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核聚变高温等离子体应用课件.ppt
35页第四章:核聚变 高温等离子体应用核能氢弹-无控核聚变受控核反应堆核聚变优点,原理 等离子体中的电流 磁控的概念 不稳定性 惯性约束的概念可能性 及世界合作核能是20世纪人类的一项伟大发现.1938年德国科学家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首先发现核裂变现象.核裂变链式反应: 当中子撞击铀原子核,一个铀原子核吸收一个中子而分裂成两个较轻的原子核,同时发生质能转换,放出能量.并产生2-3个中子.核聚变:从太阳能源 获得启发.用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的聚合反应生成氦核并放出一个高能中子. 质能转换放出更大能量.1919年首先证实了轻元素以足够大能量碰撞引起核反应现象.核能核能(原子能原子能) :是在原子核发生变化的过程中释放出来的能量.太阳能:就是原子核发生变化,在高温,高密度气体完全电离的等离子体条件下, 轻原子核聚合成较重原子核而释放的能量,即 氢原子=氦原子.称为核聚变.爱因斯坦的质能守恒公式(非相对论) E = MC 从理论上解决了质量和能量转换关系.原子及原子核:高中物理的内容.原子由原子核及围绕其运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荷.电子按一定轨道围绕原子核运动.正点荷与负电荷相等,原子不带电. 原子核通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化学元素表按质子数排序.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质量相同.一个质子就是一个氢原子核.如铝的原子核内,包括13个质子,14个中子,它的质量数是27.电子数13.电子按一定层次排列.原子核的结合能原子核的结合能:原子核的半径很小原子核的半径很小,质子带正电荷质子带正电荷.同类电荷粒子的库仑斥力很大同类电荷粒子的库仑斥力很大.但通常原子核是稳定的但通常原子核是稳定的.什么原因使核子结合在一起成为原子核什么原因使核子结合在一起成为原子核?答案答案:除了库仑斥力外, 还有另一种更强的力更强的力把各核子紧拉在一起.称之为核力。
正在研究中正在研究中核力只在很小距离内起作用,超过距离很快减小到0 . 质子和中子的半径约0.8米,每个核子只跟它相邻的核子间才有核力的作用结合能:要把原子核拆散成核子,需要克服核力做功即需要巨大能量而相反的过程再结合过程,则放出巨大能量定义定义: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要放出一定的能量,原子核分解成核子: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要放出一定的能量,原子核分解成核子(质子或中子)时克服核力要吸收同样多的能量,这个能量叫(质子或中子)时克服核力要吸收同样多的能量,这个能量叫做原子的结合能做原子的结合能 核子在结合成原子核时,由于有核力的作用,必须释放一定能量原子核的质量跟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比要小一些.原子核结合能与组成该原子核的核子数之比 称为原子核核子的平均结合能-即一般说的核能(原子能).核子=质子和中子的统称.核子在结合成原子核时 由于有强大的核力作用,必须释放一定能量,所以原子核 质量要小一些.规律规律:原子核核子的平均结合能随原子质量数而变原子核核子的平均结合能随原子质量数而变.质量数较小的轻核(如氢)及质量数较大重核(如铀)其核子平均结合能均较小.质量数中等的核子平均结合能大,即结合成较中等质量数的原子核时放出较大能量.裂变-将重核裂变为质量数中等的原子核.聚变-将轻核聚变成质量数较中等的原子核,都释放核能.轻核的核子平均结合能更小些(曲线下降快). 当由轻核聚变成较重原子核时,释放能量更大.不可控核聚变: 氢弹 20世纪初发现原子核中蕴藏巨大能量.第一代不可控核聚变: 氢弹 20世纪初发现原子核中蕴藏巨大能量.第一代核武器原子弹(核裂变链式反应) 不可控核聚变: 氢弹 20世纪初发现原子核中蕴藏巨大能量.第一代核武器原子弹(核裂变链式反应) Pu239,U 235,在热中子轰击下分裂,并放出中子.氢弹:第二代核武器,核聚变,热核反应,数千万度 高温和超高压下实现.用小型原子弹引爆. 氘,氚,氘化锂为核装药.单位质量释放的能 量一般为裂变反应4倍以上. 中子打在锂上会产生氚,和氘反应产生氚和中子. 氢弹制成说明可以人工产生核聚变.但不可 控.爆炸释放能量.危害人类,国际上现不再做试验.为何叫氢弹? 原子核愈轻,所带电荷愈少,产生聚变反应所需能量愈低,故采用氢的同位素.普通炸药引爆,装药为两块,均小于临界质量.引爆时,被推挤到一起.大于临界质量.产生链式反应。
