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保定市西堤中学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7页河北省保定市西堤中学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一人用力踢质量为 1 kg的皮球,使球由静止以 20m/s 的速度飞出.假定人踢球瞬间对球平均作用力是 200N ,球在水平方向运动了20m 停止 .那么人对球所做的功( ) A.50 J B.200 J C.500 J D.4 000 J参考答案:B略 2. 两个正、负点电荷周围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P、Q为电场中两点,则A.正电荷由P静止释放能运动到QB.正电荷在P的加速度小于在Q的加速度C.负电荷在P的电势能高于在Q的电势能D.负电荷从P移动到Q,其间必有一点电势能为零参考答案:D【考点定位】 电场线;电势;电势能【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静电场知识,涉及电场线、电场强度、电势和电势能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电场线的理解和应用是高考必考内容,必须熟练掌握特别注意两点应用:根据电场线的疏密可以比较电场强度的大小,根据电场线的方向可以比较电势的变化等3. 如图所示,A、B、C、D是真空中一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
现在在A、B两点分别固定电量为+q、-q的两个点电荷,则关于C、D两点的场强和电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两点的场强、电势均相同B.C、D两点的场强、电势均不同C.C、D两点的场强相同,电势不同D.C、D两点的场强不同,电势相同参考答案:A4. 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并规定了正方向.若已知质点在一段时间t内的末速度v及加速度a,则质点此段运动的位移可表示为( )A. B. C. D.参考答案:D【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采用逆向思维,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结合位移时间公式得出位移的表达式.【解答】解:采用逆向思维,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相当于初速度为v,加速度大小为a,则位移x=.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5. 如图所示,将一物体从倾角为的固定斜面顶端以初速度v0沿水平方向抛出,物体与斜面接触时速度与斜面之间的夹角为若只将物体抛出的初速度变成,其他条件不变,物体与斜面接触时速度与斜面之间的夹角为,则下列关于与的关系正确的是( )A.= B.C. D.参考答案:B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如图所示,物块A放在倾斜的木板上。
当木板的倾角分别为37o和53o时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恰好相等,则物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可能会用到的三角函数:sin37o=0.6, cos37o=0.8)参考答案:7. 如右图所示是利用闪光照相研究平抛运动的示意图小球A由斜槽滚下,从桌边缘水平抛出,当它恰好离开桌[边缘时,小球B也同时下落,用闪光相机拍摄的照片中B球有四个像,相邻两像间实际下落距离已在图中标出,单位cm,如图所示两球恰在位置4相碰则两球经过 s时间相碰, A球离开桌面时的速度 m/sg取10m/s2)参考答案: 0.3 s; 1.58. (选修3—3(含2—2)模块)(6分)某压力锅结构如图所示,盖好密封锅盖,将压力阀套在出气孔上,给压力锅加热,当锅内气体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气体就把压力阀顶起.已知大气压强P随海拔高度H的变化满足P = P0 (1–aH),其中常数a>0,随海拔高度H的增大,大气压强P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阀门被顶起时锅内气体压强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结合查理定律分析可知,在不同海拔高度使用压力锅,阀门被顶起时锅内气体的温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参考答案:答案:减小(2分);减小(2分);降低.(2分)9.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在一端封闭的光滑细玻璃管中注满清水,水中放一个红蜡块做成的小圆柱体R。
将玻璃管的开口端用胶塞塞紧后竖直倒置且与y轴重合,在R从坐标原点以速度v0=3cm/s匀速上浮的同时,玻璃管沿x轴正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同学们测出某时刻R的坐标为(4,6),此时R速度大小为______cm/s,R在上升过程中运动轨迹的示意图是_______参考答案:5;D10. 图示为简单欧姆表原理示意图,其中电流表的偏电流=300A,内阻Rg=100 ,可变电阻R的最大阻值为10 k,电池的电动势E=1.5 V,内阻r=0.5 ,图中与接线柱A相连的表笔颜色应是 色,接正确使用方法测量电阻Rx的阻值时,指针指在刻度盘的正中央,则Rx= k.若该欧姆表使用一段时间后,电池电动势变小,内阻变大,但此表仍能调零,按正确使用方法再测上述Rx其测量结果与原结果相比较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参考答案:红;5;变大11. 气垫导轨工作时,空气从导轨表面的小孔喷出,在导轨表面和滑块内表面之间形成一层薄薄的空气层,使滑块不与导轨表面直接接触,故滑块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大大减小,可以忽略不计为了探究做功与物体动能之间的关系,在气垫导轨上放置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滑块的一端与轻弹簧相接,弹簧另一端固定在气垫导轨的一端,将一光电门P固定在气垫导轨底座上适当位置(如图所示),使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滑块上的遮光片刚好位于光电门的挡光位置,与光电门相连的光电计时器可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
