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论文广州大学城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SWOT分析.doc
10页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论文:广州大学城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SWOT分析〔摘 要)从馆舍面积、馆藏和数据库建设、职工队伍、图 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等五方面对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图书 馆进行分析比较,通过SWOT分析得出广州大学城图书馆资 源共建共享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关键词)广州大学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SWOT分析广州大学城聚集了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 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中医院大学、广东药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广州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下 文分别简称为中大、华工、华师、广外、广中医、广药、广 工、广大、广美和星海)十所部属和省属重点以及重要的本科 院校十高校都建有图书馆,各自管理本文从馆舍面积、馆 藏和数据库建设、职工队伍、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五个方 面对十馆进行分析比较(广大图书馆是整体搬迁至大学城,因 此在比较本部馆与大学城馆的时候不加以区分),通过SWOT 分析得出其资源共建共享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1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优势1・1馆舍资源充裕馆舍大小是影响读者服务工作的 重要因素一般而言,馆舍越宽敞,人均馆舍面积越大,则读者 服务工作开展得越好〔1)。
大多数高校的大学城分馆人均馆 舍面积比本校其他校区馆的要大,馆舍面积统计学校项目馆 舍面积(单位:万m2)师生人数(单位:万)人均馆舍面积(单位: ni2/人)本部馆大学城馆本部馆大学城馆本部馆大学城馆中大 11 3・65 22・2 1・8华工6・72 4・23 4・36 2 1・54 2・12 华师8*23・8 2・63 1 • 2 3・12 3・16广夕卜2 2・8 2・1 1・3 0 *95 2・15广中医3・34 2・8 1 *66 0・27 2 10・45广工7 *40 4・7 4・04 2・80 1・83 1・67广大5・6 5・6 2・29 2・29 2 *45 2 *45广药4・3 3・32 1 2・153・3广美1・50 1・10 0・6 0・4 2・49 9・37星海1・06 0・95 0・39 0・35 2 • 75 2・71 数 据来源:由各高校图书馆馆长或馆员填写调查问卷提供从上 表可知,大多数高校的大学城图书馆的人均馆舍面积比本部 馆要大,各校大学城分馆的人均馆舍面积均在1・5m2/人以上, 广中医大学城馆高达10 -45m2/人,因此,大学城图书馆的馆舍 资源更为充裕,可以为读者提供更为宽敞、舒服的阅读环境。
1・2管理系统较统一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是现代 图书馆实现管理自动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不可或缺的工具 10间图书馆总共有5个管理系统,其中5间使用深圳大学图 书馆信息管理集成系统sulcmis, 2间使用文化部与深圳图书 馆联合开发的ILAS系统,分布相对较集中中大和华师打算 更换系统,有利于馆际间自动化管理系统的链接以及数字数 据的整合,为实现信息资源共知共建提供统一的平台1・3文献传递服务便利在网络环境下,各馆依托一定 的资源共享平台开展了一系列的资源共享项目如文献传递 服务,除了利用邮寄、速递等传统方式,还利用电子邮件、Ariel 等方式来开展;通过CALIS和CASHL两个共享平台与全国其 他图书馆进行文献传递,使共享活动扩展至全国2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劣势2・1馆藏发展模式单一随着文献信息资源的急剧增 长,没有一间图书馆能够把所有文献收藏齐全,一般会存在文 献短缺现象,因此拥有与远程获取并重是最理想的馆藏发展 模式(2)以拥有为主,远程获取为辅是目前大学城各校图书 馆的馆藏发展主流模式据统计,中大、华工、广工、广药、 广美和星海六校都没有学科文献短缺,可见其仍采取“大而 全”、“小而全”的传统馆藏策略。
在馆藏发展模式方面,华工 是完全依赖本馆藏书;中大、华师、广外、广大、广药、广美 和星海以本馆拥有为主、远程获取为辅;只有广中医和广工是 本馆拥有、远程获取并重2・2大学城馆没有得到重视2・2・1职工人数严重不足职工队伍数量是影响读者 服务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职工队伍人均服务读者 人数越少,读者服务工作就越能深化、细化发展〔3)半数以 上的大学城馆的人均服务读者人数都远超本部馆其中,与本 部馆差距最大的是中大,平均每位馆员服务读者约800人,是 本部馆的8倍多62本文为广州教育局项目“广州大学城 文献资源共享保障体系研究”(编号63088)的研究成果之一图 书馆职工人数统计(单位:人)学校项目正式职工非正式职工人 均服务读者人数(包括正式、非正式职工)本部馆大学城馆本 部馆大学城馆本部馆大学城馆中大225 22 100 3 100 800华 X 131 24 17 0 190 833 华师 108 24 23 23 170 255 广外 65 8 15 13 136 619 广中医 25 12 28 17 579 93 广工 99 55 11 6 253 459 广大 107 107 8 4 206 206 广药 47 40 21 3 400 233 广美 21 14 20 15 167 40星海18 15 5 4 100 184 数据来源:由各高校 图书馆馆长或馆员填写调查问卷提供同时,大小馆职工配置 的侧重点不同。
