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刷设备.(三).ppt
146页第六章 单张纸印刷机的收纸装置,要求: 收齐堆齐纸堆,不能损伤和蹭脏印刷品; 能不停机收纸,提高效率; 能适应高速印刷需要,同时要便于安全取样 组成: 出纸机构、齐纸机构、收纸台升降机构、辅助装置第一节 出纸系统,,一、收纸滚筒,1、传统防污式 2、点接触防污式,3、表面特殊处理式 4、气垫式,,二、收纸链条咬牙排,三、链条松紧的调节,一般调节到从收纸部分能够向上提起链条2~3cm为宜四、收纸交接时间的调节,要求收纸咬牙比滚筒咬牙少咬纸1mm,即咬牙距离滚筒边口约1mm五、收纸咬纸牙,1、咬纸牙结构轻型化; 2、合理控制咬纸牙咬纸力,一般仅为压印滚筒咬纸牙的1/5~1/43、收纸咬牙咬力的调节,转动调节螺钉1,调节完成后用螺母2锁紧如果力量不够,还可以通过锁紧3的相对位置来完成第二节 链条咬牙的传纸速度,一、利用收纸链轮减速 二、利用双导轨减速 三、吸气轮减速机构,,,四、风扇吹风减速装置,五、印刷机印速与放纸时刻,第三节、齐纸机构和纸台升降机构,一、齐纸机构 松开螺钉3可以左右移动,松开螺钉2可以前后移动二、纸台升降机构,第四节 辅助装置,1、空气导纸系统 2、防蹭脏装置 3、防粘装置 4、纸张平整器,,5、副收纸板装置,第七章 单张纸胶印机的 水墨装置,第七章 胶印机的水墨系统,§7.1 输墨系统 一、输墨装置的组成及性能指标 二、供墨装置及其调节 三、匀墨装置及其调节 四、着墨装置及其调节 §7.2 润湿系统,一、输墨装置的组成及性能 1、输墨装置的作用 及时、适量均匀的为印版涂布油墨 ①将油墨打匀以符合印刷条件 ②在印版上涂一层薄而均匀的油墨 ③将从印版上带来的部分润版液蒸发掉 ④将版上外来的颗粒拣起,保持系统清洁,§7.1 输墨系统,2、输墨装置的组成 (1)组成 供墨、匀墨、着墨 (2)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供墨 组成:墨斗、墨斗辊、传墨辊 作用:贮存油墨并将之传给匀墨部分 —匀墨 组成:匀墨辊、串墨辊、重辊 作用:将油墨变成薄而均匀的墨层 —着墨 组成:着墨辊、着墨辊压力调节和起落机构 作用:向印版涂布油墨层,§7.1 输墨系统,输墨装置的组成,供:贮存和供墨,墨斗辊、墨斗和传墨辊 间转,慢连转,摆动 匀:打匀传递贮存,匀重串,软、硬相间 多效好。
复杂响应慢 着:图文涂墨3、性能指标 (1)匀墨系数 匀墨部分墨辊(串墨辊、重辊、匀墨辊)面积之和与印版面积之比—Ky 意义:反映将油墨迅速打匀的能力,§7.1 输墨系统,=,(2)着墨系数 着墨辊面积之和与印版面积之比—Kz 意义:反映着墨辊传给印版油墨的均匀程度,=,(3)积墨系数 所有匀墨辊和着墨辊面积之和与印版面积之比 大,积墨量大,墨色好,达到新态需时长自控墨反应快,不宜过大 (4)打墨线数 墨辊接触、分离次数大,分隔多,均匀 增加墨辊数量比增加墨辊直径好,,,§7.1 输墨系统,4、墨辊的排列 软硬间隔排列墨辊 油墨流动方向一致 墨辊种类要少 着墨辊多为四根 墨辊的直径不相同 最后一根着墨辊的直径大 不对称排列匀墨辊 墨路短、墨辊少 墨辊直径应小 中间着墨辊直径小,5、油墨在墨辊间的分配 (1)墨层厚度的计算 (2)着墨率 (3)墨辊上墨量的分配规律,§7.1 输墨系统,(1)墨层厚度计算 c=d=1/2(a+b),图3-53 一对墨辊上的墨量分配,设转移墨量μ,剩余墨层厚度为δ0,各辊墨层厚度为δ1~δ7,列方程组 δ7+δ5=2δ6 δ6+δ4=2δ5 δ5+δ2=2δ4 δ4+δ0+μ=2δ3 δ3+δ1=2δ2 δ2+δ0=2δ1 δ1+δ3=2(δ0+μ),图3-54输墨系统的墨量分配,解方程组: δ1=δ0 +0.5μ δ2=δ0 +μ δ3=δ0 +1.5μ δ4=δ0 +2μ δ5=δ0 +3μ δ6=δ0 +4μ δ7=δ0 +5μ,结论1: 在稳定的印刷状态下,理想输墨系统,分配到各墨辊上的墨量,从印版到墨斗以不同的比例递增,靠近墨斗的墨辊墨层厚度最大。
