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哲学与人生期末测试题2套.ppt

86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68718115
  • 上传时间:2024-07-2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56.34KB
  • / 8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哲学与人生哲学与人生 》》期末测试题(期末测试题(2套)套) 测试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每题3分,共分,共45分)分)•1.下面所列,最符合“纸上谈兵”给人生的启发的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C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2.《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     )  •A意识活动没有主动创造性    B人们的意识无法反映未来•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    D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3.成语“守株待兔”的哲学寓意主要在于(      )   •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使主观符合客观   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C不能把事物的部分当作整体           D不能把事物的偶然联系当作规律 •4.“西气东输”工程是根据我国资源分布不均,各地发展不平衡所做出的重大能源调配政策它蕴含的哲理是(      )  •A物质决定于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B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D认识总是不断升华的    •5.鸟能筑巢,人能盖房。

      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这是因为(    ) • A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       D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 •6.“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    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      •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7.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这个观点表明(   )                  A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       B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  C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   D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 •8.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这一事实表明(    )  A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   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C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 •9.下列选项中,符合“想问题,办事情从客观实际出发”的是(   ) •A小明初中毕业后来到职业学校读书,感觉学习有困难,上课经常睡觉   •B小龙拿国家给职校困难生发的生活补助费去通宵上网玩游戏   •C小杨每天晚上到教室复习功课,失去了很多玩耍的机会 •D小华能很机智的避开老师的视线,上课跟朋友短信聊天 •10.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      ) •A吸取旧事物的精华     B强大和完善的   C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 •11.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到处抱怨老师、班风、校风。

      该同学(    ) •A扩大了内因的作用    B忽视了外因的作用    •C客观总结了教训     D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 •1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13.老母鸡和电孵箱都能将发育良好的鸡蛋孵出小鸡,却不能用石子孵出小鸡,从哲学观点上说明( )  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内因和外因都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D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14.“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为了更好地一跃而后退”这两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 • 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倒退性趋势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前进和倒退都是事物发展的趋势      D前进性就是曲折性,曲折性就是前进性 •15.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极大的便利,但诸如垃圾短信等也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些烦恼,,甚至有人利用进行一些违法活动这启示我们(      )  • A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B要解决矛盾就要认识矛盾的特点 •C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解决矛盾        D要重视事物量的积累 •二、填空题(每空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分,共40分)分)•1.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人具有( ),人能够有意识地、自觉地想问题,办事情。

      •2. 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主要有三大因素:远大的()、顽强的()和适当的()•3.人际关系很重要,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的重要标志•4.培养人际交往中应具有的几颗“心”,即()之心、()之心、()的心和()的心 •5.运动是物质的()属性,静止是运动的()形态•6.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的产生和()的灭亡•7.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8.矛盾的同一性或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性质•9.()的矛盾是人生的基本矛盾,是人生存在和发展的动力 •三、简答题(第一题三、简答题(第一题7分,第二题分,第二题8分,共分,共15分)分)•1.简述自觉能动性的两个特点,并举例说明? • 2.在日常交往中要遵守哪些原则,请作简要分析?• • •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每题3分,共分,共45分)分)•1.下面所列,最符合“纸上谈兵”给人生的启发的是:(A)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C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2.《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

      这是因为(   C  )  •A意识活动没有主动创造性    B人们的意识无法反映未来•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    D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3.成语“守株待兔”的哲学寓意主要在于(   D   )   •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使主观符合客观   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C不能把事物的部分当作整体           D不能把事物的偶然联系当作规律 •4.“西气东输”工程是根据我国资源分布不均,各地发展不平衡所做出的重大能源调配政策它蕴含的哲理是(   C   )  •A物质决定于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B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D认识总是不断升华的    •5.鸟能筑巢,人能盖房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这是因为(  B  ) • A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       D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 •6.“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A  )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    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      •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7.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

      这个观点表明( A  )    •A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     B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  •C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   D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 •8.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这一事实表明(  D  )•A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                   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C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9.下列选项中,符合“想问题,办事情从客观实际出发”的是(  C  ) •A小明初中毕业后来到职业学校读书,感觉学习有困难,上课经常睡觉   •B小龙拿国家给职校困难生发的生活补助费去通宵上网玩游戏   •C小杨每天晚上到教室复习功课,失去了很多玩耍的机会 •D小华能很机智的避开老师的视线,上课跟朋友短信聊天 •10.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   C   ) •A吸取旧事物的精华     B强大和完善的   C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 •11.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到处抱怨老师、班风、校风。

