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试论北宋仁宗年间宋夏陕西之战的几个问题.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546301929
  • 上传时间:2022-09-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8.01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试论北宋仁宗年间宋夏陕西之战的几个问题 所谓北宋仁宗年间的宋夏陕西之战,指的是公元1040年(宋康定元年,夏天授礼法延祚三年)1月的三川口(今陕西安塞县东,即延、宜川、洛川三条河流汇合处)之战,114 年(宋庆历元年,夏天授礼法延祚四年)2月的好水川(今宁夏隆德县北)之战,和2年(宋庆历二年,夏天授礼法延祚五年)闰9月的定川寨(今宁夏固原县西北)之战三次战争均以宋朝的惨败而告终关于宋夏陕西之战的经过,吴天墀先生《西夏史稿》以及有关专著,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本文仅就这次战争的起因,夏胜宋败的原因,西夏为什么不乘胜进兵关中,却热衷于纳款求和,以及这次战争的后果和影响诸问题,作一粗略论述蔡荚彪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第六册《西夏专章》在分析宋夏陕西之战的起因时说:新建的夏国,处在宋、辽两大王朝之间,这又不能不和宋,辽发生冲突这种分.析过于简略,我们无法从中看出这次战争的必然性实际上,元昊之所以发动对宋战争,并非偶然,而是既有内因又有外因从西夏方面去看,有以下四点:首先,由于党项贵族的贪欲所引起元昊立国前后,随着党项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新兴的农牧地主阶级为了满足他们对财富日益增长的贪欲,扩大其已经感觉不够的领土,需要发动一场旨在掠夺扩张的战争,这从元昊劝其父德明勿事中朝,背宋自立的一段对话中可以看出:所得俸赐,只以自归,部落实繁;穷困颇甚,苟兹失众,何以守邦,不若习练千戈,杜绝朝贡,小则恣行讨掠,大则侵夺封疆,上下俱丰,于我何恤。

      真是一针见血地遭出了他发动这场战争的经济原因第二,在搿国中数有叛者的情况下,为了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消灭异己,提高国威,巩固新生的封建政权,用武力迫使宋朝承认,也需要同宋决一雌雄至于宋仁宗对待元昊的错误做法,则直接加深了宋夏关系的紧张和恶化公元1038年(宋宝元元年,夏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月,元昊正式称帝建国,第二年正月,向宋一k了一道表章,请求宋仁宗许以西郊之地,册为南面之君,以便继续保持友好关系,割据一方,称臣纳贡敢竭愚庸,常敦欢好鱼来雁往,任传邻国之音;地久天长,永镇边方之患但仁宗不但不予承认,相反却采取了粗暴敌视的态度,诏削夺官爵、互市,揭榜于边,募人能擒元昊若斩首献者,即为定难军节度使这种做法,不但无补于解决日益紧张的宋夏关系,反而激化了民族矛盾,成为元昊发动战争的借口和导火线具备了发动战争的物质条件一方面,西夏自德明以簌社套鍪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农业,出现了塞垣窆下,螽三十年,有耕无战,禾黍云合的丰盛景象另方蘸西童通过同宋贸易,积累了大量财富从德明纳款后,杀便藉汉之人,入京师贾贩,憧憧道路,百货所归,获中国糯宋朝)之利,充于窟穴,贼因其事力,乃兴兵作乱范仲港的这袅话说明了德明以来通过贸易所积聚的财物,为元昊发葫躐争傲好了物质上的准备。

      端四张元、吴昊的图谋和策动,对于这次战争的爆发起了魔王添油韵作用张元、吴昊,陕西华阴县人,举人出身,因躺进士不中,为县令所笞,不为宋朝所重用,于是怀砉瓣·颟忿,投奔西夏,成为元昊对宋战争的阴谋策动者:譬(张元、吴昊)以刘元海、苻坚、元魏故事,日夜游说建吴,使其侵取汉地,而以汉人守之在张、吴的策动下,米夏交兵连年不断朝廷困西兵十二年,皆二人之办臻二双宋朝方面的情况去看,宋自真宗之后,积贫积弱之势即已形成,到了仁宗、英宗之际,更是因循姑息,群盗蜂起?,内外交困,国防空虚上下安于无事,武备废而不修,庙堂无谋臣,边鄙无勇将,将愚不识干戈,兵骄不知战阵,器械腐朽,城郭隳颓表面看去,宋朝是个庞然大物,实际上外强中干,不堪一击战争是力量的竞赛论国力,宋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西夏为小国寡民;论兵力,宋仁宗时有军队125万,而西夏仅有10余万无论从版图、人力、物力以及军队数量看,宋朝都占有压倒的优势但战争的结果却是夏胜宋败,这是什么原因呢?元昊在发动这场战争时,西夏刚刚建国,处于封建社会的上升阶段,统治者充满着革新和务实精神他们更祖宗之成规,藐中朝之建制,根据本国国情,参照宋朝及吐蕃的制度,立官制,定军制,设立蕃学,建立蕃学院和汉学院,整理和颁行西夏文字。

