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文学重点总结(三).pdf
16页第三部分 隋唐五代文学初唐四杰指主要生活和创作于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四位著名的诗人,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对诗歌的题材有所扩大,诗风转向刚健清新,对五言律诗的成熟和七言歌行的发展都有很大贡献并且,他们四人都喜好写骈文,有着很好的艺术特色,可以说王勃是电力精工,杨炯是神采飞扬,卢照邻是深沉悲愤,骆宾王是慷慨激昂沈宋沈佺期和宋之问的并称他们是唐高宗、武则天时期活跃于宫廷文艺沙龙名盛一时的诗人沈、宋二人的创作大致以贬谪为界分前后两期,内容与风格变化很大贬谪前,多奉和应制之作在遭受贬谪蛮荒打击后由于生活境遇的变迁,诗歌中有了更为真挚的感情,同时在风格上也显得清新自然并且,二人在律诗的定性过程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诗人的近体诗创作提供了规范上官体以贞观后期出现的重要诗人上官仪的名字而命名的一种诗风上官体绮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 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 上官仪对诗歌体制的创新, 主要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他以高度纯熟的技巧,冲淡了齐梁诗风的浮艳雕琢,但诗的题材内容还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不过,在当时已经是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是人们模仿取法的新诗体在唐诗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崔融与苏味道的并称,世号崔李苏杜 四人皆进士及第,诗歌内容上为宫廷诗风的延续,但在诗律和诗艺上为律诗的定型做出了很大贡献李、苏、崔均致高位,杜审言由于仕途不畅,诗作富有真情实感,成就最高李峤的咏物诗在当时影响较大吴中四士盛唐前期四位著名的诗人, 即贺知章、 张旭、 包融和张若虚 因为他们四人都生活在吴越 (江苏、浙江)一带,故称吴中四士他们风流清高,狂放不羁,对于当时的礼法,皆不在意,生活上比较狂放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贺知章山水田园诗派产生在盛唐时期的以孟浩然、王维等人为代表的,以描绘山水风光和表现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 由于唐代取士较为重视声名, 一部分直接求仕困难的知识分子往往由隐而仕,走所谓的终南捷径他们在隐居生活中,常常临水登山抒怀寄傲,游园写景乐隐怡闲又加之唐初佛道盛行, 文人们或隐遁山水虔诚向佛, 或游历山川求仙访道, 有更多机会接触自然,因而在盛唐时代产生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篇,并形成一个影响很大的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除了王、孟,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边塞诗派盛唐时的诗歌流派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
其他如王之涣、王翰、崔颢、刘湾、张谓等也较著名 这些诗人大都有边塞生活体验, 他们从各方面深入表现边塞生活, 艺术上也有所创新他们不仅描绘了壮阔苍凉、绚丽多采的边塞风光,而且抒写了请缨投笔的豪情壮志以及征人离妇的思想感情对战争的态度,有歌颂、有批评,也有诅咒和谴责,思想上往往达到一定深度其诗作情辞慷慨、气氛浓郁 、意境雄浑 ,多采用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的形式杰出作品如高适《燕歌行》 、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等另外,中唐卢纶、李益也有些格调苍凉的边塞绝句三吏三别指杜甫的六首诗歌杜甫在洛阳至华州的途中亲眼目睹官府强行拉夫的残暴景象,以及人民遭受的深重苦难, 写下了 《新安吏》 、 《潼关吏》 、 《石壕吏》 、 《新婚别》 、 《垂老别》 、 《无家别》六首诗,简称三吏、三别这六首诗,既揭露官府的残暴和人民的痛苦,又忍痛劝勉人民积极参加唐王朝救亡图存的战争字里行间有着深刻而强烈的情感,艺术感染力极强诗史后人对于杜甫诗歌的一种评价因为杜甫用他的诗,记录了当时社会的许多重要的事件,比如战争,以及老百姓在战争中承受的苦难,可以说是以深广生动、血肉饱满的形象,展现了战火中整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
