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软包电池二封装配线产业发展工作指南.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刘****2
  • 文档编号:350121576
  • 上传时间:2023-04-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84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软包电池二封装配线产业发展工作指南地方把充电设施及配套电网建设与改造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制定充电设施专项建设规划,在用地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对建设运营给予必要补贴电网企业要配合做好充电设施建设规划地方承担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主体责任,要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要求和时间进度,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一、 锂电设备行业机遇与挑战(一)锂电设备行业机遇1、国家政策推动新能源普及,助推锂电设备行业高速增长锂离子电池技术代表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大规模电网储能等领域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而锂离子电池性能提升离不开上游锂电设备行业的发展国家目前将锂离子电池行业及其上下游产业列入国家重点扶持的领域,对锂电自动化生产设备制造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2020年,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和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指出,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2020年6月,我国发布新版双积分制度,在降低单车积分的同时要求2021-2023年新能源车积分占比分别提高至14%、16%和18%;纯电动车单车积分下调近50%,插电混动车单车积分下调20%。

      新版政策单车积分下降,提高技术门槛,鼓励扩大新能源汽车生产规模、扶优做强新能源产业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占比要达到车辆总销售的20%左右同期,上海修订市区限行措施,对外埠车辆在市内主要快速路的行驶做出进一步的限制,这将提高新能源汽车对当地消费者的吸引力进一步的,这体现出未来促进新能源汽车持续发展的政策工具十分丰富2、动力电池开启新一轮扩产周期,释放大量锂电设备需求由于国内外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推动,现阶段动力电池厂商产能无法满足供给需求,国内外的动力电池企业开启新一轮大规模扩产根据各电池企业已发布的产能投建规划统计,2025年合计规划产能超过300GWh比亚迪、孚能科技、蜂巢能源等锂电池企业也已公布扩产规划,2025年分别扩产至120、61、113GWh从确定性相对较高的2020-2022年产能规划看,宁德时代、比亚迪、孚能科技与蜂巢能源的扩产需求分别为64、120、111GWh,同比分别增长62%/72%/39%,扩产提速明显海外动力电池巨头产能扩张也陆续展开根据已有规划,海外一线电池企业LG化学、三星、松下、SKI规划2025年产能分别达到214、31.5、98.0、70.2GWh。

      欧洲新兴电池企业Northvolt2025年产能规划48GWh从确定性相对较高的2020-2022年产能规划看,LG化学、三星、松下、SKI与Northvolt的扩产需求分别为44、129、55GWh,同比分别增长28%、64%、17%3、5G推广应用带动消费电子电芯需求增长,对高端锂电设备需求上升5G通信网络落地实施与3C电子产品不断更新发展,共同提高了3C锂电池市场增长率5G网络要求电池保持长续航时间,大容量电池成为智能必需品除了电池容量的增加外,智能销售也在5G带领下同比转正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20年11月国内5G出货量2013.60万部,同比增长296.85%;11月国内5G渗透率68.06%,环比提升3.98%,同比提升53.50%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爆发是锂电池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另一个重要增长点三星电子高级副总裁TaejongJayYang证实,由于越来越多的人购买可穿戴设备来监测个人健康,2020年全球可穿戴设备的销售额增长了30%以上而根据IDC发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可穿戴设备出货情况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同比增长35.10%,达到1.25亿台智能可穿戴已经超越智能,成为增量市场最主要的驱动因素。

      在5G智能的发展,可穿戴设备、无人机、服务机器人等领域需求增长的带动下,3C软包电池将成为3C锂电池市场的主要增长点4、新能源车产业国家准入输出标准提升,高端装备厂商技术优势凸显2020年,工信部修订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要求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的企业要具备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所必需的生产能力、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同时,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从电池性能、续驶里程等方面的标准都进一步提高,提升了补贴门槛,从而对电池品质以及锂电池生产商提出更高要求近几年,国家从动力电池、充电基础设施等多方面进一步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并提出加大对动力电池数字化制造成套装备的支持目前我国动力锂电厂商现阶段自动化水平相较于国际一流企业还有差距,因此国内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对高端自动化锂电生产设备的需求日益强烈,这一现象促进锂电设备市场逐渐向具有技术和品牌竞争优势制造商集中,这些设备制造商能帮助电池企业建设智能车间,建设智能化生产线,从而实现高端产能未来,随着我国锂离子电池生产商积极与电网企业、整车制造商合作研发先进储能电池、动力电池,由于高端锂电产品对生产工艺精度的要求更加严格,高端锂电设备制造商将会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而市场上中小型技术落后等设备企业加速淘汰,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升。

