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历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10 新人教版必修2.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jiups****uk12
  • 文档编号:52314485
  • 上传时间:2018-08-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92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用心 爱心 专心1第第 1919 课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1、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 (1)识记:20 世纪 50 ~70 年代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70 年代的经济“滞胀” “混合经济”;福利国家;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新经济”的出现; (2)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在资本主义内部的 自我改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3)掌握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战后的经济发展历程,分析各国经济发 展的共同原因 2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利用教材和相关史料,培养归纳、再现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 史思维能力;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2)学生通过观察 1977 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比重表,懂得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数据 的能力; (3)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西方福利制度的利弊,培养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 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及原因,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启示,学生懂 得分析历史要从表象看到本质,懂得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借鉴历史经验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3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及新变化的教学,培养学生努力学习、吸收其他民族 和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2)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形成开放的世界 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重点: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概况及原因;难点:难点: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课课文内容围绕“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展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以往资本主义经济自由发展不同,资产阶级及其政府不断自觉地进行自我调节和调整,表现为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建立“福利国家”这两个子目所讲述的内容资本主义制度之所以能够进行自我调节,则是因为它所容纳的社会生产力还没有得到完全的释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经过调节,它使科技和社会生产力仍能获得较快发展,即表现为第三产业和新经济的出现这一子目所讲述的内容,其出现的影响不局限于资本主义世界,而具有普遍性和全球性 本课的灵魂是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关键是“变、新” ,概括为经济政策的新调整、 社会政策的新变化、经济运行机制新变化,以此带动全课,引用较多贴近现实、学生耳熟 能详的材料、图片,如阿波罗登月计划、福利国家宣传画、漫画和新闻照片、微软的广告 片等素材。

      用心 爱心 专心2★★教学过程及要点: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美国人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介绍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阿波罗登月 登月第一人 (开始于 1961 年,历时约 11 年,耗资 255 亿美元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 2 万家企业、200 多所大学和 80 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 30 万人 ) 提问:这项重大的科技活动是以谁主导的?二战后的美国为何有如此实力从事如此庞 大的耗费巨资的工程,这体现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哪些方面的新变化,让我们来学习新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四个变化)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四个变化) 1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分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 世纪 40 年代中期~70 年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原原 因:因: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运用,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理论核心:理论核心:国家干预经济 【【备课资料备课资料】】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直接产物,是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需要而 产生的。

      1936 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说明资本主义通常存在有效需求不足他 主张由国家实行旨在刺激总需求的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达到充分就业,缓解经济 危机 凯恩斯的理论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二战后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盛行,并造就了五六 十年代的高经济增长在 60~70 年代以前,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经济学界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70 年代以后,西方出现滞胀,凯恩斯主义的原有理论难以进行解释和提出相应政策,并受 到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自由主义等的严重抨击 ◆运运 用:用: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是凯恩斯主义第一次大规模创造 性的成功试验 (2)20 世纪 70 年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特点:特点:“滞胀”是指“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的简称,其具体表现为生产停滞、 通货膨胀、失业严重、物价上涨,外贸增长趋缓等 ◆措施:措施:①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说明凯恩斯主义受到了挑战) ②实行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小结:小结:其一,无论是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还是后来的“混合经济” ,都是资本主义用心 爱心 专心3的自我调节,不可能超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范围。

      它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私有制、资 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和改变基本的不平等分配关系正是因为这种调节没有从根本上触动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所以它尽管有用,但起作用也是有限的其二,教材中提到的“国 有”经济和“公有制”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一点要特别向学生说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国 有经济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得不进行的一种调整这样的国有经济,不过是由个别资 本家占有变成一群资本家占有而已它不仅没有改变私有制,反而巩固了私有制2 2、建立、建立““福利国家福利国家”” (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实质:把国家看作是全社会增加福利的工具,要求国家通过立法和财政经济措施, 积极增进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 (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 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3)内容:涉及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20 世纪六七十年 代,福利国家制度逐渐完备,范围已涉及生、老、病、死、伤、残、孤、寡、失业和教育 等各个方面 (4)作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平等,缩短贫富差距,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 极作用 (5)弊端: ①财政开支过大,政府负担过重:政府的社会福利开支及其在政府总开支中所占的比 重越来越大。

