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17页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地理试卷(文科)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小明寒假去浙江省台州桃渚火山熔岩台地旅游,在朋友圈中发了图甲,并且配了文字说明:“这里蕴藏着教科书般的地质经典,这里传递着八万年前地球内部的信息,今天我和它有了亲密的接触……”结合所学完成下列各题1. 图甲中的地质景观的组成岩石属于图乙中的A. A B. B C. C D. D2. 有关图乙叙述,正确的是A. B类岩石可能寻找到化石 B. D类岩石具有层理构造C. 只有环节③属于外力作用 D. 石灰岩通过过程⑤形成大理岩【答案】1. B 2. D【解析】【1题详解】材料显示图乙中的景观为火山熔岩形成的台地,因此其岩石为岩浆岩中的喷出岩。
故B正确2题详解】读图可知,A为岩浆岩中的侵入岩,B为岩浆岩中的喷出岩,C为沉积岩,D为变质岩;①、②表示岩浆活动,③为风化、搬运和沉积作用;④为固结成岩作用;⑤为变质作用;⑥为重融作用故D正确具有层理构造和可能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特征,③、④均属于外力作用故A、B、C错误下图为我国长白山天池自然风光及天池周边“浮石”图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 长白山天池形成源于A. 火山活动 B. 溶洞塌陷 C. 地壳下陷 D. 岩石崩塌4. 关于“浮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浮石”中能找到动植物化石 B. “浮石”孔隙源于流水侵蚀C. “浮石”与大理岩岩性相同 D. “浮石”源于岩浆喷发【答案】3. A 4. D【解析】【分析】考查内外力作用3题详解】长白山天池位于长白山主峰火山锥体的顶部,是一座火山口,经过漫长年代的积水而成火山湖由于环境和地势的影响,长白山降水丰富,天池周围是降水的中心,再加上火山地形条件,形成长白山天池正确答案选A4题详解】长白山天池是一座火山口,周围的浮石是三大类岩石中的岩浆岩,岩浆喷发在地表温度降低凝结后形成喷出岩,所以正确答案选D动植物化石要在沉积岩中找,正确答案选A。
浮石空隙源于风化作用,岩浆岩容易被风化,B错误大理岩是变质岩,C错误点睛】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浆岩是指由地壳深处的岩地壳薄弱地带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成的岩石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安山岩、玄武岩、流纹岩常见的沉积岩有:砾岩、砂岩、粉砂岩、页岩和石灰岩变质岩有大理岩、片麻岩等5.下列各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答案】D【解析】【详解】读图①是褶皱是内力作用形成的;②是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③是三角洲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④是断层是内力作用形成的,D项正确点睛】读“某地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6. 按照六大板块的划分,M小板块属于A. 亚欧板块 B. 印度洋板块 C. 非洲板块 D. 太平洋板块7. 图中所示的边界属于A. 陆地区域边界 B. 板块消亡边界C. 海洋区域边界 D. 板块生长边界8. 在此类边界处,常常形成A. 高大的山脉 B. 岛弧 C. 海岭 D. 深邃的海沟【答案】6. B 7. D 8. C【解析】【6题详解】M为阿拉伯半岛,按照六大板块的划分,M小板块属于印度洋板块,B正确。
7题详解】根据图中板块的移动方向为背离运动,两个板块张裂分离形成生长边界,D正确8题详解】生长边界处常常形成裂谷、海洋、海岭,C正确;高大的山脉、岛弧、深邃的海沟是消亡边界的地貌形态,A、B、D都错点睛】生长边界处常常形成裂谷、海洋、海岭,消亡边界处常常形成海沟、岛弧地质时期广东丹霞山区是一个内陆盆地,沉积了巨厚的红色岩层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了一片红色山群(丹霞地貌)据此下列各题9. 该地区的红色岩层属于A. 沉积岩 B. 花岗岩 C. 大理岩 D. 玄武岩10. 形成红色山群陡峭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地壳上升运动 B. 风力侵蚀作用C. 流水沉积作用 D. 流水侵蚀作用【答案】9. A 10. D【解析】【9题详解】根据“地质时期广东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沉积了巨厚的红色岩层”以及图片显示该地区的红色岩层层理清晰可知,该地的红色岩层属于沉积岩,A项正确10题详解】该地貌景观位于广东省,属于湿润地区,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作用;形成红色山群陡峭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地壳上升运动是内力作用;湿润地区,风力作用影响小;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是平原或三角洲地貌,故D项正确。
泉华地貌是指发育于温泉活动的地区,地下热水携带着大量的矿物质通过构造通道上涌到地表后,经过反复蒸发,使其中所含的矿物质沉积凝结而形成下图为新疆某地泉华区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1. 形成该泉华区的地质构造是A. 山谷 B. 向斜 C. 断层 D. 山岭12. 据图文信息推断可能出现泉华地貌景观的是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13. 上图中甲处可能发育的地貌类型是A. 丹霞地貌 B. 雅丹地貌 C. 冰川地貌 D. 喀斯特地貌【答案】11. C 12. C 13. D【解析】【11题详解】图中有明显的断层线且有岩体位移标志,故形成该泉华区的地质构造是断层,选C12题详解】根据材料,泉华地貌是指发育于温泉活动的地区,地下热水携带着大量的矿物质通过构造通道上涌到地表后, 经过反复蒸发, 使其中所含的矿物质沉积凝结而形成因此泉华地貌发育于有地下热泉喷涌区域,据图,丙位于该地段,选C13题详解】从成因来看泉华地貌属于地下热水携带着大量的矿物质并使其中所含的矿物质沉积凝结而形成,属于石灰岩地区的一种地貌,由于有石灰岩、暗河、溶蚀作用较强烈,多见于喀斯特地貌区域,选D。