      该同学(  D  ) •A扩大了内因的作用    B忽视了外因的作用    •C客观总结了教训     D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 •1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B   )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13.老母鸡和电孵箱都能将发育良好的鸡蛋孵出小鸡,却不能用石子孵出小鸡,从哲学观点上说明( A ) • 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内因和外因都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D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14.“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为了更好地一跃而后退”这两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B   ) • 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倒退性趋势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前进和倒退都是事物发展的趋势      D前进性就是曲折性,曲折性就是前进性 •15.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极大的便利,但诸如垃圾短信等也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些烦恼,,甚至有人利用进行一些违法活动这启示我们(  C    )  • A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B要解决矛盾就要认识矛盾的特点 •C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解决矛盾        D要重视事物量的积累 •二、填空题(每空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分,共40分)分)•1.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够有意识地、自觉地想问题,办事情。

      •2. 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主要有三大因素:远大的目标、顽强的意志和适当的机遇•3.人际关系很重要,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生活幸福的重要标志•4.培养人际交往中应具有的几颗“心”,即自信之心、尊重之心、坦诚的心和豁达的心 •5.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态•6.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7.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8.矛盾的同一性或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联结、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贯通的性质•9.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是人生基本矛盾,是人生存在和发展的动力 •三、简答题(第一题三、简答题(第一题7分,第二题分,第二题8分,共分,共15分)分)•1.简述自觉能动性的两个特点,并举例说明?(P22-23) •2.在日常交往中要遵守哪些原则,请作简要分析?(P37-38) 测试二•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C.对世界观的看法问题                 D.物质决定意识 •2.人与物的根本区别是(    )•A.人有主观能动性  B.人有客观性  C.人会说话  D.人会使用工具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规律是可以创造的            B.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D.规律不可认识 •4.秦国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例说明                         (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C.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5.塑料袋出现百年以后,被人们称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目前,我国每天要用掉各种塑料袋20亿个以上,塑料袋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成为“白色污染”的祸首,严重危害了自然环境这表明(    ) •①任何事物都有好有坏•②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6.(    )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A.联系        B.外因         C.发展          D.内因 •7.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    )•A.出现的时间                      B.形式的新颖  •C.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D.现象的新奇•8.“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A.学习知识比时间更重要    •B.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C.有时候实践比认识重要     •D.知识既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 •9.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强调(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与认识互相决定           D.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10.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    )•A.联系        B.矛盾         C.发展          D.内因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题个小题,每题4分,分,共共20分分,该题多选少选均不得分)该题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1.人生的客观实际包含(        )•A.社会历史条件  B.自身主客观条件 C.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  D.客观条件•12.以下哪几个是规律的特点(     )•A.客观性     B.多样性    C.普遍性       D.稳定性 •13.下列哪一些交通工具属于新事物(      )•A.飞机     B.高铁     C.动车     D.轻轨     E.自行车•14.哪一些事物或现象具有两面性(       )•A.足球比赛的攻与守       B.自身的优点与缺点      C.人的善与恶  •D.学习的成功与失败       E.电池的吸引与排斥 •15.矛盾的基本属性(       )•A.同一性      B.矛盾性      C.斗争性      D.联系性 •判断题(本题共判断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题个小题,每题1分,共分,共10分,分,正确的划正确的划∨∨,错误的划,错误的划××))•16.人生选择具有多样性和可能性。

                                       (   )•17.有的物质是不运动的                                         (   )18.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成功          (   )                                      •19.发展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   )•20.成功与失败相互依存相互对立而存在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21.理想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                                 (   )•2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   )•23.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  •                                                               (   )•24.创造力不是人人都有的,创新只是个别聪明的人才可以做的事情。

      (   )•25.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不存在联系                         (   )  测试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A.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C.对世界观的看法问题                 D.物质决定意识 •2.人与物的根本区别是(    A)•A.人有主观能动性  B.人有客观性  C.人会说话  D.人会使用工具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规律是可以创造的            B.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D.规律不可认识 •4.秦国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    A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C.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5.塑料袋出现百年以后,被人们称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

      目前,我国每天要用掉各种塑料袋20亿个以上,塑料袋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成为“白色污染”的祸首,严重危害了自然环境这表明( A   ) •①任何事物都有好有坏•②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6.(   D )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A.联系        B.外因         C.发展          D.内因 •7.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   C )•A.出现的时间                      B.形式的新颖  •C.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D.现象的新奇•8.“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B  )•A.学习知识比时间更重要    •B.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C.有时候实践比认识重要     •D.知识既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 •9.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强调(    B)•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与认识互相决定           D.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10.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  B  )•A.联系        B.矛盾         C.发展          D.内因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题个小题,每题4分,分,共共20分分,该题多选少选均不得分)该题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1.人生的客观实际包含(   ABC     )•A.社会历史条件  B.自身主客观条件 C.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  D.客观条件•12.以下哪几个是规律的特点( AC    )•A.客观性     B.多样性    C.普遍性       D.稳定性 •13.下列哪一些交通工具属于新事物( ABCD     )•A.飞机     B.高铁     C.动车     D.轻轨     E.自行车•14.哪一些事物或现象具有两面性( ABCDE      )•A.足球比赛的攻与守       B.自身的优点与缺点      C.人的善与恶  •D.学习的成功与失败       E.电池的吸引与排斥 •15.矛盾的基本属性(    AC   )•A.同一性      B.矛盾性      C.斗争性      D.联系性 •判断题(本题共判断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题个小题,每题1分,共分,共10分,分,正确的划正确的划∨∨,错误的划,错误的划××))•16.人生选择具有多样性和可能性。

