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考2025吉林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提升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docx
64页备考2025吉林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提升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1、老师对学生搜身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A.人身由B.人格尊严C.隐私权D.身心健康权【答案】 A2、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其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表现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不稳定性【答案】 B3、()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答案】 C4、我国古代第一次将“教”与“育”二字连在一起.使用“教育”一词的著作是()A.《孟子.尽心上》B.《荀子》C.《论语》D.《中庸》【答案】 A5、主张“经师和人师合一”“老师要做园丁,不要做樵夫”,被毛泽东称为“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教育家是()A.陶行知B.徐特立C.蔡元培D.鲁迅【答案】 B6、个体发展过程中坏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是()A.可塑期B.发展期C.青春期D.关键期【答案】 D7、小学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是( )A.将优秀的文化成果传授给学生B.实现爱国教育C.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D.使儿童学会学习,学会适应社会【答案】 C8、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斯宾塞D.裴斯泰洛齐【答案】 A9、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A.面向全体学生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答案】 B10、长期摄取食盐18g/d以上,患哪种疾病的可能性最大A.高脂血症B.高血压病C.糖尿病D.胃癌E.肝癌【答案】 B11、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A.道德情感异常B.道德行为不良C.道德意志薄弱D.道德认识缺乏【答案】 C12、现行社会保险不包括的保障内容有( )A.失业保险B.医疗保险C.护理保险D.工伤保险E.养老保险【答案】 C13、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完全否定了()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遗传B.环境C.教育D.教师【答案】 A14、学习某资料,10 遍正好记住,那么学习效果最好的学习遍数是( )A.8B.15C.12D.10【答案】 B15、下列关于高血压患者干预计划制定原则说法错误的是A.目标的设立要有可行性B.一次一般不要设立太多目标C.目标要十分清楚、具体、可操作D.患者不需要参与目标的设定E.要针对每个高血压患者的实际情况【答案】 D16、我国义务教育的课程计划的主体部分是()。
A.培养目标B.课程设置C.考试考查D.实施要求【答案】 B17、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体现了教师的( )A.知识素养B.人格特征C.教育专业素养D.能力素养【答案】 B18、决定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定社会的()A.生产力B.文化水平C.生活水平D.政治制度【答案】 A19、一名教师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的根本条件是( )A.教师的晤言天赋B.教师资格证书C.教师的角色认同D.教师的专业素养【答案】 D20、()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A.内部反馈B.外部反馈C.动觉反馈D.过程反馈【答案】 B21、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指的是学生的()A.名誉权和荣誉权B.公正评价权C.隐私权D.人格尊严权【答案】 D22、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称为()A.谈话法B.讲授法C.讨论法D.实验法【答案】 B23、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被称为是( )A.效度B.难度C.区分度D.僧度【答案】 D24、下列表述不属于小学美育方面要求的是( )A.初步具有广泛的兴趣B.培养审美能力C.培养创造美的能力D.具有健康的爱美情趣【答案】 C25、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B.毛泽东思想C.论语D.学记【答案】 A26、“揠苗助长”违反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A.互补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答案】 B27、心智技能的执行具有( )A.外显性B.展开性C.内潜性D.客观性【答案】 C28、内化指在思想上与他人的思想观念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A.认知结构B.价值体系C.观念系统D.策略框架【答案】 B29、教育要把握儿童学习的“关键期”,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阶段性B.差异性C.不均衡性D.顺序性【答案】 C30、()在他的《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思想A.卢梭B.凯洛夫C.杜威D.朗格朗【答案】 D31、第一反抗期发生的时间大约是()2009-05)A.1~2岁B.3~4岁C.7~8岁D.13~14岁【答案】 B32、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 ) A.做出分析B.做出判断C.做出决策D.进行评估【答案】 C33、当个体行为符合群体规范时,群体就会给予赞许或鼓励,从而进一步强化其行为这属于( )。
A.群体归属感B.群体认同感C.群体压力D.群体动力倾向【答案】 D34、()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A.顺应性B.同化性C.重组性D.具体【答案】 B35、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可接受性和()A.实践性B.可行性C.衔接性D.发展性【答案】 D36、少年的自我中心性可以用下列概念来表征( )A.独特自我B.独特观众C.假想自我D.假想观众【答案】 A37、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康德D.杜威【答案】 C38、疾病筛查、普查属于A.第二级预防B.第三级预防C.化学预防D.第一级预防E.三级预防策略【答案】 A39、学校组织教学工作,确定工作步调的依据是()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课程目标D.课程表【答案】 A40、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学生B.教材C.教师D.教学方法【答案】 C41、把“基因复制”看做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的是()A.弗洛伊德B.威尔逊C.格塞尔D.华生【答案】 B42、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是( )A.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B.处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C.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D.让孩子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答案】 A43、教学过程是一种待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体现在( )。
A.认识的直接性B.学生的主体性C.教学的教育性D.活动的开放性【答案】 C44、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活动B.教有活动C.课外活动D.家校结合【答案】 A45、学校德有的基本途径是( )A.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教学B.课外活动C.校外活动D少先队活动【答案】 A46、按日常活动分类的身体活动类别不包括( )A.业余休闲活动B.交通往来活动C.有氧代谢活动D.家务性活动E.职业性活动【答案】 C47、格赛尔说的话属于()A.内发论B.外铄论C.教育无能论D.多因素论【答案】 A48、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理论是()A.外铄论B.内发论C.环境决定论D.多因素交互作用论【答案】 B49、下列不属于意义学习的条件的一项是()A.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B.学习者认知结构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C.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并使两者相互作用D.学习材料要高于学习者的能力范围【答案】 D50、下列对于基本卫生保健的含义理解有误的是( )A.各级政府组织参与卫生保健的有效形式B.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C.最初级的卫生保健组织,是卫生系统的低级部分D.必不可少、人人都能享有和充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