      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开支(包括公共教育开支) ,有的已占本国 政府总开支的 1/2 至 2/3,约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 1/5 以上 ②带来社会道德危机:被认为不鼓励工作,破坏家庭责任,自杀率高,性行为泛滥,简单 的说就是“穷人因懒惰而贫穷,富人因努力而致富”,国家不该用福利来鼓励这些穷人继续 懒惰,甚至酗酒、婚前性行为、离婚、单亲、犯罪等 【【材料再现材料再现】】高福利制度制造高福利制度制造““懒人经济懒人经济””及福利国家宣传漫画及福利国家宣传漫画 美国人口普查局定义的3700万“穷人”中展示的却是另一种景观:他们不仅有足 够的食品,还拥有汽车、彩电、冰箱、洗衣机、电烤箱等根据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穷 人每月可领到生活补助,孩子上公立学校,从小学到中学可免费学习、免费就餐,婴儿可 免费得到婴儿食品等等,可以说穷人基本上就是靠政府养活 有位领取福利金的穷人朋友告诉我,他一家三口每月可获得800多美元的房屋补助、 300多美元的现金和食品券,冬天还有暖气补贴,费又不用花钱,各项加起来有 1000多美元,可以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开销如果再多生几个孩子,还可以多得一 些补助 然而,光靠给穷人撒钱并不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满足。

      享受高福利政策待遇的穷人是 对美国政府抱怨最多、对现实最不满的群体之一,因为他们的社会地位很低,生活只能说 是过得去,孩子也难以享受高等教育 ——《市场报》另一只眼看美国:高福利 制度制造“懒人经济” 用心 爱心 专心4福利国家宣传画:从摇篮到坟墓 福利国家培养懒汉2004 莱比锡反对削减福利小结:小结:福利国家也仍然是资本主义自身的调节对于整个工人阶级来说,社会福利并 不是什么无偿收入或“额外”收入社会福利的发展也同工资的增长一样,被限制在必须 保证而不能损害资本积累的范围之内,并依据其需要而变动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 所谓“福利国家制度” ,并没有改变社会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性质,也没有改变资本与雇佣 劳动的关系,而只是在新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下,垄断资产阶级通过国家对国民收入的再 分配,来保证资本积累和继续维护其统治的一种方式,从而是整个现代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备课资料备课资料】】福利国家福利国家 指在政府的干预和调节下,建立了内容广泛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资本主义国家一般把 1881 年 11 月 17 日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发布《黄金诏书》宣布建立《社会保障法》作为福利 国家产生的标志。

      “福利国家”这个概念则是英国人阿奇比肖普·坦普尔(Archbishop Temple)在 1941 年首先提出的19 世纪 80 年代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1911 年英国的国家 保险法案和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的新政,都是福利国家思想的早期实践1942 年,英国经 济学家 W.贝弗里奇向政府提出了《贝弗里奇报告》 ,首次明确地阐述了福利国家思想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福利国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成为西方各国的官方理论1948 年,英国 工党政府首先宣布建成福利国家,而后法国、联邦德国、荷兰、丹麦、卢森堡、比利时等 国相继宣布建成福利国家美国现代自由主义者也把福利国家思想作为政治纲领 基本内容:福利国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经济学家 J.M.凯恩斯、贝弗里奇,社 会主义思想家 R.H.托尼,美国总统 F.D.罗斯福,英国首相 C.艾德礼他们倡导福利国家 的动机既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又出于对社会矛盾加深的恐惧他们认为,贫困和失业并 不能完全归因于个人的无能或懒惰,是由社会不合理结构造成的穷人和失业者是社会的 受害者,理应由国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帮助国家为那些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提供 福利是社会正义的要求和应尽的义务,不是任意的施舍和恩赐,享受这种福利是个人的权 利。

      福利政策也是促进国家的繁荣和发展,缓和社会矛盾,保障社会安全的必要措施他用心 爱心 专心5们不相信传统自由主义关于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会自发地实现正常的经济秩序的神话,反 对把国家仅仅看作保护自由竞争的消极工具,主张国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如实行高额 累进所得税、规定最低工资标准、实行广泛的社会保险制、举办公共福利事业、把关系国 计民生的重要企业收归国有等,实现公平的财富分配和充分就业,缩小贫富差别,保障下 层群众起码的生活条件,为全社会提供福利服务 影响 福利国家思想的影响在 60、70 年代达到鼎盛时期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 资本主义社会的面貌,但也带来一系列弊端,如通货膨胀、政府机构庞大、生产率低下等 70 年代末西方保守主义抬头,福利国家思想的影响有所减弱3 3、第三产业的兴起:、第三产业的兴起: (1)兴起条件:二战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等 【【备课资料备课资料】】第三产业第三产业 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 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它是世界上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 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

      第三产业指不生产物质产品的行业,即服务业又称第三次产业,是英国经济学家、 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 1935 年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首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