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学生戒除网瘾心理的案例.doc
5页协助学生戒除网瘾心理的案例我班的李某近来总是精神不振,上课不是睡觉就是无精打采,还常常的请假、迟到、旷课,发现问题后我及时的与家长联系,反映了状况后,在家长的怀疑和论述中我慢慢理解到学生常常无端请假、迟到、旷课的因素,这时我提出让家长配合并在她的同窗间进一步调查了工解,开始对李某进行思想和行为协助,重要的状况如下:一、基本状况理解协助对象:李某,男,16岁,某技校计算机班学生同窗论述:我初中时与她是同一种班的,她的状况我理解某些:从初二下学期开始她就常常的上课无精打采,要么就是上课睡觉,又或者是常常的迟到、旷课,常常是偷偷的三两成群地和同窗一起去上网,后来只要一有时间就往附近的网吧跑刚来到这个学校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比较少去上网了,虽然常常唉声叹气,我都觉得她转变了,没想到近期又和此前同样了,每天上网回来就是两眼通红、精神不振,平时也是一付无所事事的样子,寻找一切可运用的机会一种人跑到网吧上网,一上网就没日没夜家长痛诉:在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每周一两次的晚归,开始问她是说到同窗家玩去了,后来变成是常常的晚归,还隔三差五的要钱,说是买学习用品,直到班主任打来说,这段时间常常的旷课,才在质问中懂得她开始去同窗家玩的时候是在玩电子游戏,后来在同窗家玩的但是瘾就直接到网吧里面去玩了。
为了收笼她的心不要往外跑,在她规定下买了一部电脑给她,刚开始一段时间是好了一点没往外跑了,但她在家时是常常的玩到很晚才睡,就对她进行控制,成果隔三差五又往外跑了因此她的成绩是一落千丈,没有考上高中,不想让她读书又怕她学坏,才让她继续的到技校读书,让她学一门技术,为后来的生存打下基本,谁懂得她目前又……对象主诉:最始选择报读计算机班就是觉得可以多点时间上网而不会被干预,但是当现实和我的想法不符时,我又开始浮现厌学心理,因此我近来始终情绪低落缺少学习的动力,虽然有时自己很想去学可就是只想没有行动我也不懂得自己究竟是怎么了,生活过得一点动力都没有,好象什么都不喜欢、什么都不想去干只有在网络的世界中才找到了自我,和不出名的网友进行交流才无拘无束;在烦的时候在游戏中才会抛开所有的不快有时在爸妈和教师的说教下我也想过改正过来,可是……个人成长史:在理解中懂得,家长初期长年在外,留下孩子和爷爷奶奶住,直到初二下学期浮现了这些状况后才从深圳回到家里发展,在此前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家长的长年不在家,就想在经济上对她进行补偿,导致她的经济较宽松,有更多的空间经济去自由支配,在浮现了上网夜不归宿的状况下,父母才开始注重和懂得事情的严重性。
二、评估和诊断诊断及诊断根据:美国金伯利杨专家的测评措施:网络成瘾的测评某些问答构成,使用问卷进行自测并且观测理解近期的活动,综合上面的两项进行评判评估:厌学心理重,情绪低落,自我控制力差,上学时无精打采、睡觉或者说话,作业不做或者抄袭别人作业甚至让别人代做在教师的教育下,她采用不合伙的对抗态度,对家长、教师的教育感到厌烦,干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成天虚度时光满口网络语言或粗言秽语,不讲文明礼貌诊断:通过了理和自述发现她非常喜欢上网打游戏或聊天;每天上网打游戏或聊天约3个小时或以上;稍微长一点的时间不上网,就会浮现焦急状态,即紧张、敏感、心烦意乱、坐卧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对许多事物失去爱好以上特性体现可以诊断为:网瘾第二期 “中度成瘾期”三、成瘾心理分析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精彩的网络世界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在走进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学生占了一定的比例特别是职业学校和技校学生没有一般高中、大学生的高考、考研的动力, “今天你e了没有?”、“有事Q我!”已经成为当今潮流的口头禅,你没有接触或带上一点网络的语言和游戏的内容就会被同窗说“OUT”。
因此在她们的眼中只有网络才是“给力”得,其他“神马都是浮云” 1、好奇心驱使走出第一步:刚开始,到同窗家上网,较好玩,听上网的同窗说了网上的某些内容,很故意思,于是,由于好奇心使她常常的往同窗家跑在同窗家已经开始觉得网络世界很精彩,感官刺激的东西诸多,应有尽有但是老是到同窗家上网不能满足她的需求的时候就往网吧里跑了2、从众心开始让她迈出第二步:十六七岁的年龄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社会的不良风气,对学生有强烈的影响,为了潮流和潮流,你网我也网,同步辨析能力又不强在网吧这个特定的环境中,上网后不断地点精彩画面,一不留神,就进入了不该去的地方,从而开始迷恋3、迷恋网络仅仅是踏错步:当对上网产生依赖、留恋心理的时候,特别是遇上导致青年学生堕落的三大杀手:网上游戏、网上聊天和网上色情时,虚拟的网络世界吸引着她一步一步的走向沉迷游戏软件的惊险刺激,险象环生,扣人心弦;网上聊天的畅所欲言、无话不说、无所顾忌便开始身陷其中不能自拔,唯独对上网情有独钟,徐徐地便产生了迷恋心理4、反判和自卑让她进入沉迷状态:由于常常上网导致上学时精力不集中、萎靡不振、身体憔悴,学习的精力和时间都没有得到保证,导致成绩直线下降。