百分之几秒.中子弹:小型氢弹.氘氚混合物.外壳用铍和铍合 金 ,高能中子可逸出.大量高能中子辐射. 穿透作用强,可穿透坦克,砖墙. 利用核聚变, 产生大量高能中子.放射性污染较低,可制成炮弹或导弹头.凡是核武器都有核辐射,冲击波,光辐射,放射性污染和电磁脉冲等杀伤力.各自比例不同:原子弹: 冲击波+ 光辐射 85% 1945年8月5号,美国投到日本两个小城市广岛,长崎的原子弹,当量很小, 23万吨黄色炸药.在上空500米的高度爆炸. 闪 光照亮整个日本岛.原子弹的蘑菇云几万英尺高.氢弹 : 冲击波+ 光辐射 65% 1957年第一颗氢弹(美) ,1961年10月世界上最大一次核爆炸(苏联).核污染范围达4000公里,苏军整个通讯失去联系一个多小时.产生的电磁扰动3次传遍全球.不再进行核爆炸试验. 氢弹的使用带来的将是世界末日.中子弹:核辐射+ 电磁脉冲 70%1 千吨梯恩梯当量的中子弹, 在距地面90米的低空爆炸,其冲击波,光辐射和放射性污染在周围180米以内. 而快中子流及中子流贯穿辐射,与周围介质的原子作用产生的电磁脉冲的杀伤半径达800 米.核反应堆 作为能源的必要性: 核能的和平利用 1kg 煤 =3 千瓦小时电. 油 = 4 千瓦小时 1kg 铀 = 7乘10 6 千瓦小时. 无燃烧,故无大气 污染及大气温室效应. 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必要. 裂变堆: 种类繁多.目前进展-重水堆,快中子堆. 重水堆;可使用普通铀,用重水作为慢化剂,减慢 中子速度,不吸收中子.铀238 可转化成 钚239.重水:D2O. 氘化水。
核燃料利用率高目前,90% 能源来自石化燃料,导致严重污染.如温室效应;剧烈天气变化,酸雨;水污染;臭氧层空洞;且消耗宝贵,十分有限资源.核聚变反应放出能量远非这些石化燃料能比拟, 高100万倍以上.核裂变反应堆:中国已建(例);秦山核电站三期 与加拿大合作,重水堆.已并网发电;江苏连云港田湾,双层壳,已商业运行;深圳大亚湾,引进外资,压力堆,94年商业运行,70%供给香港. 1971年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建成下水. 中法合资台山核电站 压水堆. 2007年签约.到2002年底,全世界有441台核电机组在运行,生产电力占世界总发电量17%.裂变堆: ( 非等离子体 ) 1. 原料. 自然界中能直接用于核燃料的只有U 235 ,铀矿中 0.7% 钍232 有放射性,在地壳中含量约6%,印度较多,易提炼,在受到中子 冲击后 =U 233, 可作为核燃料开发阶段. 2.裂变条件.中子轰击. 裂变时放出中子=链式反应. 3.可控方法:中子减速.慢化剂.调节中子速度,数量. 4.问题: 辐射污染,原料有限.一般的反应堆,99%燃料剩下. ( 铀238 为主). 快中子增殖反应堆: 铀235 + 慢中子=裂变+ 快中子 铀238 + 快中子= 钚239 钚239 + 快中子= 裂变在开发试验中.最早美国. 可几乎100%利用铀资源. 总效率可达60-70%中国与俄罗斯合作.计划2010年并网发电.2010年5月,日本重启14年前因核泄漏事故停运行的快中子增殖反应堆. 并宣布将与法国,美国合作开发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核聚变核聚变堆: (等离子体)-氘氚聚变反应 能量巨大,来源丰富; 干净无污染; 安全可靠; 廉价经济. 远期计划. 进展:欧洲环形核聚变实验,磁控反应堆.持续时间 2 分钟,核心温度3亿度,比太阳内部温度高20 倍. 2009年激光输出功率已达到足以点燃核聚变 (惯性约束聚变)1991年11月欧洲1.8秒钟核反应,激光功率达100万亿瓦.