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油气田地质学.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392093203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4.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名词解释石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孔、洞、缝)中的、天然生成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凝析气: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由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烃源岩: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干酪根:为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碱、非氧化性酸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生油门限:只有达到一定温度后,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为有机质的成熟温度或生油门限有效渗透率:当岩石孔隙为多相流体通过时,岩石对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称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有效孔隙度:指那些参与渗流的、互相连通的超毛细管孔隙和毛细管孔隙体积之和(即有效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油气初次运移:为油气自烃源岩向储集层或运载层中的运移是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又称为排烃油气二次运移:为油气进入储集层或运载层以后的一切运移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指烃源岩层中生成的丰富油气能及时运移到良好储集层中;同时盖层的质量和厚度又能保证运移至储集层中的油气不会逸散溢出点:流体充满圈闭之后,流体最先开始溢出的点构造油气藏:系指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构造圈闭中的油气聚集岩性油气藏:是指由于储集层的岩性横向变化而形成的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油气聚集带:指同一个二级构造带或岩性岩相变化带中,互有成因联系、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和含油气盆地:是指地壳上具有统一的发展历史,发育着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及圈闭条件,并且已经发现油气田的沉积盆地,称为含油气盆地迟到时间:岩屑从井底返到井口的时间为迟到时间地温梯度:指在恒温带以下,埋藏深度每增加100米地温增高的度数地温级数:指恒温带以下地温每增高1C时深度的增加值,它是地温梯度的倒数静水压力:静液柱造成的压力称为静水压力地层压力:作用于岩层孔隙空间内流体上的压力叫做地层压力二•简答题一章石油的化合物与石油组分的关系(A或B)石油的组分:石油化合物的不同组分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选用不同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将石油分离成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组分石油的组分:油质、胶质、沥青质1•油质油质是石油的主要组分,它是由烃类化合物组成的淡色粘性液体油质的溶解性最强,但不会被硅胶等吸附剂吸附油质含量高,石油质量较好,其汽油、柴油、煤油产出量较高胶质胶质是粘性的或呈玻璃状的半固态或固体物质,颜色从淡黄、褐红到黑色均有,其主要成分为芳香烃及含氧、硫、氮的非烃化合物。

      胶质的溶解性较差,只能溶解于溶解性较强的有机溶剂中胶质的特性是能被硅胶吸附,由此可以把它和油质分开沥青质沥青质是暗褐色至深黑色的脆性固体物质它溶于苯、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也可被硅胶吸附沥青质为稠环芳香烃和烷基侧链组成的复杂结构的高分子质量化合物三章(1)孔隙类型(2)五个参数与孔隙的关系(A或B)(1)孔隙的类型按成因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原生孔隙是沉积岩经受沉积和压实作用后保存下来的孔隙空间,一般随埋藏时间和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原生孔隙主要包括粒间孔隙、矿物解理缝、层理层间缝等,其中以粒间孔隙为主次生孔隙是指沉积作用之后,岩石在成岩作用中受构造挤压或地层水循环作用而形成的孔隙次生孔隙包括颗粒及粒内溶孔、粒间溶孔、铸模孔、超粒孔、晶间孔等广义的次生孔隙还包括裂缝,如构造裂缝、成岩裂缝以及溶洞等2)孔隙结构参数与孔隙的关系:① 排驱压力(Pd)与最大连通孔隙喉道半径(Rd):排驱压力是孔喉系统中最大连通孔隙所对应的毛细管压力是非润湿相流体开始连续进入岩样驱替孔隙中润湿相流体时的压力与之相对应的是最大连通孔隙喉道半径(Rd)一般来说,孔隙度高、渗透率好的岩样,排驱压力值越低② 饱和度中值毛细管压力(Pc5o)与孔隙喉道半径中值(R50):饱和度中值压力是指注入非润湿相流体饱和度为50%时对应的毛细管压力。

