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金沙县沙土镇中心学校校志.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c**
  • 文档编号:292051400
  • 上传时间:2022-05-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77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金沙县沙土镇中心学校校志 中心学校《校誌》 (1925----------2022) 序 中心学校始创于民国十四年(1925 年),时属黔西县境内东区小学堂之一初时有教职员工3人,学生60人,至2022年止,有教职员工68人,学生1320余人教职员工是创办初期的22倍,学生是创办初期的22倍在近80年的历史中,这是一个很大的进展与飞跃 学校的进展史,是中心教导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缩影,折射出中心教导人的一代又一代的艰辛努力与不懈探索《沙土镇中心学校校志》是学校历史中的第一本校志,她的问世,既是学校向宏大师生举行喜欢学校传统教导的好教材,又为家长、社会全方位地了解学校历史供给资料她既可作为今天兴校的参考,又可为后人办学留作借鉴 本校志主要记载了1925年至2022年81年间学校进展的历程,在建国前的24年中,在国力衰弱、国民经济落后的大背景下,学校进展特别缓慢,到1949年,学校只有100名学生,10名教职员工1956年,学校开头办高小,规模扩大,有教职员工12人,学生250人,此后学校不断进展壮大1993年——2022年,是学校飞跃进展的十四年,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人数增多与教学设施不够的冲突突出。

      在上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的关切下,校园、校舍面积不断扩大,二十世纪八十年头修了一栋三层教学楼,2022年3月中心中学选址吴家坡,同年7月破土出工,2022年9月竣工并交付使用;2022年9月中心幼儿园在中心外环路落成,中心学校一分为三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师地位不断提高,教师队伍不断扩大学校始终致力于教书育人、教研兴校,以德育为首位,以教学为中心,以教研为动力,学校工作如火如荼,方兴未艾,涌现出了一批批好教师近年来还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导,培养具有猛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猛烈的竞争意识,求实的创新型人才”的办学思想,充分表达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的办学理念 回想总结过去是为了进展开创未来,学校虽然取得了较大劳绩,但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相距甚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依旧好多,办学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教师福利待遇亟待提高,教导观念也须转变,这些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 在本校志编写过程中,得到镇志办的领导的关切,退休老教师的大力支持扶助,这里一并致以诚实的谢意! 魏 贤 华 二00六年九月 1 第一章 概述 中心学校创办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校址座落于中心上街背后。

      设在所修的江西庙里此庙修造为木柴高架、盖瓦布局,有正殿和与之相连的前面左右两个廂房廂房分上下两层,各有教室两个,每个教室靠正殿处上下又隔有两个小间,作教师办公室或宿舍之用正殿和两个廂房围成一个小天井,可以用来平日学生站队集合天井往前再下七步石梯,下面有一个简易的篮球场占地面积520平方米当时整个江西庙的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因此江西庙成了一庙两用,又供菩萨,又办学堂,校名为“达善”学校由当时黔西县东区保卫团团总王正荣任校长至今有当年立的碑记为证学校初办时大体有学生60人,教师有杨宇生、张鹏生,彭泽生这三位先生学问好,人称饱学夫子,且教书专心负责,得到学生和家长的好评,曾流传一句“三生有幸”的佳话这样维持相当一段时间 1927年,由熊渭清任校长学校是从越办越好的方向进展有来自源村,普惠、沙土,翁贡、后山等地的学生读书学生增到140人在右老师有:何中培,朱汝恒,熊绍武等九人,学校买了铜鼓、铜号、自鸣钟,油印机,脚踏风琴等当时的乡村学校能办得如此,实很难得后熊渭清考取贵州大学去读书 1930年由何中培任校长教师有聂泽高,熊绍武等九人办学境况不如熊渭清时期 1932年聂泽高任校长。

      学生已降到80人左右、教师只有五个,有明显退步趋势 1933年,王树芬任达善学校校长,教师有王良儒,王朝选等六人学生80人左右算是维持现状 1934年李炳轩出任达善学校校长他是中心地方人称的李老太爷但并非想象的那样,能把达善学校振兴起来教师有王元杰、王元富等六、七人,学生徘徊在90人左右,未见多大起色 1938年,黔西派了徐文达来任校长王大本任指导主任,都是黔西人教师有沈月秋,余昌海等五六人,学生仍保持在80人到90人之间 1939年,潘可人任达善学校校长教师有陈建华,钟维新等人,这期间学校仍办得不好、差点塌台当时的区长申良久在一气之下,将潘可人捆绑起来,举行肃穆处理,撤去校长之职 1941年何相汉任校长,教师有王高举,王文伦、王文汉,李安珍等十人学校一度兴旺起来,学生上升到150人左右,学校四周修了围墙,能开展一些简易的文体活动,如打篮球、短跑、跳高等校风、学风一度较好,后因何相汉治校有方,调到沙土乡当的乡长 1943年杨白恒任校长,教师有张显朝 、邹森云、潘泽能,潘泽文等此时学生又降到80人左右又是退步境况 1944年陈维凡任校长,教师有张显朝、王开朝 、曾品荣,汪代珍等人。

