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贸易结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基于福建省数据的经验研究.doc
12页贸易结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基于福建省数据的经验研究许培源,华侨大学 摘摘 要要::按照 Muzumdar 和 Baldwin 的观点,贸易通过促进资本积累来促进进口国的经 济增长,而根据 Helpman 和 Worz 的观点,贸易通过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更为持 久,技术溢出的效果与贸易结构、进口品的技术密度相关,并且需要一定的人力资本存量相 结合因此,分析福建省的贸易结构特征和人力资本条件及其对福建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于 以出口导向作为发展结构的福建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福建省数据的经验研究发 现: (1)福建省的贸易与增长的双向关系体现在贸易结构上,而不是贸易量上,因此,单纯地 依赖贸易量扩张来拉动经济增长并非最优选择,调整贸易结构,实现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 变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促进福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高技术品进口在提高我省生产率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 “两头在外”的经营模式使得外 商投资企业的高技术品进口对福建省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受到限制 (3)人力资本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贸易技术溢出的效果,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将提高贸 易对我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4)人力资本的结构、分布对贸易溢出有直接影响,在保证教育公平的前提下发展异质 性教育,这有利于整个社会人力资本的积累,有利于贸易的技术溢出关键词关键词::福建省;贸易结构;技术溢出;人力资本;经济增长一、引言一、引言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福建经济的三大核心 问题,而这三大问题都和贸易结构紧密相关,也和人力资本水平密不可分 从贸易的角度看,贸易结构升级不仅是提高分工地位、增进贸易利益,实现对外贸易 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而且,根据 Helpman 等人的观点,技术密度更高的资本品和高 技术品进口产生的技术溢出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更根本的因素, 而技术溢出的效果取决于当地的吸收能力——人力资本水平因此,研究福建省的贸易结 构和人力资本在福建的贸易增长中的作用,对于福建省贸易战略的制定和人力资本政策的 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二、文献回二、文献回顾顾贸易和增长的关系始终是贸易理论研究的焦点,不同的理论对贸易如何引致增长这一 问题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传统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都强调分工的重 要性,目的在于解释贸易的发生机制以及福利效应,并没有回答贸易如何引致增长的问题。
① Baladwin(1992)从资本形成的角度分析贸易产生的两种效应:比较优势效应和资本积累 效应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只要贸易能够增加资本回报率,资本积累就会产生;根据索洛 的新基金项目: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贸易结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基于福建省数据的经验研究” ,项目批号(2007B007)作者简介:作者简介:许培源(1970—) ,男,福建安溪人,华侨大学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古典增长模型,资本积累会导致人均资本存量增加,在储蓄率不变的情况下,必然导致人 均产出增加,经济增长所以,资本积累效应会放大比较优势效应 Mazumdar 认为,贸易能否促进增长取决于贸易结构——本国是资本品的出口国还是进 口国如果一国出口资本品而进口消费品,将会导致资本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如果其上升 幅度与实际储蓄率变动成比例,那么资本的折旧率也将上升,折旧率的上升必然会抵消投 资的增加,从而削弱资本积累的效应;如果一国出口消费品而进口资本品,资本品的相对 价格将下降,资本的折旧率也将下降,在新的索洛均衡点上,人均产出水平远大于 Baldwin 均衡下的产出水平。
这时的资本积累效应一方面来自生产函数的变动,另一方面 来自于资本品成本的下降 在新贸易增长理论看来,贸易数量增加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是静态的,而贸易通过其 内生的技术溢出产生的动态收益更重要(Grossman and Helpman 1990; Goe and Helpman 1995) ,溢出效应的大小则与贸易结构有直接关系,不同进口品——资本品、中间品和消费 品——产生技术溢出的情况不同Goe and Helpman (1995) 的研究证明,对于发展中国家 而言,进口资本品与国内资本品的生产率是存在差异的,因此,资本品的进口并不一定会 导致资本品价格下降,其更重要的作用在于提高本国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提高本国资本 品的边际产出,促进经济增长; ② Worz(2004)则从技术溢出的角度对贸易结构作了另外 一种区分,根据贸易品中技术密集程度的不同将贸易品分为高技术密集品、中等技术密集 品和低技术密集品三类,强调这三类产品的贸易对经济的影响是不同的,相对于技术密集 程度低的产品来说,技术密集程度高的产品的技术溢出效果更明显,对经济的影响也更持 久,因此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净进口量的增加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同样可以使本国的生产 函数得以扩张,从而在更大程度上促进本国经济增长。
