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垂直地震剖面法勘探技术规程.docx

35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0815050
  • 上传时间:2018-05-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88MB
  • / 3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KS 75.180.10E 11备案号:29761--2010 SY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5454--2010 代替SY/T 5454—2003垂直地震剖面法勘探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vertical seismic profiling2010—08—27发布2010—12—15实施国家能源局 发布SY/T 5454—2010目次前言 · · · · ·· -·· - --··Ⅱ1范围 · ” · · ·- · · -一12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 - ·-- - -· “13术语和定义 · -· ···14项目设计 · · .. “ ·········· ·--·· - -····24.1任务确定 · · -· 24.2地质任务· 24.3资料收集· 34.4现场踏勘?3 4.5参数论证 · 34.6采集参数确定 · 44.7表层结构调查· 64.8试验方案和施工方案· 6 4.9项目设计报告 · 74 10审批 - 85数据采集- 85.1HSE管理及要求· 8 5.2测量工作·9 5.3设备检查· 95.4采集方法试验-· 05.5采集工作“ 05.6质量控制 ·· 15.7采集记录质量评价“ 2 5.8资料整理” 25.9施工总结” 35.10提交成果·· 35.11验收 · · · -· 46资料处理” 46.1处理前资料的准备4 6.2基本处理流程4 6.3质量控制46.4处理成果56.5处理成果质量评价5 6.6处理报告67综合解释67.1基础工作6SY/T 5454--20107.2综合解释7 3提交的成果7 4技术报告7.5综合解释质量评价7 6验收8资料归档 · · ·8.1VSP数据采集资料归档8.2 VSP处理资料归档 8.3综合解释资料归档附录A(资料性附录)仪器班报格式佰“储伸伸伸拇伸伸加SY/T 5454---2010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 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标准代替SY/T 5454--2003《垂直地震剖面法勘探技术规程》.与SY/T 5454--2003相比主要 有以下变化: ——增加新技术发展产生的新术语(见第3章); ——修改了零井源距VSP和非零井源距VSP施工设计内容(见4 2.1和4 2 2;2003年版的4.4):——增加位移井的施工设计和施工要求的内容(见第4章和第5章); ——增加Walkaway—VSP和3D—VSP设计的内容,包括根据观测井段和观测点距的论证(见 第4章); ——增加项目处理和综合解释的设计内容(见第4章); ——增加Walkaway—VSP和3D—VSP数据采集的内容(见第5章); ——修改了测量工作的要求和资料的归档、仪器和缆车的检测要求及原始记录评价条件(见5.2和5.7;2003年版的5.1和5.6); ——修改了数据采集班报格式的要求(见附录A;2003年版的5.5.1); ——修改了零井源距VSP和非零井源距VSP的处理内容及要求(见6 4.1和6.4 2;2003年版 的6.2.1和6.2.2); ——增加Walkaway—VSP和3D—VSP的处理和地质解释内容及要求(见第6章和第7章); ——增加VSP处理中的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见6.4.3); ——修改了零井源距VSP和非零井源距VSP资料地质解释的工作内容和要求(见第7章;2003 年版的7.1.4); ——增加VSP资料归档要求(见第8章)。

      本标准由石油物探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井中地震中心 本标准起草人:李云龙、白俊辉、刘国军、万小平、徐刚、张红军本标准代替了sY/T 5454 2003 SY/T 5454--2003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SY/T 5454 1992,SY/T 5454—1996Ⅱ垂直地震剖面法勘探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垂直地震剖面法(vertical seismic profiling,简称VSP)勘探数据采集、资料处 理、综合解释和资料归档的主要作业内容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陆地和海上VSP(零井源距VSP、非零井源距VSP、Walkaway—VSP和3D— VSP)的项目设计、数据采集、资料处理、综合解释和资料归档等勘探过程;Walkaround—VSP、 逆VSP、随钻VSP和4D—VSP也可参考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 5171石油物探测量规范 SY/T 5314地震资料采集技术规程sY/T 6280石油地震队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规范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井源距offset 震源激发点与VSP观测井井口之间的水平距离3.2位移井displacement well除垂直井外的井3.3耦合coupling 井下检波器通过推靠装置与井壁或地层紧密接触的状态3.4马笼头cable joint 用于井下检波器与电缆连接的装置3.5走廊叠加corridor stack 零井源距VSP资料在一次波被校正为双程时间后,初至波以下较狭长范围(走廊)内的多道垂 直求和3.6 零井源距VSPzero offset VSPSY/T 5454--2010震源在地表且固定不变,井源距一般小于150m,检波器在井中接收数据3.7 非零井源距VSP offset VSP震源在地表且固定不变,井源距一般在井深的2/3左右,检波器在井中接收数据3.8Walkaway—VSP 震源在地表沿一条过井的直线移动,最大井源距一般不大于井深,多级检波器在井中接收数据3.9Walkaround—-VSP 震源在地表沿以井口为中心的一个圆周移动,最大井源距一般不大于井深,多级检波器在井中接收数据3.10 逆VSP inverse VSP 震源在井中,检波器在地表,根据互换原理,波的传播规律与震源在地表、检波器在井中应 一致。

