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穴贴压配合针刺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docx
6页耳穴贴压配合针刺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R256.23B1672-5085(2011)14-0043-02【Summary】目的观察耳穴贴压配合针刺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5例,采用耳穴取神门、皮质下、心、肝、肾等贴压;体针取穴:百会、神门、内关、大陵针刺治疗失眠,对照组45例,采用单纯安眠药(舒乐安定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1.1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运用耳穴贴压配合针刺治疗失眠症疗效较理想Keys】耳穴针灸失眠WHO的一项研究表明,全球约有27%遭受睡眠病症的困扰[1]国外大多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每年大约有33%的人出现过睡眠障碍,有17%的人为严重失眠[2],国内研究资料显示严重失眠症的发病率为9.38%[3]失眠是临床常见病症,属中医学“不寐”、“不得眠”、“不得卧”范畴现代医学由涉及神经衰弱、疲劳综合征、抑郁症等病变其表现不一,有的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有的睡眠浅而易醒,醒后不能入睡,有的时睡时醒,严重者彻夜不眠患者由于长期睡眠不足,常常伴有头晕、头痛、心悸、健忘、烦躁等症状,非常痛苦,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工作及身心健康。
安眠药治疗有一定疗效,但患者易产生对药物的依赖性[4]所以寻求安全有效、毒副作用轻微的治疗方法,则是临床研究的一个课题近年来,针灸治疗不寐以其见效快,无毒副作用之优点,逐渐为广大患者所接受笔者自2009年6月—2010年9月采用耳穴贴压为主配合针刺百会、神门、内关、大陵治疗失眠45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1.1.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中失眠症的诊断标准拟定以睡眠障碍为惟一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1.1.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针灸临床辨证论治》中失眠的辨证分型标准,分为5型:心脾两虚型、阴虚火旺型、肝郁化火型、痰热内扰型、心胆气虚型1.2一般资料90例均为门诊患者,根据失眠症的诊断、辨证分型标准选择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45例,以失眠为主诉,表现为彻夜不眠或勉强入睡,寐而不实,多梦易醒45例中其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19岁,平均41.2岁;表现为入睡困难23例,早醒10例,睡眠不深12例对照组45例,其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18岁,平均42.3.岁;表现为入睡困难20例,早醒11例,睡眠不深14例。
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及中医分型经统计学处理,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1.3纳入病例标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诊断标准任意一型,未使用精神药物或停药2周以上者1.4排除病例标准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影响睡眠的躯体疾病的患者;不愿接受本治疗方案而自动脱落者;妊娠及可能妊娠者2治疗方法2.1治疗组2.1.1耳压:取穴:神门、皮质下、心、肝、肾先将耳廓常规消毒,再将事先用酒精消毒好的王不留行黏在0.5cm×0.5cm的医用胶布上,并在穴位内最敏感处压上王不留行,每穴位按揉1分钟并嘱患者按压耳穴3~5次/天,力度以患者整个耳朵发红并发热,感到胀痛但能忍受为度根据中医临床辩证重按为泻,轻按为补,中等力度为平补平泻两耳交替使用,每3天换贴1次2.1.2针刺:穴位取百会、神门、内关、大陵配穴:心脾两虚加足三里、三阴交;阴虚火旺加太溪、劳宫、太冲;肝郁化火加行间、太冲;痰热内扰加丰隆、内庭;心胆气虚加丘墟、心俞操作方法:患者仰卧,用75%乙醇穴位常规消毒,取30号40mm毫针从前向后平刺百会,进针0.5~0.8寸;取30号40mm毫针直刺神门0.3~0.5寸;取30号40mm毫针直刺内关0.5~1寸;取30号40mm毫针直刺大陵0.3~0.5寸;其余穴位随证选用。
针刺手法根据中医临床辩证为“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或“平补平泻”捻转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1次/天2.2对照组采用单纯安眠药治疗,舒乐安定片2mg/次,1次/天,临睡前1小时口服,共服6天,两组均以6天为1个疗程,治疗三个疗程以上统计疗效2.3统计学方法组间记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3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采用国际统一睡眠效率值(简称睡眠率)公式:睡眠率=实际入睡时间/上床至起床时间×100%,根据WHO最新颁布的睡眠监测法,失眠质量分为5级Ⅰ级:睡眠率70%~80%,睡眠尚可;Ⅱ级:睡眠率60%~70%,睡眠困难;Ⅲ级:睡眠率50%~60%,睡眠障碍;Ⅳ级:睡眠率40%~50%,中都睡眠障碍;Ⅴ级:睡眠率30%~40%,严重睡眠障碍痊愈:症状消失,睡眠率达75%以上,停服安眠药;显效:症状缓解,睡眠率达65%以上,停服安眠药;有效:症状改善,睡眠率达55%以上,基本停服安眠药或药量减少3/4;无效:症状如前,睡眠率在40%以下,每晚必须靠服安眠药才能入睡或保证6小时睡眠3.2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及中医辩证分型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表2表1两组治疗疗效比较结果由表1可见治疗组各证型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2治疗组各型疗效比较由表2可见治疗组各证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讨论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失眠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中医认为失眠的病机较为复杂,如情志所伤,劳逸失调,久病体虚,饮食不节等但其总的病理变化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正如《灵枢》所言:“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暝矣因此调和阴阳,镇静安神应为本病的治疗方法笔者耳穴贴压配合针灸体针治疗失眠症着重辨证施治耳穴治失眠是通过耳穴按压产生缓慢持续的良性刺激,经末稍神经传到大脑皮质的相应区域,从而抑制原来病理兴奋灶,产生新的平衡,达到改善睡眠状况的目的耳穴取神门可镇静安神,皮质下贴压可协调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功能,调节阴阳,益气安神,取心、肝、肾等贴压具有养心安神,疏肝补肾配合体针针刺百会、神门、内关、大陵百会属督脉,位于巅顶,又名“三阳五会”,督脉为十四经中惟一入属于脑的经脉,具有清热安神、调节阴阳的作用,针刺百会可振一身之阳气,调和五脏六腑,且能直接作用于脑海而宁神催眠;神门为手少阴心经的原穴,又为输穴,可调整虚实,补益心气,养心安神,使心有所主。
内关和大陵同属于手厥阴心包经,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具有宁心安神,疏导水湿,理气镇痛作用大陵为手厥阴心包经输穴;原穴具有燥湿生气,镇静安神作用人的正常睡眠系心神所主,阳气由动入静时即为入睡状态;阳气由静转动时即为清醒状态阴阳之气自然而有规律转化才是正常睡眠的前提以上诸穴配合以使阴阳调和,卫气循环有序,心神得养而安从临床来看,精神调护对失眠疗效提高亦有重要作用医生还应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辅以心理治疗,让患者放松,消除顾虑,心情舒畅亦能促进睡眠Reference[1]TaylorDJ,LichsteinKL,DurrenceHH,Insomniaasahealthriskfactor.Behowsleepmed2003;1(4):227-47.[2]RosekindMR.Theepidemiologyoccurrenceofinsomnia.Jclinpsychiatry1992,53Suppl:4-6.[3]于守臣,宋彦,张忠山等.黑龙江省6个城市4种职业人群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5,21(4):207-9.[4]王莹,顾祖维.王彦恒.李世珍,李传歧,李宛亮等.现代职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4.实用中医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9.针刺临床辨证论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26.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