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议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doc
7页浅议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摘要】本文详细分析了当前国际收支双顺差形成的 原因,并简单总结了双顺差带来的危害,由此得出一些具有 实践意义的建议关键词】双顺差;高储蓄;FDI :人民币升值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定义,国际收支(Balanceof International Payments )是指:一种统计表,它系统地记载了特定时期内一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国际收支包括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以及错误与遗漏账 户所谓双顺差即是指经常账户与资本与金融账户均为顺 差从近10年的国际收支情况(见表一)来看,中国国际 收支一直呈现出双顺差格局数据来源:作者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国际收支平 衡表整理,其中CA代表经常账户,KA代表资本与金融账 户一、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一)经常项目顺差的原因1 .中国的高储蓄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GNP=GDP+NFI ,其中GNP为国民生产总值,GDP为国内生产总值,NFI是从国外获得的净要 素收入在开放经济体系下,国民生产总值按照支出法计算, GDP=C+I+G+(X-M),将其带入上式,则可得开放经济体系 下国民收入基本恒等式Y=C+I+G+(X-M)+NFI=C+I+G+(X-M)+NFI其中,C为一国国内个人消费支出,I 为投资支出,6为政府支出 法表示出口,1\/1表示进口,X-M 为净出口。
按照西方经济学的概念,[(X-M)+NFI]就是国际收 支余额根据国民收入的支出法计算,有Y=C+I+G+X+NFI ; 按照收入法计算,则有Y=C+S+T+MO因此,C+I+G+X+NF=C+S+T+MS+T+M=I+G+X+NFIX-M+NFI=S+T-G-IS可以看作是居民储蓄,T-G则是政府储蓄,把二者合 在一起,即为一国总储蓄S由此可以得出CA=S-I那么, 经常项目顺差,也就是CA>0 ,意味着储蓄大于投资高储 蓄一直是我国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的 主要原因之一经常项目顺差失衡是我国储蓄持续大于投 资,国内需求相对不足的外在表现内需不足使得高投资所 形成的过剩产能只能通过对外出口来释放,导致经常账户顺 差不断扩大经常项目顺差从侧面反映我国当前社会保障体 系的不完善,居民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负担较重同 时也说明当前我国金融市场的缺失,储蓄向投资转化渠道匮 乏2 .国际分工处于劣势余永定(2006 )在对双顺差的根源分析中指出,中国的 比较优势和外资的主导作用决定了中国在国际生产网络的 价值链条中所扮演的加工者和组装者的角色,中国在国际生 产价值链中的这种地位决定了加工贸易必然是创造贸易顺 差的贸易。
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末端,以生产低附加值的 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此类出口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极低, 而中国进口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却偏高再加上我国常年来 “奖出”政策加快了出口的高速增长,经常项目长期顺差就不 难理解了二)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的原因1.FDI快速增长我国中国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涉外金额比较小因 此资本与金融账户中金融账户对于国际收支影响较大,金融 项目下的直接投资是其顺差的主要原因从上世纪90年代 中期,中国开始利用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力成本和一系列优 惠政策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鼓励外资进入的各种优惠政策 使得国外资金可以通过合资和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中国于 是FDI流入的规模和速度开始大幅度的上升到了 2010年,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7.4% ,至1057.4亿美元,首次超 过1000亿美元相比之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无论从规模 还是增长速度来看,都处在较低水平与1000亿FDI流入 相比,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只有688.1亿美元引 进来”与“走出去”比例的失调对保持资本与金融账户的顺差 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此外,外商直接投资也会对经常项 目有影响,外资企业向中国转移的过程中大多选择加工贸 易,以此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来完成简单的装配,由于加 工贸易条件下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这使得国际收支经常项 目呈顺差。
2 .预期人民币升值导致热钱涌入人民币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大幅度升值,但国际收支 顺差并没有得到遏制,反而不断上升国际收支的顺差导致 国内外投资者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长期化,国内外货币需求 因此大增,国外投机性热钱大量流入中国导致大量热钱涌Ao2011年7.8.9月份分别新增外汇占款就已高达1709.51亿元、2430亿元、2895.65亿元,金额逐月激增的背后藏匿 着热钱涌入的身影这些涌入的热钱流入中国的股市、房市, 促使中国资产价格上涨,进一步加剧国外投资者对人民币的 需求,这无疑扩大了资本与金融账户的顺差二、国际收支顺差的危害国际收支顺差导致巨额外汇储备的留存2011年3月末, 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0447亿美元,同比增长24.4% ,首 次突破3万亿美元其中美元资产的比例高达65%以上随 着美元的贬值,我国外汇储备不断缩水,若抛售手中美元资 产,美元会进一步贬值,这导致中国的外汇储备管理陷入一 种骑虎难下的尴尬境地与此同时,外汇储备的增加又影响 了我国的货币供应量,成为货币供给的另一重要来源国际 收支顺差带来的被动性地基础货币的投放又通过货币乘数 的效应增加了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加大了我国通货膨胀的压 力,致使中国国币政策的有效性受到严重影响。
此外,巨额 的国际收支顺差加剧我国同西方的贸易摩擦,致使各国要求 以人民币升值来改善自身贸易状况,而人民币的继续升值将 引发国际投机资金的冲击因此,综合各方面考虑,中国的 国际收支顺差不应持续下去,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遏制三、政策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消除巨额国际收支顺差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要把我国的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 向依靠消费、投资与此同时,要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 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若要中国居民放开消费, 就必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因此要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 度以及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促进消费市场的发展二)完善金融市场,推进金融深化金融深化的程度越高,金融市场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 率就越高因此只有培育和完善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充分发 挥利率、汇率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才能拓展将国民储蓄 转化为投资渠道在金融深化程度提高的过程中,我国在国 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企业竞争力以及经济结构也将随之发 生转变,国际收支状况也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三)加大对外投资力度,鼓励我国企业海外投资在逐步取消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减少FDI流入的同时, 应当注意到企业的竞争力将不断提高,我国也具有FDI流向 相对更加落后国家的基础。
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出可以缓解我 国资本金融账户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释放顺差积累的大 量外汇储备因此,鼓励我国企业“走出去”能够从一定程度 上缓解双顺差带来的不利影响Ui(四)完善汇改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适度可控升值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 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新 的汇率制度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金融稳定发挥了重要作 用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因此汇率制度需要继续完善除此 之外应当看到人民币升值可以抑制出口,刺激进口,经常项 目顺差会暂时下降,甚至可能短时的逆差因此适度可控的 人民币汇率升值,有利于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减少贸易摩 擦,改善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并能够促进企业的产业结 构调整参考文献:[1] 姜波克著.国际金融新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2008.[2] 楚尔鸣,赵朝霞.双顺差下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 检验[』.南京大学学报,2009(3).[3] 于淑静.探析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成因及对策[J].北方 经济,2007(1).[4] 余永定.中国的双顺差:根源及对策[J].中国金融,2006b(19).[5] 陆建明.金融深化与我国的双顺差现象[J].青海社会科 学,201⑴.[切卢锋: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研究[J].世界经 济,200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