常被人提到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他以广阔的视野频繁地写时事,他的诗,提供了史的事实,可以证史,补史之不足故有这样的评价大历诗风指从代宗大历至德宗贞元 ( 766—805) 三、 四十年间诗坛的的创作风貌 主要诗人有两个群体,一为长期在江南担任地方官的诗人如刘长卿、韦应物等,另一群体为活跃于两京的大历十才子这一时期的诗人保留着对盛唐时代的美好记忆,又都亲身经历了安史之乱,目睹了战乱所带来的州县残破,民生凋弊的悲惨情景,因而诗歌出现一种从盛唐到中唐的过渡面貌一方面,他们在诗歌的美学风貌上还残留了一点盛唐情韵,另一方面,由于时代的巨变又使他们缺乏了盛唐诗人的那种元气浑厚的内在骨力而呈现气骨顿衰的特点,诗歌情感与风貌上表现为落寞、萧瑟等,在意象选择上也多表现为清冷、荒寒 , 逐渐显露出中唐面目大历十才子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 ,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十才子主要生活于安史之乱平定后社会相对安定的一段时期,以聚集两京进行唱和活动而著称,主要创作倾向和诗风的相近,主要写唱和应酬、日常生活细事、 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 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 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
其中以钱起成就最高,与刘长卿并称钱刘五言长城刘长卿长于五言诗, 其五言诗占到全部五百余首诗作的十分之七, 曾自许为五言长城 ( 见权德舆 《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诗序》 ) , 其中五律成就最高 他早年喜写篇幅较长的叙事性的五古五排,但意脉似不甚连贯后期以较短的五古和五律、五绝写离别与山水景物,颇多意象省净而极富意味的优秀之作新乐府运动是贞元、元和年间特定时代条件下的产物,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 其基本宗旨是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 《与元九书》 ) 白居易等人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和讽喻作用,主张诗歌要有社会内容,要反映民生疾苦和社会弊病;要求诗歌的形式与内容统一,为内容服务,表达真切顺畅,让人容易接受这些理论一反大历以后逐渐抬头的逃避现实的诗风, 发扬了 《诗经》 、 汉魏乐府和杜甫的优良的诗歌传统,具有进步的意义张王乐府张,王指的是张籍、王建他们交谊深厚,又都擅长短篇七言乐府歌行,所以人们合称张王乐府所作七言歌行,或继《诗》 、汉魏乐府传统拟作古乐府;或承杜甫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乐府传统创作新乐府用通俗凝炼的语言,多变的韵律,比兴、白描、对比、心理刻划等手法,指责时弊,同情民生,倾向鲜明,感情凝重。
这些以明白晓畅语言写成的乐府歌行,替元白为代表的浅切诗派增添了不少光辉元白诗派所谓元白诗派,是指中唐元和时期活跃于诗坛,以元稹、白居易为首,包括张籍、王建、李绅等在内的一个诗歌创作群体这一派诗人的创作,继承了盛唐杜甫以及中唐早期元结、顾况等人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在诗歌内容上,他们打起哀时济世的旗帜,着力揭露社会现实生活的各种弊端,表现人民生活的疾苦,力求用诗歌干预社会现实,因而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艺术上,他们力求平易、通俗、浅显,形成了尚实、尚俗的美学特征这一诗派的创作在当时与后来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韩孟诗派以韩愈为领袖,但此派尚奇求怪的趋向,最早也先在年龄长于韩愈的孟郊诗歌中出现约于贞元八年孟郊赴京应举,始与韩愈交往孟郊诗歌创作中的一些倾向,对韩愈已产生了一些影响贞元十二年至十六年,韩愈、孟郊先后在汴州、徐州相会,相与游从者还有李翱、张籍此时韩愈诗歌创作上开始出现了追求险怪的倾向元和元年至六年,韩愈先后任职于长安、洛阳,韩孟诗派的其他诗人卢仝、马异、刘叉、贾岛、皇甫湜等相继会聚,年轻的诗人李贺也与韩愈等交游,至是,这一诗派的诗人已全部会齐在他们的相聚会合中,通过赠答唱和,逐渐形成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大致相近的艺术追求与相似的艺术趣味,也使这一流派成为当时诗坛上具有独具特色的创作群体。