      在这些改革中,尤其是在军事上实行诸如扩大军队来源、(除了由党项人组成的军队外,还增加了由汉人组成的撞令郎),增加兵种(计有擒生军、卫戌军、侍卫军、铁鹞军等),在全国设立十二监军司,健全军队指挥机构等措施,从而加强了西夏军队的实力和素质,并集军权于中央,较好地发挥了自上而下的指挥功能,少长服习,盖如臂之使指,使西夏在军事上拥有明显的优势宋朝则与此相反中夏之弱,自古未有,举国上下,从情玩习面多务因循,天下空虚,全无武备,......国家纲纪隳颓,政令宽弛,赏罚不立,善恶不分,体弱势危,可忧可惧一如果单纯丛军事的角度去看,宋朝军队的数量虽多,但在质量上不如西夏,明显处于劣势宋臣丁度在对比朱夏军队的质量时指出:羌戎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不如也隘险倾侧,且驰且射,中国之技不如也风雨疲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不如也这种三不如的结论,尽管很不全面,但仍不失为平允和中肯的战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是西夏赢得陕西之战胜利的有力保证元昊在战前所做主要准备工作有以下六个方面:彻底摧毁河西地区的割据势力,以便全力同宋对垒当时河西的敦煌、安西、酒泉一带,为回鹘所盘据公元1034年(宋景裙元年,夏广运二年),元昊出兵击败回鹘,遂取瓜、沙、肃三州,完成了河西的统一。

      这对于进一步同宋决一雌雄,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从此用兵中原无后顾忧矣在这同时,为了防止割据于今青海东部甘肃南部的吐蓉瞻厮哕制其后,便出兵攻打兰州诸羌,向南攻占马衔山等地,筑城留兵镇守,以便(断)绝吐蕃与中国相通之路◇于宋夏沿边山险之地,大修堡寨,欲以收集老幼,并驱壮健,为入寇之谋派遣使者深入宋地,名义上是到山西五台山供佛,实际是欲窥河东道路,即打探由宋河东路入侵的路线.为了孤立宋朝,争取宋境内的党项羌背宋助己,里应外合,暗中进行策反工作初,元昊反,阴诱属羌为助,而环庆酋长六百余人,终为乡导这说明元昊的策反在一些地区获得了成功及时召开党项部落酋长会议,讨论入寇宋朝方略,同他们歃缸盟誓,(相)约先攻部延,欲自德靖、塞门寨、赤城路三遒并入对于那些持反对态度者严惩不贷,诸酋有谏者辄杀之以上是元昊在陕西之战以漪听敌的准备工作,这同宋朝处于我无边备的被动挨打状态,恰好成了鲜明的对照而元昊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宋方的种种失误,则是西夏获得陕西之战胜利的最根本原因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战争的胜负,主要地决定于作战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自然诸条件,这是没有问题的然而不仅仅如此,还决定于作战双方主观指导的能力。

      西夏方面指导这场战争的最高统帅是甄陛雄毅,多大略的景宗元昊,他自幼熟读兵书,心娴韬略,年轻时即带兵打仗,殳期的战争环境将他锻炼成为西夏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指挥者他有一套适合西夏国情克敌制胜的用兵之法宋人将它概括为包藏变谲,图全择利,先谍而后战,啬财用,爱惜人命他的这一套完全为此后的西夏统兵者所遵循砸大抵夏人用兵,皆本元昊之法元昊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首先表现在同宋对垒的总的战略方针上欧阳修云:元昊假借名号以威其众,先击寨堡之易取者一二,然后训养精锐,为长久之谋,故其来也,虽胜而不前,不败而自退,所以诱吾而劳之也或声言击吾东而击西,或声青击吾西而击东,乍出乍入,所以使吾兵分备多而不得减息电吾欲速战,彼则持重以养锐,坐以待战,菠别致避而不来,直待中国已困,民力已疲,又或中有水早之灾,调敛不胜,盗贼四起,彼乃奋其全力尽锐深入,观其始告称帝迄上熳书,逾年不出,一出则锋不可当,执劫蕃官,擒获将帅;多礼不杀,此其阴谋所蓄,岂伊朝夕之故哉!可见,元昊对宋战争确有一套灵活多变和比较完整的方略其次,突出地表现在对陕西之战的正确指导上根据宋人的记载,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日时出偏师,先发制人元昊根据当时宋朝东起麟、府,西尽秦、陇,地长二千余里的西北边防线长的特点,时.出偏师以困扰之,迫使宋朝分兵处处设防,防不胜防。

