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轮机工程专业建设规划115.docx
17页广州航海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轮机工程(陆上)专业建设规划(2013-2017(2013 年修订 )二O—三年四月目录第一章 “十二五”发展的回顾 1第二章 “十三五”发展的内外部环境 2一、存在的主要不足 2二、发展的机遇 2第三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定位 4一、指导思想 4二、发展定位 4第四章 主要目标和任务 5一、主要目标 5二、主要任务 6第五章 主要措施 7一、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 7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8三、教学与科学研究水平 11四、教师队伍 11五、实验实训环境建设 12六、创新、创业体制建设 12七、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 14第六章 推进与实施 14一、组织与制度保障 14二、信息平台建设保障 15第一章 “十二五”发展的回顾轮机工程(陆上)专业自2013年批准申请,经过三年的发展,本专业定位明 确,教学计划正常执行,所有课程均如期开出,实验实训环境不断完善,师资队 伍逐渐稳定,科研水平有所提高,具体指标见表1表1:“十二五”期间各项任务落实对比表序号主要指标2013 年“十二五”2015 年完成情况学生规模1全日制学生规模(人)140逐步增长180完成本科生规模140逐步增长180完成本科招生规模140逐步增长180完成师资队伍副咼以上比例10%30%20%基本完成2研究生以上人数9$80%15完成高级职业资格人数1未定2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人数2未定3课程建设出版教材数0未定23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数0新增2门3完成以证代考课程数0未定2校企合作联合培养课程数0未定2实验室建设4专业实驹室3新增4个7完成省级校外实践基地0未定0院级校外实验基地0未定1科学研究年人均论文数0.5未定1.05核心论文数1未定35国家级科研立项数0未定0省级科研立项数0新增2个2完成市级科研立项数0未定1院级科研立项数1新增5个8完成第二章 “十三五”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一、存在的主要不足1、专业结构与布局尚需完善对接紧密程度还未达到企业满意的程度;课程体系设置仍然存在重复现象, 还需要时间针对专业自身发展建设进行进一步有效的改革,以适合学生使用的校 本教材为主,建设完善本专业适应市场需求的资源库。
专业发展前沿的课程尚未 开设,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凸显应用型院校办学特色的需要,专业领域设置 过于分散,不利于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的配置与利用,不利于重点专业的培育和 专业群的形成2、专业建设质量和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船舶行业的人才流动率很大,且行业发展规范性不够,专业建设中的课 程体系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目前,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在软硬件上虽然建 设力度大,但要与理论课程充分衔接,充分满足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还需要 进一步完善,专业的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企业一线的专家能手真正参与专业建设 的体制机制还未完全形成3、“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本专业师资队伍的数量、质量与结构不能完全满足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要 求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制度尚未得到全面落实,教师队伍结构 不尽合理,高职称专业教师数量不足,以及高职称且具有较高管理阶层的船舶企 业高管难以引入本专业兼职教师队伍且由于行业特殊性,人才培养还不能完全 适应市场需求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课程教 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应用脱节,教学手段和方法针对性不强,学校的实训实习条件、 职场环境亟待完善,职业精神培养亟需加强。
二、发展的机遇广东作为我国造船业的传统区域,在造船工业上有良好的基础,是我国三大 造船基地之一2009年,中海油在南海东部海域再获重大深水天然气发现南海深水海域的 资源潜力进一步凸显,南海资源开发热潮悄然掀起由海洋大型船舶、深海工程 装备制造等产业迎来一个大发展的春天广东是距离南海海域最近的地区之一, 且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必将是发展船舶工业的重要地区此外,中船集团、中 远集团、中海油集团等几个大型船舶央企在广东的布局建设相关的船舶制造基地 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它们所带来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将使广东船舶新 一轮发展处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并将进一步提升广东在国内造船业中的地位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 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 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2015年3月28日,经政府授权,国家发改 委、外交部、商务部共同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 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提出了沿线各国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 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的合作重点其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 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 平洋。
目标是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一带一路”,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必然带来一些发展机遇,如 航线的拓展和口岸、码头的建设,以及与其他国家联合发展海洋经济等,从而会 促进航运业的发展而海洋运输装备及海洋开发装备应该为其提供充分保障广 东因其特殊的历史、地理、经贸、文化等优势,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进 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进一步推动广东船舶工业发展,必须加强高水平专业人才的培养这将为 轮机工程(陆上)专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机遇第三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定位一、指导思想根据学院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和建设目标制定专业建设与师资队伍发展规 划,在轮机工程(陆上)专业建设“十二五”发展的基础上,抓住我国加快培育 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契机,遵循“宽口径、实基础、重实践、强能力” 