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2].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34170176
  • 上传时间:2023-02-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5M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印度发展的基本线索;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并了解它对印度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了解佛教的创立及传播;通过对种姓制度的分析,提高对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识读地图《古代印度》,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印度文明的主要成就,欣赏古代印度人民的创造力教学重点:印度的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教学难点:印度的种姓制度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河南洛阳白马寺据史书记载,公元64年,东汉明帝夜梦金人飞入殿中,大臣解释说是西天的佛明帝于是派人西行求佛使者遇到两位印度僧人,求得佛经、佛像,一同回到洛阳明帝下令修建寺庙,让僧人译经因当时用白马驮载经书和佛像,故该寺名为白马寺这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古代印度文明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一)自然环境1.教师提问: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古代印度》,找出古代印度文明的大致位置,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说一说其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提示:古代印度在地理位置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这里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终年气温偏高。

      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河水一部分来自高山冰雪融水,一部分来自季风降雨,水量丰沛良好的农耕自然条件,保障了人们稳定的衣食之源,从而创造了古代印度文明2.活动与探究:阅读教材P14课后活动2关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的地图,结合地图回答:(1)按从左至右的顺序写出古代文明的名称,并写出它们产生的大致时间2)这些古代文明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为什么?提示:(1)古埃及文明,约公元前3500年;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约公元前3500年;古印度文明,约公元前2300年;中国文明,约公元前3000年2)大河流域北纬20°—北纬40°原因:大河流域气候温和,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有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二)文明历程1.学生自学:阅读教材“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一目,了解古代印度的基本历史沿革提示:①以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为代表的早期文明;②雅利安人建立的奴隶制小国;③孔雀王朝和孔雀王朝之后的古印度2.教师提问:说说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早期代表是谁这一代表以什么为中心?印度历史上第一次完成统一的王朝是哪个王朝?提示: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早期代表是哈拉帕文化,这一文化以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为中心。

      孔雀王朝是印度历史上第一次完成基本统一的王朝,其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3.图片展示:     摩亨佐·达罗遗址   摩亨佐·达罗城市想象图指导学生搜集摩亨佐·达罗遗址的资料,结合图片感受古代印度早期城市的繁华,在课堂上分享交流4.材料展示:材料一: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一批自称“雅利安人”的部落出现在印度河中上游地区,并逐渐征服土著居民而居于主导地位这些雅利安人来自何方,目前尚无定论……不过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其一雅利安人所操语言属印欧语系,其二他们的外貌与当地土著居民有很大的差别——《世界通史 第一编 前工业文明与地域性历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材料二:雅利安人虽发源于里海以东,然而是东入印度,西入欧洲的民族,故又称印欧民族印欧民族包括很多种:入印度的,叫作印度人;余为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克尔特人、条顿人、斯拉夫人……雅利安人发迹于中亚之时,已知农耕畜牧,已知纺织陶冶——《世界通史》结合上述材料,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增加对雅利安人的了解,为后面学习做铺垫目标导学二:森严的种姓制度1.图片展示:有关种姓制度的漫画结合上述漫画,指导学生阅读“森严的种姓制度”一目,说说种姓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其内容是什么?提示:雅利安人的入侵随着雅利安人内部的贫富分化日益加剧,等级的差别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逐渐形成了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把社会群体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婆罗门;第二等级是刹帝利;第三等级是吠舍;第四等级是首陀罗,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2.材料展示:《婆罗门法典》中,印度人被分为四级:一曰祭司,即婆罗门;二曰武士,即刹帝利;三曰工人阶级,即吠舍,包括农民、工人及商人;四曰贱民阶级或奴隶阶级,即戍达罗(首陀罗)换言之,这四级的人,即祈祷者、打仗者、生产及买卖者、供他人驱使者是也婆罗门法典规定这四级人的本务及其相互之关系,约略如下:婆罗门的任务为讲授吠陀,研究吠陀,为自己及为他人主持祭祀,发给施舍之物及接收施舍之物刹帝利的任务为保护人民,办理施舍,提供祭品,研究吠陀,并严防自己接近物欲吠舍的任务为照顾牛羊,办理施舍,提供祭品,研究吠陀,经营买卖,以款贷人,耕种土地戍达罗的任务则为规规矩矩侍候上举三阶级的人——《世界通史》结合上述材料,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分别从不同等级的立场分析他们的权利、义务,进而探究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发展的影响提示: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首陀罗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贱民在这四个等级之外,是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种姓制度是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以职业世袭、内部通婚为特征。

      种姓制度在印度社会一直延续下来,渗透到印度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3.教师补充:种姓制度的影响:种姓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种姓成员内部提供了保护,有利于维护统治及社会安定但是其消极作用是主要的,它制造种姓隔离,维护社会不平等,使下层劳动群众备受压迫和歧视,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过渡:正是因为森严的种姓制度,社会矛盾愈演愈烈,从而推动了佛教的产生目标导学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学生自学:阅读教材“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一目,了解佛教创立的基本信息提示: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佛教基本教义:众生平等、忍耐顺从2.问题思考:结合教材回答,佛教为什么宣扬“众生平等”?国王为什么大力扶持佛教?提示: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3.问题思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佛教外传的时间及两条传播路线提示:时间: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北传:中亚→中国→朝鲜→日本→越南(传至东亚地区)(公元前1世纪,由中亚传入中国)南传: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三、课堂总结古代印度是亚洲南部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500年左右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

      后来在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后,印度半岛除南端以外一度统一在印度奴隶制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体现了鲜明的阶级性,成为印度奴隶社会的重要特点随着印度社会经济的发展,婆罗门和其他等级的矛盾激化,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通过对古代印度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和其他劳动人民进行统治的社会制度佛教的教义因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某种需要,受到统治者特别是刹帝利的保护根据特定情感目标创设情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共同体验、共同感受,让学生在相互尊重、信任的气氛中学到知识、陶冶情操,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