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英德古拱桥的调查与保护策略.docx
6页广东英德古拱桥的调查与保护策略 陈怡娜 李绪洪广东工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Reference:本文基于广东英德古拱桥状况的调查,对各镇街现存古拱桥的分布情况,各石拱桥的名称、年代、跨度、长宽高、材料、类型以及保护级别进行统计,分析英德古拱桥现状,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Keys:广东英德古拱桥;调查;保护策略广东英德,位于五岭山脉南部,北江中游,河流水源广,水网密布,因交通需要,建造了许多桥梁,尤其是古代桥梁,以古拱桥最多现存最古老的古拱桥是建于宋元符三年(1100年)的英城镇何公桥,多数古拱桥为明清时期所建大部分古拱桥分布在英德古村落之中,其造型优美,形式多样,是英德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的代表,是粤北古村落景观节点的活化石一、英德古拱桥的现状英德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的地方民俗和独特的地域特色,保存较好的石拱桥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粤北水乡景观全市24个镇(街),根据文献记载①及走访统计(表1), 1945年以前建的英德古桥共53座,现存古拱桥37座,占英德古桥梁的近70%先后公布为英德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拱桥单体有6座,分别为九龙镇金造万福桥、浛洸镇万岁桥、横石水镇华屋拱桥、横石塘镇仙桥、英城镇何公桥、波罗镇乌田石拱桥。
英德古拱桥整体风格朴素大方,取材因地制宜,用料讲究,主要以石灰石、青麻石、红砂岩、花岗岩为主,因地形而设计,造型多样、结构优美,主要有单孔石拱桥、双孔石拱桥、三孔石拱桥,拱劵为等截面拱,多为圆弧拱、半圆拱和马蹄型拱石拱券构造方式有纵联砌筑、分节并列砌筑、乱石砌筑等二、英德古拱桥的现状问题 英德多数古拱桥建筑主体留存较好,现仍能充当交通载体使用,如大湾镇茅塘万福桥、九龙镇拱桥头村石拱桥、黄花镇永丰石拱桥、九龙镇金造万福桥等并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形成优美的水乡美景古拱桥因常年受自然腐蚀、雨水冲刷、年久失修等因素的影响,桥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导致古桥出现裂缝、断失、桥体部分垮塌等结构病变有的古拱桥损毁严重,面临垮塌危险,如桥头镇博下村高天围石拱桥,部分桥体断裂坍塌,而沙口镇沙子坝拱桥,桥体已经坍塌,只剩下2侧桥墩有些桥梁建筑单体保存良好,由于水体改道等原因,使古拱桥丧失了原有的实用功能,变成了“旱桥”,如沙口镇高桥村卢屋石拱桥,被废置一旁还有像英城镇何公桥、浛洸镇万岁桥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文物保护不完整的状况,只有古桥单体,但已失去了原来的景观风格三、英德古拱桥的保护措施与建议英德气候资源丰富,当出现区域性、阶段性的灾害天气,导致强降水引发中小河流洪涝、山区地质灾害等恶劣气候,对古桥桥体构成了较大的威胁,病变严重的桥梁易被洪水反复冲刷导致冲垮。
虽然英德进行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普查了英德24个镇(街)古桥梁的基本状况,但当地群众仍缺乏保护古桥的强烈意识,政府也没有对古桥实行维护等措施,桥梁维护维修缺乏资金支撑和技术支持作者针对英德古桥保护工作的情况,提出一些具体的保护策略与建议:(1)多方合作,分类保护针对因水体改道等客观因素失去实用功能的古拱桥,必要时结合当地溪河水网的整治,同时积极开展修复管理工作,建立修护专队对于病变严重的古拱桥,根据文物的价值做好拍照测绘等记录工作,再进行修缮等工作进一步完善英德古拱桥的普查工作,根据古桥的种类、功能、结构、文物价值等因素划分保护等级,建立科学的历史文物保护机制,加强政府各部门间的协同合作,由政府出资及鼓励民间团体组织自发性保护工作2)还原历史,延续文脉针对大部分建筑主体基本完好的古拱桥,尽可能通过修正的手法恢复古拱桥原来的全景观状态,恢复古拱桥的历史风貌,弘扬历史形成的浓厚人文特征,使其有别于其他城乡保持和延长城乡人文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的发展,降低资源消耗的成本和有效地保护建筑的生态保护的目的是让初始“价值”形成的“能量”向后续新的“价值”形成的“能量”转换,只有历史桥梁在持续存在的过程中,使其过去的价值在当代得到延续和转换,存在才有真正的意义。
②(3)整体保护,法律保障针对洪涝等气候环境的自然因素对桥梁的影响,需以镇(街)为单位,把古拱桥责任落实至镇(街),各镇(街)按照具体情况制定相应保护措施,定期做好相互间的交流与汇报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对古桥的监督与管理,做好日常除草养护工作、定期检查,对病变桥梁进行登记维修加固,从而减少自然灾害对古拱桥桥体的威胁对古桥的保护与发展,不应只停留在建筑单体保护的层面上,更要求顾及其所处的周围环境,到建筑群体,及古村落之中从单体到局部,局部到整体的保护重视古建筑的完整性,通过以建筑单体为保护起点,改善古建周围的生态环境,结合周边古建、古树等,系统[来自www.lW5u.coM]、全面保护古建筑、保护古村落古拱桥的保护,需要在制定古村落保护的专项法规、保护立法、保护规章、保护契约等措施基础上,设置有效保护范围与缓冲区运用普及文物保护法规方式,提高群众对文物的法律责任意识,建立居民自我管理机制,减少人为损害4)加强宣传,引导教育针对因石拱桥损失交通功能后,当地居民任由古桥梁放置不用、不维护、不修治任其病变等主观因素,在地方政府需建立法制保护,规范古桥梁保护具体措施,防止二次破坏的基础上,需加强古拱桥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教育和引导的方式,让居民了解当地古建文物及其重要性,使居民对自己家乡的建筑遗产感到骄傲。
英德古桥梁是不可多得的有形资源,对古桥梁进行修缮保护的同时,提升当地群众保护古桥的责任意识,鼓励居民自发性的保护工作,推动古建进行有效的保护、改造和持续发展结语古拱桥的保护不仅以建筑单体的外观、材料等客观为对象,也包涵了古拱桥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等内在价值,及使当地居民对地方产生整体的认同、依附与归属感因此,尽可能的保存古拱桥原有的使用功能、地域特征、历史风貌、空间布局及周边的水文自然环境等历史人文特色,赋予古桥新的活力,展示古桥的纪念性、艺术性、科学性、历史性、社会文化性等多层意义,才能使具有英德特色的古拱桥历史、人文、艺术、技术等价值代代流传Reference:[1]广东省英德市文广新局.广东省英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2]李绪洪著.广东历史桥梁的保护与景观有机更变研究[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作者简介:陈怡娜,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李绪洪(1967.11- ),博士、博士后,广东工业大学建筑学教授,研究生导师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