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析清末美侵华手段及战略.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0677408
  • 上传时间:2018-05-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6.31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析清末美侵华手段及战略一. 简述美侵略历史(一) 贩卖鸦片据史料记载,美国从 1805 年开始对华输入鸦片据不完全统计, 从 1805-1837 年的 30 多年间,共向中国输入鸦片 14169 箱[1]通过毒害 中国人的鸦片贸易,美国资本家积累了发展工业的资金对这种历史事实,有 些美国学者也不否认,例如美国人丹涅特就曾说过, “鸦片贸易,就象奴隶和酿 酒厂一样,成为许多美国大资产的基础” [2]在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清 政府也被迫赔偿美国烟贩近 25 万银元二) 中美《望厦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美国之后,美国总统立 即任命特使来华,执意进京,与中国签订类似条约为阻止美特使进京,中方 妥协,与美国于 1844 年 7 月 3 日签订了《望厦条约》 ,又称《五口通商章程》 条约使美国取得了英国《南京条约》同样的特权,并又规定:扩大领事裁判权, 允许美国兵船自由出入中国通商港口三) 中美《天津条约》 修约遭拒,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继中英、 中法《天津条约》 ,中美达成《天津条约》 1858 年 6 月 18 日签订主要内容 是:1.美国公使驻北京2.增开潮州(汕头) 、台南通商。

      3.扩大最惠国待遇等四) 中美《续增条约》 1868 年 7 月 28 日签订主要内容是:1.扩大掠夺华工2.美 国可在中国设学校3.对侨民不得“欺侮凌辱”五) 《辛丑条约》 1901 年 9 月 7 日,清政府与英、美、俄等十一国签订1.清政 府赔款白银 4.5 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2.保证严禁人民反对外国侵略;3.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 4.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二. 美侵华外交手段及策略(一) 趁火打劫——紧跟英法 无疑,关于中国的侵略扩张,美国是一个后来者,然而美国却借此得以在中国有了自己的 “立足点”1842 年《南京条约》签定后,英国在华得到很多特权,美国分外眼红美决心 趁此机会,与清政府签订一个类似条约经过软硬兼施,终于在 7 月 4 日,逼迫清政府签 订了《望厦条约》 ,不费一枪一弹,不仅得到英国的所有特权,而且扩大了侵略特权:扩大 了领事裁判权;取得军舰在中国通商口岸任意行驶并要求中国负责招待及在通商口岸设立 教堂等特权二) 狼狈为奸——纠集各国以联合修约及八国联合侵华为例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中有一项规定是 “各口情形不一,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开 酌办。

      ”《南京条约》中没有这项规定,但英国援引最惠国待遇也要求享有 12 年后修约的 权力于是,1854 年英美法联手向清政府提出修约的要求;1900 年美参与了八国联军侵 华战争三) “该出手时就出手”——直接出兵侵略中国 1900 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亦是此证同时,美国还曾派兵帮助日本侵略台湾 “美国驻 厦门领事李仙得向日本提供了台湾的海图、地图和照片等资料美国海军少校凯赛尔和陆 军上尉华森等人在侵略台湾的九条舰艇上指挥;美国“纽约”号还为日本运兵” [3] 四) 两面派的手法,坐收渔利——担当调停,不费一兵一卒 在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美一面表示中立和对华友好,一面积极支持英法的侵略 “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被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框子,等着接他在树 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 他应当出来调停 ” [4] (五) 注重文化侵略,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1870 年,在中国的外国天主教传教士有 250 人左右,南至海南岛,北至东三省,西至西 藏都有他们的行踪1876 年,在华的外国基督教传教士则有 436 人,以美国人居多。

      他 们的势力主要是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云南、陕西和甘肃等省[5] “据 统计,到 1890 年,美国传教士在中国已拥有 1032 所初等学校,学生 16310 人;74 所中等以 上学校,学生 3819 人 ” [6] 美国人在中国建立了众多的教会大学,中就包括有名的燕 京大学但“传教士在中国除从事一般的传教和文化活动外,有些人仗着不平等条约的保护, 依靠本国领事和兵舰做后盾,还经常在中国各地为非作歹,欺压百姓,干涉词讼,导致中 国民众与教会的诸多矛盾,造成了很多案件” [7]六) 借以帮助他国侵略中国,在华获取权益 以美曾助丹侵华为例 “1862 年,丹麦要同中国签订条约美国国务卿西华德指示蒲安臣予 以协助丹麦使节来到北京后,蒲安臣和英国公使都积极地从中介绍蒲安臣还把美国政 府的态度告诉总理衙门由于他们的合作,清政府在 1863 年 7 月 10 日同丹麦签订了《中丹 条约》 当天,蒲安臣就高兴地向西华德报告说:“该约内容与英国条约(指 1858 年天津 条约)完全相同,对我们还增加了下述利益,即自英国条约签订以来,凡我们要求的那些 改变,都包括在这个丹麦条约之内 ”事后,丹麦政府向清政府表示感谢” [8]。