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我国云贵高原、湖南南部郴州等地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下图为一幅地层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14. 上图中岩层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②③① D. ②①③15. 可能含有化石的岩层是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答案】14. D 15. 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不同类型的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岩石的特点14题详解】根据图示①②表示沉积岩,且越往上,形成越晚;而③花岗岩,为侵入岩,且③破坏了①②沉积岩层,故判断③形成于①②之后;而④是在岩浆活动产生的热能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变质岩,故一定形成于③之后,D正确15题详解】可能含有化石的岩层是的沉积岩,①②表示沉积岩,A正确点睛】本题难度较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不同类型的岩石的形成过程,并结合沉积岩新老关系的分布特征;岩层的破坏关系等特征分析即可16.山区的公路一般修成与等高线近似平行的“之”字形,主要是受到哪种因素的影响A. 气候 B. 河流分布 C. 植被 D. 地形【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地形对交通线的影响。
山区由于地形坡度大,山区公路呈“之”字型为了减缓道路的坡度故反映了地形对交通线建设的影响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7. 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A. 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B.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C.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D. 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18. 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A. 蒸发量增加 B. 降水量增多C. 地下径流增多 D. 地表径流变化增大19. 该地区在开发过程中各环境问题的出现,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 差异性 B. 开放性 C. 整体性 D. 生产功能【答案】17. B 18. D 19. C【解析】【17题详解】材料反映了自然环境中的一个要素的变化而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并没有体现对其他区域的影响,故选B18题详解】由于植被砍伐而导致蒸腾作用减弱,A错误;则降水量减少,B错误;由于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下渗减少,故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变化增大,故选D19题详解】材料反映了自然环境中的一个要素的变化而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属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故选C点睛】 植被多少与地表径流量关系:地表径流,主要来自雨水、地下水、冰川或冰雪融水、过往径流植被的覆盖率、植被的类型等对地表径流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对雨水的涵养功能大,增加下渗时间和下渗量,可调节地表径流的大小但也有些植被,根系特别发达,蒸腾作用很强,对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都有不利影响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20. 沿箭头b方向自然带的变化属于A. 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 从沿海向内地的地域分异C. 垂直地域分异 D. 非地带性现象21. 沿箭头d方向属于非地带性现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 地形 B. 海陆分布 C. 人类活动 D. 岩石性质【答案】20. B 21. 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20题详解】沿箭头b方向自然带东西方向上更替、南北方向上延伸,属于从沿海向内地的地域分异,B正确21题详解】北美洲大陆西岸受板块挤压形成南北方向山脉,受地形的阻挡,沿箭头d方向属于非地带性现象点睛】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理解即可.22.“牵一发而动全身”说明了地理环境的A. 差异性 B. 综合性 C. 整体性 D. 区域性【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详解】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是一个整体,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说明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点睛】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23.垂直地带性显著的地区通常A. 绝对高度大而相对高度小 B. 相对高度大而绝对高度小C. 纬度低,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均大 D. 纬度高,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均大【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详解】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的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C正确点睛】考查学生调动和。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