中大、华工、华师和广外把大部分正式职工 安排在校本部,广药、广美和星海则把大部分正式职工安排在 大学城可见只有办学重点转移到大学城的高校把大学城馆 作为发展的重心,其他规模较大、有多个办学校区的高校没有 把大学城馆作为发展重心之一2・2・2纸质馆藏分布不均馆藏也是衡量图书馆规模 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网络环境下,传统的纸质馆藏仍是馆藏中 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大学城馆的纸质馆藏量只占全馆小 部分比例,如表3所示,在纸本图书、外文图书方面,所有高校 (广大除外)只把小部分馆藏放在大学城馆越大型的图书馆, 这种差距就越明显例如,中大全馆纸本图书有513 -82万册, 大学城馆却只有其中的34・8万册,相差几乎15倍 图书 馆纸质馆藏统计学校项目纸本图书(单位:万册)外文图书(单 位:万册)中外文报刊(单位:种)全馆大学城馆全馆大学城馆全 馆大学城馆中大513 • 82 34 • 8 31 • 1 12 • 6 6538 2324华工 284 76 23 ・ 6569 0 ・ 2453 7704 600 华师 270 85 8 ・ 65 3 ・ 0858 2132 1992 广外 161 46 46 6 ・ 2 3247 1201 广中医 141 76 4 4 1754 1754 广工 284 • 3 185 10 • 9 10 3337 3003 广大 221 221 6 46 4 3926 3926 广药 155 76 2 0 2200 2000 广美 30 43 10 52 ・ 1 * 461 461 星海 27 ・ 5 16 2 • 1 3 469 22 备注: ①*为无法获得的数据;②数据来源:由各高校图书馆馆长或 馆员填写调查问卷提供2・3共享程度不高馆际互借是资源共享最直接的、 最有效的途径(4)。
据统计,大学城馆现有三种共享手段:馆 际互借、文献传递和发放通用借书证;各馆(广美除外)都参与 了一些共享活动,其中最常用的是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其次 是发放通用借书证但馆际互借和发放通用借书证有使用限 制:各馆主要与本校的其他校区有馆际互借来往;对外方面,中 大主要与国家图书馆互借,华工、华师和广工主要在石牌六校 间互借,广药与广中医互借,星海筹划与广药互借;通用借书证 方面,中大要求外校读者办理临时读者证,当天有效,并收取费 用;华工、华师和广工限于石牌六校范围内,广药只与广中医 来往总之,大学城各馆的共享活动主要与其本校的其他馆进 行,校际之间的互动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3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机遇3・1员工队伍素质高,提供了发展的人才基础〔5)因 为信息的收集、组织、整理、传输等流程都需要馆员来处理, 处理信息与系统、信息与人,人与设备之间的关系等业务,也 是由馆员来进行〔6),因此人员才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 主体据了解,除了广药和广美,其他图书馆都设置了部门或 配置了人员来负责资源共建共享活动;工作人员学历全在大 学专科以上,本科生和硕士生所占比例最大;职称从助理馆员 到研究馆员都涵盖了,其中副研究馆员比例最大。
可见,各馆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能推动工作 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3・2电子馆藏和数据库建设差别巨大,会产生电子资 源共建共享的内在需要在网络环境下,数据库是读者服务最 重要的资源之一,是评估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水平的 重要指标〔7)据统计,中文数据库方面,华工以104个位居 首位,是拥有量最少的广美的52倍;外文数据库方面,中大以 86个雄踞榜首,而广药、广美和星海则一个也没有购买电 子馆藏也是衡量图书馆规模大小的重要指标〔8);各馆在电 子馆藏方面差别巨大(详见表4)在电子图书方面,广工拥有 近150万册,星海只有2万册;电子版外文期刊(全文)方面,广外 拥有近20万种,广中医则没有购买这种明显差距同样出现 在光盘和声像资料馆藏中要求每个馆都配备完全一致的电 子馆藏和数据库是不可能的,因此,为了资源共享,避免重复购 买,电子馆藏和数据库相对匮乏的图书馆必然产生与资源相 对丰富的图书馆共享的强烈愿望与内在需求图书馆多媒 体馆藏统计学校项目电子图书(单位:万册)电子版外文期刊 (全文)(单位:种)光盘(单位:张)声像资料(单位:盘)中大122・1 30000 35783 *华工 191 194336 3231 9200 华师 39 *共 3000 广 外 4 18957 19791 2963 广中医 14 0 * *广工 148 ・ 77 85 80000 250广大50 10 23179 6169广药33试用中10000 150广美 10・7074 324 554 *星海2 30000 * * 备注:①*为无法获得 的数据;②数据来源:由各高校图书馆馆长或馆员填写调查问 卷提供3・3共建具有一定的基础,有利于深入发展共建是共 享的物质基础和可靠保证,共享是共建的成果和最终归宿,二 者相互支持和依存(9),只有各馆共同建设,才能实现文献信 息资源的真正共享。
合作馆藏建设、联机联合编目等都是共 建的图书馆论坛 Library TribuneOct, 2009Vol • 29 No • 5 基 础工作,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核心任务,没有这一点,共享 就无从谈起〔10〕据统计,各个图书馆(广美除外)都参加了不 同程度的资源共建项目在协调采购、协调建库和合作编制 联合目录方面,华工、华师和广工参与了石牌六校资源共享系 统的协调o在合作编目方面,所有图书馆都参与了中国高等教 育信息资源保障系统,从而实现了书目信息资源共建,为资源 共享打下了基础4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挑战通过与中大、华工、广工、广大、广药、星海六位馆 长的访谈可知,目前广州大学城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面 临着一系列挑战,主要包括:(1)管理体制障碍大学城内各馆 所在高校分属不同系统管理,有部属高校,也有由省教厅领导 的省属高校系统之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体制使得图书 馆之间难以进行密切的合作2)观念障碍10所高校图书馆 的信息资源量存在巨大的差距,资源不丰富的馆渴望实现大 学城内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而资源丰富的馆却不愿意分享,认 为共享会损害本馆的利益,狭隘的本位主义思想占了上风,图 书馆间难以合作。
3)技术障碍10所高校的图书馆管理系统 尚不一致,10所高校共有5套不同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要取 得管理系统无缝衔接,不仅成本高,而且还要解决各馆数据标 准与著录格式不一致的技术问题4)经费障碍经费是图书 馆最重要的资金来源,是制约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发展 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但是,由于高校间管理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