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回车驾言迈(古诗十九首).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249401151
  • 上传时间:2022-02-0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31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Word(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幼儿园回车驾言迈(古诗十九首) 飞飞的 《回车驾言迈》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一起来看看古诗,仅供大家参考!感谢! 回车驾言迈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鉴赏 此诗含义为何,佳处为何,要理解正确,关键在于对篇末“荣名”二字的解诂古今注本于荣名有二解一说荣名即美名,又一说则谓荣名为荣禄和声名由前说,结二句之意为人生易尽,还是珍惜声名为要;由后说,则其意变为:人生苦短,不如早取荣禄声名,准时行乐显身二说之境界高低,颇有不同贪按荣各一词,古籍屡见如《战国策·齐策》:“且吾闻效小节者不能行大威,恶小耻者不能立荣名《淮南子·修务训》:“死有遗业,生有荣名其均为令誉美名之义甚明 疑义既释,则诗意及结构自明诗以景物起兴,抒人生感喟。

      回车远行,长路漫漫,回望但见旷野茫茫,阵阵东风吹动百草这情景,使行旅无已,不知税驾何处的诗人思绪万千,故以下作句,二句一层,反复剀陈而转转入深所遇”二句由景入情,是一篇枢纽因见百草凄凄,遂感冬去春来,往岁的“故物”已触目尽非,那么新年的自和,则不能不匆忙向老这是第一层感受人生固已犹如草木,那么一生又应当如何度过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立身”,应上句“盛衰”观之,其义甚广,当指生计、名位、道德、事业,一切卓然独立的凭借而言诗人说,在短促的人生途中,应不失时机地产身显荣这是诗人的进一层思索但是转而又想:“人和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即使及早立身,也不能如金石之永固,立身云云,也属虚妄这是诗人的第三层想头那么起初的只有荣名——令誉美名,当人的身躯归化于自然之时,假如能留下一点美名为人们所怀念,那么或许就不虚此生了吧最终诗人从反复的思索中,得出了这一条参悟 当汉末社会的风风雨雨,将下层的士子们恣意播弄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对生命的真谛进行思索有的高唱“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贫贱,轗轲常苦辛”(《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表现出争竞人世的奋亢;有的则低吟“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显示为准时行乐的颓唐。

      而这位愿以荣名为宝的诗人,则发而为洁身自好的操修虽然他同样摆脱不了为生命之谜而苦恼的世纪性的烦愁,然而相比之下,其思致要深刻一些,风格也好像更高一点 这是一乎哲理性的杂诗,但读来却非但不觉枯索,反感到富于情韵这一方面当然因为他的思索切近生活,自然可亲,与后来玄言诗之过度抽象异趣,由四个层次的思索中,能感到诗人由抑而扬,由扬又以抑,再抑而再扬的感情节奏改变另一方面,或许更重要的是,这位诗人已开始自觉不自觉地接触到了诗歌之境主于美的道理,在景物的营构,情景的交融上,到达了前人所未有的新境地诗的前四句,历来为人们称道,不妨以之与《诗经》中相近的写法作一比较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这首《黍离》是《诗经》的名篇假如不囿于先儒附会的周大夫宗国之思的.教化说,不难看出亦为行人所作以此诗与之相比,虽然由景物起兴而抒内心忧苦的机杼略近,但构景状情的笔法则有异《黍离》三用叠词“离离”、“靡靡”、“摇摇”,以自然的音声来传达情思,加强气氛,是《诗经》作为上古诗歌的典型的朴实而有效的手法而此诗则显得较多匠心的营造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迈”、“悠悠”、“茫茫”、“摇”,叠词与单字交叠使用,同样渲染了苍茫凄清的气氛,然而不但音声历落,且由一点——“车”,衍为一线——“长道”,更衍为完全的面——“四顾”旷野 然后再由苍茫旷远之景中落到一物“草”上,一个“摇”字,不仅生动地状现了风动百草之形,且传达了风中春草之神,而细味之,更蕴含了诗人那思神摇曳的心态比起《黍离》之“中心摇摇”来,此诗之“摇”字已颇具锻炼之功,无怪乎前人评论这个摇字为“初见峥嵘”这种构景与炼字的进展与前折“所遇”二句的布局上的枢纽作用,已微逗文人诗的特征唐皎然《诗式·十九首》云:“《十九首》辞精义炳,婉而成章,始见作用之功作用即艺术构思),可称慧眼别具;而此诗,对于读者理解皎然这一诗史论析,正是一个好例 皎然所说“初见作用之功”很有意思,这又指出了《古诗十九首》之艺术构思尚属于草创阶段此诗前四句的景象营构与锻炼,其实仍与《黍离》较近,而与后来六朝唐代诗人比较起来,是要简洁得多,也自然得多如陆云《答张博士然》: “行迈越长川,飘摇冒风尘通波激枉渚,悲风薄丘榛机杼亦近,但刻炼更甚,而流畅不若假如说《十首诗》是“秀才说家常话”(谢榛《四溟诗话》),那末陆云则显为秀才本色了。

      由《黍离》到此诗,再到陆云上诗,可以明显看出中国古典诗歌的演进脚印,而此诗适为中介所以陆士雍《古诗镜·总论》说“《十九首》谓之《风》馀,谓之诗母” 对于人生目的意义之初步的朦胧的哲理思索,对于诗歌之文学本质的初步的胧的觉醒这两个“初步”,或许就是此诗乃至《古诗十九首》整组诗歌,那永久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回车驾言迈(古诗十九首)】 第 4 页 共 4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