      3.11 随钻VSP logging while drilling VSP 钻头作为井下震源,检波器在地表,随钻VsP是逆VSP的一种特例3.123D—VSP震源在地表并在井的周围按一定的规则布置炮点,最大井源距一般不大于井深,多级检波器放在 井中接收数据3.134D—VSP 在同一井中不同时期采用相同观测系统的3D VSP4项目设计4.1任务确定 VSP测井任务由提出测井任务的委托方以书面方式下达任务书应包括工区、井名、测井观测 项目、地质任务等4.2地质任务4.2.1零井源距vsP 零井源距VSP的地质任务一般应包括: a)求取速度资料,包括纵波平均速度、层速度;采集零井源距横波VSP时求取横波的平均速 度、层速度以及由纵波、横波速度资料换算出来的速度比、泊松比等 b)确定地震反射层的地质层位,识别多次波 c)对钻头以下的目的层深度进行预测4.2.2非零井源距VSPWalkaway—VSP 非零井源距VSP,Walkaway—VSP的地质任务一般应包括2SY/T 5454---2010a)研究井旁的地层构造情况,确定井旁断层及小幅度构造 b)利用纵波、转换横波资料综合解释研究井周围的地层岩性变化。

      c)对目的层(储层)进行精细描述(横向预测) d)Walkaway— VSP应提供各向异性等参数4.2.3 3D—VSP3D—VSP的地质任务应包括: a)4.2.1规定的地质任务 b)解决对于气云污染或火成岩等强波阻抗界面引起的成像盲区下方的成像等特殊地质问题c)为岩性特征研究和井位评价提供信息 d)利用纵波、转换横波资料研究地层的反射系数、波阻抗参数,研究地层的吸收 e)提供可靠的地质模型4.3资料收集4.3.1地面及表层资料 地面及表层资料包括地形图、交通及居民点、表层岩性结构、厚度变化、速度变化,潜水面深度、地下管线等4.3.2钻井资料 钻井资料包括完井报告、钻井地质综合柱状图、井身结构图(套管、固井)、井轨迹图、泥浆参数、油气(组)显示井段、井底温度及压力参数、有害物质(如H:S)含量等4.3.3测井资料 测井资料主要包括常规测井、综合测井、声波测井、密度测井、中子测井、伽马测井、声幅测 井、FMI成像、射iL资料等测井曲线及数据4.3.4地震资料 地震资料主要包括二维或三维地震部分单炮原始数据和处理成果数据,二维和三维地震施工方法;地面地震施工总结报告,工区速度和静校正数据、基准面高程、地面地震反射层构造图或T0图、 地质成果报告,目的层的深度、产状、反射波的主频范围,井区附近的地面地震处理、解释成果和报 告等。

      4.3.5 VSP资料 VSP资料包括相邻井的VSP采集、处理、解释资料4.4现场踏勘编写设计前应对井场及其周围进行踏勘,踏勘范围包括施工所涉及的全部区域了解工区内的文 物景点、房屋、道路、农田、河流、桥梁、水库、湖泊、铁路、工业电网、潮汐、地下管网分布等 情况4.5参数论证 根据过井地震解释剖面、速度资料和构造图等,结合钻井地质分层建立地球物理模型,利用构建3SY/T 5454--2010的地球物理模型进行正演,通过论证确定采集参数4.6采集参数确定4.6.1震点的布设4.6.1.1零井源距VSP 零井源距VSP震点的布设包括垂直井和位移井a)垂直井VSP的震点宜靠近井口,井源距不大于最大观测点深度的1/15,并应控制在150m 以内b)位移井VSP应进行多震点布设,震点的多少根据位移井的水平位移大小而定,震点至检波 点的水平投影距离不大于150m4.6.1.2非零井源距VSP震点应根据模型论证目的层成像范围和覆盖次数等参数,结合地质任务要求及地表条件的具体情 况确定;原则上以印至波不因地层非均质性而出现时间倒转现象为准对于位移井应将震点布设在井 轨迹的方向或井轨迹的反方向。

      4.6.1.3 Walkaway—VSP和3D—VSP Walkaway—VSP和3D—VSP震点的布设包括下列内容: a)激发点的布设应根据地质任务要求,并考虑数据采集的可实施性,结合论证结果而定最大井源距应考虑目的层人射角与反射系数的关系b)炮点距应根据模型正演结果和覆盖次数等参数确定,要求覆盖次数分布相对均匀4.6.2观测井段4.6.2.1观测井段的选择要求 观测井段的选择要求应包括:a)应将观测井段尽量选在套管范围内 b)在选择接收点的位置时,应考虑地层对地震波频率和能量的吸收及衰减 c)在裸眼井段观测时,应根据井径曲线,逐一选择观测点位置;在井径过大的井段,允许空道 d)在位移井中观测时,应根据井斜数据,逐一选择观测点位置4.6.2.2零井源距VSP 根据地质任务要求确定观测井段;观测井段应尽量延伸到井口4.6.2.3非零井源距VSP根据地质任务,观测井段根据模型正演结果确定;对于水平层状介质,可用公式(1)来确定反 射段的长度: L=丽H-h·X(1)式中: L——反射段长度,单位为米(m);4SY/T 5454---2010H——反射层深度,单位为米(m); ^——检波器上界深度,单位为米(m) x——井源距,单位为米(m)。

      4.6.2.4 Walkaway—VSP和3D—VSP Walkaway—VSP和3D—VSP观测井段应包括:a)依据地质任务,结合模型正演结果确定观测井段 b)在选择观测井段时,应考虑反射点的分布均匀、覆盖次数和覆盖范围 c)在选择观测井段时,应考虑接收点的位置与目的层反射界面之间应有足够的距离和足够的检 波器级数4.6.3观测点距 观测点距应满足空间采样定理,防止空间假频出现,其公式见公式(2):d,≤者}(2) J m&。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