2)着墨率,着墨率:各着墨辊单独供给印版的墨量与印版总着墨量的百分比称为该着墨辊的着墨率,用ai表示: 前两根(靠近水辊)主要起着墨作用,着墨率大;后两根主要起匀墨和收墨作用,着墨率小Ai为第i根着墨辊 向印版提供的墨量,辊数相同,图a从匀墨辊A传入油墨,图b从匀墨辊B传入油墨,墨层厚度计算结果 : δ1=δ0 +(3/12) μ δ2=δ0 +(6/12) μ δ3=δ0 +(9/12) μ δ4=δ0 +μ δ5=δ0 +(5/12)μ δ6=δ0 +(10/12μ δ7=δ0 +(11/12μ δ8=δ0 +μ,图3-55墨辊排列形式,A,B,印版上总墨量δ0+μ 剩余墨量δ0,总着墨量∑Ai=μ 第一根辊着墨量为A1=δ1 -δ0,依次类推 A2=δ2 -δ1 A3=δ3 -δ2 A4=δ4 -δ3 A5=δ5 -δ0 A6=δ5 -δ5 A7=δ7 -δ6 A8=δ8 -δ7,图3-55墨辊排列形式,,,,,,,,,图b各墨辊的油墨转移率均为25%,图a中前两根墨辊的转移率为41.67%,后两根为8.33% 结论2: 墨量在各墨辊上的分配和各着墨辊的油墨传输率取决于墨辊排列的形式。
3)墨辊上墨量的分配规律,各墨辊间墨层厚度以一定的比例出现 依照墨辊顺序出现的墨层厚度增减,只有在油墨传递时出现,不印刷时,各辊墨层厚度相等 墨辊排列不同,墨层厚度分配不同 印刷中途改变印版的供墨量或开始印刷调整供墨量,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达到新的平衡 墨辊数量少,改变印版供墨量的印刷过渡过程将缩短二、供墨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间歇式供墨装置 (1)结构 墨斗、墨斗辊、墨斗刀片、墨斗螺钉、传墨辊 (2)机构传动 (3)工作原理 (4)墨量调节,§7.1 输墨系统,间歇式供墨装置的机构传动,传墨辊在墨斗辊和串墨辊之间作往复摆动以传递油墨 传墨辊:摆动转动,凸摆,摩擦,间歇供墨装置的工作原理,(4)墨量调节 A、整体供墨量 a、改变墨斗辊转角 b、调节传墨辊每次与墨斗辊接触时间长短和压力大小 c、调节墨斗刀片与墨斗辊间隙 B、局部墨量调节:墨斗螺钉 墨斗螺钉的调节(Setting fountain keys ),墨量调节,整体: a.转角或转速 b.墨斗辊与传墨辊接触时间压力 c.刀辊间隙,墨量调节,局部:若干墨区,调节螺钉,刀辊间隙,二、供墨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连续式供墨装置 以连续不断地形式向匀墨装置输送定量油墨。
三、匀墨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匀墨装置有串墨辊、匀墨辊和重辊 串墨辊的机构复杂,转动的同时还做轴向往复摆动 串墨辊的轴向串动是将油墨打匀;上串墨辊尽快将供墨装置所供给的不均匀油墨层拉开、拉薄、拉匀;中串墨辊承担着贮墨、打匀和分配墨流作用;下串墨辊负责打匀着墨辊向印版上墨后在其辊上残存的不均匀油墨§7.1 输墨系统,三、匀墨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串墨辊的结构 整体式串墨辊和三节式串墨辊 2、分类 固定串动和可调串动,§7.1 输墨系统,固定串动机构,串动机构由中串墨辊、上串墨辊及两根下串墨辊组成上、中、下串墨辊在串动时,把油墨充分打匀由于偏心轮的偏心距都是固定的,所以串墨辊的轴向串动量不变图3-60 J2101S胶印机的串动机构,可调串动机构,大多数平版印刷机墨辊串动机构的串动量是可以调节的 调节曲柄12的偏心距可以调节串墨辊的串动量,串墨辊的串动量一般为0~35mm旋转运动、往复运动,两个方向打匀 串动距离:S;原墨宽:C 串墨后宽: C+S (半周)C+2S(整周),串墨运动,,串动量:0~40(35),四、着墨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着墨辊的作用: 向印版均匀地涂布一层油墨 需要有压力调节机构和自动起落机构,§7.1 输墨系统,2.