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外商对华技术转移实证探究.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11077023
  • 上传时间:2021-11-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8.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外商对华技术转移实证探究本研究以外商投资企业的问卷调查为中心,探讨在京跨国 公司的技术转移及技术扩散情况,并以此衡量外商投资母公 司对在中国子公司的技术转移产生的影响一、样本企业的技术与经营特点我们对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1 0 0万美元以上, 且占3 0 %以上股份的外商投资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样本 企业共3 9家,其分类见表1从投资国家或地区类别上看, 投资规模基本上没有差距,但不同行业的投资规模则出现了 明显的差距,对制药业和新技术产业的投资额比较高,各达 到2, 1 4 5万美元、1, 7 8 8万美元,而其他制造业的 投资仅达到1,14 8万美元,低于全部行业的平均投资水 平机电行业的投资8 6 5万美元,在全部行业中最少从 投资方式看,大多数采取中外合作方式,外商独资企业仅有 4家外商投资股份平均达到7 6%,说明外商投资母企业 的影响比较大样本企业的生产总额中外销率较低,只占1 6 %,说明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部分外商投资企业是以中国内销为 重点的市场导向型直接投资从个别企业对进驻中国市场动 机的回答中,开拓中国市场(9 4 . 9 %)、中国的市场容 量及潜力(89.7 %)、在华建立生产基地(74.4 %)、 对抗跨国竞争对手(7 1・8%)占有较高的比重,而取得 廉价劳动力(4 1. 0%)、降低生产成本(3 5 . 9%)、 享受优惠政策(30. 8 %)、取得廉价原材料(25. 6 %) 等所占比重则相对较低。

      投资国家类别的内销率中美国企业 占的比重最高,达到8 9%,欧洲系企业达到8 7. 6%, 港台企业8 1 . 2%,日本企业7 8. 6%从行业分类上 可以看出,对制药、机电、信息技术以及其他制造业的投资 动机是把中国市场作为首选之地,而机电和其他制造业对“取得廉价劳动力”的投资动机相对较高在样本企业和外商投资母公司之间,生产工程方面的调查呈现如下结果外商投资企业和母公司的生产联系中,生 产同类成品的企业占4 6. 2%,生产加工零部件和半成品 的企业占3 3・3 %,研发活动为主的企业占5・1 %,进行单纯加工组装的企业占1 5・4%关于这些外商投资企 业生产的产品从质量和品种与母公司的同类产品相比有无 差距的问卷调查中,5 6 %的企业回答确实存在一定的差 距这说明外企在中国实行"适应的变形战略”来适应中国 市场它显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外商投资企业与母公司 的垂直关系是以生产内销市场型产品为主要活动来开拓中 国市场在生产现场使用的技术水平的自评项目中,与投资国母 公司相比,有7 7 %的企业回答使用先进的技术,其中,使 用先进技术的企业有1 2家,占3 0 . 8%;使用比较先进 的技术的企业有18家,占4 6. 2%。

      在行业类别中制用 药业使用先进技术的比重最高,其次是信息技术,依次为机 电、一般制造业二、技术转移方式与状态1、技术转移动机与途径纵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外商投资企业技术转移的主 观动机,提高产品质量(8 4 . 6 %)和新产品开发(7 4. 4 %)为主要目的者占绝对比重其他顺次为提高技术 开发能力(48. 7 %),降低生产成本(43. 6 %),改 进生产管理(33. 3 %),缩短生产时间(30. 8 %)按行业类别考察,所有的行业基本上是以提高产品质量 和新产品开发为目的,从投资国母公司接受技术转移,如制 药产业相反,机电、信息技术产业则以对抗激烈的市场竞 争和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作为引进技术的主要目的跨国公司在投资初期,主要通过公开途径,即市场交易 来转移技术,但开始进行产品的生产后,则以企业的内部途 径为主要手段来进行问卷资料显示,外商投资企业从母公 司持续获得技术的方式,不仅是设备的引进,更是通过工程 指令、委托技术专家以及技术训练等多种手段共同作用的结 果问卷调查的3 9家企业中,引进成套设备的2 4家、关 键设备的16家,各占6 1 . 5%和4 1. 0%,这是因为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区时间短,需要从投资国引进大部 分生产设备。

      其他方式包括:利用文件的转移占4 8. 1 7%;母公司派遣技术专家进行专业咨询约占4 3. 6 %; 技术人员国外进修占3 0 . 8 %而采取技术许可方式的仅 有7家企业,采取技术转让方式的仅有3家,显示通过正式 途径进行技术转移的企业很少以行业类别考察技术转移, 在方式上没有太大的差距2、转移技术的内涵与水平考察样本企业引进的技术项目可以看出,对产品的生产 过程以及销售过程中所需要的应用技术的引进明显高于产 品的初期开发阶段所需要的基础技术的引进在这一点上, 全部行业基本类似,只有在信息行业企业出现了对产品的初 期开发所需要的设计技术的引进比重相对高的现象这是因 为,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周期比设备产业短,而且与在技术 特性上以人体现技术为中心有关设计技术是关于产品的基 本模型和零件设计的技术,它属于核心技术,是中国企业最 缺乏而先进国家不愿转移的技术大多数企业所接受的技术 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但缺乏长期的技术 创新效率所调查的全部行业中回答从母公司转移先进技术的有 1 2家企业,占3 0 . 7%引进成长技术的企业占4 6 . 2 %,引进成熟技术的企业占2 3 . 1%。

