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昌平区“十二五”期间重点产业功能区规划.docx
26页谢谢观赏谢谢观赏昌平区“十二五”期间重点产业功能区规划北京市昌平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一章空间特征与发展态势经过多年努力,昌平区产业功能区业已形成西部集聚,东部崛起,南北延伸,东西呼应,一带整合的空间发展形态特征在加速产业发展和促进区域经济腾飞的重要机遇期,昌平区未来将依托产业功能区的建设,进一步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通过点轴辐射发展壮大产业规模,按照“强二优三精一”的发展思路,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引导创新要素的聚集,加速区域联合与资源整合,全面提升产业发展创新活力,加快昌平区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明•卜三陵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北京工程机械产业基地未来科技城科研 成果转化基地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沙河大学城国家现代农业 科技城昌平园未来科 技城科技商务区(TBD)图1昌平区重点产业功能区示意图根据昌平区“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两轴两带、三城多点”的产业布局要求,本规划重点对未来科技城、沙河大学城、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科技商务区(TBD、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北京工程机械产业基地、北汽福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京北物流中心、未来科技城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明十三陵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昌平园等重点产业功能区进行规划。
根据统筹发展和产业关联性原则,还将适当考虑周边其他产业功能园区一、南部地区将全面融入中关村产业体系在国家和北京市统一战略部署下,昌平区六环路以南地区在空间上融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在北清路和七北路沿线,建设多个重点产业功能区,将形成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本地区的产业园区享受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各项优惠政策,未来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产业融合十二五”期间,该地区将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优化整合产业发展空间,配套完善城市公共资源,增强区域综合发展创新能力,全面融入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总体进程之中二、京藏高速沿线是产业功能区发展重心京藏高速沿线是昌平区产业发展主轴线,分布有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三一产业园、北汽福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等较为成熟的产业园区该轴线还是昌平区与主城区的主要联络通道,“十二五”时期,科技商务区(TBD、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沙河大学城、巩华城等将成为该轴线上区域创新和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三、东部地区将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随着“十二五”期间未来科技城的全面建设,东部地区将成为高科技总部和研发制造基地,同时大量科技成果将通过未来科技城科研成果转化基地进行转化和推广应用。
东部地区现有的产业园区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小汤山工业园等未来会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和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作用国家科技部和北京市将以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基地,合作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昌平园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扩张和北七家、小汤山、东小口等城镇的综合配套建设,该地区将形成沿立汤路向南北辐射的产业发展轴,带动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四、山前地区的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昌平北部地区百里山前暖带具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未来将发挥区域特色资源优势,着力培育旅游休闲、都市型现代农业和文化创意三大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活跃区域经济、展示昌平亮点功能区建设方面,“十二五”期间“明十三陵”的生态文化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文化创意与旅游休闲产业加速融合发展,将会形成多领域、综合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五、未来呈现四极主导、多园发展格局《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行动计划(2010-2012年)》确立要把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未来科技城建设为3个500亿的科技研发和生产制造产业基地,昌平区“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全力打造TBD(科技商务区)十二五期间,通过对重点功能区进行优化整合,昌平区产业发展将呈现以未来科技城、TBD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及东扩区四大重点功能区为重要增长极、以多个特色产业功能区为支撑的发展态势。
——未来科技城是北京市构建“两城两带、六高四新”创新和产业发展高地的“一城”,将成为北京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创新和研发基地,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的核心同时还会按照“一城带两镇”的思路,结合“未来科技城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就近孵化与推广应用高科技研发成果和产业发展链,促进未来科技城与周边地区在产业融合、基础设施、服务配套、资源共享等方面有机衔接,全面提升东部区域发展水平TBD(科技商务区)将沿“七北路”与京藏高速十字构架整合中关村生命科学产业园、科技商务中心区、科技金融岛(巩华城地区)、京北科技运动公园、京北数码港(原数字文化创新中心、宏福数字园)等五大功能组团,形成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点——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将和北汽福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沙河大学城等园区结合,扩大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加区域产业竞争力——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及东扩区将与北京工程机械产业基地、京北物流中心等产业园区实现优化整合,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机械制造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研发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六、城镇格局与功能区具有空间组合优势根据昌平区城镇空间分布特征与产业功能区空间集聚态势,东部地区未来科技城与北七家镇、小汤山镇呈现“一城带两镇”空间组合优势,同时东小口镇为产业功能区发展也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西部地区以巩华城、沙河镇、百善镇为中心,以回龙观镇为南翼,呈现对TBD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