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医-分型论治胃下垂.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184503038
  • 上传时间:2021-06-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9.89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分型论治胃下垂   胃下垂是指由于胃肌与腹壁张力松弛,导致站立位时胃的位置下降,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病症临床胃下垂多见于女性、瘦长无力体型者,也可见于产妇、老年人、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轻者多无明显症状;重者可有消化系统症状,如饱胀、消化不良、厌食、恶心、嗳气、上腹痞满不适、腹部隐痛及便秘等症状常于餐后、久立及劳累后加重  分型论治  颜正华教授认为,胃下垂从病位上看首属脾胃,涉及肝、肾和肠等脏腑病机虽以脾虚气陷为主,但常兼有肝胃不和、气阴两虚、气虚兼瘀、胃肠停饮等临床多见气虚、气滞、血瘀、食积、痰饮相互夹杂,所以在考虑脾虚气陷的同时,也需关注脏腑、气血、痰、食等复杂因素,详审病因、病机,进行综合论治颜正华教授强调,辨治胃下垂需详辨脾虚、肝郁、气阴不足、胃肠停饮等,主次兼顾、综合论治,方能有效地缓解症状临床中主要从四个方面对该病进行分型论治  中气下陷型 此乃临床最常见的类型通常患者形体消瘦,精神倦怠,食后脘痞、腹满或腹胀而坠,嗳气不舒,或有呕吐清水痰涎,舌淡苔白,脉虚弱治以健脾强胃,补中益气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气虚饮停型 中气下陷,运化无力则胃肠停饮主要症状为胃脘胀满,有振水音或水在肠间辘辘有声,恶心,呕吐清水痰涎,或头昏目眩,心悸气短,苔白滑,脉弦滑或弦细,治以健脾和胃,逐饮祛痰。

      方用四君子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气阴不足型 此型患者脾胃虚弱不能上承津液,虚中有热症见唇红口燥,口苦口臭,烦渴喜饮,嗳气频繁,或恶心呕吐,食后脘腹胀满,大便干结,舌红津少,脉象细数治以益气养阴方用益胃汤、生脉饮合四君子汤加减  肝郁脾虚型 此型患者中土素虚且有情绪不遂等诱因,肝木乘土,则木土失和症见胃脘、胸胁胀满疼痛,食纳呆滞,嗳噫频作或嘈杂吞酸,郁闷烦躁,善太息,苔薄或薄黄,脉弦治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味逍遥散合四君子汤加减  医案举隅  案一:翟某,女,81岁初诊:2004年7月16日诉肠鸣、呃逆10余年现纳差、吐清水2个月刻下胃中有振水声,呕恶,口干不喜饮,纳后脘痞、呃逆、嗳气、肠鸣,大便溏软,日1行,舌淡苔白根腻,脉濡滑3个月前确诊为“胃下垂”  辨证:脾虚湿盛  治法:健脾益气化湿  处方:党参15g,生黄芪18g,炒白术15g,炒枳壳10g,陈皮10g,炒蔻仁(后下)6g,半夏10g,炒神曲15g,炒薏苡仁30g,炒泽泻15g,茯苓30g,炙甘草5g,桂枝6g,炒麦谷芽各15g14剂,水煎服,日1剂  嘱食软食,禁刺激性食物  2004年7月31日二诊:药后呕恶、嗳气、呃逆、肠鸣诸症减轻。

      原方继服14剂,药后自觉症状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本案患者年逾耄耋,身体虚弱,饮食无欲,大便溏软,舌淡苔白根腻,脉濡滑呈脾虚兼有痰湿之象,故治以健脾益气,化痰浊,以苓桂术甘汤合六君子汤加减其中,六君子汤健脾化湿,苓桂术甘汤温化中焦水饮,两方合用共奏补中除湿之效方中炒蔻仁、薏苡仁、半夏、泽泻均为利湿之品,共达芳香化湿、祛湿和胃之功;神曲、麦谷芽、陈皮可除中焦陈积以促运化;党参、黄芪、枳壳,行补互用,提补中气纵观全方,平补平调,补而不腻,化而不泻,共奏健脾化湿、补中益气之效  案二:彭某,女,40岁.初诊:2004年2月8日诉胃脘隐痛、坠胀1年,加重半个月近半个月来,食欲差,脘腹隐痛、坠胀,咽干唇燥,口干不欲饮,眠差,心烦,肠鸣,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少津,脉数无力既往有胃下垂、子宫脱垂、胃炎病史  辨证:气阴两虚  治则:补气益阴,和胃通腑  方药:党参12g,生黄芪15g,生白术15g,炒枳壳10g,陈皮10g,葛根5g,焦三仙各12g,白芍15g,炙甘草5g,麦冬15g,茯苓30g,黄精15g,玉竹15g,当归10g,制首乌30g,火麻仁12g14剂,水煎服,日1剂  嘱食软食,禁刺激性食物。

        2004年2月22日二诊:药后诸症缓解,效不更方,原方继服14剂服后诸症均释,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本案患者系外企职员,平素因工作忙碌,压力较大,饮食极不规律,且年逾不惑,身体已有虚像舌红少津,提示有阴虚之征,故辨证为气阴两虚,治以补气益阴,和胃通腑方中党参、茯苓、陈皮、生白术健脾益气,促脾运化;生黄芪、葛根升提中气;白芍、麦冬、黄精、玉竹、制首乌滋阴润燥,益肾和胃;当归、火麻仁、炒枳壳养血润肠,通腑气全方补润结合,升降相兼,益气扶中,和胃养阴,润燥通便,使阴生气复  案三:王某,女,46岁初诊:2005年3月8日诉胃脘闷胀连及两胁3个月,加重半个月半个月前因情绪波动,致胃脘闷胀甚,牵连两胁,伴纳呆,时有烧心,呃逆,心烦起急,口干口苦,眠差梦多,乏力健忘经前乳房胀痛,末次月经2月15日,周期正常大便干稀不均舌红苔黄,脉弦2004年底被当地医院诊为“胃下垂”  辨证:肝郁犯胃,脾气虚弱  治法:疏肝和胃,补气健脾  方药:柴胡10g,香附10g,陈皮10g,炒枳壳10g,党参10g,生白术15g,黄连5g,吴茱萸15g,首乌藤30g,栀子10g,葛根5g,焦三仙各10g,煅瓦楞子(先煎)20g,生甘草5g。

      7剂,水煎服,日1 剂  2005年3月14日二诊:患者诉月经来潮,经前乳房未胀;胃脘仍感闷胀,但两胁已无胀闷,食欲、睡眠好转,口苦、烧心减,仍眠差多梦,时有呃逆、心烦舌苔薄白,脉弦  宗前法,上方去煅瓦楞子、焦三仙,加旋覆花(包)10g,炒酸枣仁20g14剂后诸症大减,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本案病情受情绪波动影响明显,肝郁犯胃心烦起急、烧心、泛酸、口干口苦、脉弦系肝郁之象肝气不疏,气机壅滞不利,则两胁乳房胀痛,且纳呆、乏力故辨证为肝气犯胃,脾气虚弱治以疏肝解郁,补气健脾颜正华教授施以柴胡疏肝散加减方中柴胡、香附、陈皮、炒枳壳疏肝理脾,调理肝脾气机;党参、生白术、焦三仙、葛根健脾益胃,升提中气;黄连、吴茱萸、煅瓦楞子寒热并用,制酸止呕;首乌藤、栀子清热除烦安神全方疏泄与补提并举,使疏而不虚,补而不滞,收到预期佳效张冰 分型论治胃下垂)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LQ)-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