      所调查的3 9家样本企业中,有7 6 . 9 %企业引进成长技术以上的高 级技术,说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的技术水平总体上明 显髙于中国工业企业的技术水平以行业部门类别考察,制 药业和信息技术产业尖端技术的比重较高,而机电和其他制 造业则以成熟技术的转移为主信息技术产业由于技术周期 短,技术消化速度快,所以从母公司引进先进技术对引进 技术消化程度这一项目的回答上,超过样本企业半数以上的 2 2家企业(5 6 . 4%)表示满意,回答不满意的企业仅 有2家三、技术扩散途径分析1、技术教育与人力流动外商投资企业主要是让雇员通过直接参加生产过程来 学习外商投资企业所拥有的生产技术及经营方法,同时通过 技术教育提供更系统地掌握技术的机会问卷调查显示,7 7 %的外商投资企业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雇员进行技术教育, 见表2 o外商投资企业建立初期,通过母企业的操作程序及聘请 外国技术专家来转移必要技术,之后为了提高雇员的资质, 逐渐通过现场传授或到投资国接受系统教育,定期或不定期 地进行技术教育随着外商投资企业积累自身技术,母企业 与子企业间的技术差别减少,定期海外教育也减少按行业 类型来看,所有行业进行技术教育的比例都很高。

      掌握外商企生产技术或经营方法的当地雇员把技术转 移到国内企业或自己的创业活动中,可以把外商投资企业的 技术扩散到东道国竞争企业鉴于外商投资企业成立时间较 短,只有少数企业经历过技术人员的移职事例其重新就业 的企业大部分为同行中的竞争企业,在信息技术产业中的技 术人力移职率较高2、配套效应大部分外商投资企业的配件都由国外企业供应,形成外 资企业与国内供应商之间的配套关系对于北京经济技术开 发区外资企业来说,国内供应商的供应比率超过投资国的供 应比率调查还显示,外资企业与中国配套企业之间通过商 业化网络,进行可提高内资企业生产效率的技术转移在原 料及零部件供应上,中国国内配套企业的供应率相当于样本 企业的7 1 . 7 8 % (见表3 ),这意味着外商投资企业将 技术扩散到中国国内企业的可能性大在外商投资企业对其配套企业的技术支持上,有1 4个 企业的回答为有过技术支持按行业类型分类,制药业与机 电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对国内企业的技术支援超过了其他行 业因此,在同行业之间技术扩散的可能性较高在企业间 技术扩散中,生产成品的外资企业比外资配套企业更容易将 技术转移支内资企业,即在外商投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关系 中,通常前向效应比后向效应显著。

      但是,北京经济技术开 发区的高技术外资企业中,大部分为给其他外资企业供应原 料及配件的配套企业,因此技术扩散效应较低3、研究与开发活动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开发投资是技术扩散的重要途径 之一从问卷调查可知,研究开发的企业共有1 7家,各个 企业的研究开发主要进行的项目为应用开发,而基础研究是 依靠投资国的企业或第三国进行其中1 4个企业是由企业 内部的研究机构进行研究开发,而在独立研究机构的3个企 业都为大型跨国公司以上1 7家企业中的8个企业都与北 京地区的研究机构或大学有着共同研究的经验或正在进行 共同研究,因此,通过研究开发活动扩散技术的可能性较高 尤其是从事制药业的企业,与中国企业共同使用研究器材, 信息技术企业中的大型跨国公司也进行共同研究,促进技术 的地区扩散四、结论与建议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强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的技术协调中国改革 开放初期,外商直接投资以单纯加工贸易和组装型直接投资 为中心,没有很好地形成与内资企业的技术分工最近,以 世界性跨国公司为中心的市场导向型直接投资的日益扩大, 逐渐同国内企业形成分工体系如果能实现外资企业和国内 企业的合理分工协调,直接投资的技术转移效果就可以大幅 度提高。

      考虑中国的整体技术水平,同时发展所有行业的相 关技术,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此,应该有选择地实现特 定行业内的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的技术融和第二、注重培养国内企业的先进技术,提高对引进技术 的吸收能力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转移效果,是在国内企业 付出努力,提高消化能力时才有可能实现培养国内企业的 先进技术,吸能收力,需要构筑共同研究体制,并以此来活 跃技术开发研究活动为了引进高新技术行业的外商直接投 资需要拥有充足的高级技术人力,完善的人力资源供给条 件,国内企业应该创造出不比外商投资企业落后的、能够吸 引高级技术人力的工作环境第三、进一步确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外商投资企业 的研究开发活动是技术扩散的最重要途径,而知识产权制度 是推进研究开发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加入WT 0后,在 一定程度上整顿和改善知识产权制度,但外商投资企业对中 国的知识产权制度,仍然持有否定的态度,所以需要进一步 确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作者单位为韩国韩南大学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 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