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科学指导:婴幼儿膈疝围手术期护理.docx
4页儿科学指导:婴幼儿膈疝围手术期护理1临床资料 本组男15例,女8例,入院年龄2小时~7岁,新生儿7例,婴儿(不含新生儿)11例12例患儿术前经气管插管呼吸机帮助呼吸,20例患儿均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行疝内容复位、膈肌修补术除4例新生儿重型病例死于顽固性低氧血症外,其余患儿痊愈出院 2护理体会 2.1术前护理 2.1.1加强呼吸道治理:(1)先天性膈疝(CDH)患儿诞生后即有呼吸困难者,马上行气管插管,给氧,机械通气,禁忌用面罩复苏囊手控加压通气,由于可引起胃肠道充气扩张保持患儿宁静,尽量实行患侧卧位,使用肩枕,伸直气道定时拍背,吸痰,保持气道通畅吸引负压不行过高,一般早产儿54~68cmH2O,足月儿68~100cmH2O,以免引起气道损伤操作应轻柔、无菌,避开感染留意保温,以削减热能及氧的消耗2)婴幼儿需预防感冒,有肺部炎症者乐观抗炎治疗 2.1.2禁食、胃肠减压:人院后即对患儿进展禁食,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引起吸人性肺炎,甚至窒息对呕吐频繁者留置胃管保持开放,抽吸1次/小时,必要时持续低负压吸引,减轻压迫病症,防止人工帮助呼吸引起胃肠道充气扩张,每小时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如有血性或咖啡色胃液吸出时,应考虑可能为疝嵌顿引起胃肠坏死及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2.1.3生命体征的监测:每小时记录呼吸、体温、脉搏、血压、SpO2,特殊要观看呼吸次数,听呼吸音,观看胸廓起伏、紫绀部位、程度,有无三凹征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和尿量,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预防酸碱代谢紊乱的消失并准时予以订正 2.1.4养分支持:应严格按医嘱匀速补液,防止输液速度过快或液体量过多,增加心脏负担贫血和养分不良的患儿,可予静脉养分,少量屡次输血和血浆,以改善患儿的养分状况 2.2术后护理 2.2.1重视肺发育不良的护理和气胸的防治:(1)肺发育不良和肺功能不健全是该病的主要并发症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气促、发绀、纵隔移位,局部患儿有咳嗽、发热等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严密观看呼吸病症及有无缺氧征象,准时作血气分析检查,了解体内有无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及血pH值,并做出正确有效的处理2)气胸也是围手术期死亡缘由之一,尤其是对侧气胸易被无视,术后患儿消失呼吸困难、口唇紫坩等应高度疑心气胸并准时做出正确处理 2.2.2体位:术后麻醉糊涂后予半卧位,使膈肌下降,利于肺复张,可减轻胸腔压力及膈肌缝线处的张力 2.2.3胃管护理:术后疝入胸腔的脏器还纳入腹腔,腹腔容积相对减小,为减轻腹胀,避开增加腹内压,本组患儿术后均予禁食,胃肠减压,保持导管固定、通畅。
抽吸胃液1次/小时,避开负压过大,损伤胃黏膜,可依据病情使用低负压吸引器持续吸引,记录胃液量、颜色、性质保持口腔和鼻腔清洁、潮湿,口腔护理2次/天观看是否有腹胀及肠鸣音状况,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后开头进食,宜实行渐渐增加的原则,先予温水少许,若无呕吐、腹胀,予牛奶渐渐过渡到普食,每次排便均应查潜血试验幼儿饮食宜高热量、易消化、养分丰富,以利伤口早期愈合,增加体质 2.2.4体温的护理:留意保暖,一般婴幼儿术后体温不升,由于婴幼儿的体温调整功能不稳定,皮下脂肪少,体外表积相对大,易受外界气温的影响,可用棉被包裹双足置用双布套的热水袋,水温不超过50℃,防止烫伤也可置保暖床,床温以28~30℃,相对湿度50%~60%为宜各种护理操作集中进展,以削减散热 2.2.5循环监测:本组4例合并肺发育不良,肺受压造成低氧、纵隔移位,1例由于胎儿循环持续存在致肺动脉高压及右向左分流,故应严密监测心率、血压、呼吸、尿量、SaO2等变化为防止肺高压危象,遵医嘱使用冷静、肌松药,以防止患儿躁动致耗氧增加本组1例术后第一天消失差异性紫绀,左上肢、双下肢紫绀,SaO2小于80%,颜面部及右上肢尚红,烦躁,心率180次/分,患儿消失呼吸窘迫,血气分析示PaO247mmHg、PaCO259mmHg,即给O2吸人、呼吸机高频通气及安定、芬太尼冷静等综合治疗2天后,SaO2升至97%,肤色转红。
1例术后第一天、2例术后第三天分别消失尿少<1ml/(kg·h),末梢灌注差,赐予多巴胺、多巴酚丁胺2~5?滋g/(kg·min)强心,并予速尿利尿,3例患儿分别于1天后末梢循环改善,尿量增至正常范围 3加强生活护理,预防并发症 (1)预防口腔感染,术后禁食要做好口腔护理,每天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两次,口唇枯燥者可涂石腊油数2)预防肺部感染;患儿术后置于单人病房,掌握探视人数每天为患儿叩胸拍背数次,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清爽,定时通风换气操作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避开发生穿插感染3)预防褥疮:定时翻身,保持床单清洁、无皱、枯燥,每天早晚用温水擦浴,便后准时清洗会阴,保持皮肤清洁洁净,使患儿舒适,同时又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以利于早日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