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学.ppt
326页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ØØ绪 论绪 论ØØ第二章 两晋诗坛第二章 两晋诗坛ØØ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ØØ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ØØ第三章 陶渊明第三章 陶渊明ØØ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ØØ第六章 永明体与齐梁诗坛第六章 永明体与齐梁诗坛ØØ第七章 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第七章 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ØØ第五章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第五章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ØØ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目录目录参考书目• 1、逯钦立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 华书局1983年版 • 2、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 文》,中华书局1958年版 • 3、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魏晋 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62年 版 • 4、王瑶:《中古文学史论集》,上海古籍出 版社1982年版 • 5、 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上海 古籍出版社2000年 绪 论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起讫及分期:东魏→北齐 汉 魏 北方十六国→北魏 末 蜀 西晋 西魏→北周 建 吴 隋 安 南方东晋 →宋→齐→梁→陈 ↓ ↓ (196)………(约400年)……………………(589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建安(196) 开始,到隋文帝统一中国(589)结束,约400年的 文学史。
建安文学正始文学西晋太康文学东晋文学南朝文学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二、魏晋南北朝文学所处的时代、政治 、思想、文化环境:Ø1、魏晋南北朝四百年间的时代特征是战 乱和分裂乱世文学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典 型特征 Ø2、由于政权更迭的频繁,统治集团中争 权夺力的斗争也充满着杀气,许多文人被卷 入政治斗争而遭到杀戮,形成了文学的悲观 与放达的的感情基调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所处的时代、政治 、思想、文化环境:Ø3、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界的特点是:儒学 衰微,玄学兴起,清谈成风,佛道盛行 l玄学对魏晋文人的人生价值观念、思 想作风、人生态度、审美意趣理念乃至文 学的风格,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形成了 所谓的“魏晋风流” Ø4、门阀制度的形成与寒门之士的抑郁不 平及文学家族的大量出现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概况 l诗歌 l建安诗歌→正始诗歌→太康诗歌→永嘉玄言 诗→陶渊明田园诗→山水诗→宫体诗→北 朝三才和庾信 l《西洲曲》和《木兰诗》是南北朝乐府歌的代 表 l抒情小赋 、骈文 、小说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征 ——文学的自觉 鲁迅在他的著名论文《魏晋风度及 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 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 艺术的一派。
“文学的自觉”是本时期文学的最主要的特 征贯串整个魏晋南北朝,大约经过三百年 才实现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 Ø1、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l“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 l文学作品的收集、整理、编辑和品评 l文学批评理论的繁荣Ø2、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 分,而且有了对各种体裁的文体辨析的意识 Ø3、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ØØØ曹丕《典论·论文》:“盖奏议宜雅, 书论宜理,铭诔善实,诗赋欲丽”;Ø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丽,赋体 物而浏亮”; Ø萧绎《今楼子·立言》:“吟咏风谣, 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至如文者,惟须绮 縠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 ”对文学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 在创作实践中的表现 l开拓了一些新的题材 l文学形式的更新演化 l追求修辞的华美 l注重文学与哲学的结合 思考题 l1、试论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l2、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酝酿着新变的 文学发展阶段?l3、课外阅读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 之关系》、《美的历程·魏晋风度》 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 始之音参考书目l1.黄节注《魏武帝魏文帝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年。
l2.黄节注《曹子建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 l3.赵幼文注《曹植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年l4.俞绍初注《王粲集》,中华书局1980年l5.黄节注《阮步兵咏怀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年l6.戴明扬注《嵇康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年精读作品 l曹操《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 门行》(观沧海、龟虽寿) l曹植《白马篇》、《赠白马王彪》、《野 田黄雀行》l阮籍《咏怀诗》(四首) 阅读作品 l曹丕《燕歌行》l王粲《七哀诗》 l嵇康《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与山巨 源绝交书》建安文学 l建安,是汉献帝刘协的年号(196~220) 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三曹”、“七子 ”、蔡琰 第一节 曹操与曹丕 Ø曹操(155~220),字 孟德,沛国谯人出身于 具有宦官背景的家庭Ø“治世之能臣,乱世 之奸雄” Ø曾任济南国相 Ø鲁迅:“曹操是一个 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个 英雄 Ø汉末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和文学家,是建安 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 曹操诗歌创作的内容 l反映汉末动荡的社会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 《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却 东西门行》l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统一天下的抱负。
