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金属与类金属中毒.ppt

27页
  • 卖家[上传人]:g****
  • 文档编号:49136934
  • 上传时间:2018-07-2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42MB
  • / 2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金属与类金属中毒共性: 1、血、尿中可直接检测出浓度,并确定接触 剂量; 2、可结合体内的巯基而发挥生物学效应; 3、络合剂治疗有特效二、金属与类金属中毒*2(一)铅【理化特性】较软、蓝灰色,比重11.3,熔点327℃ , 400~500℃,蒸气逸出,在空气中氧化,凝集 为铅烟,多种铅氧化物都以粉末状态存在,易溶 于酸 【接触机会】⑴铅矿开采及冶炼⑵熔铅作业 ⑶铅化合物使用*3【毒理】 1、吸收:呼吸道:主要途径,并且吸收速度快,量大;消化道:消化道摄入的铅化合物5%~10%被吸 收(缺铁、缺钙及高脂吸收增多);皮肤:大部分铅化合物不能吸收,但四乙基铅可通过皮肤和粘膜吸收42、运输及分布:(1)进入血液的铅大部分与红细胞结合,少部分与血 浆蛋白结合或形成可溶性磷酸氢铅随血流分布; (2)分布:早期:肝、肾、脑、皮肤和骨骼肌;后期:90-95%储存骨内,以难溶的磷酸铅沉积,比 较稳定;缺钙、感染、饮酒、外伤、酸性药物、骨疾病 ↓(骨)磷酸铅 ⇄磷酸氢铅(血液 )*53、排出:半减期估计5~10年途径:肾脏、粪便、唾液、汗液、脱落的皮屑、胎 盘、 乳汁,也可沉积在毛发与指甲中64、毒作用机理:铅作用于全身各系统和器官: (1)对骨髓中幼稚红细胞较强毒性作用→点彩细胞增加, 细胞成熟障碍; (2)与细胞内蛋白质巯基结合,干扰多种细胞酶类活性, 如红细胞膜ATP酶活性下降,细胞膜脆性增加,溶血; (3)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紊乱,皮层-内脏调节障碍,末梢 神经传导速度降低; (4)平滑肌、血管痉挛、肾脏受损: (5)卟啉代谢紊乱、血红素合成障碍:铅抑制δ-氨基-γ- 酮戊酸脱水酶(ALAD)和血红素合成酶。

      *7 7*8【临床表现】急性中毒 :(主要是经口摄入,工业生产中已罕见)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绞痛中毒性脑病:*9慢性中毒: (早期表现乏力、关节肌肉酸痛、胃肠道症状等) ⑴神经系统:类神经征,外周神经炎(运动型、感 觉型或混合型),中毒性脑病; ⑵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隐性腹痛、腹胀、 便秘,严重时腹绞痛(脐周,止痛药不易缓解, 可持续数分钟以上,腹部检查常无阳性体征); ⑶血液及造血系统:轻度贫血(低色素正常细胞型 ),点彩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碱粒红细胞增多 ⑷其它:铅线,肾脏损害,月经失调、流产等10【诊断】⑴铅吸收:有密切铅接触史,尚无铅中毒的临床表现 ,尿铅≥0.39μmol/L(0.08mg/L)或0.48μmol/24h(0.1mg/24h);血铅≥2.40μmol/L(50μg/d1); 或诊断性驱铅试验后尿铅≥1.44μmol/L<3.84μmol/L11⑵轻度中毒:类神经征,腹胀、便秘,尿铅或血铅值升高;具 有下列一项表现者,可诊断为轻度中毒: ①尿ALA≥23.8μmol/L或35.7μmol/24h; ② 尿粪卟啉半定量≥(++); ③FEP≥2.34μmol/L或ZPP≥2.07μmol/L。

      ④经诊断性驱铅试验,尿铅≥3.84μmol/L或 4.80μmol/24h者12⑶中度中毒(典型表现):在轻度中毒的基础上,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①腹绞痛;②贫血;③中毒性周围神经病⑷重度中毒: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①铅麻痹;②铅脑病13【处理原则】⑴铅吸收:可继续原工作,3~6个月复查一次 ⑵轻度中毒:驱铅治疗后可恢复工作,一般 不必调离铅作业 ⑶中度中毒:驱铅治疗后原则上应调离铅作业 ⑷重度中毒:调离,治疗和休息14治疗方法包括: (1)驱铅疗法:3~4日一疗程,间隔3~4日 依地酸二钠钙 1.0g/D二巯基丁二酸钠 1.0g/D二巯基丁二酸 口服 (2)对症疗法:镇静剂,腹绞痛(葡萄糖酸钙或阿 托品) *15【预防】⑴降低铅浓度: (铅烟0.03mg/m3;铅尘0.05mg/m3)①加强工艺改革: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②加强通风:吸尘排气罩③控制熔铅温度,减少铅蒸气逸出④以无毒或低毒物代替铅: ⑵加强个人防护和卫生操作制度:工作服,滤过式防尘、防烟口罩,洗手,淋浴,体检,妊娠及哺 乳期暂时调离铅作业 ⑶职业禁忌证:贫血、神经系统器质性疾患、肝肾疾患、心血管器质性疾患。