实验步骤如下:①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②在气垫导轨上适当位置标记一点A(图中未标出,AP间距离远大于d),将滑块从A点由静止释放.由光电计时器读出滑块第一次通过光电门时遮光片的挡光时间t;③利用所测数据求出滑块第一次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 ④更换劲度系数不同而自然长度相同的弹簧重复实验步骤②③,记录弹簧劲度系数及相应的速度v,如下表所示:弹簧劲度系数k2k3k4k5k6kv(m/s)0.711.001.221.411.581.73v2(m2/s2)0.501.001.491.992.492.99v3(m3/s3)0.361.001.822.803.945.18(1)测量遮光片的宽度时游标卡尺读数如图所示,读得d= m;(2)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遮光片通过光电门时滑块的速度的表达式v= ;(3)已知滑块从A点运动到光电门P处的过程中,弹簧对滑块做的功与弹簧的劲度系数成正比,根据表中记录的数据,可得出弹簧对滑块做的功W与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的关系是 参考答案:(1)1.62×10-2 (2)d/t (3)W与v2成正比12. 汽车沿半径为R的圆跑道行驶,跑道路面水平,与路面作用的摩擦力的最大值是车重的0.1倍,要使汽车不致冲出跑道,车速最大不能超过 。
如果汽车是做匀速圆周运动,在转半圈的过程中路面作用的静摩擦力对汽车做功值为 g=10m/s2)参考答案: 答案: 013. 如图所示,光滑的平行导轨P、Q相距L=1m,处在同一水平面内,导轨左端接有如图所示的电路其中水平放置的两平行金属板间距离d=10mm,定值电阻R1=R3=8Ω,R2=2Ω,金属棒ab电阻r=2Ω,导轨电阻不计,磁感应强度B=0.3T的匀强磁场竖直向下穿过导轨平面金属棒ab沿导轨向右匀速运动,当电键S闭合时,两极板之间质量m=1×10-14kg、带电荷量q=-1×10-15C的粒子以加速度a=7m/s2向下做匀加速运动,两极板间的电压为 V;金属棒ab运动的速度为 m/s参考答案:0.3, 4三、 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14.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滑车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主要实验步骤如下:i.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按图连接实验装置,小滑车置于打点计时器附近,牵引端只挂一个钩码ii.接通电源,由静止释放小滑车,小滑车运动至木板左端附近时制动小滑车,关闭电源,取下纸带,计算出小车匀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iii.依次从小滑车上取下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钩码挂在牵引端,重复步骤ii,分别计算小车匀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iv.在坐标系中描点,用直线拟合,计算动摩擦因数(m为牵引端钩码总质量,设小滑车及实验中所有钩码的总质量为M)。
请回答下列问题:(1)关于实验原理及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A.实验中必须平衡摩擦力B.滑轮与小滑车间的细绳应与木板平行C.必须保证牵引端钩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滑车和车上钩码的总质量D.还需要测得小滑车的质量(2)某条纸带测量数据如图2所示,A、B、C、D、E、F、G为7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AB=4.22 cm、BC=4.65 cm、CD=5.08 cm、DE=5.49 cm、EF=5.91 cm、FG=6.34 cm 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则小滑车的加速度值为a=m/s2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______;(3)测得图线在a轴上的截距为b,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滑车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表达式为_______参考答案: (1). B; (2). 0.42; (3). ;试题分析:(1) 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事项分析答题;(2) 利用逐差法求得小滑车的加速度;(3)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表示出小车的加速度,即可判断出截距,进而求得摩擦因数解:(1) A项: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小滑车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因数,所以在实验的过程中,不能调整长木板倾斜程度,平衡摩擦力,否则不能测量摩擦因数,故A错误;B项:为了保证钩码的重力提供小滑车的拉力,必须保证绳与木板平行,故B正确;C项:依次从小滑车上取下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钩码挂在牵引端,不需要保证引端钩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滑车和车上钩码的总质量,故C错误;D项:根据mg=Ma,由于整个过程中保持总质量不变,故无需测量小车的质量,故D错误。
2) AB=4.22cm=0.0422m、BC=4.65cm=0.0465m、CD=5.08cm=0.0508m、DE=5.49cm=0.0549m、EF=5.91cm=0.0591、FG=6.34cm=0.0634m根据△x=aT2可得;(3) 根据mgμ(M-m)g=Ma可知, 故-μg=b解得:点睛】本题考查了实验注意事项、求动摩擦因数、求加速度,知道实验注意事项、实验原理、应用牛顿第二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即可正确解题15. 利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电流表的内阻RA;图中R1、R2为电阻,K1、K2为电键,B是电源(内阻可忽略).(1)根据图甲所给出的电路原理图,在图乙的实物图上连线.(2)已知R1=140 Ω,R2=60 Ω.当电键K1闭合、K2断开时,电流表读数为6.4 mA;当K1、K2均闭合时,电流表读数为8.5 mA.由此可以求出RA=_____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参考答案:(1)见如下图(4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