      七) 善用个体的力量 在中国近代史上不得不提的美国人应有蒲安臣因为“处事和平,能知中外大体”“遇有中国 不平之事,极肯排难解纷” [9],蒲安臣被任命为清政府的“办理各国中外交涉事务大臣” “往同中国有条约关系各国,向各国说明中国愿意同他们友好相处,清政府正努力增进交往”[10],到了 1868 年,蒲安臣擅自同美方签订了《中美天津条约附约》 虽然“事前未得到 总理衙门的同意,严重地违反了清政府给他的指令” [11],但凭此条约,美又从中国获取 了大量利益从这看似荒唐的事件中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很好地利用了在华个体的力量八) 侵略扩张的目的,以表面的平等和气拉拢清政府,以谋求权益前期美国即躲在英法等国之后,避免与清政府有真正的武力接触这显然博得了中国对美 国的好感 “恭亲王曾指出:‘英、法、美三国,以财力雄视西洋,势各相等其中美国最为 安静,性亦和平’”[12]之后的《蒲安臣条约》 ,一大特点就是“的一些规定明确中美双方 权利对等” [13]然而,看似平等,实则从美国利益出发如有关移民自由的条款“19 世纪 中叶,美国形成西部开发的热潮,十分缺乏劳动力根据这一条约,大批华工被运往美国, 从事开矿、筑路、垦荒等艰苦的工作” 。

      [14]再者,虽然美国政府的一些措施客观上促进 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但是积极创办学堂,实为传播美国的思想文化,培养起一批亲美 派,扩大美国在中国的影响九) 精明的外交策略 (1) “合作政策” “1861 年—1865 年间是美国的南北战争时期,美国政府全力以赴投入内战, 无暇顾及海外事务即便在战后,为解决国内的种种问题和西部开发,美国政 府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东亚的事务不关心美国在东亚的海军舰队几乎全部撤 回本国在战争期间,美对外贸易下降,其中对华贸易也急剧下降在这种情 况下,美国认为维护在华权益最好的方法便是与其他列强合作” [15] 于是, 在 19 世纪 60 年代,美国极力倡导“合作政策”与英法联合提出修约要求、联 合镇压义和团运动、共同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均是该政策的具体体现合 作政策使得美国在与其他列强相比国力还尚弱,同时较晚进入对中国的侵略的 情况下,也在华攫取了大量权益,签署同其他列强类似的条约2) “门户开放“, ”一体均沾“ “19 世纪末当其他列强在中国瓜分势力范围的时候,美国于 1898 年发动了美 西战争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美国打败了西班牙,夺得关岛和菲律宾,把扩张 的目标伸展到远东。

      但是,当时美国在中国的影响还相对弱,无法同其他列强 在中国竞争,而又不甘心坐视其他列强瓜分中国,自己一无所得” [16]在这 种情况下,门户开放政策孕育而生国际上捞到了很大的虚誉,扩大了它在中 国的影响 “从此,美国作为一个大国,有了它独立的对华政策,而不再追随和 附和其他国家,充当次要的角色,它在列强侵华活动中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 美国开始更积极、更活跃地参与帝国主义大国在中国的角逐” [17]三.小结 早期,在国力尚弱,起步较晚的情况下美国就凭借其“巧妙独到”的外交手段和战略, 在华攫取了与其他列强相等甚至更为“丰厚”的利益,可见出色的外交能在一定程度上弥 补一国国力,因此也可在一个方面窥见外交策略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同时,我们还 应强化认识:一切外交手段、战略都服务于国家利益,无论它看上去多么“美好” ,多么 “理想主义化” 再从中国的角度看,列强结成了紧密的利益集团,联合侵略、蚕食中国, 对中国形成了极为不利的国际环境;同时,中国也遭受到了列强全面的渗透,从军事、经 济、政治到文化;清政府腐化落后,缺乏成熟的外交思想,积极的外交战略,以及专门的 外交人才,甚至未能正确看待外交事务, “一般官员都把办夷务视为畏途,避之唯恐不及,谁又肯被派往夷蛮之地” [18]。

      不光不能通过外交手段努力争取国家权益、看到列强的真 正嘴脸,反而,任命外国人为中外交涉事务大臣,在还不知情的情况下丢失权益,实在荒 唐[1]绍溪:《十九世纪美国对华鸦片侵略》附表中历年数字合计 [2]丹涅特:《美国人在东亚》 [3]《美国侵略中国的历史》 [4]德涅特:(美) 《美国东亚外交使》 [5]熊志勇 苏浩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世界知识出版社 第 95 页 [6]毛礼锐.中国教育史简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7]同[5];[8]同[5],第 85 页;[9] 同[5],第 87 页;[10] 同[5],第 88 页;[11] 同[5],第 89 页;[12] 同[5] 第 88 页;[13] 同[5] 第 91 页;[14] 同[5] 第 91 页; [15] 同[5],第 84 页;[16]同[5],第 190 页 [17]“美国什么时候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P8vzVjCqSWJMxNkIoABhjqnjAcD_sQRW9Nmhg9QlFWumWcPd8rXOB70DZ0laMoeuS [18] 同[5],第 86 页张乐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