北汽福田、沙河大学城产业功能区的南北支撑态势北部地区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与昌平新城、十三陵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与十三陵镇、北京工程机械产业基地与南口镇、京北物流园区与马池口镇呈现“城一一区相依”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产业功能区提供了良好的城镇基础与优良的发展环境第二章科学定位统筹布局一、指导思想与原则(一)指导思想按照建设“三个北京”和“世界城市”战略部署,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机遇,全力打造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以三大支柱产业、三大先导产业、三大特色产业为核心,以拓宽产业发展空间、集聚高端发展要素、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为重点,统筹产业功能区建设和城镇化的发展进程,着力增强产业功能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大幅度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通过5年的建设,力争在科技创新方面实现新突破,在高端产业方面形成新优势,大力提升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昌平区向着现代化的“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大步迈进(二)发展原则1、高端引领坚持高端产业的发展思路,抢占世界产业发展制高点,积极引进功能区发展所急需的高端生产要素,推动产业发展实现高端化、高附加值和高效率。
2、创新驱动融入世界知识经济发展时代,构建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以科技创新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引领产业高端化发展,促进昌平区“十二五”产业发展模式发生根本性改变3、绿色发展坚持低碳绿色发展理念,严格产业准入,积极引进高科技和绿色产业,以绿色低碳功能区建设为核心,构建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低碳社会的和谐机制,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区和文明区4、开放包容强调产业开放兼容,促进区内区外协作,统筹区内外智力资源、产业发展要素,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避免自成体系的“飞地”式园区发展模式完善城镇服务功能,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全面抓好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建设,实现城市文化高尚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产业功能区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建设城业协调的综合性产业功能发展组团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要素融合,优化城乡布局,推动资源共享,创建城乡一体化先行示范区二、基本定位与目标(一)基本定位昌平区产业功能区总体定位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以高科技为驱动,高端人才集聚、区域产业要素综合配套、富于世界魅力的京北高端产业发展集群二)总体目标“十二五”时期昌平产业功能区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按照建设“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的战略部署,以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为契机,使产业功能区创新和竞争能力全面提升、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创新资源要素进一步整合配套;以重点功能区建设为先导,三年全力打造京北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五年构建完成富有区域竞争力的高端产业发展体系;把昌平产业功能区建设成创新活力强劲、创新机制完善,创新人才一流、创新产业高端的京北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生产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三)重点目标1、建设高端产业新高地以未来科技城、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科技商务区、中关村科技园昌平园为重点,打造若干个500—1000亿元产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功能区在此基础上,结合昌平各产业功能区的发展,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创新领先、竞争一流的产业集群,实现“十二五”期间产业发展高端化、高效化、规模化、集群化2、培育科技创新增长极搭建整合中关村科技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的产业平台,以科技商务服务为支撑,以高科技发展为导向,打造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研发服务基地,培育国家创新经济增长极3、构建高端人才聚集区建立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是建设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的核心要以未来科技城等若干重点功能区为基地,制定一套国际通行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产业创新、人才创业机制,把昌平产业功能区建设成汇聚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研发基地、吸引世界一流科技研发人才的创新、创业集聚特区4、打造世界城市新地标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要以服务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战略为目标,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重点功能区,努力塑造高端城市形态,突出打造新兴城镇人文魅力,着力培育重点新城品牌形象,全面完善现代城市服务功能,以承载产业功能区高端产业发展,促进高端产业要素的空间集聚,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京北世界城市新城区。
四、产业发展方向(一)突出三大支柱产业重点建设以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引领下的能源科技、高端现代制造、生物医药三大支柱产业,打造一批知名品牌,促进产业高端化、集团化、高效化和产业聚集发展,完善产业集群,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以高科技形成区域产业特色,打造国际竞争优势— —以未来科技城和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的建设为契机,重点发展石油科技、煤炭科技、电力科技产业,培育发展智能电网、太阳能光伏产业等太阳能科技产业和节能科技产业— —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群,依托北汽福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北京工程机械产业基地,打造现代装备制造业中心— —突破一批具有重大支撑和引领作用的关键技术,实现生物医药重点领域跨越发展,构建具备国际一流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二)发展三大先导产业根据未来发展新趋势,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科技研发、科技商务和信息服务三大先导产业,走业态优化、产品优异、管理优质的发展道路— —以教育资源为基础,以研发资源为核心,打造科技研发产业集群— —以科技商务区(TBD为核心,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研发服务等各类专业服务组织,大力引进国际知名的专业服务机构,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
——重点发展新一代通信技术、电子商务、物联网、软件开发、电信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产业,形成信息产业集群三)培育三。