      学生增到90人左右,起色不大 1945年汪坤义任校长,教师有何启仁,杨远光,孔宪文等学生在90人左右徘徊 1946年潘泽伦任校长,教师有邹森云,张显朝 、何堂明,罗启发等人学生仍维持在80至90人之间 1947年,刘德裔任校长,教师有罗启发,何堂明、何云光,陈良儒等学生也只在90人左右,如此维持到解放 解放后,1951年达善学校更名为中心学校由沙土派一名女教师杨秀英任校长许基恒任指导主任教师有张金华,赵永乔,陈绍伦,何开富,付宗惠,涂大恩,陈月芬,王代贤等10人学生增至100人左右 1952年张兆谦任校长,许基恒任指导主任,教师有:王代贤、陈月芬,刘西士,付宗 2 惠,张金华,何开富,陈绍伦,邹森云等12人学生增到120人左右、但一向都只能办初小,从1925年到1955年整30年间,学校就一向办在这个庙子里,未添加校舍 从1956年起开头办高小,张兆谦任校长,赵永乔任指导主任这年在原江西庙这个老学校的背后征得一块土地,新修砖木布局教学楼一栋,分上下两层,共六间教室,只是房屋建筑质量不过关,没过两年就成危房此外,在新修的教学楼和老学校之间,还征得一块地大约1280平方米平成土坝子,作为学校的活动场地。

      这样根本得志当时学生人数增到250人之需要 1957年整风反右,张兆谦,赵永乔均被划为右派,由蔡文学暂时代理学校负责人,到1958年上级调熊祖益任中心学校校长,杨朝忠任指导主任,此时教师人数增多,有黄天学,黄文昭,刘德裔,张连书,欧光前,洪顺达,肖方贤,胡星志,刘德佑,刘德礼等16人,教师分公办和民办,民办教师的工资来源于每学期开学时学生入学报名专项收取学生已增到350人左右时逢大跃进时期因中心地方修了人工花滩河水渠,造福于地方百姓,上级倡导,地方拥护,将中心学校改名为花滩学校直到62年熊祖益病故 1963年蔡文学任花滩学校校长刘德佑任指导主任,曾兴国任总务主任教师有何开富, 穆文修,张继华,张连书,姜强明,苟相君,王相书,吴孔士,陈仁举等18人,学生近450人,教学秩序正常,校内或校与校之间经常开展一些教研活动和文体活动 1964年,上级拔款一片面加之地方当时的中心、水沟,同心三个大队自筹部份资金,又在老教学楼背后那块活动场地的东面新修教学楼一栋,分上下两层,共6个教室,此外,还一鼓作气,将1956年修的那栋已成危房的教学楼改二楼为一楼,这样教室不够的局势得到了缓解。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头,正常教学秩序被打乱,当权派靠边站,由所谓什么革委、临时领导小组,贫管会,工宣队等走马灯似的轮替当权执政教师学生各拉一派,大闹派性,无法统一根本处于无政府状态其间,杨家均,赵寿益等当过临时负责人就这样一向维持到1970年初 1970年赵寿益任花滩学校负责人,文革尚未终止,谈不上什么领导分工,只是曾兴国负责学校财务管理工作,教师有何开富,陈义芬,穆文修,王相书,陈仁举,,姜强明,张继华,苟相君,吴孔士等18人此时小学开头附设带帽初中班,但派性劣根照旧存在,领导与被领导之间,教师之间,思想难于统一,不能很好地团结工作,教学秩序不正常在这种处境下,上级派代祖旺任花滩学校校长,毕荣书任指导主任,曾兴国抓总务工作,教师有何开富,赵寿益,汪代先,魏继善,陈仁举,姜强明,肖清河,吴孔士,苟相君,曾益芬,何启芬等20多人,于1976年还顺应历史潮流,学校办起了《五·七》中学(即初中毕业后, 留校持续读书两年,其实就是当时甚行勤工俭学或半工半读之类)当时上级的精神是学制两年,毕业后以高中毕业的学历对付但这个“五·七”中学办的为时不长,只一届就未能持续办下去,此时中小学生人数大幅度上升,已达700多人,成了人多为患。

      办学条件相当差,教室里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无座位,用些木板靠在砖头上就成了简易的桌凳小学一年级、二年级的四个班实行读二步制来缓冲无教室的困难教师无宿舍,就这样一向拖到1978年头祖旺调走 1979年,汪代先任花滩学校校长,魏继善任指导主任,肖清河负责财务管理,通过多方努力,自筹资金修一个教室,解决小学一年级长期二部制的问题并在每学期所收的学杂费中挤出片面钱,逐步添加一些桌凳,此时学生人数已增到750人,教师30多个,学校教学秩序对比正常经常开展各种形势的教研活动文体活动初步建立了一些常规管理制度,到1982年汪代先同志因病退休 1983年魏继善任花滩学校校长,李崇德任党支部书记,陈远礼任副校长,先后由何开富,汪贤坤任指导主任,肖清何任总务主任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还逐步完善,加强了教师工 3 作责任感,教学秩序正常 1985年花滩学校又更名为中心学校,当年全县农普教工作试点在中心学校开展,乘迎接省、地检查验收的东风,1986年撤掉原江西庙旧校址,上级拔款6.3万元,新修了有三层楼,9个教室的教学楼,由此,根本解决了学校的一无三有(即:班班有教室,人人有桌凳,学校有厕所)。

      通过近两年各方面的努力,1988年10月,省、地检查验收过关1990年在乡政府的支持下,学校打了水泥球场,在校园内植树种花,美化校园,教学环境有了较大的变更从1985年起,中心学校遵守自己《求实拼搏,自强进取》的校训,全体师生努力拼搏,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学校工作逐年有新的起色 1992年撤并建后,中心学校再度更名为花滩学校,承沙土镇党委政府的关切,拔钱为中心学校安上了自来水,后于1995年又再度将花滩学校更名为中心学校 从1990年到1997年,中心学校一向保持教师(公民办)42人至48人学生数(中、小学)1100人,学前2个班,小学12个班,初中5至6个班,为紧跟教导进展形势,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全体教师不懈努力,学校升学率不断提高1992年和1993年学校获镇教学成果一等奖1994年小学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