      与之相对应的是孔隙喉道半径中值(R50)毛细管压力中值(Pc50)越低,孔隙喉道半径中值(R50)越大,孔隙结构越好③ 最小非饱和的孔隙体积百分数(Smin%):当注入水银的压力达到仪器的最高压力时,仍没有被水银侵入的孔隙体积百分数为最小非饱和的孔隙体积百分数(Smin%)最小非饱和的孔隙率(Smin%)越小,束缚孔隙越少,孔隙结构越好五章油气藏类型(AB)构造油气藏:系指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构造圈闭中的油气聚集地层油气藏:是指油气在地层圈闭中的聚集这里地层圈闭的概念是狭义的,是指因储集层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即与地层不整合有关岩性油气藏:是指由于储集层的岩性横向变化而形成的圈闭中的油气聚集1. 构造油气藏(1)背斜油气藏: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地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向四周倾伏的背斜,称背斜圈闭,其中聚集了油气,即称为背斜油气藏1)挤压背斜油气藏指由以侧压应力挤压为主的褶皱作用而形成的背斜圈闭中的油气聚集主要特点:这类背斜多见于褶皱区,两翼地层倾角陡,常呈不对称状;闭合高度较大,闭合面积较小由于地层变形比较剧烈,背斜圈闭形成的同时,经常伴生有断层在区域上,这种背斜分布在褶皱区的山前坳陷及山间坳陷,常成排成带出现。

      2)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是指在沉积过程中,由于基底的差异沉降作用而形成的平缓、巨大的背斜圈闭中的油气聚集一般在地台区常见这种背斜特点:两翼地层倾角平缓,闭合度较小,闭合面积较大(与褶皱区比较)从区域上看,在地台内部坳陷和边缘坳陷中,此类背斜常成组成带出现,组成长垣或大隆起2)断层油气藏断层圈闭是指沿储集层上倾方向受断层遮挡所形成的圈闭在断层圈闭中的油气聚集,称为断层油气藏1)由一个弯曲的断层与单斜储集层相切形成储集层的上倾方向,被一弯曲断层面所包围;在构造图上表现为较平直的构造等高线与弯曲断层线相交,形成圈闭条件2)由几个相互交叉的断层在储集层上倾方向产生遮挡形成在储集层的上倾方向,为几个相互交叉的断层所包围;在构造图上表现为较平直的构造等高线与交叉断层线相交3)由一个近于平直的断层在鼻状构造向上开口端产生遮挡,形成所谓断鼻构造;在区域倾斜的背景上,鼻状构造的上倾方向被断层所封闭,在其中聚集油气的油气藏4)由几条断层将一地层从四周切成一个孤立断块,形成圈闭;在构造图上表现为多条断层与构造等高线形成闭合区5)倾斜储集层的上倾方向岩性尖灭,在两侧由两条断层所封闭,形成圈闭;2•地层油气藏地层圈闭是指储集层由于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即与地层不整合有关的圈闭。

      在其中聚集了烃类之后则称为地层油气藏1)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主要与潜伏剥蚀突起及潜伏剥蚀构造“潜山”有关剥蚀突起或剥蚀构造被后来沉积的不渗透地层所覆盖,形成地层不整合遮挡圈闭,油气在其中聚集就形成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潜伏剥蚀突起油气藏是指古地形突起(没有明显的构造形态)被上覆不渗透地层所覆盖形成圈闭条件,油气聚集其中而形成的油气藏潜伏剥蚀构造油气藏是指原来的古构造(如背斜、单斜等)被剥蚀掉一部分,后来又被新的沉积岩层覆盖,形成圈闭条件,油气聚集其中而成的2)地层超覆油气藏此类油气藏的形成与地壳的升降运动有密切关系地壳运动可引起海水或湖水的进退,这种水体进退的结果,在地层剖面上表现为“超覆”和“退覆”两种现象地层超覆是指当水体渐进时,沉积范围逐渐扩大,较新沉积层覆盖较老沉积层,并向陆地扩展,与更老的地层侵蚀面呈不整合接触当地壳下降时,水盆逐渐扩大,沿着沉积坳陷边缘部分的侵蚀面沉积了储集性能较好的砂岩随着水盆继续扩大,水体加深,在砂岩之上超覆沉积了非渗透性的泥岩,其结果形成地层超覆圈闭3.岩性油气藏岩性圈闭:是指储集层岩性变化所形成的圈闭1)岩性尖灭油气藏储集层沿上倾方向尖灭或渗透性变差而形成的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2)透镜体油气藏透镜体油气藏是储集层为透镜状或不规则状,四周被非渗透性地层所限,构成圈闭条件,由此而形成的油气藏特点:无溢出点;圈闭的大小受非渗透性围岩所限,规模小;平面上成群分布;多属自生自储原生油气藏;三•选择题1石油的物理性质(选择:下列哪些条件可以增加天然气在石油中的溶解性)1. 颜色:在透射光下,大多数石油为黑色,但也有无色、淡黄色、黄褐色,深褐色,黑绿色等石油的颜色与胶质和沥青质有关,含量越高颜色越深相对密度在我国是指一大气压下,20C单位体积脱气原油与4C同体积纯水的质量比,用d420表示相对密度一般介于0.75〜0.98之间粘度石油粘度是指石油流动时分子之间运动的内摩擦力所产生的阻力,它表示石油流动的难易程度,石油粘度越大就越不易流动动力粘度(绝对粘度)单位常为帕斯卡秒(Pa-s)或毫帕斯卡秒(mPa-s)2. 荧光性石油及其大部分产品,无论其本身或溶于有机溶剂中,在紫外线照射下能产生荧光的特性,被称为石油的荧光性旋光性旋光性是指石油能将偏振光的振动面旋转一定角度的能力石油的旋光角一般在几分之一度到几度,且绝大多数石油是右旋的石油具有旋光性的原因是石油中存在具有手征性碳原子的含氮化合物、甾烷及萜烷等生物标志化合物。

