热凉血,故血热瘀滞者尤为适宜 “白补赤泻,白收赤散”《神农本草经》 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艺文类聚》引云∶一名白术《大观本》作黑字)生川谷及《吴普》曰∶芍药,神农∶苦;桐君∶甘,无毒;岐伯∶咸;李氏∶小寒;雷公∶酸。

      一名甘积,一名解仓,一名诞,一名余容,一名白术三月三日采(《御览》)《名医》曰∶一名白术,一名余容,一名犁食,一名解食,一名铤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案∶《广雅》云∶挛夷,芍药也;白术,牡丹也《北山经》云∶绣山,其草多芍药 郭璞云∶芍药,一名辛夷,亦香草属《毛诗》云∶赠之以芍药《传》云∶芍药,香草《范子计然》云∶芍药,出三辅崔豹《古今注》云∶芍药有三种∶有草芍药,有木芍药木有花,大则色深,俗呼为牡丹,非白芍、赤芍区别,芍药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作为药物应用《神农本草经》中收载有芍药,汉代芍药是临床常用药物梁朝《本草经集注》指出芍药另有赤者,赤者的功效是“小利”,由此推断当时芍药已经有赤白两种 唐代已有赤芍和白芍的药名,五代时期的《日华子本草》提出“赤色者多补气,白者治血说明隋唐五代已经认识到赤芍与白芍功效不同宋金元时期本草著作中没有将芍药分为赤芍与白芍单独立项,但是已经在药物生长形态 及功效方面有了初步区分,明确提出赤芍药和白芍药两种药名《开宝本草》:“此有两种,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散血其花亦有红白两色《汤液本草》:“今见花赤者为赤芍药,花白者为白芍药,俗云白补而赤泻除花色外,根色也有颇色和形状之不同:白芍药色白多脂肉,赤芍药色紫瘦多脉。

      明代《滇南本草》最早将芍药分为赤芍与白芍两种药物,赤芍与白芍在本草著作中正式分立清代本草著作多数将赤芍与白芍分别立项,对各自主治功效记述更加丰富,同时也更加 古代区别赤芍与白芍的方法可归纳为七种:1、花色:白花为白芍,赤花为赤芍2、根色:白根为白芍,赤根为赤芍3、形态:粗肥为白芍,细瘦为赤芍4、出产:家种为白芍,野生为赤芍5、时间:新产为白芍,年久为赤芍6、味道:味酸为白芍,味苦为赤芍7、炮制:去皮为白芍,不去皮为赤芍;暴晒为白芍,阴干为赤芍;煮用为白芍,生用为赤芍 现代中药学在综合古代经验的墓础上,确定赤白芍的区分方法是:人工栽培的,去皮,水煮,为白芍;野生的,不去皮,为赤芍中文学名:枸杞 别称:枸杞菜、红珠仔刺、牛右力、狗牙子、狗牙根等 药用价值:果实(中药称枸杞子、红果子),药用功能与宁夏枸杞同;根皮(中药称地骨皮);茎叶(中药称枸杞叶)枸 杞,【功效应用】 头晕、目眩、视力减退 --熟地、山药、菊花 腰膝酸软、梦遗滑精、 —怀牛膝、首乌 消渴—单用嚼服 此外,又能润肺止咳,治阴虚劳嗽,可配麦冬、知母、贝母滋补肝肾 益精明目,肝肾 阴虚,,,中文学名:射干 别称:乌扇、乌蒲、黄远、乌萐、夜干、乌翣、乌吹、草姜、鬼扇、凤翼等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

      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咽喉,消痰涎用于感受风热,或痰热壅盛所致的咽喉肿痛等症射干为治咽喉肿痛常用的药品,能清热毒、消肿痛,常和牛蒡子、桔梗、甘草等配合应用 或用于痰涎壅盛,咳嗽气喘等症射干清肺热而消痰涎,用治咳嗽痰喘,常与麻黄、紫菀、款冬等配合应用射 干,【功效应用】 ┌热毒痰火郁结—升麻、甘草 ┌咽喉肿痛│ 清热解毒│ └外感风热—荆芥、连翘、牛子 │ 祛痰利咽│ ┌肺热痰多而黄—桑白皮 │ │ └痰盛咳喘│ └寒痰痰多清稀—麻黄、细辛、,中文学名:女贞子 别称:女贞实、冬青子、白蜡树子、鼠梓子等 性味归经:味甘、苦,性凉 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肝肾阴,乌须明目 用于肝肾阴虚,腰酸耳鸣,须发早白;眼目昏暗,视物昏暗;阴虚发热女贞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