成绩的下降不免会受到同窗的冷嘲热讽、教师的教育、家长的恨铁不成钢,但她没有及时的纠正,而是逆反心理和自卑心理在作怪,一付无所谓的样子破罐子破摔,形成了可怕的恶性循环,从而进入沉迷状态四、治理方案及目的治理方案:第一阶段重要是运用“强化自我控制”的措施和手段进行调控,达到逐渐减少上网时间和绿色上网让学生在自我控制中起到一种心理暗示,网络不是万能的,沉迷网络只会让自己的将来一片空白1)规定学生把需要上网的事情和大概时长都写下来,再进行安排,让她自己掌握一定的调控技巧,如拟定上网时间,该下网时就下网;2)请家长、同窗监督,届时提示必须下线;坚决不浏览不健康网站3)规定家长合理安排她的零用钱,从减少到网吧的次数到杜绝去网吧,从减少给游戏冲值到不再往游戏帐户冲值第二阶段是让学生领悟:领悟是克服网瘾的心理不适与障碍的核心全面深刻地结识其心理不适与情绪障碍的过程随着着深刻的结识,使学生进一步积极地协调自我与环境的关系.变化某些偏见与悲观的行为方式,避免和削弱不良情绪对心身的危害一方面规定学生科学合理地应用网络资源,使之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动力另一方面增长教师和家长赏识孩子的机会,让她树立一次失败不要紧,积累经验,爬起后重新再来最重要。
最后创设环境让同窗多邀请她参与某些有益的课外活动,让她在和同窗沟通和交流中领悟现实最后目的:对的结识网络和使用网络五、征询效果的评估第一阶段(一种月的时间):回访和同窗中理解到李某只有在周末时才会去上网,同步每次上网的时间控制在2个小时内,和同窗的交流也增多,下午课后会和同窗一起去参与健身活动,不再有一放学就跑到网吧的现象再次使用“网络成瘾的测评”分值明显减少第二阶段(两个月后)再次跟她爸爸通理解最新状况时,一连说了几种谢谢!六、后记1、网络利弊分析:运用网络的益处:(1)有助于就业:随着因特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通过网络,理解并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和一定的操作技能,为将来就业奠定基本;通过网络,可以理解更多的就业动态和职业需求2)有助于扩展知识面:学生触网可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因特网是一本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信息量大,互换性强,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使学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在极短的时间内可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大量的有用资料,极大地开阔了职业院校学生的视野,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乐趣3)有助于平等交流网上聊天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扩展对外交流的时间空间,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隐敝化。
同步十六七岁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中比较孤僻,从心理上说是最渴望与人交往的而现实生活中的交往,也许会给她们带来压力,网络恰恰给了她们一种新的相对平等宽松、隐敝的交流环境网络带来的弊端:(1)迷恋上网严重影响学业2)迷恋上网弱化了学生的道德意识3)迷恋上网有害身体健康4)迷恋上网有损心理健康5)迷恋上网容易滋生是非2、网络利弊思考:正如湖南师范大学的一位老专家所言:“如果你爱她,就让她上网吧,由于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她,就让她上网吧,由于那里是地狱”结识到网络是把双刃剑,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应把引导工作做在平时1、常常的进行正面说服教育,引导调节心态,增强自控能力要充足结识到网络是把双刃剑,要趋其利而避其害运用主题班会、黑板报等形式,进行正面引导;组织专项讨论,提高学生对上网的对的结识;开设讲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收集迷网受害典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调控技巧,增强自控能力,避免染上网瘾2、多方共同努力,加强班级管理,联合家长齐抓共管要加强课间管理、宿舍管理、出勤管理,严格请销假制度;组织丰富多彩的多种课余文化活,引导学生把重要精力放在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中来及时与家长沟通。
让家长要常常与孩子沟通,发现孩子常常上网,要因势利导,引导孩子合理运用网络的益处又不沉迷网上游戏、网上聊天,远离网上色情合理安排好孩子生活费培养健康上网意识,应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使网络真正成为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学生前行中的绊脚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