虽然在贸易结构的区分上有所不同,但 Worz 的观点与新贸易理论的结论却基本相同, 都强调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仅体现在贸易量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贸易结构上,都强 调内生在贸易品中的动态的技术溢出效应是贸易推动增长的关键 然而,技术溢出的效果还要取决于一国的人力资本水平,即,一国对技术溢出的接受 能力Nelson and Phelps(1966)已经从理论上论证了先进技术在国家间转移的效果依赖 于接受国的人力资本存量水平;Bartel and Lichtenberg(1987) ,Islam(1995) , Temple(1999) ,Kruger and Lindahl(2001) ,Benhabib and Spiegel(2002)通过经验 分析也都证实了人力资本在技术溢出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技术溢出的水平和程度 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人力资本对知识、技术和信息的接受能力,只有当人力资本发展到一 定水平(threshold effect,门槛效应)时,技术溢出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如果贸易对经济增长的长期效应取决于资本品是否是进口品以及进口品的技术密集程 度这一假设成立,那么,分析福建省的贸易结构特征和人力资本条件对于以出口导向作为 发展结构的福建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福建省的贸易结构基本符合 Mazumdar、Helpman 以及 Worz 等人的假设:进口资本品而出口消费品,进口高技术密集品 而出口低技术密集品。
另一方面,福建省的人力资本水平不容乐观,有可能限制其贸易产 生的技术溢出的接受能力因此,本文结合福建省的贸易结构和人力资本条件,尤其是采 用贸易结构和人力资本联合指标,检验并判断福建省的贸易结构变动和人力资本积累是否 对福建经济的长期增长产生动态影响基于这些认识,本文其他部分的结构安排如下,第 三部分构建测度贸易结构和人力资本的指标并分析其变动趋势;第四部分建立模型,分析 福建省的贸易结构、人力资本与贸易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并通过残差分解考察贸易结构 和人力资本对实际 GDP 增长率变动的贡献率;第五部分给出结论三、三、贸贸易易结结构与人力构与人力资资本指本指标标及其及其变变化化趋势趋势(一)(一)贸贸易易结结构与人力构与人力资资本指本指标标的构建的构建1、 、贸贸易易结结构指构指标标(1)COMPO 指标由于 BEC 商品分类规则将商品分为资本品、消费品和中间品三类, 刚好符合 Mazumdar 和 Helpman 贸易结构的实质,因此本文采用 BEC 商品分类作为计算 COMPO 的依据但我国海关和商务部主要采用的是 SITC 准则对商品贸易进行分类统计,③ 因此,我们按照联合国确定的 SITC 与 BEC 商品分类对应规则,将 SITC 标准下的商品分类 转换为相应的 BEC 规则下的商品分类。
本文的贸易结构以资本品和消费品进出口的相对数量来衡量,以 COMPO 表示,即:COMPO= 资本品出口/消费品出口 资本品进口/消费品进口 根据 BEC 分类准则(见附录一) ,可以将贸易结构转换为下式: 41521 1121225226 41521 1121225226EXEX EXEXEXEXCOMPOIMIM IMIMIMIM 其中:“41EX”表示分类为 41 的商品的出口,其余的类推,IM 表示进口 从 COMPO 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贸易结构本质上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比较优势的反映 如果 COMPO>1,资本品/消费品的出口比率大于资本品/消费品的进口比率,本国将成为资 本品的净出口国,按照 Mazumdar 的观点,这时本国的资本品价格将会上涨,投资成本将增 加,这最终会抵消贸易所带来的效率收益,削弱资本积累效应;如果 COMPO<1,则表明本 国是资本品的净进口国,本国的资本品价格将会下降,这必然会放大贸易的效率收益,强 化资本积累效应 根据 Helpman 等人的观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往往是资本品的净进口国,贸易结构指 标 COMPO<1,由于进口资本品在生产效率上要高于国内资本品,因此,进口资本品存量的 增加将提高本国的边际产出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因此,资本品的价格即使没有下降,由于 技术溢出所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将使经济增长远超出静态的比较优势效应和资本积 累效应。
因此,可以采用 COMPO 指标对 Mazumdar 的资本积累效应的观点和 Helpman 的技术溢出 效应的观点进行检验如果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是不相关的,那么,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 献主要体现在贸易量上;如果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是相关的,那么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不仅体现在贸易量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贸易结构上 (2)TECH 指标根据 Worz 的观点,贸易结构还可以从贸易品内生的技术密度来区分 Worz 将贸易品分为高技术产品、中等技术产品和低技术产品三类,国际标准化委员会的 ISIC 分类规则符合 Worz 从技术密度区分贸易结构的实质,因此,我们采用 ISIC 分类作为 计算 TECH 指标的基础我国采用的 SITC 分类统计标准与 ISIC 分类有所差别,但这两种分 类的差别相对较小,只需按照两种分类的商品对应转换做出调整即可 根据 Worz 分类准则④(见附录二) ,贸易结构可以表示为:TECH= 高技术品出口/中低技术品出口 高技术品进口/中低技术品进口 由 TECH 指标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如果 TECH>1,本国将成为高技术品的净出口国, 表明本国的技术存量相对丰裕,在高技术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这种情况一般存在于 经济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TECH<1 是一种常态,意味着本国为高技术品的 净进口国和中低技术品的净出口国,这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具有的比较优势, 以及不同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按照 Worz 的观点,TECH<1 表明本国的出口以具有比较优势的中低技术品为主,进口 则以高技术品为主,这时高技术品进口产生的技术溢出将促进本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进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TECH 指标可以反映贸易结构变动所导致的不同技术含量的商品贸 易量的相对变动,因此可以对 Worz 的假设进行检验 由此可见,COMPO 和 TECH 两个贸易结构指标都从不同的理论基点反映了贸易如何引致 经济增长的问题,可以借助这两个指标检验 Mazumdar、Helpman 以及 Worz 的假设,分析福 建省贸易结构的变化对其长期经济增长率的影响 2、人力、人力资资本指本指标标按照 Bartel and Lichtenberg(1987) ,Benhabib and Spiegel(2002)等人的观点, 贸易产生的技术溢出的水平和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人力资本对知识、技术和信息的接 受能力,人力资本在技术溢出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考察人力资本水平、 结构和分布在福建经济增长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