                                       (   )•17.有的物质是不运动的××)                                         18.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成功          (   )                                      •19.发展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 )•20.成功与失败相互依存相互对立而存在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21.理想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                                 (   )•2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   )•23.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  •                                                               (×× )•24.创造力不是人人都有的,创新只是个别聪明的人才可以做的事情。

      ( ××  )•25.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不存在联系                         ( × × )  •四、解答题(本题共四、解答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题个小题,每题6分,共分,共30分)分)•26.哲学自产生以来一直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哲学基本派别之间的斗争,请问我们怎么区别两种派别?• • • • • • •  •四、解答题(本题共四、解答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题个小题,每题6分,共分,共30分)分)•26.哲学自产生以来一直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哲学基本派别之间的斗争,请问我们怎么区别两种派别?•  答: ⑴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 ⑵唯心主义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 • • • •  • • • •27. 阐述物质和运动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 • • • • •  •27. 阐述物质和运动的相互关系是什么?•(1) 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的•(2)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没有不运动的物质静止和稳定总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3)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 • • • • •  28. 自觉能动性主要表现在那几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解释为什么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28. 自觉能动性主要表现在那几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解释为什么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 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2) 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所说的“做”3)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作用:(1)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去利用规律、利用和创造条件,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3)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遇到困难、挫折、暂时的失败,需要坚强的意志• • • • •  •29.阐述联系的三个特性并分析联系三个特性对我们有什么样的要求?•  •29.阐述联系的三个特性并分析联系三个特性对我们有什么样的要求?•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要求: :(1)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防止孤立片面地看问题;•(2)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3)要把握事物的客观联系,反对主观臆造的胡乱联系;•(4)要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区分多样性联系的不同特点,提高认识事物的洞察力。

      •  • • • • • •30.内因、外因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是什么? • • • • • •30.内因、外因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是什么?•. (1)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事物的发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2)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能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变化发展,对事物发展变化起到影响和制约作用•(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绝不可能撇开内因而单独起作用 • 四、分析题(本题共四、分析题(本题共1题,共题,共20分)分)•31.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人们的生活,然而一些人却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所谓“科学算命”,利用信息网络传播不健康的内容,污染了网络文化环境,影响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1)从现象和本质的关系,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们应当如何认识这种所谓的“科学算命”?•(2)中职生应如何明辨是非,抵制庸俗的、低级的网络诱惑,做到文明上网? •五、分析题五、分析题•31.相关的理论:•(1)现象与本质是对立统一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现象是本质的现象,本质是现象的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方面表现本质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2)①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②必须学会正确地区分真象和假象,不为假象所迷惑;•③必须明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认清不良诱惑的危害;•④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特别是创造性思维,对把握事物 的本质和规律起着重要的作用并结合材料进行阐述 •答案:答案:•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A 2.A 3.B 4.A 5.A      6.D 7.C 8.B 9.B 10.B•二、多选题•11.ABC      12.AC      13.ABCD    14.ABCDE    15.AC• • • • •  •三、判断题三、判断题•16.∨ 17.×18.∨ 19.∨ 20.∨ 21.∨22.∨ 23.×24.×25.ו  •四、解答题四、解答题•2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能在哲学意义上,即在回答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上使用 ⑴唯物主义是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哲学;唯物主义承认外部世界,承认物质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外,并且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

      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⑵唯心主义是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唯心主义把脱离物质的意识当作现实世界的本原认为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27.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资,没有不运动的物质物质运动也有某种静止的状态和稳定的形式,但这种静止和稳定总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另一方面,运动时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凡是运动,都有物质作为它实在的基础和承担者,没有物质的运动和没有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思议的 •28.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2)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所说的“做”3)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作用:(1)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去利用规律、利用和创造条件,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3)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遇到困难、挫折、暂时的失败,需要坚强的意志。

      •29.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要求:(1)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防止孤立片面地看问题;•(2)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3)要把握事物的客观联系,反对主观臆造的胡乱联系;•(4)要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区分多样性联系的不同特点,提高认识事物的洞察力 •30. (1)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事物的发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2)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能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变化发展,对事物发展变化起到影响和制约作用•(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绝不可能撇开内因而单独起作用 •五、分析题五、分析题•31.相关的理论:•(1)现象与本质是对立统一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现象是本质的现象,本质是现象的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方面表现本质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2)①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②必须学会正确地区分真象和假象,不为假象所迷惑;•③必须明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认清不良诱惑的危害;•④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特别是创造性思维,对把握事物 的本质和规律起着重要的作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