郊寒岛瘦指唐朝著名的两位诗人孟郊和贾岛,即孟郊,清冷苦涩的意象贾岛,奇僻瘦硬的风格二人以苦吟著称,因其平生遭际大体相当,诗风相似,被后世并称为郊寒岛瘦该语出自宋 ?苏轼 《祭柳子玉文》 : 元轻白俗, 郊寒岛瘦 宋 ?苏轼 《祭柳子玉文》 : 元轻白俗, 郊寒岛瘦小李杜小李杜指晚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清吴锡麒《杜樊川集注序》 :义山、牧之,世亦以 ‘李杜 ’ 并称为了和盛唐李杜相区别,人们习惯地称李白、杜甫为大李杜,称李商隐、杜牧为小李杜 《新唐书杜牧传》说:牧于诗,情致豪放,人号为小杜,以别杜甫云小李杜并称,主要因为他们当时的诗名大致相当,其实二者诗歌风格并不一致晚唐苦吟诗人在晚唐社会与文学的大背景下,有相当一部分诗人,以苦吟的态度作着清新奇僻的诗,代表人物是贾岛和姚合他们的诗歌内容狭窄 , 大多不出个人生活的小范围,较少反映社会问题在创作态度的共同表现是苦吟,代表晚唐一种最普遍的创作风尚,追随者很多皮陆晚唐作家皮日休、陆龟蒙的并称他们时相唱和,诗作数量很多,合编为《松陵集》 皮日休曾有《正乐府十篇》等诗,受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影响,陆龟蒙也有少量关心民生之作如《杂讽九首》 、 《村夜二篇》 ,他们思想倾向略同。
但松陵唱和诗,却往往追求险怪,纤巧冷僻,有长达 500 字、 1000 字的长篇,拼凑对偶,以多为贵诗论家指出,这是以笔墨相娱乐(赵执信《谈龙录》 )的倾向,甚至有皮、陆如吃蒙汗药,瞢腾而作呓语(黄子云《野鸿诗的》 )的讥评他们还有一些名为吴体的拗律,造语诘屈,用意也在于消闲遣闷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所写的一组山水游记, 著名的有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石渠记》《石涧记》等,作者借这些荒芜的山水来寄托自己远贬南荒时的复杂心情,意境清新,语言清丽,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组著名的散文香奁体中国唐代韩偓《香奁集》所代表的一种诗风一名艳体这类作品多写男女之情和妇女的服饰容态,风格绮丽纤巧它渊源于六朝宫体,而描写范围则从宫廷贵族扩大到一般士大夫的恋情、狭邪生活,对后世诗歌有一定影响诗圣、诗仙我国唐代,产生了一批古代诗歌的巨匠,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李白、杜甫,他们分别被人们誉为诗仙、诗圣李白的诗歌雄奇豪放,想象丰富,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李白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构成其诗歌特有的瑰丽的色彩他是独具个性特色和浪漫色彩的诗人,因而被后人称为诗仙杜甫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的政治腐败。
在艺术风格上他的诗善于运用各种诗歌的形式,尤其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有很高的表达能力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三十六体李商隐、 段成式、 温庭筠的诗歌由于风格相近, 且都排行十六, 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李、 温、段都善写爱情诗,段成式有《红楼集》 ,也属于艳本,今已失传温庭筠的爱情诗词还保留下来不少,但是爱情诗集大成者、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李商隐所以三十六体的代表人物,应是李商隐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在复古的旗帜下,对六朝骈文从内容到形式的革新,它的内容革新是与唐代政治改革的要求相适应古文运动兆端于武后新政期的陈子昂,酝酿于安史之乱后的元结、萧颍是、李华、独孤及、梁肃、柳冕等人,形成高潮于永贞改革前后和元和中兴之际的韩柳儒学是古文运动的基础古文运动的倡导,参与者,如李华、萧颖士、梁肃、柳冕、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都是这一变化的推动者,他们和中唐的儒学者陆质、啖助、赵匡一起,反对进士科以诗赋取士,批评明经以章句为学,要求务通经典大义,行经术之道欲振儒学以兴唐唐代散文除继承和借鉴前人散文创作的成就外,还广泛从其它文学体裁的创作中汲取滋养尤以诗歌、传奇、骈文的影响为大古文运动在贞元元和间形成高潮前,有一个渐进的酝酿过程, 其间的振臂倡导者, 除武后朝的陈子昂外, 中唐前期先后有元结、 李华、 萧颖士、独孤及、梁萧、柳冕、权德舆等。
而古文运动的主将则是韩愈和柳宗元唐传奇传奇,顾名思义是传述奇事奇遇之义但相当一段时期内由于义界不清而使用混乱,却亦不外乎用以称呼小说及以此为题材的戏曲唐传奇是后人对唐人所创作的文言小说的称谓,它代表了唐代小说的发展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