《度 关山》、《对酒》、《龟虽寿》、《观沧海》 l游仙诗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评赏“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二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大幅度的勾 画出战乱时代百姓悲惨的生活画面明· 钟惺评此诗:“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全诗充满着强烈的爱憎感情,言简意赅 ,悲慨深沉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 Ø全篇由两个相互联系的主题组成:一是 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一是渴慕贤才, 统一天下 Ø比兴手法 Ø八句一个层次,感情迂曲幽深,悲凉慷 慨、深沉而雄壮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Ø以豪壮的笔调,写苍茫的大海,宏大的 气象Ø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Ø借写山水之景寄寓怀抱 将《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与毛泽东《浪 淘沙》作对比分析Ø附:毛泽东《浪淘沙》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 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之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 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 神龟虽寿,尤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 • 生命有限,理想壮志无限应以不懈 的努力,获得生命的价值 • 主观的“养怡”,可以长寿 • 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把深刻的人生哲 理用具体鲜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 曹操诗歌的艺术特色 • 1、学习乐府民歌,又有创新精神 • 2、感情奔放 • 3、悲凉慷慨 • 4、语言质朴自然 • 5、以四言诗成就为高 前人评曹操诗文Ø钟嵘《诗品》卷下:“曹公古直,甚有悲凉 之句睿不如丕,亦称‘三祖’”Ø敖陶孙《诗评》:“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 韵沉雄。
Ø刘熙载《艺概·诗概》:“曹公诗气雄力坚 ,足以笼罩一切,建安诸子未有其匹也Ø沈德潜《古诗源》:“借古乐写时事,始于 曹公Ø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 :“在曹操本身,也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小结 曹操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乱世英雄, 又是建安文学的领袖,影响了一代诗风曹 操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 神,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表现其政治 理想,抒发雄伟抱负他的诗歌绝少华美辞 藻,结构也不很精致,喜欢从大处落笔,语 言古朴,气势宏伟,内涵厚重,风格悲凉慷 慨,沉郁雄健,显示出鲜明的个性色彩乐 府诗从他开始,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ØØ曹丕曹丕(187(187~~226)226),, 字子桓,世称魏文字子桓,世称魏文 帝帝 ØØ曹丕是建安文学代表曹丕是建安文学代表 作家之一曹丕在文作家之一曹丕在文 学上的贡献,主要表学上的贡献,主要表 现在两个方面:现在两个方面:曹丕在文学上的贡献 l(一)《典论·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 门性的论著 l1、对文学价值的重视l2、提出“文以气为主”的观点 l3、初步探讨了各种文体的特点:“夫文本同而末 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善实,诗赋欲丽 。
l(二)《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 的文人七言古诗 曹丕的诗歌 l宴游诗:《芙蓉池作诗》、《于玄武陂作 诗》 l言志诗:《黎阳作诗》l爱情诗 :《于清河县见挽船士新婚与妻 别》 、 《燕歌行》 与曹操相比,曹丕诗歌的特点(1)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2)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 与艺术风格的形成,这主要表现在语言 的工丽绮练和艺术形式的创造上刘勰论曹丕才气Ø魏文之才,洋洋清绮,旧谈抑之, 谓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儁,诗丽 而表逸;子桓虑详而力缓,故不竞于先 鸣而乐府清越,《典论》辩要,迭用 短长,亦无懵焉但俗情抑扬,雷同一 響,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 益价,未为笃论也 ——《文心雕龙·才略》第二节 曹 植Ø曹植(192—232), 字子建,才华横益,但恃 才傲物,任性而行建安 十六年,封平原侯,十九 年徙临淄侯曹丕称帝后 ,备受猜忌迫害,饱受萁 豆相煎之苦,最终抑郁而 死,世称陈思王 Ø建安之杰Ø陈思王植子建,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 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 (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 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 子登台,使各为赋。
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 之性简易,不治威严,與马服饰,不尚华丽每 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植任性而行 ,不自雕励,饮酒不节《三国志·魏书·陈思王 传》)Ø谢灵运尝云: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 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奇才敏捷,安 有继之?(李瀚《蒙求集注》)Ø汉、魏以来,二千余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 顾所号为众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 人而已清·王士祯《带经堂诗话》)曹植墓:位于东阿县城西南10 公里鱼山西麓,依山而建 墓室分甬道 、前室、后室3部分二、曹植的创作 Ø曹植的创作,以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为界,分 为前后两期Ø前期诗歌的内容Ø一是反映战争和动乱,如《送应氏》Ø二是抒发理想和抱负,呈现出一种豪迈气概, 洋溢着乐观和浪漫的情调,富于进取精神和自负自 信的少年意气如《白马篇》 Ø曹植后期因受到曹丕的压制、猜忌甚 至迫害,心情忧愤悲伤,作品的内容和 风格发生显著变化,早期的那种豪迈气 概和开朗的情调消失了在他后期的诗 文中,主要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 激起的悲愤,充满着受压迫的苦闷与悲 哀Ø后期诗歌内容可分为4类:Ø后期诗歌内容可分为4类:Ø一是抒写自己与朋友惨遭迫害的愤懑的 诗篇,如《野田黄雀行》、《赠白马彪》等 ;Ø二是以思妇、弃妇寄托身世,表白心迹 的诗篇,如《美女篇》、《七哀诗》等;Ø三是述志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