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喜雨亭记文言文翻译喜雨亭记原文及翻译.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学****
  • 文档编号:266360910
  • 上传时间:2022-03-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02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喜雨亭记文言文翻译喜雨亭记原文及翻译 导语:《喜雨亭记》这篇散文紧扣“喜雨亭”三个字来写,或分写,或合写,或引古代史实来陪衬,或用主客问答来渲染,思路开阔,传达出一种情不自禁的喜悦之情下面是我收集的喜雨亭记原文及翻译,接待阅读   【原文】 喜雨亭记 亭以雨名,志[1]喜也古者有喜,那么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2];汉武得鼎,以名其年[3];叔孙胜狄,以名其子[4]其喜大小不一,示其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5],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6],其占为有年[7]既而弥月不雨[8],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9]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10],忧者以喜[11],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12],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那么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那么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13],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那么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14],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15]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16],不成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解释】 [1]志:记,后来写作“志” [2]周公得禾,以名其书:传闻周成王的同母弟唐叔得到一种更加的禾这种禾是两禾生在不同的田亩上,而合生一穗于是献给成王,成王送给周公周公受禾后,作《嘉禾》一篇《嘉禾》文已佚亡,今《尚书》仅存篇名《尚书·周书·微子之命》) [3]汉武得鼎:据《汉书·武帝纪》记载,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五月,得宝鼎于汾水,于是改元为元鼎元年《通鉴考异》认为得宝鼎应在元鼎四年,元鼎年号是后来追改的 [4]叔孙胜狄,以名其子:鲁文公十一年,北狄鄋瞒国伐鲁,鲁文公派叔孙得臣御敌,击败了鄋瞒,并击杀其国君侨如,于是将自己的儿子命名为侨如,以表其功 [5]扶风:即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府苏轼曾做过凤翔府判官,于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到任明年,其次年 [6]雨麦,上天下麦子,这是由龙卷风造成的。

      岐山,今陕西岐山县阳,山的南面 [7]占:占卦年:年成有年,指丰收人们不知道雨麦是不是“祥瑞”,所以占卦 [8]弥:满弥月,整月雨,下雨(动词) [9]乙卯:四月初二日;甲子,四月十一日;丁卯,四月十四日 [10]忭(bian,4声):欣喜,热爱 [11]以:介词,因,省略了宾语 [12]属(zhu,3声),注,酌属客,指斟酒给客人喝 [13]荐,重荐饥,重复地遭到饥荒 [14]优游,叠韵连绵字,冷静不迫的样子 [15]造物,造物主 [16]冥冥:渺茫   【译文】 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之事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帝得了宝鼎,便用“元鼎”称其年号;叔孙得臣击败狄人侨如,便用侨如作为儿子的名字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其次年,才开头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作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是个好年成。

      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中断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乐,忧愁的人因而欣喜,生病的人因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于是,我在亭子里向客人举杯劝酒,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你们会回复说:‘五天不下雨,就长不成麦子了’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你们会回复说:‘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歉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莫非可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上游玩赏乐的,都靠这雨的恩赐啊!这莫非又能忘却的吗?” 既用它来命名亭子以后,又接着来歌咏此事歌词道:“假使上天下珍宝,受寒的人不能把它当作短袄;假使上天下白玉,挨饿的人不能把它当作粮食一场雨下了三天,这是谁的气力?百姓说是太守,太守说没有这气力归功于天子,天子也否认归之于造物主,造物主也不把它当作自己的功勋,归之于太空而太空冥然飘渺,不能够命名它,所以我用它来为我的亭子命名。

        【解析】 苏轼于嘉祐六年(1061)任凤翔府签书判官,其次年修建此亭,恰逢喜降春雨,于是命名为“喜雨亭”文章从该亭命名的缘由写起,记述建亭经过,表达人们久旱逢雨时的喜悦心情,反映了儒家重农、重民的仁政思想文章句法生动,笔调活泼,在诙谐的对话中轻松含蓄地发表见解,给人以举重若轻的感觉 《喜雨亭记》是苏轼于嘉祐六年(公年1061年)在风翔府任判官时所作全文不长,共五百来字,四小段而已,然而却写出了异样的色调 《喜雨亭记》是苏轼的一篇散文作品,无论就其使用的散文形式来看,或者就其表现的内容和给人的艺术感受来看,都是一篇值得我们留神的艺术精品 “喜雨”一词在历史上展现较早《春秋谷梁传》中说,“夏四月不雨者闵雨也,六月雨者喜雨也”,这是第一次展现的“喜雨”一词用了“喜”字,说明人对于雨的感受和评论,所以《尔雅》才说:“甘雨时降,万民以嘉,谓之酉醴泉”,“醴泉”,代称雨,含有喜雨之意,将它和生民的关系联系了起来《庄子》中有段文章说到春秋时的一次大雨的处境宋景公时,大旱三年卜之,以人祀乃雨公下堂顿首曰:‘吾所以求雨者,为人;今杀人,不成将自当之言未卒,天大雨方千里。