的 教学理念,坚持“以地方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人才培养 质量为根本、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建设原则,将理论与工程应用的实践相 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使命,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 展的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 出一批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 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和思维能力,掌握现代船舶机电设备设计、制造、维修、检 验及其工程管理,适应修船、造船、船检、海事管理以及航运企业机务管理等领 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发展定位1、凸显地域优势,与广东船舶产业结合,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和实践应用 型人才培养模式,彰显专业特色,服务产业发展2、以理论教学和工程实践为两条主线,培养学生综合利用理论知识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强化实战经验,满足企业 一线迫切需要3、循序渐进,结合已有办学基础,充分发挥现有优势.不单纯地追赶潮流, 建设有特色的轮机工程(陆上)专业第四章 主要目标和任务一、主要目标在巩固完善轮机工程(陆上)专业的教学体系、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和校外 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建立国家政策导向、学校 支持和科研相结合,自由宽松的学科管理模式,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人员和绩效 共享把本专业建成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社会与毕业生认同的省 级重点专业具体目标如下:“十三五”期间各项任务目标序号主要指标2016~2017 年2018~2019 年2020 年创业创新训练项目(新增)444校企合作项目(累计)123二、主要任务1、 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构建依托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面向一线,服务地方”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要明 确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质,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2、建设新型课程体系根据船舶产业的发展需求,依照行业相关标准,与企事业单位合作,逐步形 成以船舶行业轮机工程(陆上)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素质内涵培养为导向,以工 程力学、热力学与传热学、材料科学、电路与电子技术、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 轮机英语、船舶动力装置设计、船机维修技术、船舶机械制造加工工艺、轮机自 动化、船舶电气设备及系统等课程为主的专业课程群,构建立体化、多维度的面 向企业需求的卓越船舶轮机工程(陆上)工程师教育培训体系加大课程建设力度,以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为抓手,借助现代化、网络化的 课程建设平台,逐步实施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的资源共享化和视频公开化的 建设,由点到面逐步完善课程资源共享库的建设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建设成为网络课程,构建一个共享资源库;实施 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建设,建设1门院级视频公开课程,力争建设1门省级精品资源 共享课3、教学团队建设根据船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建设一个符合应用型本科教育需要的 “双师素质型”教学团队,着力做好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的引进及培养工作; 借助兄弟系和校外合作企业的技术力量,协同开展教学团队的培养。
4、 校企合作建设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贯彻“面向教学、面向科研,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指导方 针,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 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进行创新 性实验和实践,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 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加强“研、产、学、销”合作通过与企业合作, 共同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本科轮机工程(陆上)课程体系,并且构建轮机 工程(陆上)专业实践教学过程监控体系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培养具有较强实 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技术人才第五章 主要措施一、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1、 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符合国家有 关标准要求,掌握现代船舶机电设备设计、制造、维修、检验及其工程管理,适 应修船、造船、船检、海事管理以及航运企业机务管理等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 才本专业培养模式将突出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强技能”的培养理 念,具体讲:“宽口径”指专业口径比较宽阔,涵盖本专业涉及的机械设计制造、 电气工程、交通运输、航海技术、交通设备信息工程、海事管理、物流工程等多 个领域;“厚基础”指掌握船舶概论、轮机自动化等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 增加公共选修课等途径实施通识教育,加强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人文、科技素养; “重应用”指根据本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验、 实训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增强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强技能”是 指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个性化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技术。
2、 人才培养策略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采取的人才培养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在稳定已经建立校企合作企业关系的基础上,继续开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