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和谐人格三维图式初探.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kms****20
  • 文档编号:40527848
  • 上传时间:2018-05-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24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和谐人格图式论和谐人格图式论初探初探————————李群雄李群雄摘要:摘要:本文从三国分权中取象,引申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的图式,运用三维辩证 思想来演绎图式不仅适用于儿童个性的心理成长,也适用于成人的心 灵图式及人格和谐,更适用于民族文化及区域特性将图式当做一种方 法论,达到理清思维,找到直觉用以处理人格分析、文化诠释,指导 家庭教育实践,指导个体自身图式的完善这是一种世界观与方法论的 结合关键词关键词::图式 人格 三维辩证 和谐 重心转移引引 入入格鲁克在 2006 年中国经济高峰会上说:“我们正沉溺于知识和信息之中, 但我们在技能方面非常匮乏你做的和你所知道的是真正存在着差异的 ” 多元社会、多种变量、多个向度、多维思想,令世人找不到准信,找不到 感觉;信息如潮水般汹涌而来,使人应接不暇,且莫衷一是 家庭教育成为了全球化的课题和难题自古人性就是多变的魔方,多种因 素搓合在一起相互侵扰,使为人父母者捉襟见肘、宽严皆失,往往事与愿违 孟子说:智、勇、仁,君子之端就是说:有健全人格的君子,他的智慧 力量、意志力量、道德力量,三种力量在内心都得到了极端的发展。

      所以君子 的内在精神世界是和谐的,没有缺失、齐头并进,这样才符合古人“中正仁和” 的准则 皮亚杰①则启示人们:儿童心理起源于主体的动作,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 客体现象的顺应,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外在) ,这种发展是以图式图式的 方式同化客体现象,通过顺应、适应而达到平衡 那么,是否可以描绘这种图式呢?进而,是否可以对图式进行演绎?一、人格力量的均衡一、人格力量的均衡马斯洛(1918—1970)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自从他提出“层次需要论” ②以来,人们似乎发现了心灵的大陆他还说,人的潜力是无穷的,给平凡的 人们带来了无限的希望,激起很多人走寻找那掩藏的绿洲 我国心理学家许金声先生③继之研究“健康人格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把 人的精神世界划分为道德力量、意志力量和智慧力量 弗洛伊德④认为:人的一切心理意识,都是来自于性本原 成中英先生⑤说:“我们之所以能在事物与我们的作为之中辩认出道德和 原则,那是因为,我们把自身固有的秩序感投射到事物上面或取法那从特定的 演化处境中凸现出来的秩序” (《论中西哲学精神》 ) 然则,个性心灵的图式(秩序)从何而来,又是如何演变的呢? 在个体发展中道德、意志和智慧三种人格力量又如何作用于心灵的图式? 怎样去寻找创造的根源和情商之谜呢?21、三维辩证、三维辩证本文从中国古代三国时期的三足鼎立、力量消长中取象,提出“道天地人” 的三维辩证图式:天时人和 地利图 1:三国争权(认知图式) 图 2:东方思辩模式(世界观图式) A、三种力量是在四维时空中,而不在同一个平面之上,也不在同一个立 体空间之中,三种力量也不是同时同地起作用,或同等程度起作用; B、四个量之间相互矛盾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若均衡发展,形成有序 状态良性循环,则演绎为理想图式四维坐标落在三维空间里呈现为一个正四 面体; C、若发展不均衡,则产生能量内耗,四面体被扭曲、异化,成为病态, 形成无序状态,甚至产生恶性循环,则演绎为偏异图式,最后,系统分崩离析;D、四个量之间的作用向度(连线向度)并不固定当不同的量向度一致 时则成就一个路径;实现同一个作用或目标,可以有多个路径;每两个量之间 都是二维辩证关系,即对立统一,这是最简路径; E、当其中一个量被消弱时,整体图式的重心发生转移; F、这一图式是动态图式,集系统性、开放性、灵活性、直观性、辩证性于 一体,符合信息时代多维度特征,兼容东西方文化之比较,试图站到人类思维 的更高点,将世界观与方法论融为一体2、人格均衡、人格均衡A、道德、意志、智慧是个性心灵的主干力量个性的内在和谐,是一种 阳光图式,有待于三大人格力量的均衡发展如果三者齐一,成鼎足之势,相 互协调,从而达到内在自由这样的人如有神助,行事畅达,灵思泉涌,能超 常发挥潜在能量,产生巨大的创造力和人格魅力这就是人们所企盼的“黑马” 现象,这是人格集成效应如下图:道德力量孙曹刘汉室天人地道3意志力量 智慧力量 古君子之风与浩然正气 图 3:和谐人格三维辩证(集成图式) “临渊不惊,临危不惧,宁死不屈,宁折不弯;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此 乃壮气 把酒临风,横槊赋诗,壮心不己,志在千里;万物皆备于我,当今之世, 舍我其谁此乃豪气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不恋进退,思不虑得失;在人生最晦暗之时,亦 能沐江山之风月,驾凌波之扁舟,举杯邀月,游目骋怀,不求与日月相始终, 只见今世之乐趣此乃逸气 与天地相应合,与自然相吐纳;春虫秋蝉,尽可入耳,夏雨冬雪,皆可濯 心;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见花放流水,能知其雅趣,听禽鸣天 籁,可悟其天真此乃清气 ” B、如果失足一方,人格产生倾斜(重心转移) ,则心灵扭曲,个性被委屈, 意识遭压抑,其价值将堙灭在自卑自弃里比如一个聪明且纯朴善良的学生, 若缺乏意志自控力,结果会前途无望, (这样的学生在农村若占 60%左右) ;而 一个聪明且倔强的人可能成为英雄,也可能成为恶棍;当一个倔强却善良的人 缺乏智慧时,必然是鲁汉;孔乙己仅仅是善良而已,虽识文断字,但并没有真 正的智慧,愚昧而又软弱,懒散而又狭隘,最后连读书人的面子(自尊)也不 要了,成了小偷这是那个时代对人性压抑的结果,孔乙己在生命图式的一点 点的萎缩中死亡出生时 成人后 死亡时 图 4:孔乙己心灵萎缩演绎(变形图式) C、所谓潜能,就是某种人格力量没有得到充分发展造成的屈抑损耗,或 被掩盖了的才能,激发潜能就是要把心灵图式扭曲的根源找到,把人格力量 “集成”一块,产生协调有序的系统合力。