核聚变反应堆 : 原料原料:氘在海水中藏量丰富,40万亿吨.氚靠中子同锂作用产生.锂藏量丰富(陆地海水).安全安全:一旦某环节出问题,温度下降,自动中止.产物产物:氦,无害.不产生裂变电站长寿命高放射性废物. 聚变反应产生的高能中子有广泛用途,产生氚及裂变用燃料;处理长寿命高放废物.聚变原理聚变原理:第一步:使燃料处于等离子体状态,充分电离,温度足够高,电子逸出,原子核才可能克服斥力聚合在一起.如果同时有足够密度,及足够长的热能约束时间,聚变反应就可稳定,持续运行.目前两种研究方案: 磁约束; 惯性约束.1.磁约束磁约束:利用强磁场可以约束带电粒子的特性.2.惯性约束惯性约束: 依靠物质的惯性将等离子体约束住,使核心处温度,压力骤升产生聚变.在不稳定的等离子体中实现核聚变.氢弹也属于惯性约束聚变.但不可控.用原子弹所产生的高温高压使氢弹中的聚变燃料挤压在一起,在飞散之前产生大量聚变.同位素: 指质子数,电子数均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类原子.氘无放射性,氢的同位素. 其原子核: 1个质子+1个中子氚-有放射性(半衰期 10年).但自然界无.用中子轰击锂产生. 1个质子+2个中子氘原子+ 氚原子 =氦4 原子(2个质子+2个中子) +1个中子(高能). D + T 4He + n为何用氘+氚,不是两个氘原子聚合? 回答: 因为氘与氚的聚合反应 最容易实现.实现核聚变条件实现核聚变条件:1.高温: 要使所有电子都从原子中跑出.完全等离子体态.上亿度.2.高压:将原子挤在一起,原子之间距离在10 米内.反应速率是温度函数,在温度达数亿度时有最大值.劳森判据:自行维持反应系统的条件自行维持反应系统的条件.所供能量使燃料达到点火温度,且具有实用性,必须使热核反应放出的能量至少要和加热燃料的能量相当.为达到这一目的,须保证核燃料有足够的密度,同时,由于等离子体不易稳定,须设法延长等离子体存在时间.也就是说,密度n 增加,碰撞机会多,反应更充分,而稳定时间长,反应才可能充分.n(离子数密度离子数密度)(稳定时间稳定时间) 常数常数. 温度温度8 8 K, K, 上亿度上亿度 称为劳森判据.对氘-氘反应, 如用 n 表示每立方厘米的离子密度,时间 以秒为单位,此常数为 510. 对氘-氚反应而言,此常数为 210.即: 如果n 为,则稳定时间至少需要秒钟.磁约束核聚变堆原理图:磁场对等离子体作用:一些基本概念 1.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匀稳磁场;非均匀磁场; 2.带电粒子流所产生磁场 3. 等离子体的不稳定性环形托卡马克聚变堆进展; 欧,美磁约束核聚变装置使用氘氚 混合燃料获得过上亿度的等离子体 且获得上万千瓦输出. 我国目前拥有两台实验装置;合肥, 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已两次 成功放电. 成都,中国环流器2号, 2006年获得等离子体电子温度 5500万度.均匀磁场中:带电粒子绕磁力线作螺旋运动. 沿B方向V不变,dV平行/dt =0.(或等于常数)。
洛仑兹力与V 垂直垂直,不做功.回旋半径 圆周半径. 运动方程:mV/r = qV Bo 沿垂直方向粒子动能= mv= 常数 r = mv/qBo 半径随磁场强度变小非均匀磁场: 磁场强处回旋半径小,弱处回旋半径大=有回折的震荡曲线.每一次粒子在弱磁场经历的时间,路程长.=被推向磁场较弱处.另外产生横向漂移从而影响等离子体稳定性.带电粒子流产生的磁场:带电粒子运动会产生磁场.见图:q 为一带正电粒子沿Z向运动,产生的磁场沿圆柱坐标切向.如果另一同号电荷粒子也沿Z向运动.它将受到指向Z 轴的洛仑兹力,而原粒子也将受到此粒子的磁场作用力.两个带电粒子的磁相互作用使它们一起被压缩.等离子体中有电流流过时产生的磁场:图中一个通有纵向电流的等离子体圆柱,内外均有磁场.圆柱体内运动的正负电荷粒子与磁场作用使粒子都向中心靠,起了磁压缩的作用.如果此压缩力足以克服等离子体热运动的压力,柱将变细.称为等离子体自磁压缩.(pinch)磁约束:磁镜效应: 首先,看一个带电粒子以任意角度进入磁场:a)磁场中粒子的轨道b) 磁镜场中粒子的漂移 角为粒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