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武定水文地质填图实习报告.doc
46页武定近城区1:2.5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实习报告 第一章 前言 环境地质专业在修完相关基础专业后,依靠教学计划及实际情况,需进行为期五周的1:2.5万区域水文地质填图教学实习,通过教学实习加强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和提高专业素质,在加深对所学专业课程的理解的基础上,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教学实习的目的、任务及要求1.1教学实习的目的 1.本次实习为了通过实习加深自己对已学专业课程的理解通过实践祢补课堂上感官认识及相关方法上的理解不足,并为以后的专业知识学习做准备2.通过实习使自身初步了解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初步掌握1:2.5万水文地质填图的整个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了解各阶段之间的任务和相互关系分析各种水文地质现象,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各种图件的编制和水文地质实习成果的编写使我们初步学会野外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综合分析、研究和编写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的基本工作方法4.全面、系统、清晰地了解实习区的水文地质,阐明该地区地下水类型及其埋藏条件。
了解地下水形成特点及含水岩组的富水性、岩层时代、水质、水量变化规律、地下水资源分布分布并提出相应地开发及保护措施的建议,圈定地下水开发远景地区1.2任务及要求1、通过野外调查,搜集相关资料,初步查明:(1)各类含水层的分布规律、埋藏条件,包括含水层的产状、层位、岩性、厚度、分布范围、埋藏深度、水位、涌水量、水的化学成分,以及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关系 (2)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以及地下水动态及均衡的一般规律 (3)各类水点和岩溶点的类型及其分布,包括矿泉的调查,初步确定其价值与开发前景 (4)区域供水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工业和农业用水),对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前景作出初步评价2、实习结束后提交: (1)实习区水文地质报告一份 (2)实习区1:2.5万综合水文地质图一份3)1:2000实测剖面图一份4)原始资料:包括野外记录本、剖面记录表、厚度计算表3、实习中的各类成果要充分、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并力争具有科学性、地区性、综合性、实用性、艺术性为提高编图精度,要求综合水文地质图在野外工作阶段及时确定含水岩组的分界线各水层的位置及富水性情况并且熟练掌握各种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安全、圆满地完成各项实习任务二、教学实习的组成形式及完成情况1、基本情况 (1)本次实习由实习队负责,(系主要专业教师一人),指导教师四人组成全队共分为四大组,每班两大组我大组共分为三小组我组实习指导教师为陈志学老师 (2)本次实习我水文与工程(一)班第一大组无人无故缺席,基本上每次野外踏勘都为全员出勤,并且在野外能够提出相应问题,在老师耐心的解答下每个人都有了较大的进步3)就个人而言,每个人都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相应任务就整个组而言,在实习期间无安全事故,队员相处融洽,按时按量的完成任务并且依照指导老师及实习指导书的要求已经圆满完成各项实习任务2、实习的日程安排如下:第一阶段: 第 1天: 上午 实习动员:宣布分组名单及注意事项:介绍实习区地质、水文地质及自然地理情况; 下午 学习教学实习计划,领取野外装备第 2天:驱车前往实习区第 3天:野外踏勘第 4天:介绍实测剖面方法及相应的资料管理第5—11天:实测地层剖面第12天:介绍地质、水文地质填图方法第13—34天:野外地质、水文地质填图第35天:介绍资料综合整理及水文地质报告的编写第二阶段: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资料整理及报告的编写,时间为四周。
之后提交实习成果,接受教学实习抽检3.以往研究成果 1967~1992年,云南省地矿局二区测队、十一地质队、第四地质队、第一地质队、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建材301队等单位先后在该地区进行过地质工作主要地质成果有:武定下寒武统渔户村组沉积磷矿踏勘简报、武定大矣波钴矿点踏勘简报、武定狮山菱镁矿踏勘简报、云南省狮子山石棉矿马家营矿段补充勘探报告、云南武定近城镇钛铁砂矿大矣波矿段详查报告、云南武定白邑村矿段普查报告、1:20万武定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971年)及1:5万武定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第二章 地下水形成的自然条件1.测区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和经济 (1).测区交通位置全县辖近城镇、高桥镇、猫街镇、九厂乡、插甸乡、石腊它苗族乡、白路乡、环州乡、东坡傣族乡、田心乡、发窝乡、万德乡、己衣乡3镇10乡,128个村民委员会,1915个自然村,1543个村民小组实习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北西100公里的楚雄州武定县近城镇,西起狮山寺—下古柏,东至文笔山—禄劝县城一线;北起洒普山,南至法郎大村—四方地一线 面积约为100Km2地理坐标为东经102°22′36″—102°27′40″,北纬25°30′—25°35′。