      D、情商即智慧力量以外的三极所形成的综合影响力目前我国教育最大 的困境在于:重心大大偏向智慧力量的发展(由于中考与高考指挥捧的作用) , 结果把情商与智商对立起来了,两者在时空上相互挤兑如图 5 E、家庭教育之所以成为时代的难题,乃在于失去了均衡的图式,因而也就 是失去了标准,失去了判断,失去了选择成为高考指挥棒下迷失的羔羊仁 清气 性 壮气智 豪气 逸气勇和谐4图 5:教育重心偏移(变形图式,肢端发展)3、层层相因,无始无终、层层相因,无始无终A、意志与智慧的相互影响: 自卑心理产生的根源是认识力低下,习惯于仰视天空,结果把周围的一切 都看作高大无比,自己当然就渺小了恐惧生自无知 对前途和目标认识不清,是半途而废的主要原因;不善于计划安排,不善 于运用方法,不善于改进技术,不善于改造系统组织结构,就不会有信心,很 可能虎头蛇尾 “单是勇猛,而缺乏理想之光,不能给人以热力和信心” (岳军语)没有对 信仰和理想的深刻认同和虔诚景仰,就不能产生义无反顾的大勇。

      心灵中的黑 暗,必须用知识来驱除而最难得的勇气,乃是思想的勇气 B、道德与意志相互影响: 爱是心灵的动力,爱情是永恒信仰,爱情为历代文学家和各民族人们所讴 歌,赞美,乃是爱神赋予了人以强大的生命意志爱情能使死灰复燃,使懦夫 成为英雄,使虚空变得丰满,使懒散变为执著,使堕落焕发新生而良心激起 人们承担责任的勇气 赤诚方见神勇, “正直的人决不胆怯” (莎士比亚语) ;而奸佞的小人既便聪 明透顶也永远达不到“大勇”的境界;没有至诚的德性,自然挡不住诱惑,为 贫贱所移,为美色所倾,为别人的强大所吓倒,根本不会有“舍生取义”的 “浩然正气”了 C、道德与智慧相互影响: 智慧是一种德,智慧和道德并不能分开 《中庸》中说“自诚明,谓之性, 自明诚,谓之教” , “诚”是真诚的道德人格, “明”即指智慧,即灵明,诚而后 能“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智慧” (雪莱语) , “道德 能填补智慧的缺陷,科研成果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但丁语)二、东西人格图式比较二、东西人格图式比较1、东、西文明比较、东、西文明比较东方文明是阴柔至上,单从理性入手,很难进入东方文化的核心。