      司马光把元昊的这种战术叫做先发制人之术,并认定这种战术是从周世宗那里学来的在司马光看来,元昊所以常常获胜,就是因为他用该战术使宋由逸变劳,西夏则化劳为逸,把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夫兵分备寡,兵家之大害也,其害常在我,以逸待劳,兵家之大利也,其利常在彼,所以往年贼常得志二日举动有次,先易后难如金明寨离西夏最近,其守将李士彬骄傲轻敌,故用诈降之计,里应外合以取之接着,见丰州(今内蒙古河套东部)形势孤立,援兵难集,远水救不了近火,于是出兵攻取后来又发觉泾原路将帅庸懦无能,于是亲率大军深入宋地,接连获胜正如集贤校理余靖所指出的:臣观贼吴虽日小羌,其实黠虏其所举动,咸有次序必先剪我枝附,坏我藩篱,先攻易取之地,以成常胜之势......此乃贼知先后之计也三日择有利地形以深入.据畦地以诱宋师元昊三次亲率大兵深入宋地,一不从秦风路,二不从环庆路,三不从郎延路,唯独选择泾原路,这是什么原因呢?除了泾原守将比较庸懦之外,最主要的是因为这儿的地形对西夏骑兵有利鄢延、环庆路,其地皆险固而易以守,唯泾原自汉唐以来为冲要之地自镇戎军至渭州沿泾河大川直抵泾、郐,略无险阻,虽有城寨据平地,贼径交属,难以捍防且当地要冲,一经突入,影响很大。

      选择这样的有利地形,其战略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选择有利地形深入宋地之后,再择胜地设伏以诱宋军,则是决定陕西之战命运的关键延州、镇戎军、渭州山夕三败之由,皆为贼先据胜地,诱致我师,将佐不能守险击归,而多倍道趋利方其疲顿,乃与生兵合战,贼始纵铁鹞予冲突,继以步奚挽强注射,锋不可当,遂致掩覆,此主帅不思应变以惩前失之咎也四日集中优势兵力,一举歼灭宋军就宋在陕西布防所投入的兵力看,正规军加杂牌军最多时高达40余万,而西夏每次深入宋境军队最多不过10万人,相形之下,宋军在数量上占了压倒的优势但由于宋军战线太长,兵力分散,很难在短时期集中,而西夏往往并兵一路而来,速战速决,相形之下,每次战役西萝的军队的数量往往占有绝对的优势如著名的好水川之战,西夏出动了10万军队,而宋只集中了不到2万人,贼未亡只矢而诸将已复军三川口之战和定川寨之战,西夏军队同样占了压倒的优势在彼常以十战一,我常以一战十的众寡悬殊、强弱势异的情况下,再加上宋军的指挥失误,夏胜宋败的结局是不言而喻的五日刺探宋朝情报,作为制定对宋作战的方略和正确指导战争的依据元昊早就重视对宋朝各种情报的搜集,尤其注重派遣间谍刺探宋朝军情自古用兵,未有不由间谍而能破敌者也。

      吴贼所用谍者,皆厚其赏赂,极其尊宠,故窥我机宜,动必得实故我道之出入,山1.险夷,邦政之臧否,国用之虚实,莫不周知而熟察砂它们对于元昊制定正确指导陕西之战的战略战术,无疑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相反,宋朝的失误和元昊较多,主要有四:一日命将非人负责指挥陕西之战的宋方最高司令官如范雍、夏竦、韩琦、范仲淹等,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即以儒臣委西路,不能身当行阵,为士卒先其中尤其是范雍,夏竦,很不称职范雍在延州,屡使王文思辈先肆侵掠,规贪小利,贼遂激怒其众,执以为辞范雍的贪功生事,为元昊的入侵宋朝找到了借口,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庸碌之徒而继范雍之后的夏竦,元昊庸懦寡谋之外,还加上了好色和享乐竦在陕西,畏懦苟且,不肯尽力,每论边事,但列众人之言,......常出巡边,置侍婢中军帐下,几至军变最高司令官庸懦如此,其下将校偏裨又怎样呢?他们虽然多出身戎伍,但同样是一些庸碌无能,暗懦险贪固、之辈如参口之战的宋将刘平勇而无谋;负责好水川之战的宋方大将任福,论其才力,只一卒之用;具体指挥定寨之战的宋将葛怀敏,更是以善承迎得虚誊,猾惰不知兵痧够由于宋廷所任命的陕西边将大多烹藏豳茸一之徒,故大举即大败,小战辄小奔。

      二日兵不习将,将不专兵北宋初年,赵宋统治者为了收夺方镇兵权,曾采用种种措施,故意使兵不习将将不专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