      这种雨可以说都是喜雨,补救苍生于倒悬之苦,与民生关系极大,所以历朝历代的文学作品都对此有所吟诵《诗经》而下,曹植、谢庄、谢朓、鲍照等人都写过一些喜雨诗,唐代的杜甫更是写了《春夜喜雨》、《喜雨》以及《过白水明府舅宅喜雨》等以“喜雨”为题的诗以赋体的形式吟咏喜雨的也不在少数,譬如晋傅咸、六朝宋的傅亮、唐明皇、张说以及贾登的《喜雨赋》等,很难说著名,但是那种给百姓带来甘霖,预示来日丰收,生活将无忧愁的慰藉心情却是表现了出来的其中最著名的理应是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了 令人觉得古怪的是,用散文的形式写作喜雨的,在文学史上却并不多见因此,苏轼的这篇散文《喜雨亭记》就显得特别突出了当然,假设仅仅是由于前人未写而自己写了这一题材,对文学史有所付出尚缺乏为奇一旦后人接手写作,超越了前人的作品,那么前者就只能有一点文学史的价值而谈不到什么艺术的永恒价值了苏轼的《喜雨亭记》却不是这样,由于它自身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有大量令人品评的地方可能正是这一点,使得后来的作家裹足不前,心甘情愿地让苏轼一枝独秀了吧 文章开头即点领略用“雨”命名的缘由,与“喜”字精细联系在一起他一共援引了历史上的三件事作铺垫,说明古人有了喜事,往往受用这件喜事来命名,以纪念喜事,或者也有预示将来喜事连连的意思。

      这三件事都很好玩由于它们与国家的政治都有关系,其中并多少含有天人的关系第一件事,相传周成王的同母弟唐叔得一异禾,献给了成王成王将禾转送了周公周公于是作了《嘉禾》一篇其次件事,汉武帝于公元前116年5月,在汾水上得一宝鼎,于是改年号为元鼎元年第三件事,鲁文公十一年,北狄鄋瞒国伐鲁,鲁文公派叔孙得臣抗敌,获胜,并俘获了国君侨如,于是特自己的儿子命名为侨如结果这件事,对今人来说,几乎困惑不解了为什么将敌人的名称用作自己儿子的名字?这是颇为值得研究的事情无论如何,这是为要以雨志亭所作的铺垫,有了这一铺垫,再说事和雨就有记述的道理了这就像规律学中大前提、小前提的三段论一样,有了大前提,后面的话即好说大量,也轻易让人采纳 苏轼到风翔府任职的其次年,建官舍,行政事,凿池引流,美化环境,但不巧的是当地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旱情显现,灾情就会是必然的结果了大早望云霓,百姓的忧愁是可想而知的在这里,恰好显示了苏轼笔墨的高明我们知道,苏轼在写《后赤壁赋》的时候,曾经说到自己孤独闲寂,正好有两个挚友来了;霜露既降、明月迷人,想酒而樽空,贤妻正好献上了珍藏多时的美酒;没有下酒之物,正好客人笑哈哈地拿出了出水时鲜。

      一切就是那么巧,又那么惬人情意这里也同样如此百姓们渴望下雨,望眼欲穿,结果是“乙卯乃雨,甲子又雨”,这种句子,轻淡、简朴,但不寡味,很像甲骨卜辞中的语言,但甲骨卜辞中是占问、预料,这里那么是照实供给了,所以这种句子读来是令人心醉的够不够?“百姓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按,乙卯是四月初二日,甲子是四月十一日,丁卯是四月十四日半月之内连降了三场雨,前两次缺乏,第三次一连下了三天下得透,下得足,下得实在要说好雨,喜雨,这才真正称得上是好雨,喜雨!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总令人有细小入微不够大气的感觉这里我们要留神“民以为未足”一句的作用,这一抑、一落,然后产生后面的三日大雨,效果才能够显示出来没有这么一句,当然也可以成立,但是读起来就平软的多了 这场大雨产生的欢快气氛是可观的:“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这是一幅万民同乐官民同欢的喜庆图,较之欧阳修的太守和民的快乐,真不成同日而语,由于欧阳修的乐并没有落到实处,架空,浮廓,是在造文、造情,而苏轼这里却是在照实地写作了我们仿佛也同苏轼一起融入了喜雨的场景之中唯其如此,苏轼为新落成的亭子命名“喜雨”才是顺理成章之事,才真正具有意义。

      亭名由来有自,讲领会之后也就等于曲终奏雅,逐善可陈了但是苏轼又在这里做出了好文章,说他擅长翻空稀奇也好,说他敢于寻根溯源也好,无论如何,在这里表现出了惊人的艺术技巧把笔锋一转,以设问的方式,从反面人手来探讨喜雨曲径通幽,我们试想,可能这是持续写此雨的唯一途径,但苏轼找到了,并不确定是妙手偶得,可能是苏轼的真正功力所在文中说道:“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那么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那么无禾无麦无禾,饿鸿遍野,盗贼蜂起,百姓遭殃但是不到五日,不到十日,就喜雨骤至,泽惠我民,又怎么能说不是上天厚待苍生?加上这么一段,文章就显得特别充实,充实,在比较中更觉得雨之可喜 写到这里,苏轼开头笔歌墨舞了,但是也曲尽其妙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成得而名,吾以名吾亭你看,他还是落在亭上,层层递进,把天降喜雨的大功勋像画饼一样,在太守、天子、造物和太空面前虚晃一二,并忙里偷闲找出了一句,让这些人都一一默然,谦逊地拒绝这一荣耀,多美丽的话,各路诸侯都奉到了,然后再实实在在地放到主题上去。

      既然如此,就让我们以喜雨来为亭子命名吧一虚一实,一推一进,总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紧扣一个“雨”字.一个“喜”字在不到五百字的文章中,“雨”字展现了十五次,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