      3. 溶解性石油在有机溶剂、水和天然气中的溶解性各有特点① 石油中不同化合物选择性溶解于多种有机溶剂② 石油在水中的溶解性:•以碳数相同的分子进行比较,烷烃溶解度最小,环烷烃居中,芳香烃较大,非烃最大;•除甲烷外,烃类在水中的溶解度均随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减小;•温度升高或水中CO2溶解量增多,则石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若水中含盐量增大,则烃类的溶解度下降③ 石油和天然气可互溶•与石油组成相关,相同温压下,以烷烃为主成分的石油溶解天然气的能力最大,环烷烃次之,芳香烃较差;•同族烃类中,碳数越高,溶解天然气体的能力越小•在地下,液态烃溶于气态烃的条件:较高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一定温度范围,圈闭中气态烃多而液态烃少,即气烃为溶剂,液烃为溶质⑦导电性:石油具有109-1016?-m的高电阻率,导电性极差与矿化油田水和沉积岩相比,可视为非导体2. 下面哪些生物化合物最适宜生油类脂化合物(最宜生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木质素和单宁(生气生煤)3■下面哪些条件既是油气生成的动力条件也是造成异常压力的因素油气生成的动力条件1)细菌活动(生物化学作用之一)2)热力作用3)催化作用4)放射性作用造成异常压力的因素1)成岩作用(①泥,页岩的压实作用②蒙脱石的脱水作用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2)剥蚀作用3)断裂作用4)刺穿作用5)热力及生物化学作用1. (生物化学作用包括催化反应,放射性衰变,细菌作用等)6)侧亚水位的影响7)流体密度差异8)渗析作用四,复习内容石油的化合物组成(含有哪些,饱和烃和不饱和烃有哪些)烃类化合物和非烃类化合物(1)烃类化合物烷烃(饱和烃,分为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环烷烃(饱和烃)和芳香烃(不饱和烃)2. (2)非烃类化合物1)含硫化合物2)含氮化合物3)含氧化合物天然气的产出类型(天然气的产出类型有哪些)依天然气分布特征可分为聚集型和分散型;聚集型:1)气藏气2)气顶气3)凝析气3. 分散型:1)煤层气2)溶解气(油内溶解气和水内溶解气)3)固态气水化合物干酪根的类型及演化(可能出选择)腐泥型-系指富含类脂化合物和蛋白质的藻类等低等植物与水生生物(脂肪族有机质)在缺氧条件下分解和聚合作用的产物。

      来自海洋或湖泊环境水下淤泥中的孢子及浮游类生物,它们可以形成石油、油页岩、藻煤和烛煤腐殖型-系指主要由富含木质素和碳水化合物的高等植物残体在有氧条件下分解和聚合的产物来自有氧条件下沼泽环境的陆生植物,主要可以形成天然气和腐殖煤,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生成液态石。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