着墨辊压力调节机构: (1)作用: 着墨辊与印版之间的压力调节机构-锥尖机构 着墨辊与串墨棍之间的压力调节机构-蜗杆斜齿轮 (2)调节原则:先调节着墨辊与串墨辊间的压力,再调节与印版之间的压力 3. 水、墨辊起落机构 (1) 作用: 在印版上不需要水墨的时候抬起着墨、水辊,达到切断墨源和水源的目的 (2)动作: 版辊离压-着墨辊、着水辊抬起 版辊合压-着墨辊、着水辊落下起落 动作与离合压机构要同步协调,着墨辊的压力调节,一、润湿系统 1.作用:使印版的非图文部分着水,使非图文部分具有排斥墨辊上的油墨的特性 2.决定润版液用量的因素 ①油墨②印版③印刷速度④纸张 ⑤润湿液⑥室内温度⑦相对湿度,§7.2 润湿系统,3、润湿装置的组成 ⑴供水部件-水斗、水斗辊、传水辊(软辊) ⑵匀水部件-串水辊(镀铬硬辊) ⑶着水部件-着水辊(裹有水绒布),§7.2 润湿系统,润湿装置,,接触式,非接触式,,间歇式,连续式,,毛刷式,喷水式,二、润湿装置的分类,三、润湿装置的类型及特点 1、传水辊式润湿装置 2、计量辊润湿装置 3、达格伦润湿装置 4、刷辊式润湿装置 5、喷水式润湿装置,§7.2 润湿系统,特点: 传水辊与串水辊和水斗辊接触传水不匀。
水斗辊由棘轮棘爪机构控制,不易进行细微的水量控制 水斗辊包有新绒套时有脱毛和压力过紧现象传水辊式润湿装置,通过改变水斗辊转速和调节计量辊与水斗辊的间隙来控制水量 调节水量迅速方便,控制版面水量精确,结构简单,效果好计量辊润湿装置,显著特点:水墨齐下 原理:润版液经由从第一根着墨辊涂布到印版上进行润湿 特点:a.水斗辊与印版滚筒表面有线速度差,能在串水辊表面 拉出一层很薄的水膜 b.第一根着墨辊上同时沾有水墨,形成水墨齐下的状态 c.经过润版液在着墨辊上的渗透,快速实现水墨平衡,达格伦润湿装置,水量调节:改变速度;挡板高低,分段局部 优点:水斗洁净;调节方便 缺点:水滴较大,弹射不匀;无清洗版功能,图3-66,刷辊式润湿装置,专设毛刷辊:异速同向或逆向转动 水量调节:改变速度,水斗辊1电机驱动,摩擦带动圆网筒5转动,表面有细网 压缩空气室6横向一排喷口,将圆网上的水吹成雾状,喷射到匀水辊7上,喷水润湿装置,四、供水装置的传动和调节 1、水斗 由于润版液为弱酸性,一般采用铜合金材料,并常在水斗表面涂有防腐层 2、水斗辊 水斗辊分为间歇转动和连续转动 3、传水辊 靠水斗辊和串水辊之间的摩擦而转动的。
传水辊在水斗辊和串水辊之间的往复摆动,一般有凸轮传动和曲柄传动两种形式间歇式润湿装置的工作原理,五、串水机构和着水机构 1、串水辊 外表面是镀铬抛光的,镀铬表面的亲水性能比镀铜材料好,能防止上墨现象 使用时,外包2mm厚的绒布,作用是利用毛细原理均匀水分 串水辊做旋转运动和轴向往复运动,从两个方向将润湿液打匀,2、着水辊 着水辊一般为软质水辊,表面是绒布 着水辊本身没有动力,依靠表面摩擦传动,不能对印版有过多的摩擦 着水滚有压力调节机构和起落机构第八章 单张纸胶印机的收纸装置,第八章 单张纸印刷机的收纸装置,§8.1 概述 §8.2 纸张的传输装置 §8.3 收纸滚筒 §8.4 减速、稳纸、理纸机构 §8.5 收纸台及其升降机构,§8.1 概述,一、收纸装置的作用、组成和要求 1、作用:把印好的印品接取过来,堆积整齐,§8.1 概述,2、基本要求: (1) 收纸时印刷品的印刷面一般要求朝上 (2) 堆齐,不损伤印品,画面不蹭脏; (3)不停机收纸 (4)便于高速印刷的情况下取样; (5)收纸装置要有较强的适应性,对各种不同厚度的纸都能收齐; (6)备有必要的的收纸附属设施,§8.1 概述,3、收纸装置的构成 收纸滚筒 收纸链条及其叼纸牙排 链条导轨 喷粉装置 制动辊 齐纸版 挡纸块 收纸堆自动升降机构,作用:接过印完的纸张,传到收纸台上 分类:链条传送和带式传送 结构:收纸传动链轮,带动链条运动,链条上有收纸牙排。
收纸链条的长短取决于印刷机的整体布局,收纸链条短则机器结构紧凑,而较长的收纸链条使油墨有足够的时间凝固,并可为设置干燥、防粘喷粉及印张平整机构提供空间§8.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