      中国人 对真实世界的经验及体验的内容,唯有海德格尔⑥“现象学”的观点,还可以 做出解释,却不能达其风骨海德格尔受东方哲学的影响颇深,说人生的本真 情态是“烦、畏、死” ,宇宙之间唯有“天、地、人、神” 古代西方文明始终没有“天”的概念,缺乏“天”的维度,直到爱因斯坦 相对论出世,才有了对于时空的整体把握中国人心中感应的“天”图式,其 实就是被爱因斯坦用量子力学证明的“相对时空”⑦5中国文化的最高追求,即达到“天人合一”的价值境界,直觉“天”之道 (时空性) ,越过理性知识与逻辑实证的维度,达到一种综观,使内心的灵明 (图式)吻合于外在现象这正是中华民族具有独特的创造力的根源图 6:西、中、印文化比较(维度认知图式) 印度佛学文化,则是关于心灵图式的诠释(证)和体认(戒) ,大乘佛法 (华严宗)经过四个连续的否定(超越)达到“一真世界”⑧,即真心所展现 的世界(图式) 心是什么?心是心脏吗?心是大脑吗?心是性吗?只知道心的 速度可以快过光速 所以,不论西方人还是中国人都不敢说“认识自己” , “人们的认识触角在 指向外物时,可求视通万里,入微探幽,而反向处却又常常感到力不从心,难 求定于一尊” (陈新夏《跃上新台阶》 ) 。

      可是,佛教徒的虔诚的确有一种对自身的穿透力,印度人可以笃定一种信 念而神鬼莫动印度是唯一一个不经武装斗争而取得民族独立的殖民国家,这 是人类历史上所罕见的丘吉尔曾诅咒圣雄甘地⑨是“疯子” ,因为他对这个 “疯子”实在是莫可奈何 “非暴力”并不是一个特定的政治组织,而是一种信 念和召唤,却胜似一场战争2、西方人格、西方人格从古代地中海沿岸战来斗去的史诗中,从两次世界大战的血腥中,可以了 解到西方人格更多的体现为一种英雄主义若从十九世纪欧美对全球资源的掠 夺来看,是霸道多于王道这是一种道德人格的薄弱或缺失 叔本化叔本化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生命意志,现实是痛苦的,因为意志的本质就 是盲目的欲望和永不疲倦的冲动,欲望按其实质来说是痛苦 尼采尼采是叔本华的学生,提出了权力意志论和超人说 “世界就是:一种巨大 无匹的力量,无始无终;一种常住不变的力量,永不变大变小,永不消耗,只 是流转易形,而总量不变;一个奔腾泛滥的力量海洋,永远在流转易形,永远 在回流,无空岁月的回流,以各种形态潮汐相间,从最简单的涌向最复朵的, 从最静的、最硬的、最冷的涌向最烫的、最野的、最自相矛盾的,然后再从丰 盛回到简单,从矛盾的纠缠回到单一的愉悦,在这种万化如一、千古不移的状 态中肯定自己,祝福自己是永远必定回来的东西,是一种不知满足、不知厌倦、 不知疲劳的迁化。

      ”⑩ 因为过多强调意志,淡化了道德和人伦;过多地关注自身的自由度,而损 害了他人利益即使所谓绅士,也很多是止于礼节 西方商业社会的发展,更使西方世界道德沦丧,心灵空虚信仰宗教不过 是为自己的灵魂寻找一种寄托,让心灵有一片可以栖息的静土;人伦失常,父知人知地知天创造西中印6子如陌路,兄弟不相亲,有的走向汹酒、吸毒、暴力、同性恋,以寻求躯体的 刺激来弥补价值的失落与人生的渺茫图 7:西方绅士人格(变形图式,扁平) 图 8:儒家人格(变形图式,偏跛)3、东方人格、东方人格道家思想是百家文化的鼻祖,也是中国文人人格的象征——逍遥人生 儒家人虽然有很浓的现实责任感,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