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玉彩《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5页11-20各数的认识教材来源: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2012版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主 题:11-20各数的认识课 时:第1课时设 计 者:张玉彩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建立数位概念在实践活动中,体会11-20各数的组成2、教材分析11-20各数的认识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学生对数的认识不仅仅是一个个数,而是以十个为一群进行数数,这是建立十进制数位概念的重要阶段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数一数、摆一遍,这是运用学生原有的经验,建立十个一捆的概念,进而帮助学生建立11-20各数的表象;摆一遍,想一想,这部分内容的侧重点是把图像与数结合起来,这也是学生过渡到抽象符号的重要环节同时,学习本部分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十几的数分别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合成的二是数的认识的拓展为了让学生较全面的认识数,教材安排了在直尺上读数3、学情调查分析10到20各数能读出来,但是对于他们的组成不了解还有就是10根捆成一捆的简便性更是一片空白,怎样能让学生感知10个的数的简便性,是本节课重点,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来理解和建立数位的概念,一年级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怎样实效地组织活动也是本节课所要考虑的重点。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考虑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展现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参与数学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更可以给学生带来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目标 1、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 ,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评价任务 1.按顺序数出11-20各数 2.同桌两个互相说出11~20各数的组成学习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创设情境教师摆放一堆凌乱的小棒,让学生猜一猜有多少根?学生猜,老师提示多了还是少了,直到猜对为止这些小棒怎样摆能一眼看出有11根呢?请同学们想一想,用小棒摆一遍100%的学生能从用自己的方法摆出11环节二操作感知1.数小棒,感知”十”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我们的这些摆法都是对的,哪种方法最简单,能一眼看出小棒有几根?(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请同学们把这十跟小棒捆起来2.认识11,学习数的组成我们把十跟小棒捆成一捆,数的时候还要不要把他拆开重新数?学生手摆小棒每个学生摆出1捆小棒,再摆出1根问:1捆小棒表示什么? 1根呢?现在桌上小棒有几个十和几个一?你知道桌上一共是多少根小棒吗?教师: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全班齐读:“11”。
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多少?(板书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1、100%的学生能判断出能一眼看出几根小棒的最简单方法2、80%的学生能说出11的组成环节三活动探究自主学习1.认识15.下面我们来做一次拿小棒比赛,比一比谁拿的快请看清楚究竟拿多少根呢?学生汇报15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的板书15里面有1个十和5个一)2.认识20.再添一根小棒是多少根?再添一根呢?……一直添到20根20根小棒用哪个数表示?(20)观察自己的小棒你发现了什么?(20里面有2个十)这是一个十,还有一个十在哪里?要求学生把剩下的小棒捆起来板书2捆小棒2个十合起来是20)1、 认识数序课件出示11-20各数,看着这些数你们想说什么呢?你能给他们排排队吗?1、90%的学生能说出15的组成2、11-20的组成学生能熟练说出3、100%学生能正数和倒数11~20.环节四巩固练习1.练习十七第一题2.练习十七第二题3. 练习十七第三、四题4.练习十七第五-八题95%以上的学生能正确做出1~8题全课小结拓展延伸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哪些数字朋友?你学会了什么?大家学的可真好!生活中还有很多数字,等你去发现,快去生活中找一找吧!能表达自己的收获、疑惑。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认识11-20各数,它是对我们之前学习的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同时也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幼儿园时期,学生已基本上认识11-20的数,也会从0数到20或者从11数到20但对于这些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于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就是让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初步接触“十”和“一”计数单位,其抽象性对一年级学生而言是一个很大的难点研究教材,发现突破点在于让学生去实践操作并感知,初步感知计数单位“十”和 “一”于是,我通过摆小棒的展示以及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十”和“一”带着孩子们一根一根的数出十根,追问:怎么数的?(一个一个的数的)又引导学生:1个一,2个一,3个一…数到了10个一,是学生感知计数单位“一”接着通过捆成一捆,追问:现在是多少?(10根)几个十根?(1个十根)建立“十”的计数单位总结出:10个一是1个十接着通过摆11根小棒,希望引导学生认识到11是一捆加1根我是这样教学的:出示这样一句话:摆11根小棒,怎样摆看得很清楚?于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学生的方法主要是:一根一根的摆;一捆加一根;五根五根加一根;五个两根加一根。
于是我让他们比较哪一种才是看得很清楚的?学生此时的回答那就是毫无头绪,说什么的都有,把以上的这几种摆法都说了一遍此时,我意识到:学生其实对于为什么要捆成一捆?在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时并没有体会深刻此时反思我第一环节的教学,似乎为了捆而捆,至于为啥捆,就是捆的好处学生其实是一点都没有体会出来之后,我出示了摆15根,怎么看的很清楚?设计是希望通过11根的摆法,给学生一个学习的梯子,让学生能直接想到:摆一捆再加五根但是前面教学中捆成一捆的方便没能让学生体会出来,到这里还是有大部分学生是一根一根的摆的反思此点:我想可在摆小棒过程中设置问题“每次都这样一根一根数,感觉怎么样?”这样学生就会脱口而出“麻烦”,此时的一比较,一捆的优越性就能有所体现但是又深思:到底这问题该何时问?问几次呢?摆11根环节是否该撤销,这毕竟教材上也没有此环节?摆11根是不是就真的没效果?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很重视学生的语言训练,对于11-20的组成认识,我本设计的是提前让学生掌握1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十几的组成,于是对教材稍作了一点整合但是课堂的教学效果让我深刻意识到:我太急了,揠苗助长,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导致“18你是怎样快速摆出来”这个问题学生回答的不是很好。
同时,本节课最忽视的就是板书展示,板书没有设计好,影响了教学效果还有我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导致没有引导好学生以后自己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总之,整节课中,我倡导还是主动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