      16(二)汞【理化特性】水银,比重13.6,熔点-38.9℃,沸356.6℃,蒸发 ,蒸气比重6.9表面张力大,吸附不溶于水和有机 溶剂,溶于稀硝酸和类脂质汞合金(汞齐) 【接触机会】汞矿开采与冶炼、仪器仪表的制造与维修、电解食盐 、工业催化剂、含汞药物及试剂的生产、军工生产(作 起爆剂)、汞齐法提取金银等贵金属、补牙等17【毒理】⑴吸收:主要以蒸气形式从呼吸道吸收,脂溶性促进 吸收率,可达 70%以上金属汞很难经消化道吸 收,但汞盐及有机汞易被消化道吸收 ⑵分布:入血后先集中于肝脏,后肾脏(近曲小管), 并诱发金属硫蛋白产生;易透过血-脑屏障和胎盘 ⑶排出:似铅,汞在人体内半减期约60天 ⑷毒作用机制:与蛋白质的巯基结合,干扰巯基酶活 性18【临床表现】 ⑴急性中毒 ①呼吸系统(经肺):咳嗽、呼吸困难、口腔炎,严重者化 学性肺炎伴紫绀、气促、肺水肿; ②消化系统(口服):恶心、呕吐、腹泻、腹痛; ③神经系统:恢复期可出现类神经症、震颤等; ④肾脏损害:早期多尿,严重可能少尿、蛋白尿、肾衰 ; ⑤实验室检查:急性血氧下降胸部X线:弥漫性浸润肾:最早低分子蛋白排出增加*19⑵慢性中毒 ①神经精神系统症状:早期:类神经征、易兴奋症、震颤(微细震颤- 意向性粗大震颤),可伴有头部震颤和运动失调, 步态失调、动作迟缓;晚期:幻觉和痴呆; ②口腔炎: ③肾脏损害:少数。

      20【诊断】尿汞250nmol/L(0.05mg/L)(双硫腙法)100nmol/L(0.01mg/L)(冷原子吸收法) 诊断分级标准: ⑴汞吸收:尿汞↑,无明显中毒症状 ⑵急性汞中毒:口腔炎、流涎、情绪兴奋、手指震颤;可 出现汞中毒性皮炎、发热、肾、肝损害,尿汞↑; ⑶慢性汞中毒: ①轻度中毒:类神经征和易兴奋(震颤,口腔炎,尿汞↑); ②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重,精神性格异常,牙龈萎缩,牙 松动,尿汞↑; ③重度中毒:汞中毒性脑病,精神性格严重异常,共济失调 ,尿汞升高或正常21【处理原则】 ①脱离接触: ②对症治疗:(口服汞盐者不应洗胃,可服蛋清、牛奶、豆浆保护被 腐蚀的胃壁,也可服活性炭吸服汞、50%硫酸镁导泻) ③驱汞:巯基络合剂(二巯基丙醇、二巯基丙磺酸钠、二巯基 丙磺酸、二巯基丁二酸钠、青霉胺)*22【预防】⑴改革工艺及生产设备,控制工作场所空气汞浓度: 汞代替物、通风、防止汞污染和沉积; ⑵加强个人防护,建立卫生操作制度 工作服、防毒口罩、2.5%~10%碘活性炭口罩, 洗手、漱口、禁车间内进食、饮水和吸烟; ⑶职业禁忌症: 口腔疾病,胃肠道和肝、肾器质性疾 患,精神神经性疾病,妊娠和哺乳期女工应暂时脱 离汞接触。

      *23(三)砷 【理化特性】比重5.73,熔点817℃,613℃升华,不溶于水, 溶于硝酸和王水,易氧化;常见的化合物:三氧化二砷(砒霜)、五氧化二 砷、砷酸铅、亚砷酸铅等 【接触机会】*24【毒理】⑴吸收: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职业中毒主要是呼吸道 ; ⑵分布:肝、肾、肌肉、骨、皮肤、指甲、毛发; ⑶排出途径:主要经生物转化后从肾脏排出,少量经粪便 、皮肤、毛发、指甲、汗腺、乳腺、肺排出,可通过胎盘 屏障; ⑷毒性机制:三价砷极易与巯基(-SH)结合,引起含巯 基的酶、辅酶和蛋白质生物活性和功能改变25【临床表现】⑴急性中毒: ①职业吸入:少见; ②口服砷化物:发病急,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 腹痛及血样腹泻,可出现休克,继之出现肾脏损 害及循环衰竭,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可死于 呼吸麻痹; ③砷化氢:急性溶血,腹痛、黄疸、少尿三联症*26⑵慢性中毒: ①神经系统:类神经症、多发性神经炎、严重的可 累积运动神经致运动和反射减弱; ②皮肤:脱色素和色素沉着、掌跖部皮肤角化或溃 疡、恶性变; ③呼吸道刺激症状: ④癌变:肺癌、皮肤癌(砷是确认的致癌物) ⑤胎儿中毒:发育不良或畸形27【诊断】 【处理原则】解毒剂:巯基络合剂,首选二巯基丙磺酸钠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