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学科知识本体的网络开放课程建设研究_1.docx
6页基于学科知识本体的网络开放课程建设研究 摘要:网络开放课程是目前国内外高校正在大力倡导和发展的新的教学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和传播在网络开放课程建设中,课程内容的设计和组织是核心,学习资源是载体,如何使各类学习资源更好地促进学习是网络开放课程建设的关键本文从认知心理学、认知发展学习理论等教育教学理论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学科知识本体的网络开放课程建设模型根据该模型,不仅可以较好地保证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还可以实现同一学科不同课程之间知识单元和学习资源的重用,支持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及个性化学习等学习形式,充分发挥网络学习的技术优势 关键词:开放课程,知识本体,认知结构,认知顺序,学习对象,学习资源 一、国内外网络开放课程的发展现状 网络开放课程是指在网络上传播的国内外优秀的大学视频课程,又名公开课开放课程最早起源于英国,为英国远距离教学服务,该教学方式可追溯至1969年英国成立的开放大学1990年,英国BBC电视台开播开放大学节目 1999年,由William & Flora Hewlett基金会、Andrew W.Mellon基金会和MIT共同发起实施开放式课程项目(Open Course Ware,简称OCW)。
OCW开放课件项目的使命是;(1)将MIT所有课程材料通过互联网发布,供全世界教育工作者、学生和自学者免费使用;(2)为学习建立一个高效的、基于标准的典范,促进有兴趣提供课程的院校效仿,帮助公开发布、共享各自学校课程材料,共同推动课程创新MIT的OCW项目可以看作是现代意义上网络开放课程的开始 2006年,孟加拉裔美国人麻省理工学院及哈佛大学商学院毕业生萨尔曼可汗创立可汗学院(KhanAcademy)可汗的初衷是要帮助住在远处的亲戚的孩子学习,他试着把自己的教学影片放上网络,主要是在YouTube网站由于受到广泛好评,受到鼓励的可汗于2009年辞去工作,全职从事相关课程的录制,并建立了自己网站可汗影片的特点是每段课程影片长度约十分钟,不出现主讲人,制作简单,从而降低成本目前,可汗学院拥有4000多个教学视频,内容包括数学、历史、医疗卫生及医学、金融、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经济学、宇宙学、有机化学、美术史、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在册学生超过1000万人 2012年,美国的多所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被称为MOOC(Massive OpenOnline Courses,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
与此同时,美国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兴起,课程全部针对高等教育教育公司Coursera(意为“课程的时代”),由美国斯坦福大学两名计算机科学教授安德鲁恩格(Andrew Ng)和达芙妮科勒(DaphneKoller)创办,旨在同世界顶尖大学合作,提供免费的网络公开课程首批合作院校包括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美国名校大学Udacity是由Sebastian Thrun,David Stavens和MikeSokolsky注资的一个私立教育组织,课程免费,但学生可选择参加一些收费的认证考试同时,Udacity还通过毕业生找工作赚取介绍费edX是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于2012年5月联手发布的一个网络教学计划,主要目的是配合校内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推广网络教育 在我国,2003年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截至2010年,先后完成了4000多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在带动、引导、促进高等学校教学内涵建设,推动广大教师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的规范化,形成不同学校、专业、课程和教师之间的有序竞争,为教师优质教学资源提供一个更广泛的展示平台等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例如重申报、轻建设现象;课程设计缺乏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学设计,课程难于共享;网络资源建设缺乏统一标准,知识产权不明晰等 针对精品课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国际上开放课程的发展现状,2011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提出了建设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构想,明确指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是以普及共享国家精品课程优质课程资源为目的、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展示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传播的开放课程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分为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两种形式精品视频公开课主要以高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精品资源共享课则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国家精品开放课程采用国家、省、校三级建设,建设原则是转型升级,协同创新,共建共享对于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可以通过“爱课程”网站、中央网络电视台、网易网站等相关网络渠道发布目前已经有多门课程上线,涵盖了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门类。
二、网络开放课程结构设计 根据课程论等教育教学理论,良好的课程设计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1,2]课程作为相关知识的组织形式,有其相应的课程属性,这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名称,即课程的名字 (2)课程定位,阐述开设本门课程的意义,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定位及作用等例如,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公共基础课,通识课等 (3)课程目标,一般指课程的教学目标,即学习该课程应该达到的目标,通常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概念来描述还可以进一步按照程度细分,例如:基本掌握、初步掌握、熟练掌握等 (4)课程内容,这是课程的主体,通常按照知识模块(章)、知识单元(节)、小节三个层次来组织 对于每一个知识模块,通常还需要进一步定义模块的属性,包括;知识点、教学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设计、评价考核、教学单元(节)等部分 (5)教学大纲,是按照课程的定位和课程教学目标制订的课程内容教学的指导性文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说明,说明部分阐述开设本门课程的意义及课程定位,教学内容选编的原则和依据,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②教学内容,按照知识模块,分别说明教学要求、课堂教学、实习、实验、作业等学时分配,重点难点等。
⑧教学方法与手段,针对课程特点,说明课程教学的一些好的方法和手段④课程考核,说明课程考核的方式和具体办法⑤附录,列举课程相关的参考书目、网络学习资源等 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6)教学日历,即教学过程实施的时间计划和教学进度安排 网络开放课程就是利用数据库技术、Web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传统课程数字化,将教学形式网络化,并为学习过程提供技术支持手段[3]因此,可以对网络课程进行形式化定义如下: WebCourse= {Title, Position, Learning Objective, Contents,Syllabus, Calendar, Learning Objects} Contents= {KModulei|i= 1, 2,…… } KModule={KUniti|i=1, 2,……} KUnit=- {Topici, Learning Objectj|i,j= 1,2,……} LearningObjects={ppt, video, flash, webpage,……} 上述网络开放课程定义是目前大多数网络开放课程的结构定义形式,它很好地表达了传统课程的章节目录结构,所不同的是在知识单元KUnit中增加了学习对象,即学习资源的素材,而传统课程通常是纸质的教科书或资料。
如果从一门课程来看,上述网络课程的结构定义是严谨和科学的但是,如果从一个课程体系来看,上述课程结构设计存在缺陷: (1)学习资源和知识单元是固定的,当增加新的学习对象时,该对象无法自动出现在相关的知识单元中 (2)不同人员开发的课程,难以实现课程之间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 (3)知识点缺少认知结构和认知顺序的定义,无法保证知识点阐述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无法支持自主学习 根据认知发展学习理论,在任何学科领域,知识点的学习都存在着顺序关系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可能需要其他知识点做先导知识,同时一个知识点的习得又可能成为学习其他知识点的基础 随着网络开放课程建设数量的逐步增多,上述课程结构的不足将愈发明显,不仅会造成学习资源建设的大量重复,且已有学习资源也不能很好地充分利用此外,由于缺少知识点认知顺序的定义,学习者难以实现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不能充分发挥网络开放课程的技术优势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