测区地处武定县近城镇,有昆明—武定—渡口的主干公路,武定—罗次支线公路等,乡村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方便而且现在正在修高速公路,日后的交通状况会更加便利图1.1武定县行政区域交通图(2).自然地理实习区为云贵高原之山间构造盆地(武定坝子),东有文笔山(2220m)、西有狮子山(2421.8m)、北有洒普山(2279.5m)山脉总体走向北东—南西,武定盆地位于其间,呈北东—南西向延伸区内河流主要有:由南向北流的菜园河,由北西向南东流的西村河,二者在旧城交汇形成盘龙河向东流入掌鸠河、汇入普镀呵普渡河后汇入金沙江区呢区内最高点是狮子山(2421.4)、最低点是盘龙河、相对高差达731.83).经济 实习区内村镇密集,人口稠密,以汉族为主,有少量彝、苗、回族等少数民族多分布于山区农产品,坝区以稻谷和豆类为主,山区一玉米、薯类为主,次为小麦、荞等作物。
武定属特困县,县城附近经济相对而言较发达,无大型工矿企业,工农业均欠发达图1.2武定农田武定县城之西的狮子山是著名的风景区,素有“西南第一山”之称,山势雄险,在蜿蜒起伏的丘陵中拔地而起,像一头雄踞而视的狮子山中箐谷幽深,林木葱郁,一些珍禽异兽相嬉于其间在壁立的悬岩中,一条历史悠久的石阶沿山势曲折而上,沿途有很多景点,有虬劲蟠立的迎客松,有峻峭惊险的观日亭,有造型粗犷的蛇头岩,有山岚掩映的双笋峰,有神秘诱人的观音洞,有幽深险奇的“九曲黄河”、“曲水流觞”……山上松柏苍茫、古树参天、兰花飘香,春来牡丹吐艳,冬时梅花娇艳,又古刹深藏,宝阁凌空,瀑泉飞溅、蛇石险峰相传明惠帝曾来此避难,削发为僧,实为昆明市西北较近之旅游胜地图1.3狮山一景矿产有钛、铜、铁、铝、锌、稀土、磷、石膏、石棉、大理石、木纹石等10多种矿体其中,已初步探明铁矿储量2.46亿吨,钛矿1800万吨,铜矿6.7万吨,铅锌矿9.4万吨,芒硝矿5884万吨,木纹石34.8亿立方米2.水文气象1、气象 实习区属于高原季风温凉气候据武定县气象站资料,最高气温在七月,达34.5摄氏度月平均温度20.7摄氏度;最冷的在每年一月,最低气温-6.4摄氏度;月平均气温7.4摄氏度;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年降雨量800—1200mm,气候干湿季节明显,每年6—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0%—90%;11月至次年五月为旱季,且3—5月多有春旱,此外就大范围讲,受地形影响具立体气候特点。
2、水文 实习区属于金沙江水域汇水区,区内主要以菜园河、西村河(二者交汇形成盘龙河)、赵家庄水库为主要的供水来源2.1菜园河 该河贯穿武定盆地、径流进域区,河长约4500m是当地居民种植水稻的重要水源,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最后流入金沙江如附图1所示)2.2西村河 该河由北西向南东流,河长约2000m,流经永吉村边缘与菜园河交汇,也是当地居民种植水稻的重要水源,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如附图1所示)2.3赵家庄水库 赵家庄水库位于大矣波西东向,其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涌水量随季节的改变变化明显如附图1所示)武定地区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9.49万千瓦,可开发量4.45万千瓦,已开发1.39万千瓦全县泉水量大于10kg/秒的“龙潭”有13处,5kg/秒的有56处,全年地下水产水量2.5亿产立方米径流量面积大于40平方公里,长度10公里以上的河流22条,最大河流勐果河长79公里,径流面积1738平方公里,平均径流总量3.78亿立方米,属金沙江 支流3.地貌 实习区在武定盆地,该盆地为一构造盆地总体地势为中间底低,四周高根据形态可划分为盆地、山地两种类型最高为西边狮子山海拔2421.8m,最低点为盘龙河约1690m。
相对高差731.8m东有文笔山(2220m)、西有狮子山(2421.8m)、北有洒普山(2279.5m)山脉总体走向北东—南西,武定盆地位于其间,呈北东—南西向延伸三座山遥相呼应盆地中心属第四纪沉积地貌该地区的地貌主要受到狮山断层的控制 实习区地貌是内动力因素与外动力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动力作用塑造了实习区盆地、山地地貌的大体轮廓,表现在盆地的分布、山脉的延伸、河流水系的发育上不同程度的受到构造的控制外动力作用建造了不同岩性的地层中不同的地貌景观武定县狮子山图1.4武定地区卫星图片4.地层实习区内地层出露较全,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三叠系、侏罗系和第四系等地层各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及其特征,从老到新叙述如下:(一)震旦系这套地层仅出露灯影组的第一、二段,主要分布于测区北西角的吉家村—永吉村一带,各段岩石组合特征如下:1.灯影组第二段(Z2d2)中上部为浅灰—灰色夹浅红色中厚层状粉晶白云岩不等厚互层,下部夹少量薄层灰黄色粉砂质泥岩,上部偶夹白色薄层状硅质岩及砾屑白云岩;白云岩发育水平微纹及波状微层理,局部具缝合线构造总体上;由下至上以灰色、浅肉红色为主变为以灰色为主,硅质含量又无至含少量硅质团块至夹硅质条带的变化特点。
含少量藻类化石总体表现为碳酸盐台地相沉积,实习区内未见底,厚度大于300m该层含有岩溶裂隙水,含水量贫乏图1.5灯影组第三段—灯影组第二段(Z2d3—Z2d2)接触关系剖面示图例2. 灯影组第三段(Z2d3)中、下部为灰黄—褐黄色薄层状粉砂岩、石英粉砂岩,发育水平层理、微波状层理,偶见胶磷矿结核,具球形风化;底部为深灰色胶磷矿中—粗粒硅质砂岩、粉砂岩,具粒序层理,层面上见小壳化石;上部在吉家村一带有出露,为黄灰色薄层状含海绿石石英粉砂岩,偶见胶磷矿结核,发育水平层理,含丰富的小壳化石等据其岩石组合及生物化石特征属陆棚近滨沉积相,本段与下伏地层的接触面呈波状起伏,接触面上可见1—2mm厚的褐铁矿分布,局部具浑圆状的白云质细砾石,显然该接触面为一沉积间断面厚35—71m含有裂隙水水,含水量中等二)寒武系实习区内寒武系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