      二、 氢燃料电池设备行业概况氢燃料电池设备主要用于氢燃料电池的自动化生产氢燃料电池是以氢为燃料,通过电化学反应,将氢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氢燃料电池具有无污染排放、噪声很低、能量转换效率高的优点另外,氢燃料电池的技术进步将以点带面,带动氢的制取、储存、运输等多方面的技术进步,极大地加快氢能产业整体技术升级,对氢燃料电池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智能制造高端装备行业总体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更高的方向发展近年来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加工方式和加工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不仅加工的效率得到了提高,产品的质量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智能制造技术作为现在的高新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现在的电池、汽车制造、消费类电子、五金、船舶、医疗、包装等行业,有力地推动了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同时契合了众多工业应用领域的发展需要三、 制定充电设施发展规划和技术标准完善充电设施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实施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发展规划,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充电设施建设领域,积极利用城市中现有的场地和设施,推进充电设施项目建设,完善充电设施布局电网企业要做好相关电力基础网络建设和充电设施报装增容服务等工作。

      四、 锂电设备行业整体竞争情况(一)从生产规模和盈利能力上看,我国龙头锂电设备企业已明显高于海外竞争对手2015年以来,国内设备企业经过高速发展,实现了对海外竞争企业营收和利润规模的超越我国锂电设备企业凭借在技术、成本、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已实现国产化率提升的第一步目前国产锂电在涂布、卷绕等专机的技术指标已经超越日韩,基本实现进口替代此外,中国企业基本覆盖了锂电池的全产业链,而日韩企业的优势集中在电芯制造和电芯装配等前中段环节凭借国内工程师红利和完善的标准件供应链,国产设备毛利率显著高于海外竞争对手,这将进一步加大我国锂电设备的产品优势和规模优势,有望进一步提升,并有望实现开拓海外市场的第二步二)锂电设备行业国内企业深耕细分市场,差异化竞争推动企业创新国内锂电设备行业逐渐呈现出分段竞争,差异供货的行业格局国内从事相关设备制造的企业众多,多数企业规模较小,行业集中度不高,高低端分化明显各企业生产锂电设备的种类并不完全相同,因此企业间只在重叠设备上存在竞争未来随着下游锂离子电池技术和工艺不断进步和突破,锂电池设备行业竞争将从单一要素的竞争升级为资本、技术、人才等企业全方位能力的竞争企业的自动化解决方案能力、与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深度合作的能力等多重因素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行业的竞争格局。

      五、 光电设备行业概况光电设备主要用于OCA光学胶膜、反光膜等膜级材料生产过程中涂料的涂覆OCA光学胶膜是将液态光学丙烯酸胶无基材涂布或在特殊基膜上涂布成为固态光学胶带,广泛应用于智能、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穿戴设备以及汽车车载显示器等终端产品中反光材料属于特种光学应用薄膜型材料,由树脂、颜料和玻璃微珠等材料制作而成,主要应用于道路交通安全、广告喷绘等领域下游市场均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对光电设备的需求亦会上升六、 光电设备行业发展现状光电设备行业下游OCA光学膜和反光材料市场广阔,光电设备仍有增长空间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1年度全球OCA光学膜市场规模约为28.74亿美元,同比增长13.73%2015-2019年,我国反光材料的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增长率有减小的趋势根据《GlobalRetro-ReflectiveMaterialsMarket》报告,2019年全球反光材料市场规模为46.7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规模约占全球的28%(约13亿美元)2020年,我国反光材料市场规模增长趋缓,市场规模约为91亿元2021年,我国反光材料市场规模达约97亿元七、 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监管(一)加大科技攻关支持力度通过国家科技计划,对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燃料电池、驱动系统、整车控制和信息系统、充电加注、试验检测等共性关键技术以及整车集成技术集中力量攻关,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二)组织实施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加快研究和开发适应市场需求、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品,加大研发和检测能力投入,通过联合开发,加快突破重大关键技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降低能源消耗,加快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三)完善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保障体系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的责任主体是生产企业,生产企业要建立质量安全责任制,确保新能源汽车安全运行支持建立行业性新能源汽车技术支撑平台,提高新能源汽车技术服务和测试检验水平建立新能源汽车产品抽检制度,通过市场抽样和性能检测,加强对产品的质量监管和一致性监管研究建立车用动力电池准入管理制度四)加强部门间的统筹协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要及时协调解决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中的重大问题,部门间要加强协同配合,提高工作效率要加强对各地区的督促考核,定期在媒体公开各地区任务完成情况财政奖励资金要与推广目标完成情况、基础设施网络配套及社会使用环境建设等挂钩,建立新能源汽车推广城市退出机制要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在全国组织推广交流活动,促进各地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五)加强宣传引导和舆论监督各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要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新能源汽车对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的重大作用,组织业内专家解读新能源汽车的综合成本优势。

      要通过媒体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同时对损害消费者权益、弄虚作假等行为给予曝光,形成有利于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氛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