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推动省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的几点思考.docx
6页推动省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的几点思考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也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过去几十年xx的产业发展,动力和优势主要体现在制造业上当前,我省仍然处于工业化中期前半阶段,制造业正在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在全国制造业竞争力排位中优势不明显总体来看,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层次不高传统产业比重过大,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外向度不强的现象较为明显,普遍处于低端市场、低端产品、低端技术的“三低〞状态以资阳为例,全市传统产业占规模企业比重达66.2%,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仅14.2%二是企业规模不大除成都、绵阳、德阳、遂宁、宜宾、泸州、乐山等工业根底较好的市以外,其余多地市〔州〕百亿企业、上市企业、经营跨境业务的企业集团很少,个别地区如XX县区辖区内上市企业至今处于空白状态,大企业、大集团区域之间分布不均衡,加之多数企业开放程度低、“个头〞偏小,难与国际市场接轨三是创新能力不强无论是电子信息、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还是机械制造、纺织、建材、医药等传统产业,普遍缺乏尖端人才、核心技术和自有品牌,研发投入占主营收入的比重偏低,大多数企业属于“无芯缺屏〞“两头在外〞的“贴牌〞“组装〞生产,缺少关键技术供应和前瞻性技术储藏,个别企业的领先技术较少转化形成产业优势。
四是平台支撑不足部分市〔州〕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县〔区〕工业集中发展区规模不大,产业布局较为分散,同质化倾向严重,集约集聚效应尚不明显,对外辐射能力不强,现有国家级技术中心数量远低于东中部地区平均水平 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原动力xx〞规划提出,要全面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力争用10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作为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省份,xx要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xx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制造业强省建设,把振兴实体经济的重大战略任务落到实处 一、秉持制造为重的发展理念 近几年来,为了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欧美国家都在致力加快再工业化进程,分别制定了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法案、计划,全球高端制造业正在呈现向兴旺国家回流的趋势正如有报道指出,贸易“打喷嚏〞,“病根〞在制造——中美贸易争端背后,包含着高端制造业发展的博弈当前,国家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正处于改革开放以来的低潮阶段一度时期,一些商界“精英〞认为实体经济过时了,应重点发展资本运作、电子商务等虚拟经济。
但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也给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可预知的风险地方政府应对本区域的产业定位和未来发展进行理性的审视和谋划,产业根底和资源秉赋优越的地方,要坚持“工业主导、制造为重〞,确立现代理念的“制造业立市〞观,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引导企业回归实业,提倡坚守主业、脚踏实地、科技创新、勤劳创业、实业兴企,肩负社会责任,共建制造强省 二、坚决创新驱动的战略路径 创新驱动既是我省的重大发展战略,也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路径要着力构建和完善企业主体、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和突破,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创新能力成都高XX县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绵阳〕科技城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释放创新驱动外溢效应,带动兄弟市〔州〕加快构建覆盖制造业重点发展领域的科技创新体系,加速发展覆盖全产业链的生产性效劳业,推动生产制造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效劳转变,推动产业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要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互联网+协同制造〞,构建开放、共享、协作的先进制造产业生态 三、实施错位发展的共进策略 ?xx省工业“xx〞规划?是按照xx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五大经济区发展规划要求,综合考虑不同区域产业根底、区位条件和发展潜力进行编制的,对于塑造产业发展新格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事实上,规划要从“纸上〞落到“地上〞往往低于人们的预期,多数地区并没有结合本地产业根底和资源禀赋实际,按照省上的?规划?对本地的制造业发展进行统筹布局,而是“各自为阵〞低端复制面对制造业大项目、好项目,各地很难有坚决执行?规划?的定力,而是“先下手为强〞,“抢〞到一家算一家鉴于此,在主导产业的培育发展上,全省五大经济区应各有侧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那么发展先进制造业,以高端化、集群化、品牌化为方向,实施协同创新、智能转型如在成都平原经济区内,成都中心XX县区应定位于研发总部和效劳中心,周边城市和区县应致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青白江及天府、双流国际机场周边区域应向国际化物流基地发展资阳正在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和商用车整车及其零部件制造、医药及口腔装备制造、基于3d打印技术的智能化铸造,拟将“中国牙谷〞打造成为全国唯一的“产学研销医养〞全产业链口腔装备材料产业基地,以千亿口腔产业助力资阳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省级层面全方位的支持 四、构建要素聚集的支撑体系 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整合优势资源,提供充分的要素保障一要推进“人才工程〞建设政府应从政策、项目、环境等方面加大引才留才力度,实施“筑巢引凤计划〞,参加“抢人大战〞吸引川籍高端人才回归,强化外乡人才培育使用,优化人才发展空间,建设一批适应先进制造需要的、具有国际水准的战略型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二要保障项目建设用地通过市域范围内生产力布局的控制性规划和结构性调整,充分挖掘土地存量和环境资源,进一步拓展制造业发展空间三要促进财政金融融合各地要以财政专项资金为引导,建立政府产业发展基金,强化产业发展基金的融资担保功能,引导信贷资金投向,建立制造业领域技术创新、智能制造和智能效劳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吸引更多金融资本投向制造业重点发展领域四要制订完善配套政策各地应在简政放权、对外开放、要素市场建设、金融改革创新等重要环节,推出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和差异化的促进政策,在企业技改、品牌建设、技术转化等重点方面,为企业提供含金量更高的政策支持和效劳保障 五、营造法治护航的优良环境 企业不怕竞争,就怕不公平竞争强化经济领域的法治建设,构建标准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是企业最为关注、最为需要的政务效劳一是要制定“权力清单〞,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公布涉企收费负面清单和产业投资负面清单,坚决查处涉企业乱收费行为,消除民间资本依法进入相关重点领域的隐性壁垒,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投资活动的干预二是要加强执法监督,强化知识产权的应用和保护,严厉惩办不正当竞争和侵权行为,坚决淘汰存在安全隐患、影响环境质量的落后装备和产能。
三是要推开工业文明,探索制定先进制造业企业评价标准,增加对企业创新、质量品牌、投资效益等奖项的考核内容和权重,营造“工业强省〔市、县〕〞的社会共识和文化气氛四是要培育“工匠精神〞,构建高水平技术工人的引进培养机制,大张旗鼓地组织技工培训、技能大赛等活动,建立竞赛和立功等鼓励机制,让我省涌现更多的“行业工匠〞乃至“大国巨匠〞引导企业培育现代工业文明的合作精神和契约精神,立足于做精做专、做强做长,融入更高层次产业链 我们坚信,只要坚守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业、坚守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坚决打造中西部领先的制造业发展高地,xx一定能挺直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的脊梁 第1页 共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